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反义词
洁白—________ 美丽—________ 仔细—________
2、看拼音,写词语。
fù yù yuán liàng xiàn mù qīng miè qián é
( ) ( ) ( ) ( ) ( )
chéng kěn gòng xiàn kān cè ní jiāng cháo xiào
( ) ( ) ( ) ( ) ( )
tóng xiàng jī xiào yóu yù pān dēng xiū rǔ
( ) ( ) ( ) ( ) ( )
3、鲁迅,原名___。《少年闰土》选自他的作品《___》。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中我认识了一个___、___的鲁迅。《___》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写的一首诗,从中我知道了鲁迅是一个___的人。我还积累了一句鲁迅的名言___。
4、下面描写的人物分别是谁?用两三个词概括其主要性格特点。
1.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目能自顾其耳。
人物:_____,性格特点:_____
2.面如重枣,唇若涂丹,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人物:_____,性格特点:_____
3.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人物:_____,性格特点:_____
4.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人物:_____,性格特点:_____
5.身长七尺,细眼长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人物:_____,性格特点:_____
6.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人物:_____,性格特点:_____
5、《己亥杂诗》是清代龚自珍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清末的梁启超在国家危机重重的情况下,写下了《少年中国说》,赞颂了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表达了内心的期望——“美哉,___________!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6、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1.这首诗的时间是________,诗人告诉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____”的诗句让我们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能写出朱熹的一句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结合注释解释词语及诗句意思。
1.解释词语:
客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活动四:朗读古诗,抒发美好情感。
【1】同学们在朗读古诗的时候,眼前总会浮现让人心醉的美景,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生态之美。同学们围绕这两首诗开展了学习交流。下面的说法中,你不同意哪个说法。( )
A.白居易的《鸟》中有一个“子”字,指的是小鸟。
B.白居易觉得鸟和人是一样的,生命之间是平等的。
C.杜甫的诗作,让我们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
D.杜甫的诗作,描绘了他眼中山山水水的美丽景象。
【2】一位同学想通过朗读《鸟》这首诗,表达诗中蕴含的情感。结合诗句的意思,你觉得他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感激之情
B.怜爱之情
C.赞美之情
D.悲伤之情
【3】同学们发现“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两行诗句中的词语,有两两相对的特点。一位同学联想到了一副描写自然生态之美的对联,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可惜他只想起了上联,是“清风明月本无价”,你觉得下联可能是( )
A.百鸟归来气象新
B.千山万水入画来
C.近水遥山皆有情
D.南北西东万里程
9、公交车是常用交通工具,选择合适的乘车方案,能让出行更顺利、快捷。读材料,想一想:小林同学家住温泉镇,他希望早上9点以前赶到在宋家洼的外婆家,好跟舅舅一起去爬山。他怎样乘车最合适?
小林同学怎样乘车最合适?
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歪儿
①那个暑假,总是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的玩法简单: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③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瘦弱,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种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尤其是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拉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甲】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乙】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吧!【丙】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丁】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⑦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选自《冯骥才散文精选》,有改动)
【1】“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这句话出自原文,应放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2】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累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怏怏无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自然段中“可笑的场面”具体指怎样的场面?用“_____”在文中画出来。
【4】下列对短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虽以“歪儿”为题,不仅仅写了歪儿的变化,也写了“我们”这些小伙伴的成长。
B.歪儿因为游戏玩不好而哭,他妈妈还骂他,可见她特别严厉,对儿子要求极高。
C.歪儿是个特别善良,不记仇的孩子,“我们”从头到尾都很喜欢和他一起玩。
D.文中说踢罐电报是个苦差事,可见这些孩子并不喜欢这个游戏,只是出于无奈而玩。
【5】文章第①自然段加点词“飞”用得好,请从写法和内容两方面谈谈好在哪里?
那个暑假,总是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第③自然段中说“眼睛总像睁不开”,第⑦自然段中又说“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这样写前后矛盾吗?歪儿的眼睛又是如何被“点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海底两万里(梗概)
1866年,在大海的不同地方,一些船只发现了一个闪闪发亮的怪物,它偶尔浮出水面,不少船只受到这怪物攻击而沉没。美国政府派出护卫舰“林肯号”前去跟踪追捕,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应邀参加。一天晚上,教授发现一个庞然大物冒出水面。“林肯号”随即向怪物驶去,船上的人和“海怪”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怪物似乎被激怒了,从头上喷出两股水柱,随着轰隆一声巨响,教授、他的仆人康塞尔和捕鲸手三人被抛入水中。教授很快就失去了知觉。
教授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铁屋子里,身边坐着他的仆人康塞尔和捕鲸手尼德•兰。他疑惑不解。两位陌生人进来向他们致意,可是教授试用了几种语言,他们都听不懂。正在为难之时,他们的主人出现了。他叫尼摩,自称与整个人类断绝了关系。他说虽然他们己成了他的俘虏,但仍享有自由。只是为了保密,他不会释放他们,而且要求他们唯命是从。“怪物”不是什么奇特的生物,原来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叫“鹦鹉螺号”。
