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祭奠逝去的先人是人们情感上最重要的精神寄托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毋庸置疑,这种传统文化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而传统祭祀中的糟粕我们也应及时摒弃。
B.中国的很多家长,养育孩子毫无“静待花开”的态度,只有“多快好省”的跃进思想,他们需要立竿见影地让孩子按照他们的期待发展。
C.“隆中对”“刘备借荆州”“火烧赤壁”“当阳长坂坡”等人们耳濡目染的故事,都发生在我们湖北。
D.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大政方针和法律制度,以及重要工作部署等等,必须统一,各个地方、部门和单位绝不能各行其是。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短短一个世纪,中国从一文不名的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了世界银行家,而欧洲正截然相反。
B. 京剧大师梅葆玖先生演技高超,他在传统京剧《霸王别姬》中扮演虞姬,演得
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C. 经过共同努力,泰州市终于成功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其历程之艰辛真是不堪设想啊。
D. 秋天的荷兰花海风景如画,但如果只是浮光掠影地浏览就无法领略她的美妙与神奇。
3、根据给出的语境,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燕身俊长,背羽蓝黑,故称玄鸟。
①燕的貌态和习性,不仅给人带来审美愉悦和灵感,更在思想与伦理上刺激和提携着人心,成为一支重要的人文资源。
②尤其它翅尖尾叉,开合似剪,欧洲“燕尾服”就汲此灵感。
③ 古诗文中,燕几乎是被歌咏最多的,“燕”字被召入名氏的频率也最高。
④师从物性,向自然学习,乃古人惯常的精神功课。
⑤唐人李峤,淋漓刻画了其形神:“天女伺辰至,玄衣澹碧空。差池沐时雨,颉颃舞春风。”
A. ①⑤④③② B. ①⑤②③④ C. ②⑤③④① D. ②①③⑤④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水画的意境》一文阐述了山水画意境理论产生的过程,画家对意境的追求以及达成这种意境的重要途径。
B. 《无言之美》一文中作者第一段引用《论语》入题,从孔子教育方面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
C. 《驱遣我们的想象》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赏析王维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的重要作用。
D. 《谈读书》一文按照读书的方法、目的和作用三个层次结构全篇,在运用论证方法时,主要采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
5、翻译
①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请赏析“锁清秋”中“锁”字的表达效果。
【2】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把一位深处皇宫,难觅知音的皇帝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B. “月如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渲染出孤寂凄凉的气氛。
C.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现了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的内心感受。
D.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复杂而不可言喻的愁苦与悲伤之情。
7、结合语境,仿照划线的句子再补写一组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排比。
青春如花似火,热情奔放。浸润在书页墨香中的青春更美丽动人:如果说青春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书便是风景中最美的一缕光,它使青春的世界充满光明和希望;如果说青春是一叶轻捷的扁舟,书便是扁舟中导航的一支橹,它让青春的航线变得清晰和明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文默写
⑴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吴均《朱元思书》 )
⑵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 ( 虞世南《蝉》 )
⑶__________,浑欲不胜簪。 ( 杜甫《春望》 )
⑷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 ( 王湾《次北固山》 )
⑸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 《论语》八则 )
⑹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⑺_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 龚自珍《 》 )
⑻故园渺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斋闻雁来。( 韦应物《闻雁》 )
9、现代文阅读
最美的对视 孙道荣
①她久久凝视着,凝视着。
②站在她面前的苯一个16岁的男孩。与所有这个龄的男孩子一样,他有着清澈、纯净、稚气未脱的眼睛。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鞠了一躬。
③几个月前,他的眼前还一片漆黑。四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病,他失明了,从此他的世界就漆黑一团。直到三个月前,他获得了一位刚刚去世老人捐助的眼角膜,得以重见光明。
④那位老人,就是她的母亲。 她的母亲,被社区追评为“最美的人”。她代表已去世的母亲,上台领奖。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为母亲颁奖的,正是受捐的男孩。
⑤早在六年前,年已八旬的老母亲。就向子女表达了最后的心愿,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眼角膜无偿捐献给需要人。一双儿女都表示赞成,并和老母亲同时做了捐献登记,一家三口身后捐献眼角膜登记表的编号连在了一起,分别是”351.352.353”。这组温暖的数字,就像小时候妈妈牵着她和弟弟的两只小手一样,齐步向前走着,温情、坚定而有力。
⑥随着年龄增长,老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眼睛,因为白内障而使视力严重下降,看东西都是摸摸糊糊的。她说服母亲去医院做白内障手术,说这是个小手术,可能恢复不少的视力。可是,老母亲到了医院却又死活不肯做手术了。老人说,自己身上的器官都老化了,没啥用了,只有这眼角膜还行,将来还能够捐给别人,万一做了手术,损坏了眼角膜,那可怎么办而且,自己也活不了几年了,看不看得清楚也没什么关系,但保住眼角膜,就可以让别人一辈子都看得见。老人固执己见。在场的眼科医生完全怔住了,他们被老人的固执己见感动了,没有像对待其他固执己见的病人那样,表现出不耐烦,而是耐心地给老人解释做白内障手术不会损伤眼角膜。老人这才放心地接受了手术。
⑦一个静悄悄的凌晨,老母亲永远地走了,走得平静,走得安详,走得圣洁。
⑧她强忍悲痛,第一时间通知了有关部门。眼科医生小心翼翼地取走了老人的眼角膜,那“0.5克的挚爱”。老母亲的眼角膜,很快就被移植给了受捐人,为他人点亮了光明。
⑨ 她没有想到,会在这个场合,再一次看到母亲的眼睛。她凝视着,凝视着,热泪盈眶。男孩也惊喜而羞怯地凝视着她。
⑩两个人的目光,就这样对视,凝视。那是思念的目光,那是充满柔情的爱的交汇,那是我们所见过的最美最亲的对视。
【1】结合上下文解释加横线的词语
挚爱: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结合语境,赏析划线的句子。
(1)下面的侧面描写对表现老人有什么作用?
