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冒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你吃饭了吗?"妈妈问:“没有的话,就先吃饭吧!”
B.我看见墙上写着:“请讲普通话”几个字。
C.商店里什么都有:服装、布匹、文具、食品……
D.我听老师说:明天学校组织春游!
2、下列词语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牡丹 花卉 植物 花草 B.植物 花卉 花草 牡丹
C.植物 花草 花卉 牡丹 D.花草 花卉 牡丹 植物
3、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昂首 水稻 帐本 牡丹
B.灌溉 崩溃 暮色 竟赛
C.蜗牛 身躯 红薯 训斥
D.签订 挖崛 枯萎 自豪
4、选择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
跟我学
发现:已经存在的被找到了。发明:以前没有的现在被创造出来。成果:指学习、工作、劳动上的成效和成绩,如:成果显著。 成绩:工作或学习的收获或成就;成功的业绩;有关比赛的结果;在一定阶段内学生作业的数量和质量。
发明 发现
1.他( )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
2.爱迪生( )了电灯。
成绩 成果
3.他的这一研究( )震惊了全世界。
4.经过努力学习,军军终于取得了优秀的( )。
5、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
因为……所以…… 不仅……还…… 如果……就…… 一边……一边……
1.( )害人的鸦片不销毁,( )会使国家和人民陷入深重的灾难。
2.( )林则徐虎门销烟有功,( )受到后人的传诵和敬仰。
3.虎门销烟( )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6、下面的汉字,笔画数全部是5画的一项是( )
A.丫 仅 介
B.末 灭 讨
C.杂 叉 允
7、下列符合右图意思的诗句是( )
A.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B.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C.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D.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8、写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凶猛( ) 逐渐( ) 牢固( ) 空隙( )
9、理解古诗。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霜满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愁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江枫/渔/火对/愁眠
C.姑苏/城外/寒/山寺 D.夜半/钟声/到客/船
3.古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象,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写出画线部分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天窗(节选)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啊!”随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1】“顶”在字典中的义项有:①用头支承。②人体或物体上最高的部分。③表示程度最高。在“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这句话中,“顶”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只填序号)。请用“顶”的这个意思再仿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第2自然段,把描写孩子们看到的、听到的句子画上“ ”,把描写孩子们想象到的句子画上“______”。
【4】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为什么有时越睡越困
①人们总感觉睡觉可以(缓解 缓慢)人的疲劳感,可是有些人越睡越困,这是什么道理呢?
②其实,人们对睡眠的需要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一般而言,10~18岁的人群,每天需要8小时的睡眠时间;18~50岁的人群,每天需要7小时的睡眠时间;而50~70岁的人群,每天只需要睡5~6小时就够了。
③睡眠对健康固然很重要,但并非睡得越多越好。相反,过多的睡眠可能会使人精神不振。因为它可能改变睡眠和觉醒的正常周期,导致人体生物钟节律紊乱,使大脑长期处于抑制状态。如果大脑掌管睡眠的细胞群疲劳,醒后就会感觉头晕、不适。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人体相对缺氧,就会使血液带氧能力(减少 减弱),更容易导致昏昏欲睡。所以,你会感觉越睡越困。
④如果你想(躲避 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最单的方法就是按时作息,坚持有规律地生活。
——选自《十万个为什么》
【1】把短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用“\”划去。
【2】理解词语。
紊乱:__________
掌管:__________
【3】短文第②③自然段分别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4】你还读过《十万个为什么》中哪些有趣的问题?想一想填一填。
有趣的问题:_____________
得到的解答: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
在黄山的北海,天没亮我就去看日出。
我站在清凉台上,注视______东方。只见天空逐渐从鱼肚白变成浅蓝色。一会儿,天边出现______一道红霞。它不断扩大,渐渐地,把天空,把群峰,把苍松都染红______。我目不转睛地注视______那最亮的地方。当我似乎还没有看清楚的时候,太阳跳出来了!这时候,它只是露出点头,颜色红得发紫,不,简直就是紫色。太阳一纵一纵地往上升,颜色也由紫变红。已经有大半个太阳冲破云霞了,它发出夺目的光辉,把清凉台,把清凉台旁的松林,把整个北海变成一个光亮的世界!我站在这光亮的世界里,面对这从来没有看见______的景象,心潮也跟______不断上升的太阳升腾起来。
【1】将“着、了、过”分别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夺目:________
②目不转睛:________
【3】文中的“它”字共出现三次:第一个“它”指________,第二个“它”指________,第三个“它”指________。
【4】小作者忘记写题目了,你能帮他加上吗?
