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
(1)用数笔画查字法“凸”字应查(____)画。
(2)“恭”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
(3)“钮”字按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ABB式:头涔涔 泪潸潸
AABB式:伶伶俐俐
3、积累与运用。
1.《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____的顺序展开的,整个事件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年____月____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_______举行典礼。《开国大典》按照_______的顺序叙述,描述了大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场面。
3.《灯光》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采用______的方式,首尾形成呼应。全文是_______为主线来写的,歌颂了革命先烈的___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__________。
4.《七律·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统领全诗。“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红军翻越雪山后的喜悦心情。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棵高山榕》一文中,第一、二、三自然段写高山榕 。接着回忆 的过程。
(2)先把诗句补充完整,按要求写出诗的大概意思。
《芙蓉楼送辛渐》
, 。
, 。
第一句诗的大概意思是:
5、巧填同音字组词。
hóng____灾 彩____ ____伟 花____柳绿
àn ____示 河____ ____照 拍____叫绝
jīn 天____ 钢____ 衣____ 情不自____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习题。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从诗的前两句描写中,可以看出湖阴先生怎样的生活情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修辞角度,赏析“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本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朝代)词人。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明月别枝惊鹊______
(2)路转溪桥忽见______
【3】对本词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西江月》是辛弃疾中年在江西闲居期间,夜行经过黄沙道,看到月夜乡村景色时写下的一首小令。
B.词人描摹了一幅江南山村初秋月夜图。
C.上阕中,夜间的“鸣蝉”反而更衬托出乡村的幽静。
D.下阕中的“星”“雨”,与上阕中恬淡清幽的氛围相得益彰。
8、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是一首________律诗,全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了夸张手法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云崖暖”中的“暖”写出了红军渡过金沙江的________________,“铁索寒”中的“寒”写出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赞美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1月20日,长春的北风刮得很猛。我骑着自行车,临近路口,把一个边走边低头数钱的老大爷撞了个翅趄,他手中的一把人民币“哗啦”一声掉在地上。我慌忙跳下车,想把钱给老人拾起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散落在地上的钱被“呼呼”的北风刮了起来,四处飞扬。这时,过往的行人不约而同地向钱飘走的方向跑去,有的还喊着:“钱跑了,快抢啊!”霎时间整个路口喧腾起来。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老人焦急地拍着大腿:“风刮人又抢,这可怎么得了,钱要没了。”我本想安慰老人几句,可说什么好呢?
没过多久,“抢钱”的人们从四面八方陆续朝老人走来,把“抢”来的钱都一一交到他手里,老人喜出望外,不停地向众人点着头。
人们聚集在老人的周围,关切地要老人把钱数数。老人用微颤的双手数了起来。数完,老人略微迟疑了一下,接着又数了一遍,还是26张。老人抬起头用疑问的目光瞅着四周的人们 并自言自语地说 不对 老人的话还没说完 一个戴红领巾的小学生抢着喊开了 谁还没把钱送来 老人忙接着说:“不是少了,是多了。”“怎么会多呢?是您记错了吧?”有人诧异地问。老人肯定地说:“没错,我在家数得清清楚楚,明明是25张,都是五元一张的。”那个小学生又喊开了:“谁又多送了?”话音刚落,一中年妇女不好意思地说:“是我的,我拿着一张五元钱准备到商店买东西,刚才光顾帮老大爷‘抢钱’了,竟忘了自己手里还拿着钱,一起交给大爷了”说完,人群里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
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
【2】给文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喜出望外:_______________ 突如其来:_______________
【4】文中“抢钱”二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说“我沉重的心情一下子变得轻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按______顺序写了四件事,小标题概括为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其中详写的是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他们拿我们不当人,(咬着牙,狠狠地说)我们天生是做奴隶的吗?不!是罗马人把我们抓来做奴隶的!我们要报仇!要把他们杀死!弟兄们,一齐来反抗!弟兄们!动手!(杀开一条血路,大喊)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
(1)短文在描写斯巴达克与奴隶谈话说到“拿我们不当人”时的神态是( )的。从他的语言、神态可以看出他的内心充满了对奴隶主的( ),对自己所处的奴隶地位强烈不满。
(2)斯巴达克呼唤着人们觉醒:
11、课外类画阅读。
失小赔大
【1】图中一共有三个人物,他们分别是:( )、( )、( )。
【2】从图中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件事的起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件事的结果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用简练的语言说说漫画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 )我又不敢,( )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 )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 )被表盖保护着,( )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1】给文段中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文段采用第________人称方式写作,这么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段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竹节人(节选)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hào hǎo)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hònɡ hōnɡ)作鸟兽散。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jiānɡ jiànɡ)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mò méi)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1】给文中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文中画“﹏﹏”的句子属于________(正面 侧面)描写,描写出“我们”在斗竹节人时,斗争的激烈,表现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这句话中“眼巴巴”突出了“我”________的心理。我还会仿写一句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____”的句子塑造了同学们和老师怎样的形象?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圆明园中,有金碧( )的殿堂,也有玲珑(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 、元、 、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我能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剔”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再查音节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部,再查____画。
【2】请把短文第一句中的两个词语补充完整,填在括号里。
【3】我能在短文第2自然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朝代名称。
【4】判断题,请在正确的说法后打“√”。
(1)“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这句话在文中起过渡作用。( )
(2)“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这句话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 )
(3)“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圆明园没有什么特点。( )
【5】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 )
A.因为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能让我们牢记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B.因为想告诉我们如果要重建圆明园,就要记住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样子。
C.因为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就能更加吸引大家去了解圆明园,明白要保护好圆明园遗址。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他是一个好人。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吗?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花园的花“红、香、多”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式。
(1)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我们要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广场。
(1)2013年联合会杯足球赛上,巴西队击败了西班牙队。(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要有机会,你就要甩开我的手,摇摇晃晃地走你自己的路。(用加点词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对我说:“今天晚上我有应酬,你和爸爸先吃饭。”(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位老华侨十分酷爱音乐。(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2.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改为肯定句)
3.树上的知了不住地叫着。(改成拟人句)
20、把下列句子改成陈述句
(1)难道这篇课文描绘的不像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吗?
(2)这篇课文运用的怎能不是对比的写法呢?
21、成功习作
【内容】
1.生活中,我们一天天长大,懂得了努力学习,懂得了孝敬父母,懂得了珍惜友情……围绕中心意思,选一、两件你成长过程中的事例,将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细节写清楚,再想想从中受到的启示。
2.闰土是鲁迅少年时期最难忘的伙伴,你是否也像鲁迅一样,有一个伙伴让你印象深刻,你可以通过一两件事,凸显他(她)的特点,注意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要求】题目自拟;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400字;不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称;不得续卷。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