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时代广场的蟋蟀》,选一选。
【1】柴斯特来纽约时被什么压在下面?( )
A.烤牛肉三明治袋子 B.虾肉馅的汉堡
【2】柴斯特来到纽约最后坐的是什么?( )
A.汽车 B.地铁 C.走路
【3】在纽约,第一个看到柴斯特的是( )
A.亨利 B.玛利欧 C.塔克 D.保罗
【4】柴斯特的主人是( )
A.玛利欧 B.塔克 C.亨利
【5】玛利欧最喜欢哪种口味的汽水?( )
A.桔子 B.草莓 C.西瓜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保”在字典中的解释:①保护;保卫。②保持。③保证;担保(做到)。④担保(不犯罪、不逃走等)。⑤保人;保证人。
(1)取保候审( ) (2)保家卫国( ) (3) 保质保量( ) (4)保存( )
3、选择近义词。
嘱咐( )
A.遗嘱
B.叮嘱
C.医嘱
D.命令
4、选择近义词。
崇高( )
A.高大
B.高尚
C.高超
D.崇敬
5、给句子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着落:①下落 ②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③事情责成某人负责办理
(1)父亲有病,全家人生活没有着落,小毛头才不得不出来卖报。 ( )
(2)这件事情就着落在你身上了。( )
(3)遗失的行李已经有了着落,请您放心吧!( )
6、和“枝折花落”中“折”的读音相同的是( )
A. 转折 B. 折纸 C. 折本
7、哈切塔用鸡蛋换得了昂贵的钢琴,男孩杰逊创办了小镇图书馆,他们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在于( )
A.梦想
B.勤劳
C.刻苦
D.坚持
8、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远看长城,它像______,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2)十五的月亮像______ 一样高悬在天空。
(3)小丽那红扑扑的脸蛋就像_____________。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材料二)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这两首诗和你所学过的________一样,都是送别诗。
【2】结合以上两则材料或所学,运用古诗发送两条朋友圈。
①好友小东下学期要转学,分别在即,你发了一条朋友圈________
②好久没回故乡,为安慰亲友,你又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________
【3】分享一句你最喜欢的送别诗,说说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可爱的雪花
冬天,瑞雪普降,雪花飘飘,可爱极了。
雪花是美丽的。它纯洁晶莹,好像朵朵白莲。你看它,漫天飞舞,真是令人神思飞扬。古人把它比喻成飘忽的柳絮,漫天的梨花……它是多么美丽,多么值得人们吟咏赞美啊!
雪花是奇异的。每一朵雪花都是一幅极其精美的图案。它们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风姿。有的像明亮的星星,有的像洁白的鹅毛,有的像六边形的花瓣,有的像展开的六把扇子……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雪花是宝贵的。它能降低气温,冻死害虫;它又能湿润土质,使庄稼有充足的水分;它还含有很多氮的化合物,是庄稼的好肥料。它是人类的好朋友。
瑞雪飘飘,大地分外妖娆。
【1】请你用“△”把短文分三部分。
【2】第二部分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写雪花可爱的。
【3】古人把雪花比喻成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
A.简洁流畅 B.生动形象 C.通顺连贯
【4】为什么说雪花是人类的好朋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西门豹治邺》(节选),完成练习。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巫婆在河里折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神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老百姓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神娶媳妇,漳河也没有发大水。
【1】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多选)
A.动作描写 B.外貌描写 C.神态描写 D.语言描写
【2】“不漂亮”不是指这个姑娘真的不漂亮,而是西门豹想借此_____________;“不会满意”“去跟河神说一声”“选个漂亮的”不是西门豹真心要选个漂亮姑娘,而是要以此为借口____________;“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其实是要以此为借口____________;“请你们去催催吧”其实是要以此为借口__________。
【3】读了语段,你觉得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办法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呢?(______)(多选)
A.足智多谋 B.官腔十足 C.迷信 D.讲究策略
12、阅读。
卖白果
①总弄里边不知不觉笼上黄昏的暮色,一列电灯亮起来了。这时候,一个小贩慢慢地走进弄堂来,他向左右观看,顿一顿再向前走两三步。他探认主顾的习惯就是如此:主顾确是必须探认的,不然,挑着担子出来难道是闲耍么?
