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云南德宏州初三(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赏识不是______________,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_____________,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赏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对事物固有魅力的真诚。

    A.单向的施舍      谀词满口的鄙俗奉承   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

    B.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  单向的施舍      谀词满口的鄙俗奉承

    C.单向的施舍      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   谀词满口的鄙俗奉承

    D.谀词满口的鄙俗奉承  单向的施舍      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

  •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灵活驾驭着镜头下的线条、颜色、光影、结构和空间,这使很多其他摄影家望尘莫及

    B. 她本可以当选为十九大代表的,可是前几天发生的事情,她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 骗子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实施诈骗,手段隐蔽且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D. 对于学习上的小问题,他总是不以为意,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 3、下列选项,括号内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关于本次主题征文的选材,我特意垂询了语文老师。(“垂询”一词,表明我对语文老师的尊敬。)

    B.复工复产可能带来疫情风险,但不能因为这个包袱而成为不作为的理由。(句中的“包袱”是比喻义。)

    C.《苏州园林》《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范进中举》《济南的冬天》(这一组标题都是偏正结构的短语。)

    D.片面地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片面地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错误的。(这是一个复句。)

  •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惦量       寂寥       烟囱       铢两悉称

    B.劝戒       惆怅       渲染       狂妾自大

    C.驾驭       坎肩       滞碍       文彩藻饰

    D.统筹       笼统       径自       一气呵成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孔子论人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②也日损。”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已者处,赐好说不若已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日:“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

    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⑤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谱》)

    【注释】①商:卜商,字子夏。②赐:端木赐,字子贡。③化:同化,与……趋向一致。④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鲍鱼,咸鱼;肆,店铺。⑤漆:墨漆。

    1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不闻其香   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B. 曰与善人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

    C. 则商也益   旦,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D. 与不善人   五日,桓侯体痛(《扁鹊见蔡桓公》)

    2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与 善 人 居 如 入 兰 芝 之 室 久 而 不 闻 其 香 即 与 之 化 矣

    3人是需要朋友的。请结合君子“慎处”的观点,简要谈谈你认为应该如何选择朋友。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此诗为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②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

    1用自己的语言将“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句的画面描写出来。

    2尾联中有“长安不见使人愁”句,说说作者“愁”的原因。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某班级开展“牛年趣探”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内容。

    (1)(探文化)请阅读下面材料,分条概括牛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殷商时期人们将文字刻在龟甲或牛胛骨上,距今已有3000多年,中国文字的创立和发展与牛有关。在古代,牛是古人祭祀的“至尊之物”,牛、羊、猪三牲齐备被称为“太牢”,常为王侯所用。“执牛耳”一词就是因为歃血为盟时盟主须亲手割牛耳取血,所以才衍生出“居领导地位”的含义,在古代,牛几乎是“最先进生产力”,如果一个朝代耕牛很多,就意味着开垦的荒地越多,众生就越富裕,民间有许多与牛相关的民俗活动,如“鞭春牛”,通过鞭打“提醒”牛春天来了,新一年的农耕即将拉开帷幕,人们舍不得鞭打真牛,便用泥或纸制作假牛代替。直到今天,很多地区立春时还会以这种方式迎接春天的到来。“牛本善、性温讷,行任重、志笃远。”牛是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象征,代表着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字源)仿照“牢”字示例,解说右图中的汉字。

     

     

     

    汉字:牛

    汉字:牢。本义:像一头牛被关在栏圈状的地方,意思是饲养牲畜的栏圈。

    汉字:________

    本义: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用课文原句填空。

    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居高声自远,   。(虞世南《蝉》)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冰心《成功的花》)

    文字创作也应有时代感和创造性,惟有不断创新,才能带给读者惊喜,引领新的时代,正如

    赵翼《论诗》中的诗句:    

    曹操《龟虽寿》中     运用比喻,表现了作

    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嘱托

    格·鲍姆特

    就在彼得动身前往华沙参加一九五五年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前一晚,有人来敲门。原来是一位邻居。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然后摆在桌面上,摊开来。里头是一张相片、一封信和一张字条。