在场的眼科医生完全怔住了,他们被老人的固执己见感动了,没有像对待其他固执己见的病人那样,表现出不耐烦,而是耐心地给老人解释做白内障手术不会损伤眼角膜。
(2)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
他也深情地凝视着她,凝视着她,然后,向她深深鞠了一躬。
【4】请紧扣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5】《最美的对视》“美”在文中谁的身上?为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你的感受。
10、阅读《痴心石》,完成下列小题。
痴心石 三毛
就在又拖又拉又扛又停的情况下,一个死爱面子又极羞涩的小女孩,当街穿过众人的注视,把那个树根弄到家里去。
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中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他们自我小时候,就无可奈何地接纳了这一个女儿,这一个有时被亲戚叫成“怪人”的孩子。
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许多年过去了,父女分别了20年的1986 年,我和父母之间,仍然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我以为,父母仍是不了解我的——那也算了,只要彼此有爱,就不必再去重评他们。
就在前一个星期,小弟跟我说第二天的日子是假期,问我是不是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听见说的是海边而不是公园,就高兴地答应了。结果那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11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 ,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艰难。我半醒了,只挥一下手,说“不去”,就不理人翻身再睡。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父母不在家,我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
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先不给看。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二老手中捧着的是两块石头。
爸爸说:“你看,我给你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 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弯着腰好几个钟头,丢丢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
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你以前不是喜欢石头吗?我们知道你没有时间去拣,就代你去了,你看看可不可以画?”妈妈说着 ,我只是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爸爸 发呆又发呆。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 。
这两块最朴素的石头,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得上它们 ,是父母在今生送给我最深最广的礼物,我相信,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父母和女儿之间,终于在这一瞬间,在性灵上,做了一次最完整的结合。
我将那两块石头放在客厅里,跟在妈妈身后进了厨房,然后,三个人一起用饭,饭后爸爸看的 “电视新闻”开始了,妈妈在打电话。我回到父母家也是属于我的小房间去,赫然发现,父亲将这两块石头,就移放在我的一部书籍上,那套书,正是 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选自《意林》,有改动)
【1】为什么“我以为,父母仍是不了解我的”?“我”希望父母理解吗?
【2】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做标题?
【3】文中划线的句子属于那种描写?
【4】请选出与本文主题一致的古典诗词名句( )
A.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C.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D.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1、阅读《我们为什么活着》,完成小题。
①华尔街金融风暴袭来,美国一家电器制造公司倒闭,公司总裁卡来尔来到多伦斯湖准备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当他的身子快沉到湖底时,已被医生下了“死亡判决书”的老朋友比尔的话突然响彻耳畔:“不!你仍然活着,至少还拥有生命,你没有权利轻易放弃!”比尔几乎用尽生命的全部力量发出的叫喊拯救了卡来尔。卡来尔回到公司,重新点燃了生命的激情,一切从头开始,像骄傲的雄鹰搏击于金融风暴的长空。
②卡来尔的新生,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们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问题。有的人活着是为了物质的享受,有的人则更看重生命本身的美好;有的人追求名誉地位,有的人则寻求生命更深广的意义……
③我们为什么活着?活着就是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珍惜生命。正如比尔所说,只要我们仍然在人世间活着,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就得对生命本身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谁也没有权利轻易地结束生命,哪怕这生命属于你自己。同时,活着也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活着能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能欣赏鱼翔浅底的怡然,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能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
④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呢?这也是我们活着应该思考的另一个严肃的问题。
⑤我们活着,就要坦然地面对人生,积极美好地生活,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沐浴着生命的阳光春雨,体验生命的幸福欢乐。
⑥当然,如果只满足于物质需求,一味沉湎享乐,对酒当歌,游戏人生,不惜青春赌明天,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一点点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因此,我们活着,就要点燃生命的激情,调动心灵的力量,激发人生的智慧,尽其所能,做些对自己对他人有积极意义的事。正如西方一位哲人说:“假如人仅仅为活着本身而活着,那就是纯粹的动物需求。”
⑦我们活着,就要认认真真地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我们活着,就要脚踏实地去做自己想做而又有积极意义的事。胡适曾说:“生命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会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⑧活着,就要使快乐的阳光洒满生命的每个清晨;活着,就要让幸福的泉水滋润生命的每个时刻;活着,就要让向上的姿势昂扬在生命的整个历程。
【1】对“我们为什么活着”的问题,第③段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请简要回答。
【2】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划线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1)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问题。
(2)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一点点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
【3】欣赏下面的语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活着,就要使快乐的阳光洒满生命的每个清晨;活着,就要让幸福的泉水滋润生命的每个时刻;活着,就要让向上的姿势昂扬在生命的整个历程。
【4】具体说说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5】作者认为,人要“珍惜生命”“谁也没有权利轻易地结束生命”,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事最起码的准绳。守住底线,才能让你在面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时,正确抉择;守住底线,方能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步入更高的境界。中学生在作业考试、运动竞技、娱乐休闲、社团活动、结交朋友等方面都应明辨是非,坚守底线。
请以“底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600;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④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