13、课外阅读
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在外地工作的姑父回来看望太婆,带来的礼物中,有七八个又圆又大、又红又香的苹果。我和哥哥第一次见到苹果,眼巴巴地看着那鲜红的颜色,闻着那诱人的香气,咽着口水。吃罢早饭,姑父走了。太婆把我和哥哥喊到跟前,拿起两个大苹果,塞到我和哥哥手里。她乐呵呵地对我们说:“我早就看到你们俩馋猴儿似的盯着苹果,快到一边吃去吧,别让你们妈妈看见了。”我们拿着苹果,来到院子外的一堵矮墙边。哥哥看着苹果,眼睛乐成了两个弯弯的小月牙。我呢,不时地把苹果凑近鼻子,一边闻,一边连声说:“好香,好香。”
哥哥说:“咱们吃吧。”我说:“咱们吃吧。”不知说了多少遍“咱们吃吧”,可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哥哥说:“咱们别吃,等晚上爸爸回来,你的和妈妈分着吃,我的和爸爸分着吃。”我咽了咽口水,连声说:“好好好。”我和哥哥正高兴地商量着,不知什么时候,妈妈已经站在我们身后。妈妈笑盈盈地看着我们,问道:“这苹果是你们姑父给谁带来的呀?”我们回答:“是给太婆带来的。”妈妈说:“是啊,这苹果是给你们太婆带来的。太婆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又有病,咱家有了什么好吃的,应该给她留着,让她多吃几次。你们说我说的对不对?”我和哥哥没有回答,忙把苹果放到妈妈手里。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好一阵之后,她才摸了摸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过了一会儿,我和哥哥走进屋,看到妈妈站在太婆床前,正准备削苹果。太婆看到我们,擦擦眼泪对妈妈说:“俩孩子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苹果,你就让他俩一人吃一个吧。”妈妈笑着说:“奶奶,他们以后吃苹果的日子多着哩,您就别老想着他们了。”太婆又擦了擦眼泪,说:“孩子,难得你的这一片孝心,可你不让他俩尝尝,我吃着也没滋味呀。”妈妈给我们使了个眼色,我和哥哥忙拎着书包走出屋外。那天吃罢晚饭,妈妈把我和哥哥叫到她面前,端起放在案板上的一只碗,说:“伸手。”我们把手伸了过去。妈妈在我和哥哥的手里放了几片苹果皮,笑盈盈地说:“吃吧,孩子。”我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嘴里,慢慢嚼着,立刻,满嘴都是苹果的香、苹果的甜。正在细细品味的时候,哥哥叫了起来:“妈妈,苹果皮是苦的。”“苹果皮苦?”妈妈有些惊奇地看着哥哥。哥哥把苹果皮递到妈妈面前,妈妈忙捏起一片放到嘴里嚼了嚼,忽然笑了起来,轻轻拍拍哥哥的脑门儿,说:“你这小鬼头哟。”我也连忙捏起一片苹果皮放到妈妈嘴里。妈妈把我和哥哥搂在怀里,一边嚼,一边高兴地说:“真甜真香啊。”如今,吃苹果已是极平常的事,但在我的感觉里,第一次吃的那几片苹果皮,滋味是最难忘的。
【1】这篇文章得主要人物是( ),围绕着( )回忆三十多年前嚼一片苹果皮的故事。主要抓住人物的( )来具体描写的。
【2】“我和哥哥”那么馋苹果,为什么“谁也没舍得在苹果上咬一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妈妈看了看手里的苹果,又看了看我和哥哥,脸上忽然没了笑容。好一阵之后,她才摸了摸我们的头,转身走进屋里。”这句话,揣摩一下妈妈当时想些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理解并回答问题。
“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卑鄙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过了一会儿,他喊道:“把克莱芒救出去!”
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
“快干!”船长又叫道。
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雾气,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践行了一次英雄的壮举。
【1】品味第一自然段,感悟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和品格,将下面的反向句改写成肯定句,注意不改变原句的意思(2 分)
哈尔威船长这种先人后己、含已为人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艘名为 “玛丽号”的船,在浓雾中不小心撞了艘名为“诺曼底号”的船,船长哈尔威临危不乱,有秩序地安排了船内的60名乘客救出去,自己却随着船沉下了大海..... 对此你怎样评价哈尔威船长的所作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画“---”线的句子,作者运用怎样的描写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最后段,你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综合实践。
你听说过“人工智能”吧?有人预言:未来5—10年,社会将进入“人工智能”新时代。请大胆想象,如果你拥有一支智能型的笔,它会有什么神奇的功能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改正了自己的缺陷。
(2)通过这次比赛,使同学们增强了团结协作意识。
(3)《西游记》非常好看,我爱不释手,不肯放下。
(4)我们要认真改正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
(5)我的妹妹已经上四年级了,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由于她学习态度明白,学习方法正确,因为,她取得了好成绩。
17、(1)修改病句。
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
(2).缩句。
重庆是一座美丽的山城。
18、修改下面这段话。(至少修改4处)
《六一》儿童节那天,丽丽穿着蓝衣服,红帽子到学校参加联欢会。会上,她首先第一个表演了精致的节目,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接下来,同学们陆续表演了独奏、舞蹈、合唱和许多节目,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应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文(30分)
“谁不夸咱家乡好。”你了解自己的家乡吗?你注意到家乡的变化吗?选择一至两方面,夸一夸自己的家乡,也可以设想一下的未来是怎样的景象。
题目:_________________的家乡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