    他讲述了有关这个红小包的一段经历。

    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波兰。这样,大批的波兰人被弄到德国去。那时候,这位邻居正在一家锯木厂当工人,他曾答应帮助一个波兰囚犯实现他的托付。

    一天,锯木厂的一个工棚失火了。人们都在交头接耳,心里明白是囚徒们干的好事,他们想用这样的方式把斗争进行下去。一群身穿黑制服的党卫队员朝工厂一拥而入,带走了许多做苦工的囚犯。

    当党卫队员冲进邻居工作的那个车间时,他正与那位囚犯在干活,这位波兰人迅速地从裤兜里摸出一个红色的小包包,塞到德国工人的手里,“老婆和孩子……多替我问候——要是战争完蛋了。”他脸急得煞白,压低嗓门刚说出这几句话,党卫队就把他带走了,作为对这次纵火的报复。

    一九四六年夏天,这位邻居发了一封信给囚犯的太太,她的地址就写在那张纸条上。可是,他并没有得到回音。一年半之后,他又试图再投一信——然而,一切依旧是徒劳的。现在好了,终于有了这一天,他可以托人将这个小包包直接带到波兰去。这位邻居把小红包郑重地递给彼得。

    彼得注视着这张相片。相片上是一位妇女,手里抱着一个大约两岁左右的小姑娘。信呢,不言而喻是遇害者留给他家属的最后诀语。在那个小小的纸片上,用大大的字迹写着这样一个地址:“Z和M·尼波耶夫斯卡华沙斯巴索夫斯基大街十八号”。

    “一定的,我会去找她的,并将事情的一切转告她,这件事您完全可以信赖我。”彼得说。

    那时候,当这位邻居把这个小红包交给他的时候,彼得觉得一切都很简单:只要去到华沙,把事情一讲,东西一交,不就完了嘛!然而,当彼得后来抵达那条街的时候,十八号的门牌怎样找也找不到。在那块空地上,从前确实有过十二至二十六号门牌的房子,现在只见一群孩子在空地上踢着足球。在警察所,彼得也得不到一点答复。她们现在究竟住在哪儿呢?这个,彼得反而横下一条心,非找到她们不可了。

    来到华沙,彼得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求知的渴念,他见得越多,什么活动都想参加一下的要求就更大。

    大约在联欢节开始后一个星期,他的朋友们建议他去与一些波兰小伙子和姑娘相会一下。开头他想不太好吧,但朋友们干脆连拉带扯地把他推拥走了。跳舞的时候,每个人都得找个舞伴,这时在彼得而前就站着一位姑娘,她羞赧地望着他,并且邀请他跳舞。就这样,德国、波兰的小伙子和姑娘们相聚在一起。他们尽力地用手势比划着交谈,大伙笑着,欢快地跳着。

    自这个晚上邂逅相遇后,彼得与玛留莎每天都要相会。

    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最后一天终于到来了,整个华沙城都陷入一片欢腾之中,在大广场上,阿拉伯青年与瑞典青年,中国青年与黑人青年,伊朗青年与德国青年都在纵情地载歌载舞地狂欢,然后他们慢慢地拥向火车站。

    彼得伴随玛留莎在火车站站台上来来回回地溜达,广播员用广播催促大家赶快上车,彼得才恋恋不舍地攀上了车厢,将身子从车窗里探出来。他们相互凝视着,一时无言以对。

    “地址,”玛留莎突然想起来,她的喊声就像呼救那样。

    彼得摸出笔记本,撕下一页,将他的地址记在上面。这时,他一下子才想起了那个小红包,于是赶忙把它掏出来。

    “玛留莎,请帮助找一找,”他说,然后把这个小红包按在她的手心上。

    “打开看看!”他大声说,他见她一时还未领悟他的意思。

    她打开这个小红包,念起来了。火车慢慢地挪动了。

    玛留莎脚下像是生了根似的,粘住了。她几乎要被那些跟着火车而跑的人撞倒。“玛留莎,”彼得喊了她一声。玛留莎抬起头来一望,开始随火车跑起来,接着她停下脚来,摆着手,手里的那块红包纸就像一方告别的红头巾。彼得还在望着她,一时间留给他最深的印象是,她整个脸庞都叫泪水湿透了。

