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C点位于A点的( )
A.正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A、B、C三点中,全年昼夜等长的是( )
A.A点
B.B点
C.C点
D.无法判断
【3】此时南半球澳大利亚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包括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其中三江平原是由哪三条江冲积而成的?( )
A.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 B.黑龙江、松花江、图们江
C.黑龙江、松花江、嫩江 D.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
3、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三江源地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A. 草场退化 B. 生物种类减少
C. 洪涝灾害加剧 D. 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4、中国北京获得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成为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将举办冬奥会的城市。下列有关北京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是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
B. 名胜古迹有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
C. 主要河流顺着地势由东南流向西北,注入渤海
D. 北京将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5、有关上海对长江流域的辐射作用说法错误的是( )
A.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水能资源丰富
B. 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我国最大的港口
C. 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D. 全国最大的科技教育中心
6、珠江三角洲与港澳的合作模式是( )。
A.前店后厂 B.前厂后店 C.厂店联合 D.前后店厂
7、读下列甲、乙、丙、丁省区轮廓图,关于四省区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甲省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B.乙省区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区,东临太平洋
C.丙省区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绿洲农业发达
D.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丁省,“外向型经济”是该区域经济特点
8、关于香港与内地经济的合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祖国内地有丰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B.香港与内地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C.改革开放初期,港澳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以“前店后厂”为基本模式
D.香港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低廉
9、我国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是
A.环渤海地区 B.珠江三角洲地区 C.成渝地区 D.长江三角洲地区
10、长江三角洲地区粮食生产商品率较东北地区低是因为( )
①水网稠密,耕地破碎,生产规模较小,机械化程度较低 ②人口密集,人均耕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③农业投入不足 ④土壤条件较差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11、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仓”,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的自然条件是()
A.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开阔,土地集中连片,适宜机械化作业
B.地狭人稠,本地粮食消费量大
C.水源充足,土地贫瘠
D.全年高温,热量充足
12、宝岛台湾物产富饶,美誉众多,下列不是我国台湾省美誉的是( )
A.“祖国东南盐仓” B.“东方糖库”
C.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乡” D.“购物者的天堂”
13、香港和澳门都不适合发展的产业是( )
A.服务业 B.金融业 C.重工业 D.旅游业
14、2019年12月18日,连接青海格尔木与甘肃敦煌的敦格铁路全面建成开通。该铁路的开通让各地热爱旅游的人们将它称为玩转西北旅游的“网红线”。关于敦格铁路说法正确的是( )
A.跨越了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B.是“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
C.经过了塔里木盆地
D.使新、藏两地联系更密切
15、黄河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形成原因不包括
A.黄土高原土质疏松
B.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而且多暴雨
C.高原植被破坏严重
D.土层浅,土壤贫瘠,不利于植物生长
16、读图, 经济特区B是( )
A. 珠海
B. 深圳
C. 汕头
D. 厦门
17、下列有关台湾的说法,有误的是( )
A.因丰富的资源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
B.台湾岛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C.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省
D.樟树是其最著名的树种,红桧是其特有树种
18、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地广人稀的地区,对其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拉萨被称为“日光城”
B.青藏地区是亚洲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C.都是以畜牧业为主
D.西北地区邻国众多,水土流失严重
19、读“西北地区略图”,下列有关西北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B→C降水量逐渐减少
B.①山脉是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C.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D.具有高温多雨的气候优势
20、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比较富裕的原因是( )
A. 渔业发达 B. 工业发达
C. 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D. 大量出口石油资源
21、请列举两个傣族文化习俗 、
22、北京的地理坐标位置是 ________,位于________平原的北部边缘.
23、完成下列表格。
|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
1月平均气温 |
|
|
主要粮食作物 |
|
|
主要植被类型 |
|
|
24、澳大利亚的地形明显分为三部分:东部为________,中部为________,西部为为高原.
25、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由珠江及其支流冲击而成的三角洲,简称“_____________”,地理位置优越,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该区域的_____________经济得到迅猛发展。
26、东北地区位于哪里?位于中国 部,包括 、 、 ,简称“ ”。
27、世界上森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_。
28、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________、________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29、我国四大分区中,农业以高寒牧业和河谷农业为主的区域是________。
30、香港的支柱产业是________ .
31、读下列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的______(山脉)-______(河流)一线与一月0℃等温线接近。
(2)甲图中②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地区,该地区年降水量在_______ mm间,耕地类型主要为_______(水田/旱地/草地),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只填一种)。
(3)乙图中,A、B两地均种植油菜,其中A地油菜花盛开时间比B地______(早/晚)几个月,其主要原因是:A地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____级阶梯,海拔________,气温_______。
32、读下图“阿拉伯半岛位置和降水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L纬线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2)阿拉伯半岛以高原地形为主,大部分地区降水在200mm以下,有些地方甚至多年滴雨不降气候特征表现为_____________,因此河流稀少,_____________广布。
(3)受气候的影响,_____业成为半岛主要的传统农业部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_资源,半岛许多国家都以此为经济支柱。
(4)这里的居民多信奉______教,由于主要是阿拉伯人,通用________语,故名阿拉伯半岛。
3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12月30日,国内在建规模最大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实现试通水试通航。引江济淮的首要任务就是调水,调水的覆盖面积是7.06万平方公里,供水人口达到5100多万人,灌溉补水面积达到1800多万亩。引江济淮一期工程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新增高等级航道355公里,与京杭运河进一步组成新的水运网络,它的建成将改变我国高等级内河航运格局,大大提高航运效率,千吨货轮可直接通江达海。
类别 | 数量 | 约占全国比例 |
水资源 | 812亿立方米 | 3% |
人口 | 1.65亿人 | 13.6% |
耕地 | 2.21亿亩 | 11% |
材料二引江济淮工程线路示意图和淮河流域水资源、人口及耕地统计表。
(1)初春从____(河流)调往皖北、豫东的水主要浇灌的粮食作物是____。
(2)淮河流域水资源总量较____,且人口众多,且耕地面积____,人均水资源____,因此该流域常年超采地下水严重,导致出现____等一系列问题。江水北送后,皖北及豫东地区中深层地下水超采势头将得到有效遏制。
(3)煤炭资源是淮南的优势矿产资源,简要分析与通过京杭大运河相比,通过引江济淮运河把这些资源输往长江沿线城市的优势。
34、读中国局部区域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暑假期间,济南的某旅行团从济南出发,乘火车到徐州参观两汉文化遗址,他们途经了_______铁路(填序号和名称)。
(2)图中四条铁路线交汇处的城市是_________。
(3)图中①到④四条铁路线中到达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是_________线;沿途能看到美丽的内蒙古草原风光的是____________(均填序号和名称)。
(4)下列由秦皇岛运往海口的农产品,可能性最大的是( )
A.苹果 B.甘蔗 C.椰子 D.水稻
(5)甲地的作物熟制是( )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
(6)乙地的主要农产品是( )
A.玉米、水稻、大豆 B.小麦、玉米、棉花
C.水稻、油菜、水产 D.水稻、甘蔗、甜菜
35、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和“我国南方地区水电站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①是______山脉;②地区是珠江三角洲,该地区发展水、陆交通运输的有利自然条件分别是______;③城市位于______地形上。
⑵我国南方地区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且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的中西部,试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其原因。地形:____ 气候:____。
⑶导致④地区石漠化现象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______;⑤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有哪些治理措施?_________。(答对一方面即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