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是( )
A.环渤海湾地带 B.辽东半岛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 D.长江三角洲地区
2、南方地区地跨我国地势的( )
A. 三级阶梯 B. 一、二级阶梯 C. 二、三级阶梯 D. 二级阶梯
3、长江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A.用水量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河湖淤积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
4、青藏地区的居民日常主食为( )
A.米饭 B.面食 C.糌粑 D.肉类
5、“首钢”迁出北京到唐山曹妃甸,主要目的是( )
A.改善首都城市环境质量 B.减轻首都交通拥堵
C.促进河北省经济发展 D.不利于疏解北京城市功能
6、长江沿江地带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是( )
A. 长江源头 B. 重庆至宜昌 C. 中上游 D. 下游地区
7、下列区域,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的是( )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②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③亚热带和暖温带
④畜牧区和农耕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8、一个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对下列产业带动作用最明显的是( )
A. 工业 B. 农业 C. 高新技术产业 D. 服务业
9、青藏地区发展的农业主要是: ( )
A.高寒畜牧业 B.旱作农业区 C.水田农业 D.灌溉农业
10、环渤海经济圈发展中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 )
A.煤铁资源不足 B.科技力量薄弱
C.淡水资源短缺 D.交通运输落后
11、北京有众多的古建筑、园林、特色街区,在城市建设中对此采取的措施是( )。
A. 原封不动地保留 B. 应全部拆除
C. 拆除后做成微型景观 D. 有重点地保护和修缮
12、下列行为哪一项不属于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
A.大量农田变成了屋基 B.对农作物喷洒农药
C.退耕还林,增加林地 D.污水直接排入荒地
13、香港和内地在经济上优势互补,合作发展,以下属于香港优势的有( )
A.土地资源丰富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国际自由贸易港
D.自然资源丰富
14、有关北京自然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B. 冬夏长,春秋短
C. 全年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 D. 冬季寒冷,夏季高温
1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 )
A.黄土质地疏松,多空隙,易受流水侵蚀 B.夏季暴雨集中,降水强度大
C.滥垦乱伐,植被遭到破坏 D.人多地少,生产方式落后
16、不同的地理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很大,下列特点属于西北地区的是( )
A. 气候具有温差大,全年降水较少,光照强的特点
B. 耕地面积广阔,热量不足,有最大的甜菜产区
C.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有我国主要的粮食集中产区
D. 热量不足,光照强,牲畜具有耐寒的特点
17、从地理位置上看,十堰市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18、澳门可以大量填海造陆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 造陆技术水平高 B. 气候温和湿润
C. 地势低平,深水港湾多 D. 泥沙淤积,形成许多浅滩
19、不论是两千多年前两河流域的巴比伦王国,还是现在波斯湾海域繁忙的货轮,人类文明印记都留在了沙漠广布的西亚地区。左为“古巴比伦王国城市分布图”、右图为“西亚地区波斯湾周边夜晚灯光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形成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如图),主要原因为
①水源充足 ②水运便利 ③免受洪水侵袭 ④利于农业生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由图可知,现在西亚的许多城市聚集在
A.河流沿岸
B.高原地区
C.平原地区
D.沿海地区
【3】目前西亚城市的发展最主要依托的是该地区丰富的
A.水资源
B.煤炭资源
C.石油资源
D.旅游资源
20、下列关于亚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跨寒、温、热三带
B.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C.亚洲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D.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
21、香港特别行政区由________、________、“新界”三部分组成,由于商业发达,被誉为“________”。
22、北京市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气候特点是________。
23、区天然________较少,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只有在有河水、________、地下水灌溉的地区,才能发展种植业,形成________区。由于夏季气温高,________强,昼夜温差大,使这里的农产品品质优良。
24、我国海洋污染总量的80%来自于________.
25、将下列地理区域与其对应的地理事物、自然景观配对组合。
A.北方地区 ①华北平原 a.沙漠起伏绵延
B.青藏地区 ②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一望无际的“青纱帐”
C.西北地区 ③塔里木盆地 c.山青水碧,绿草如茵
D.南方地区 ④唐古拉山脉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答:A配 _________;B配________ ;C配 ________;D配 ________
26、___________ 是长三角区域北翼的中心城市,有“六朝古都”的美称;杭州丝绸制造业历史悠久,号称“________________”。
27、我国政府在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实行“ ”政策
28、贵州省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
29、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是__________。
30、吉林省是以________ 族为主的省区。
31、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和民族风情独特,令人神往。试根据下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1)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用两个字概括)
(2)青藏地区的农业以 业为主,种植业集中于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
(3) 是本区域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如右上图所示,这种民族服饰反映出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不定项选择填空)
A.气温年较差大 B.气温日较差大
C.光照强,但气温不高 D.地面温度高,但气温低
(4)400mm年均降水量等值线经过本区域的东南部,所以青藏地区从干湿状况看主要属于半湿润和 地区;但是,西藏是我国湖泊最多的省级行政区,西藏中南部地区多热水湖,请结合板块构造理论给予解释。
32、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A.________(山脉)B.________(山脉)C.________(省级行政区)D.________(平原)
(2)黄土高原上最富集的能源矿产是_______。主要集中在________(省级行政区)
(3)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征是________。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5)黄土高原上分布广泛的黄土地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川。
33、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千差万别,导致各地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也千差万别。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和不同区域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小桥流水人家、杏花烟雨江南代表的是_______区域,黄土窑、窗花纸、唢呐嘹亮代表的是_______区域(填所在区域的代码),两区域的分界线是______(山脉)-_______(河流)。
(2)长江和黄河均发源于________区域(填代码),该区域区别于其它几大区域是由于该区域_______高。去此区域游玩的人可能会出现的不适情况是________
(3)①区域是__________地区,此区域的主要少数民族有________、________族。
(4)哈尔滨在______区域,武汉在______区域,北京在_____区域,拉萨在_____区域。(填数字代码)
(5)③地区耕地类型以_______为主,居民的主食是________。④地区耕地类型以_______为主,居民的主食是_________。
(6)中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任选图2景观图中的一幅解释内蒙古高原传统民居或青藏高原穿着习惯(半脱袖)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34、结合上述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3月3日国家海洋局将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的标准名称公布如下(本处节录):
材料二:2012年4月1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以“地理邻近”为借口对黄岩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是违反国际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宗旨和原则的。
材料三:亚洲局部地区图。
⑴根据材料一、三,填出亚洲局部地区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岛屿:① ,海峡:② 。
⑵结合材料二、三判断, A、B、C、D四国中以“地理邻近”为借口对黄岩岛提出领土主权要求的国家是 (填国家序号及名称)。
⑶根据材料三中的地图信息,请你概括A国所在半岛山河分布的主要特征。
⑷长期以来,我国南海海域受到周边国家的觊觎(非分的企图)。试从资源与交通地位两方面简要分析其原因。
⑸湄公河水能资源丰富,试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简要分析其原因。
35、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地带之后,我国又一工业密集区——环渤海经济圈已初步形成,它将带动北方地区经济迅速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可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全省以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以京、津为中心带动的两侧扇形区域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群、港口群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
材料二:环渤海地区土地、人口、国民生产总值、水资源约占全国比例表。
材料三:环渤海地区矿产、交通示意图。
(1)该地区有我国的内海 。
(2)水资源缺乏是限制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请结合材料二分析该地区水资源缺乏的原因 。
(3)2010年我国将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四大密集区,其中位于本区的是以 为中心的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4)你认为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有哪些?(至少三条)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