    “为什么她哭得这样厉害?”彼得思忖着,这时他已缩在一个角落里。“我将给她写信,”他这样想着。彼得拿出她的地址来,他念着念着,脸色越变越白,一直白到额头。原来,上面留下这样的名字:“玛留莎·尼波耶夫斯卡”,也就是那个小红包里的纸条上写着的名字。

    1谈谈本文以“嘱托”为题的含义。

    2画线的段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小说的构思富有特色,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②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持续性。

    ③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④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

    ⑤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

    (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个大国的气质与其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有关,与国民的思维特点和行为特征有关。

    B. 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

    C. 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D. 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论证结构采用了总分的形式,开篇先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

    B. 选文第二段用比喻、对比、引用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

    C. 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D. 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一个大国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

    B. 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

    C. 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

    D. “以和为贵,求稳,顺势而变”都是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

  • 11、少年的世界,需要童话的浸润。请阅读下面这则童话,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说谎的男孩

    [法]皮埃尔·格里帕里

    ①从前有个喜欢说谎的小男孩,他喜欢说谎简直到了你们无法想象的地步!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事情,他都无缘无故地说谎。他很用功,很勤劳,很勇敢,很谦虚。可是他就是这样平白无故地说谎,对他自己和其他人没有任何好处。这是他唯一的缺点,可又是非常非常严重的缺点,以致别人对他所说的话根本就无法相信。

    ②有一天,他的母亲实在受不了了,便带他到一位女医生那儿去,请她瞧瞧他儿子究竟是怎么回事。

    ③这位女医生实际上是个仙女,她坐在一个雪白雪白的大房间里面,房间里放着各种各样的金属器械。她身穿一件工作衣,戴着一副玻璃架子的眼镜。在母亲介绍情况时,女医生一声不响地听着,随后问小男孩道:

    ④“昨天你干什么了?

    ⑤“他去上学了。母亲说。

    ⑥“让他自己回答,女医生说,孩子,你告诉我,你在学校里干了些什么事?

    ⑦小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女教师把我们带到月亮上去,我们钓到了一些月亮鱼!

    ⑧“这是不可能的!母亲说。

    ⑨“让他讲!女医生说,中午你在家里吃了些什么?

    ⑩“一块烧焦的木头和一根腐烂的骨头!

    哪有这种事,您知道……母亲说。

    让他讲,让他讲……那么下午呢,下午你干了些什么事?

    下午他有一节图画课,母亲轻声说。

    唉,请您让他讲嘛……那么,你画了什么?

    我画了同桌的耳朵。他长了三只耳朵,可怕极了。

    听到这样的话,母亲伤心极了,她一句话也不再说了。女医生则除下她的眼镜,用她右手的手心轻轻地揉着自己的眼睛。

    我看……她终于说,好吧,既然这样,我要送你一件礼物:从今天开始,你不会再说谎了。

    永远不说吗?

    永远不说!

    一生都不说?

    一生都不说!

    如果我还想说谎呢?

    即使你想说谎,你也不会再说谎了,女医生接着说,不管你说什么话,你说的话都将变成现实。所以,从今以后,我劝你在开口讲话以前要先好好想想!

    当天晚上,小男孩的母亲对他说:

    是上床睡觉的时候了,你知道吗?

    我不敢去,妈妈。有一只狮子睡在我的床上。

    唉,别说傻话了,你快去睡吧。

    小男孩是很听话的,他不声不响地走了。可是就在他要走进自己的房间时,他吓得站在门口愣住了:一只黄色的大狮子躺在床上望着他。看到这一幕,他扭头就跑,跑到他母亲那儿对她说:

    妈妈,我刚才没有讲真话:我床上没有狮子。

    我知道没有嘛,亲爱的,去乖乖地睡吧,我就去和你道晚安。

    小男孩又回到自己的房间里。他有点怕再看到那只狮子,可是狮子已经不见了。

    你们一定会想,这件事是值得深思的。可是我们这位小朋友爱说谎的习惯,还是不能一下子就改掉。

    一天早上醒来时,他对母亲说:

    你知不知道,妈妈?昨天晚上学校里遭了火灾,学校全被烧光了!