②走到第四弄的口头,他把担子歇下来了。我们试看看他的担子。后头有一个木桶,盖着盖子,看不见盛的是什么东西。前头却很有趣,装着个小小的炉子,同我们烹茶用的差不多,上而承着一只小锅;瓣状的火焰从锅的旁边舔出来,烧得不很旺。在这暮色已浓的弄口,便构成个异样的情景。
③他开了锅的盖子,用半边蚌壳在锅里拨动,同时不很协调地唱起来了:“新鲜热白果,要买就来数。”发音很高,又含有急促的意味。这一唱影响可不小,左弄右弄里的小孩子陆续奔出来了,他们已经神往于锅里的小颗粒,大人在后面喊着慢点儿跑的声音,对于他们只是微茫的喃喃了。
④据以往的经验,听到叫卖白果的声音时,秋凉已经接替了酷暑;扇子虽不至于就此遗弃,总不是十二分时髦的了。因此,这叫卖声里似乎带着一阵凉意。
⑤这声音又使我回想到故乡的卖白果的,比上海的卖白果的叫卖声有味得多了。故乡的叫卖声差不多成为儿歌,我小时候曾经受教于大人,也摹仿着他们的声调唱:“烫手热白果,香又香来糯又糯;一个铜钱买三颗,三个铜钱买十颗。要买就来数,不买就挑过。”
⑥上海卖白果的叫卖声之所以不及我故乡的,声调不怎么好自然是主因,而弄堂中欠静寂,没有给它衬托,也有关系。弄堂里的零零碎碎的杂声,弄堂外马路上的汽车声,工厂里的机器声,搅和在一起,就无所谓静寂了。哪怕是神妙的音乐家,在这境界中演奏他生平的绝艺,也要打个很大的折扣,何况是不足道的卖白果的叫卖声呢。
——节选自叶圣陶《卖白果》,有删改
【1】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选项,并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1)短文第①-③自然段主要写了( )
A.黄昏,小孩子们在弄堂里玩耍。 B.黄昏,小孩子们在弄堂里等小贩。
C.黄昏,小贩在弄堂里烧炉子。 D.黄昏,小贩在弄堂里卖白果。
(2)对第④-⑥自然段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由上海卖白果的声音想起季节的更替。
B.作者想念故乡卖白果的情景。
C.作者非常喜欢上海卖白果的叫卖声。
D.作者认为故乡卖白果的叫卖声更有味道。
(3)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句子“挑着担子出来难道是闲耍么?”的意思是小贩挑着担子出来是闲耍的。
B.“陆续”一词形容很多小孩同时从巷子里奔跑出来。
C.“从锅的旁边舔出来”中的“舔”字用得准确生动,文中体现了火烧得非常旺盛。
D.“神妙的音乐家”指音乐家的水平很高,演奏的音乐奇妙而变化莫测。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作者按照一定顺序细致观察。第②自然段先写担子的____________,再写担子的__________。作者认为担子的____________很有趣。
(2)当读到第③自然段“左弄右里的小孩子陆续奔出来了”时,我从“奔”字体会到孩子们当时____________的心情。
【3】文中小贩卖白果让人印象深刻。结合生活经验,假如你来当小贩,如卖花、卖书、卖玩具……你会怎么做,怎么说?用几句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这篇文章,你还有什么问题?请你提出一个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许多年以前,有三个士兵从战场上归来。他们又累又饿,来到了一个村庄。由于连续的战争,村民们的收成很不好,他们赶紧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食物藏了起来,然后,到村前的广场上去看那三个士兵。他们哀叹自己缺衣少食,不能招待士兵们饱餐一顿。
士兵们窃窃私语了一会儿,第一个士兵说:“你们没有东西给我们吃,不过我们却有让大家共同分享的东西:我们有一个诀窍,能用石头做汤。”
村民们感到非常好(hào hǎo)奇。不久他们就点起一堆火,架上了一口全村最大的锅。士兵们往锅里放上了三块光滑的石头。“这个,一会儿就能煮成美味的汤。”第二个士兵说,“不过,要是放上点盐,再来点芹菜,它的味道就会更加鲜美。”一听这话,一位村妇说:“太巧了!我正好想起来什么地方还剩下了一点呢。”村民们一个个想起了什么东西。不一会儿,萝卜、牛肉、奶酪纷纷添到了大锅里。在大家坐下来准备喝汤的时候,有人推来了一桶酒。
村民欢聚在广场上,他们一边吃一边跳舞、唱歌,直到深夜。第二天早晨,当三个士兵醒来时,发现村民们全都站在他们周围,还有一背包面包和奶酪。“你们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礼物:用石头做汤的诀窍。”一位长(zhǎng cháng)者说,“我们会永远牢记在心间的。”
第三个士兵对众人说:“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人人都拿出一点东西来,就可以办成让大家一起分享的宴会。”
【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在下面画上“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秘诀——( ) 珍贵——( )
反义词:否定——( ) 丰衣足食——( )
【3】请给本文取一个合适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村民对待三个士兵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村民们给三个士兵吃的、喝的,为什么还要感谢他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生活中的实际,说说你从短文中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揠苗助长
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精疲力尽。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很纳闷,第二天跑到田边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1】文中“截”的意思是( )。
A.量词,段 B.阻拦 C.割断;弄断
【2】从文中找出农夫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在文中找)
________——________——急忙——欣慰
【3】从哪句话可以体会到农夫非常劳累?用“____”在文中标出。
【4】农夫想出的办法是什么?这种办法行得通吗?从文中哪儿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农夫揠苗助长的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探究靓舞台。
搜集有关骨髓移植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诗人苏轼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要尽快地改正、及时发现作业中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这段话。
为了防制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我们全家人都足不出户,只有妈妈去市场买了菜。我每天做完作业就锻炼身体和睡觉和看电视。爸爸最难受,他整天在家里无所事事没有事干。
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这段话中共有四处错误,请进行修改。
王小军喜欢酷爱打乒乓球。他勤奋克苦在训练时,球技不断提高。果然,他在全市小学生乒乓球竞赛中,夺得了冠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题目:写观察日记。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