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造成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 C. 地形 D. 洋流
2、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有( )
①植树造林 ②修梯田、修挡土坝 ③退耕还林、还草 ④合理放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3、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土流失导致黄土高原地震频发
B.台风是黄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灾害
C.夏季多暴雨是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
D.围湖造田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4、关于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博彩业和旅游业发达
B.轻、重工业都发达
C.居民以葡萄牙人为主
D.世界金融中心
5、东北三省的地形以()为主
A. 平原,山地 B. 山地,丘陵 C. 平原,丘陵 D. 平原,高原
6、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B. 流行病的防治
C. 资源的短缺 D.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7、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称为“白色沙漠”和“风库”
B.是地球上淡水最贫乏的地区
C.是地球上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D.就大力开采煤炭资源,解决全球的能源问题
8、河西走廊农业发达,是西北著名的粮仓,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A.黄河水 B.大气降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9、在四大地理区域中,青藏地区之所以独立成一个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河流 D. 降水
10、诗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春风不度玉门关”主要描述的地理区域景观是(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1、在日本和服与西装换穿、和食与洋餐同食、和屋与洋房并存。这说明日本文化的特点是( )
A.大和民族的特色
B.强烈的西方气息
C.浓厚的东方特点
D.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12、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界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秦岭淮河线以北的耕地以旱地为主,重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
B.秦岭淮河线以南的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的粮食作物是青稞
C.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线以南的典型植被是热带雨林
13、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做法,正确的是
A.陡坡地修筑梯田,种植山杏
B.缓坡地开垦荒地,发展种植业
C.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
D.陡坡地种植牧草,大力发展畜牧业
14、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原来生态问题严重,现在经过改造,已经出现了青山绿水的景象,这里属于 ( )
A. 西北地区 B. 南方地区 C. 青藏地区 D. 北方地区
15、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 )
A.澳大利亚 B.巴西 C.乌拉圭 D.阿根廷
16、阅读相关文字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地理方位在地理位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常用的方位有东、西、南、北、中等,假设以我国为参照。
【1】我们常说的“东洋”可能是哪个国家( )
A.朝鲜
B.韩国
C.日本
D.俄罗斯
【2】我们常说的“南洋”可能是哪个分区( )
A.南亚
B.东南亚
C.东亚
D.中亚
【3】我们常说的“西洋镜”,“西洋乐器”中的“西洋”可能是哪些地区( )
A.欧美地区
B.西亚
C.中亚
D.大西洋
【4】历史上,郑和下西洋中的“西洋”主要指其中较远的海域可能是( )
A.地中海
B.大西洋
C.西海
D.印度样
17、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样,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我们漫步在黄土高原上,常常可以看到 ( )
A.小桥流水,前街后河
B.沟壑纵横,窑洞层叠
C.河网密布,四合院落
D.椰树林立,竹楼掩映
18、香港和澳门的相同点是( )
A.旅游业不发达 B.位于珠江口东侧
C.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 D.人口密度小
19、黄土高原上的代表建筑是
A. 窑洞 B. 竹楼 C. 平顶土房 D. 四合院
20、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的措施是( )
A. 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B. 加大西部地区投入,东西对口支援
C. 修建南北向铁路
D. 西部地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1、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城市是______,与它相邻的经济特区是______ 。
22、香港特别行政区由________、________、“新界”三部分组成,由于商业发达,被誉为“________”。
23、西北地区地面景观的变化,自东向西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我国南北海岸线的 ,扼 之要冲,是长江“ ”的起点。
25、在我国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农业中的________ 业地位重要,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东部地区是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区,其中,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________ 业为主.
26、目前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是_______行政区和_______特别行政区。
27、西北地区的地形以________和________为主,它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
28、中国西北部和蒙古境内,________ 和________ 业在经济这占重要地位,________ 资源也在开发利用中.
29、日本四大主岛自北向南依次是________岛、本州岛、四国岛和九州岛。
30、日本国土南北________,海岸线________,多优良港湾。
3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道。主要包括东北航道(又称北方航道)和西北航道,东北航道是连接东亚、北亚与西欧最短的海上航线。北极航道一旦开通,将改变长期以来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作为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要道的局面
材料二:《北极航道﹣东北航道图示意图》
(1)在北极航道开通后,A 海峡取得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连接北冰洋与太平洋的唯一通道;同时分散了C 运河部分交通压力。
(2)北极航道的东北航道经过的②国是 ,该国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是 。
(3)①国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4)③大洲南部国家多为 (发达/发展中)国家
(5)关于④国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B、“世界加油站”
C、“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D、“世界办公室”
(6)北极航道经过①、②两国都是工业大国,比较分析两国工业差异。
32、读“东北三省图”,完成小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A为_____省,B的简称是____。
(2)写出山脉的名称: E_____;河流F为_______。
(3)K所代表的地形区是________平原。
33、读南极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15年是中国在南极设立首个科考站30周年。1985年2月,中国在南极洲乔治王岛上建立了中国南极长城考察站,2015年4月22日,中国第31次南极考察队完成各项预定考察任务,顺利回国。
(1)图中A点所在的大洋是_____洋。
(2)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_____洲。泰山站是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四个科考站,建站时,克服了气候严寒等困难,造成南极地区气候严寒的主要因素是_____因素和地形因素等。
(3)在南极洲建一所四周朝北的房子,应选择的地点是_____。
A.南极点 B.长城站 C.中山站 D.昆仑站
(4)我国“雪龙号”考察船把南极科考站的生活垃圾转运回国的原因是_____。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在《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上,地理老师展示左图,阐述区域位置。右图为班级某位同学到全国各地研学旅行时拍摄的地貌景观照片。
(1)黄土高原位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___________地区。
(2)左图中甲山脉南北两侧自然景观差异显著。甲山脉的名称是__________。
(3)该同学在黄土高原拍摄的景观照片表现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形态特点。该同学拍摄的照片最可能是右图中__________(填序号),与该地貌特点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气候、植被。
材料2:近50年来,我国对黄土高原进行大规模综合治理。地理老师展示表1,说明在不同阶段,治理模式和主要措施存在较大差异。
表1
|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 | 2000年至2010年 | 2010年至今 |
治理模式 | 小流域综合治理 | 退耕还林还草 | 退耕还林还草、治沟造地 |
主要措施 | 梯田、淤地坝、植树造林、植被自然修复 | 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植树种草 | 取土填沟、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 |
(4)20世纪90年代末之前,黄土高原推广修建梯田的目的包括( )(不定项选择)
A、减少水土流失 B、减轻风力侵蚀 C、阻拦沟谷泥沙 D、保障粮食供应
(5)从植树造林到植树种草和植被自然修复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变化,说明( )(单项选择)
A、黄土高原的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 B、生态治理应遵循因地(时)制宜原则
C、恢复黄土高原生态不应人工干预 D、生物措施是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核心
35、读“我国区域图”和“甲—乙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地形剖面图中,①是___(山脉),②地形区地表特点是_____。
(2)从丙到甲年降水量变化规律是____,原因是____。
(3)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与_____mm年等降水量线接近。
(4)下面四幅照片,在丁地拍摄的是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