1、某史书巨著,总结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它是( )
A. 《论语》 B. 《史记》 C. 《资治通鉴》 D. 《三国演义》
2、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有( )
①唐玄宗重用奸臣,朝政腐败
②北方突厥族的侵扰
③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
④黄巢起义的沉重打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康熙帝是清代最有作为的皇帝,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他在位时期的政绩?( )
A.平定回部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B.对台湾用兵,实现国家统一
C.取得雅克萨大捷,签订《尼布楚条约》
D.平定蒙古贵族葛尔丹的叛乱
4、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同郑和有关的遗迹,这是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见证。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
B.促进中国的海外贸易
C.销售中国的手工业品
D.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5、正是唐玄宗的放权,国家用人得当,开元期间才出现了姚崇、宋璟、张九龄这样的千古名相。这些举措促进了( )
A.对外开放
B.军事强盛
C.政治清明
D.民族交融
6、关于“五代十国时期”的介绍中,错误的是
A.开国君主都是武将出身 B.南方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C.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 D.统一趋势始终客观存在
7、假如生活在唐朝,不可能看到的是
A.农民用曲辕犁耕地
B.家中摆放着唐三彩
C.长安城规模宏大、街道宽敞整齐
D.长安城内有许多“瓦子”,十分热闹
8、下图中b阶段对应的政治局面是
A.隋唐盛世
B.五代十国
C.宋元更替
D.明清易代
9、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有
①鉴真东渡 ②玄奘西行 ③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
A.镇抚使
B.遣唐使
C.外交官
D.驻华大使
11、安史之乱后,安史旧部田承嗣被朝廷招降,长期担任魏博节度使,其在任期间,清理了辖区的户口状况,私自任命官吏负责税收,坐拥十万名士兵,并开藩镇世袭先例。田承嗣的这些举动( )
A.确保了长治久安
B.威胁了中央集权
C.震慑了叛乱势力
D.颠覆了唐朝政权
12、杜甫在《忆昔》这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他描写的是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时期的繁荣景象( )
A. 文景之治 B. 开元盛世 C. 贞观之治 D. 光武中兴
1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一套重要的政治制度,经过了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下列制度或机构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行省制度
②八股取士
③军机处
④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④①②③ D.④②③①
14、“自封建变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成不逮元。”元朝疆域辽阔,为实现有效统治,元朝主要实行了
A.行省制 B.官僚制度 C.郡县制 D.分封制
15、下列史实中,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A.玄奘西游 B.鉴真东渡 C.岳飞抗金 D.张骞通西域
16、“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100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材料反映的是澶渊之盟的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17、宋朝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
A.太湖流域 B.洞庭湖流域 C.鄱阳湖流域 D.洪湖流域
18、印尼有个港口城市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印度有三宝石像在每年特定的日子里,当地居民都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这种文化现象与哪一历史人物及其事迹有关?(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郑和下西洋
C.戚继光抗倭
D.岳飞抗金
19、明朝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其中政治上的措施有
①废丞相、创内阁
②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③奖励垦荒、轻徭薄赋
④改革赋役制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0、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评价隋文帝说:“隋文帝主要的功绩,在于统一全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使连续三百年的战事得以停止,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前的繁荣。”以下是隋文帝采取的措施是
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
②统一度量衡
③加强中央集权
④开凿大运河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1、________以后,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朽的趋势。嘉庆以后,出现了财政危机,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清中期以后_________、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社会危机重重。
22、《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中①处是____;《清朝疆域图(1820年)》中②处是____。
23、新罗仿唐采用___________选拔官吏;朝鲜的___________也传入中国。
24、填空题: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581年,________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他就是隋文帝。626年,________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2)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________”。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________”
(3)________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________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巩固了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25、读《明长城示意图》及ABC所示的内容,将ABC代码填在图中相应
的方框内。
A.嘉峪关
B.明都城
C. 鸭绿江
26、1616年, 统一女真,建立金国,史称后金。1636年, 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 迁都北京,逐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27、今天的新疆、_______、云南、东北广大地区,_______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8、明朝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____;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表现: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_____”。
30、小说:
小说 | 作者 | 成书时间 | 主要内容 |
《三国志通俗演义》 | ______ | 元末明初 | 描写了________、_____、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成功地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全书结构宏伟,脉络细密,情节跌宕起伏。是我国______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
《_________》 | 施耐庵 | 元末明初 | 以__________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官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________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运用______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
《西游记》 | __________ | 明代中期 | 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了胆大艺高、爱憎分明、满怀_______得到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笔调,勾画出神奇光怪的情境,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小说语言生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 |
影响:明代的这三部小说虽然主题和风格各异,但都规模宏大,结构严整,情节曲折,想象丰富,语言生动,问世后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家喻户晓,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并对以后的小说、_______等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1、
诗仙 杜甫
画圣 李白
女真族 吴道子
诗圣 元昊
党项族 阿骨打
32、她被西藏人民亲切称为“阿姐甲莎”(意为汉族阿姐),她密切了汉藏交往的基础,使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常听人说,“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的政体,是一个君主专制黑暗的政体”……但却绝不是历史的真相……就政府组织政权分配的大体上说,只有明太祖废止宰相以下最近明清两代六百年,似乎接近君主专制……
——钱穆
(1)据材料一指出哪些朝代最接近君主专制?请列举一史实说明之。
材料二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 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2)据材料二,指出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反清力量,政府曾严厉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后来, 清政府又进一步规定:只允许外商在广州一处进行贸易,外商的活动,必须由政府指定的商人“管束稽查”。
——岳麓版《中国历史》
(3)对比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政府对外政策有何变化? 这一变化给中国历史发展带来了什么消极影响?
材料四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清朝为了加强对西藏、新疆边疆地区的管理,分别设置了什么机构?
西藏: 新疆:
(5)当前,我国边疆地区也面临主要来自日美等外来势力和台独等分裂势力的威胁。根据材料及历史经验。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应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