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新疆喀什地区初一(下)期末试卷地理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非洲最主要的气候是

    A. 热带气候   B. 温带气候   C. 寒带气候   D. 亚热带气候

  • 2、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   )

    A.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C. 全年高温多雨   D.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 3、下图是某次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外事活动,来访的国家领导人身穿宽大白色长袍,头戴白色头巾。请推测他最有可能来自下列哪个地区?( )

    A.欧洲西部 B.中东地区 C.东南亚 D.北亚

  • 4、泰姬陵是哪个国家的著名建筑(     

    A.泰国

    B.印度

    C.巴基斯坦

    D.墨西哥

  • 5、读下图,沿78°E线南亚地形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是巴西高原

    B.b是恒河平原

    C.c是青藏高原

    D.南亚的地势是东高西低

  • 6、日本的主要民族和传统服装分别是(   

    A.汉族、旗袍

    B.大和民族、和服

    C.高山族、西装

    D.蒙古族、牛仔服

  • 7、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由于海拔高,属于(   )

    A. 高原山地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寒带气候

  • 8、在农业上进行两次“绿色革命”的国家是

    A. 中国 B. 印度 C. 俄罗斯 D. 美国

  • 9、巴西和澳大利亚的共同点是( )

    A.煤、铁、水能资源都很丰富 B.通用英语

    C.东南沿海地区人口稠密 D.首都均为全国最大城市

  • 10、读“北美洲地形简图”,关于北美洲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B.北美地形以盆地为主

    C.山地主要集中在东部

    D.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 11、20世纪60年代,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热带雨林面积急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①修筑公路,对沿线雨林过度砍伐     ②开采矿山,破坏雨林植被

    ③当地居民原始的烧荒耕作方式     ④沿海城市人口激增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 12、日本最著名的旅游胜地是( )

    A. 琉球群岛   B. 富士山

    C. 濑户内海   D. 金刚山

  • 13、下列有关澳大利亚和巴西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口均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

    B.都位于西半球

    C.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

    D.地形都以平原为主

  • 14、被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奉为圣城的是( )

    A. 麦加   B. 开罗   C. 麦地那   D. 耶路撒冷

  • 15、“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 ( )

    A. 阿根廷   B. 新西兰   C. 澳大利亚   D. 巴西

  • 16、下列四位同学的叙述,你认为错误的是

    A. 甲说:"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

    B. 乙说:“法国巴黎是世界艺术之都”

    C. 丙说:“荷兰是风车和郁金香王国”

    D. 丁说:“埃及是个沙漠之国,大部分居民是黑种人”

  • 17、南亚面积最大、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是()

    A.印度 B.巴基斯坦 C.孟加拉国 D.斯里兰卡

  • 18、在地图的图幅一定的情况下,下列四个比例尺的地图表现范围最大的是( )

    A.1:1500000

    B.1:200000

    C.1:15000000

    D.1:500000

  • 19、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这一特征形成的首要原因是

    A.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海拔高气温低 B. 纬度位置较高,热量较少

    C. 地面积雪厚,导致气温低 D. 冬季风的发源地

  • 20、与中东干旱气候有关的是   (   )

    ①阿拉伯人喜穿白色

    ②骆驼是传统交通工具

    ③传统民居屋顶是平的

    ④淡水资源短缺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日本相对丰富的能源资源是

     

  • 22、亚洲陆地面积约_______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_________;亚洲地形以______________为主,地势______高,______低;是世界上典型的________气候区;亚洲长河众多,_______是亚洲第一长河。

  • 23、我国海军舰队要到印度洋的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途中必须经过东南亚苏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之间的 ________ 海峡.

  • 24、巴西人口的分布与 非常相似,都分布在   地区,原因是:这里 巴西与澳大利亚相似的地方还有:

    都有丰富的优质的 矿。

  • 25、亚洲是________ 人种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________ 人种的故乡.

  • 26、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

     

  • 27、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________,其东部濒临的大洋是________

  • 28、东南亚水稻种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9、亚洲最长的河流是_____,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_____

  • 30、非洲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 湖,非洲最深的湖泊是________ 湖.

三、解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1、读下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澳大利亚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

    2)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3)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地区发展养羊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

  • 32、读俄罗斯图回答问题

    (1)矿产地:A______铁矿B______煤矿C______油田

    (2)城市:D______(首都)E______终年不冻港

    (3)邻国:F______

    (4)俄罗斯传统上属于______国家(亚洲、欧洲)。

  • 33、亚洲是我们生活的大洲,它地域辽阔,文化多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大部分位于_____半球和_____半球。亚洲西临_____洲,东北隔_____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2)A地终年高温多雨,B 地气候终年严寒,A、B两地气候差异主要是受_____因素的影响。

    (3)亚洲东部主要分布的人种是_____人种, 西亚大部分属于_____人种。

    (4)亚洲地形以__________为主,平均海拔高,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_____

  • 34、俄罗斯与日本是隔海相望的两个国家,人口均超过一亿。根据所学知识和下面示意图,完成两个国家地理特征的分析。

    (1)由图可见,俄罗斯工业区的分布特点是____,日本工业区的分布特点是____

    (2)两国河流都较多,其中河流结冰期较长的国家是____。请分析原因____

    (3)2021年第32届夏季奥运会在日本的首都____举办。

    (4)俄罗斯亚洲部分的河流大多注入北冰洋,由此可知,该区域地势特点为____

    (5)俄罗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运输,横贯俄罗斯东西的大铁路是____大铁路。

    (6)日本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且南北气温差异____(大/小),主要受____位置的影响。

  • 35、读极地地区图,回答问题。

    (1)判断下列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大洋名称:A 为____洲,B为____________洋。

    (2)C 为____站(科学考察站),C 站位于南极点的 _________(方向)。

    (3)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_____;说说南北极地区的动物什么特点能适应极地自然环境?____(一条即可,合理就可以)

    (4)我国科学考察队去南极考察一般选择在 11—12月抵达南极洲,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科学考察队需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是____

    (5)我国在北极建立的科学考察站是 _____,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位于____(北极还是南极地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5
题数 3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解答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