船长强行让三人随“鹦鹉螺号”一起周游四海。“鹦鹉螺号”在太平洋里潜行。教授透过玻璃窗,一路观赏着光怪陆离的海底景象和五光十色的深海生物。潜艇驶入印度洋,在斯里兰卡附近,教授他们到海底参观釆珠场,还和鲨鱼展开搏斗。在大西洋海底,尼摩陪着教授参观沉没已久的大陆——大西洲。他们观赏了海底火山喷口吐出硫磺火浆的奇景,也察看了已成废墟的庞贝城。潜艇又向南极进发,在成群结队的鲸鱼中间穿行。他们历尽艰险,一会儿是冰山封路,一会儿是章鱼围攻,一会儿又是敌舰偷袭。
十个月过去了,历经海底两万里环球航行之后,潜艇在挪威西海岸遇上了可怕的大漩涡。教授与他的同伴被漩涡抛入水里,在挪威的一个小岛上侥幸脱险,潜艇已毫无踪影了。他们回到家乡,并将这件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1】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出词语写在括号里。
(1)又高又大的样子,形容高而大的东西。______
(2)因为有疑问而困惑不能理解。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文中的“海怪”是一艘__________,名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填人名)成了“海怪”俘虏,尼摩船长强行三人和这个庞然大物一起周游四海。最后,他们在__________________脱险,回到家乡。
【3】根据梗概,本书的情节可分为四个板块,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底两万里》是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著作。结合书名和故事梗概,你认为全书写得最详细的内容是什么?说说自己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梗概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场怎样的海底航行之旅?(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为了了解学生和父母的亲密程度,某小学对五年级的458名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下表列出了其中两个问题的统计数据:
问题1:父母记得你的生日吗? | 问题2: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吗? | ||
选项 | 比例 | 选项 | 比例 |
记得很清楚 | 89.08% | 记得很清楚 | 35.58% |
有时会出错 | 6.77% | 只记得其中一个人的 | 28.49% |
记不住 | 3.28% | 两人的都记不清楚 | 20.62% |
不知道他们是否记得 | 0.87% | 从来没有记过父母的生日 | 15.31% |
[材料二]
107岁的妈妈去参加别人的婚礼,桌上摆着喜糖,老人拿了没吃,而是放在口袋里,到家后她从兜里掏出一颗递给身边84岁的女儿,女儿接过糖,瞬间笑成一朵花,这个简单的举动让众多网友鼻子一酸。
【1】根据以上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绝大部分的孩子从来没有记过父母的生日。 _____
②无论孩子多大,在父母眼中,都是孩子。 _____
③以上两则材料共同体现的主题都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_____
【2】请你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说说你以后准备怎样孝敬父母?
____________________
13、拓展阅读。
路标
在朝鲜,一个暴风雨的夜里,一支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接到上级的命令,到另一个地方去执行一项任务。这时候,到处一片漆黑,山高路滑,看不清道路,只能摸索着前进。
在闪电的亮光里,战士们发现前面有一道白色的矮墙。走近一看,不是什么白色的矮墙,而是一队穿白色衣服的朝鲜小朋友。他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手挽手地站在那里。夜是那么黑,雨是那么大,小朋友站在那里干什么呢?原来,那里的路窄,路旁是悬崖,下边是深谷。他们怕志愿军叔叔看不清掉下去,特地站在那儿当路标。
倾盆大雨湿透了小朋友们的衣服。看到这动人的情景,志愿军战士激动地说:“小朋友们,谢谢你们,快回家换上干衣服吧!别淋坏了身体!”一个朝鲜小朋友说:“志愿军叔叔,我们不回去,还有队伍要经过这里呢!”另一个小朋友说:“志愿军叔叔上前线打美国鬼子,我们也要出力!”
队伍走远了,小朋友们还是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
【1】像“倾盆大雨”一样描写天气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中“白色的矮墙”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________”的句子,你想到了哪句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志愿军们遇到了什么困难?这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语段一。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出自鲁迅的《故乡》。意思是说,空有mèng xiǎng( )而不去奋斗,是永远也无法到达mù dì dì( )的。路都是人们diē diē zhuàng zhuàng( )走出来的,纵使前方狂风暴雨、浪涛xiōng yǒng péng pài( ),哪怕fěn shēn suì gǔ( ),也绝不tuì suō( )。pīn bó( )和奋斗才能kāi pì( )成功之路。
【1】结合拼音写出词语。
【2】“走”的甲骨文像一个人甩开手脚,大步流行向前。从字形看,两手摆动的幅度很大,像跑起来的样子。猜猜下面哪幅图是“走”字。( )
A.
B.
C.
D.
【3】会以怎样的心情说出上面这句话?( )
A.喜出望外
B.心满意足
C.激励期盼
D.愁闷苦恼
15、按要求完成习题
1.用关联词把两个分句合并成一个句子。
海水呈蓝色。海水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阳落山了,小鸟儿全都不见了踪影。(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14分=2+2+2+2+3+3)
(1)张先生已等候在门口。
改变词序,但句子意思不变:
(2)一个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
改成反问句:
(3)屋子里特别热。
改成比喻句:
(4)把句子写得更生动:小姑娘 的心灵,像一朵 的花蕾。
(5)仿写句子: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留住一株小草,你却给了我整个绿地;我原想拥有一朵莲花,你却给了我 ;我原想 ,你却 。
(6)选用以下词语中的2-3个写一段只有一个中心意思、通顺连贯的话。
孜孜不倦 胸有成竹 脱颖而出 熟能生巧 无论……都……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修改病句)
__________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仿写句子)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
(3)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用例句所用的修辞改写下面的句子)这辆车开得太慢了。
__________
(4)根据下面的情境续写句子,通过动作描写表达人物的感情。
放学了,同学们都走了,我一个人孤独地走在操场上,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瞧您,衣服还不会穿吧,怎么谈得上伟大呢?(改为陈述句)
(2)他一边低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用加点词造句)
(3)做客 打算 我 到 你 我那里 请( 连词成句)
(4)小女孩儿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全说了出来。(改为“被”字句)
19、将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①庆龄说:“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对苹苹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些哲理,人类怎么可能完全领悟?(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热闹非凡,充满着欢声笑语,贴春联、放鞭炮、看春晚、包饺子……请以《春节趣事》为题,选择你印象中过春节时发生的一件趣事,把它写下来。要求表达出“趣”在哪里,字迹工整,字数400字以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