    别说蠢话了,母亲说,去梳洗吧。

    小男孩没有多说,去梳洗了一下,穿上衣服,吃过早餐,高高兴兴地去上学,甚至把刚才自己讲过的话也忘了。走到将近学校的拐角处,他闻到有一股烟火的味道。他马上又从原路折回,来到自己的家门口叫道:

    妈妈!妈妈!

    他的母亲出现在窗口上,说:

    什么事,亲爱的?你忘了什么东西吗?

    妈妈,我刚才没有讲真话:学校没有烧掉!

    我知道没有烧掉嘛,亲爱的,你赶快去吧,你要迟到了!

    小男孩又回去了。走到学校拐角时,他看到学校好端端的在那儿,雪白的墙壁,坚固而结实。烟火倒是有的,不过那是从广场中间一堆枯叶中升起来的。

    从这件事以后,小男孩一连十天没有讲过一次谎话!可是到了第十一天——那是一个礼拜天——他实在憋不住了。就在他母亲准备和他一起去看望外祖母时,他突然嚷道:

    妈妈,你不知道吗?外祖母死了!

    母亲顿时脸色煞白,气呼呼地说道:

    别说傻话!你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他们默默地走出门去,穿过城市。来到外祖母家门口时,他们看到有一大群人围着,就像街上发生车祸时一样。有男人、女人,还有两三个警察。他们都在指手画脚地议论着什么事情。小男孩感到害怕了。

    妈妈,我刚才没有讲真话:外祖母没有死,她身体很好!

    我知道她身体很好嘛,亲爱的!母亲说,不过她也在哆嗦。

    他们加紧步子向前走去。外祖母站在门口,身体非常健康,不过她在生气,面孔也红了!因为在一刻钟以前,有一个强盗拿着一把刀闯进了她的家……幸好外祖母很勇敢,她抓起一把火钳和强盗打了起来。她大喊大叫,邻居们听到后都赶来帮助她。强盗拔脚就逃,但已经太迟了:逃出一百米远就被抓住了。

    (51)总之,这件事圆满结束了。可是这个小男孩──他是非常爱他的外祖母的──吓得从此以后再也不说谎了,或者至少可以说,几乎再也不说谎了……有时候他偶尔再想撒个小谎时,他总要再三考虑,绝对不让他的话有损于任何人。

    (有删改)

    【表格梳理】

    【1】请你完成表格的空白部分。

    情节构成

    主要情节

    具体展开

    开端

    小男孩爱说谎

    /

    发展

    小男孩看医生

    钓到月亮鱼

    画同桌的耳朵

    高潮

    狮子睡在床上

    学校被烧光

    结局

    小男孩不再说谎

    /

    ④根据表格内容,联系全文,说说小男孩发生变化的原因。

    【2】请阅读以下两个句子,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1)小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女教师把我们带到月亮上去,我们钓到了一些月亮鱼!”(“不假思索”一词在这里有什么表达效果?)

    (2)可是这个小男孩──他是非常爱他的外祖母的──吓得从此以后再也不说谎了,或者至少可以说,几乎再也不说谎了……(这句话中的破折号分别有什么作用?)

    【结构分析】

    【3】请你阅读下面的一段对话,结合文章内容,补全小波的回答。

    小宁:我发现这篇童话中有些语句出现了多次,比如“让他讲”、“妈妈,我刚才没有讲真话”等。我觉得同样的话写太多,显得累赘多余。

    小波:“三段式重复”是童话叙事结构的常见手法,我来说说它的妙处吧。

    【链接探意】

    【4】请结合本文内容和所给的材料,谈谈童话对儿童和成年人的教育意义

    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在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因此我也得给他们写点东西,让他们想想。

    ——安徒生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点点滴滴在心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选择恰当的写作角度,具有真情实感,不套作,不抄袭。②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