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字典里“鼎”有4种解释,在“人声鼎沸”一词中,“鼎”字取第________种解释。
A.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B.大。
C.锅
D.喧闹,像水在锅里沸腾。
2、选择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刻服
B.活泼
C.年龄
D.恍然大悟
3、下列诗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半江/瑟瑟/半江/红
B. 可怜/九月/初/三夜
C. 不识/庐山/真/面目
D. 梅雪/争春/未肯/降
4、桑桑用网打了鱼后,他母亲用( )来惩罚他。《草房子》
A.打他屁股
B.不准吃饭
C.摘掉蚊帐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暑假里风和日丽的一天,我大概肯定到表姐家去玩。
B.春天的北京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季节。
C.这次活动,使我认识到我有许多缺点。
D.后来,海水渐渐沉下去,陆地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
6、4×100米比赛的哨声一响,我班 的小勤一马当先,冲在了最前面。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占上风
B.破天荒
C.敲边鼓
D.打头阵
7、下面的词语中,( )在原有含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含义。
A.克隆
B.多媒体
C.文件夹
D.云技术
8、我能把字写得既正确又漂亮。
jià shǐ xīn xiān mào shènɡ chè huàn yán jiū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měnɡ liè wán qiánɡ yí huò yǎn hù hóu zi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9、阅读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
飞鸟集(节选)
雨点吻着大地,
微语道:
“我们是你的思家的孩子,
母亲,
现在从天上回到你这里来了。”
(作者:泰戈尔)
【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两首诗都写出了孩子对母亲的眷恋之情,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B.《飞鸟集》中,诗人把雨点比作孩子,把大地比作家。
C.这两首诗的共同特点:语言简洁凝练,运用修辞手法。
D.诗歌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2】《繁星(一五九)》一诗中,“天上的风雨”指_________,“心中的风雨”指__________。
10、叙事性文本。
不用搀扶
①听朋友说伊沙克•帕尔曼是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小提琴家。他5岁开始学琴。由于他在4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终身残疾,因而无法站立演奏,但他却以超常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为世界级小提琴大师。
②十月二十三日晚,我带着好奇走进人民大会堂,和朋友一起尽情地享受一代大师的琴声,一睹小提琴家的风采。没过多久,座无虚席的万人大会堂里便响起了帕尔曼那无与伦比的小提琴声,时而舒缓轻吟,时而高昂跳跃……
③一曲终了,一个感人的镜头在舞台上出现了:只见帕尔曼用手杖支撑着身体试图站起来,可是不管他如何使劲向上支撑,都没有成功,整个身体并没有因为他的努力而离开坐椅,然而他并没有放弃,一次,二次,三次。每次都没有因他的努力而站起身来。帕尔曼笑了笑,平静谦和,甚至带一丝儿歉意。他的同伴,他的观众热切地望着他,大会堂里静极了。当他第四次挣扎着站起来的时候,全场先是寂静,继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④乐队的百双眼睛,大会堂的万双眼睛,电视机前的几亿双眼睛,都默默地注视着帕尔曼不用搀扶站起来的全过程。这位音乐家的感人之处,不仅是他的琴声,更是他的人格力量。人们为他的琴声鼓掌,更为他的“不用搀扶”的壮举鼓掌。
⑤望着拄着手杖站在舞台上的帕尔曼,我万分感慨,颇受启迪:在现实生活中,“搀扶”固然能体现搀扶者的良知和爱心,但“不用搀扶”,何尝不是在体现着被搀扶者的自尊、自信和自强呢?我们也许都会遇到跌倒的时候 但愿帕尔曼会给我们力量 使我们有勇气说 不用搀扶
【1】请给第⑤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请用简洁的语言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补充完整。
起因:“我”去人民大会堂观看帕尔曼的小提琴演出。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座无虚席:_________________
无与伦比:_______________
【4】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 _______描写,我体会到帕尔曼是个 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5】帕尔曼的经历带给你什么启发?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段一]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选自《爬山虎的脚》)
[选段二]爬山虎,一般指地锦,是葡萄科地锦属木质藤本植物。爬山虎的叶互生,叶片及叶脉对称,呈掌状,边缘有粗锯齿。叶翠绿,无毛,背面覆有白粉。秋季变为橙黄或鲜红色。
(选自《百度•百科》)
【1】读[选段一],想想爬山虎叶子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补充完整表。
【2】[选段一]中画“_____”的句子体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请你照样子,写一个你观察到的植物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段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从[选段一]中,我们了解到爬山虎的叶子具有“颜色绿得新鲜”“方向是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均匀,既没有重叠,也没有空隙”的特点。 _____
②爬山虎是葡萄科地锦属木质藤本植物,春天变为橙黄或鲜红色。 _____
【4】阅读[选段二],它的语言表达与课文[选段一]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籍!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1】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找出两组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从“虚”中看出“实”。(______)
A.空虚(跟“实”相对) B.徒然;白白地 C.虚伪
(2)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______)
A.清楚确实;一点儿不模糊 B.真诚恳切;真挚
【3】选文第1自然段中的“这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旅行鸽
旅行鸽和普通的鸽子非常相似。不过,它的后背是灰色的,似乎还有些发蓝,而胸前的颜色又是鲜红的,所以看上去是那么的绚丽多彩。
旅行鸽( )好看,( )数量繁多,曾经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当它们组成庞大的队伍,唱着高昂响亮的歌儿,飞过北美洲森林上空时,鸟群遮住了阳光,地面上一片昏暗。有的旅行鸽的队伍长达十五公里,宽两公里,数量足有两亿只!
改变旅行鸽命运的是什么?原来是它的肉食用起来味道鲜美。
当时捕杀旅行鸽十分简单。用木棒向天空挥动几下,就能打下好几只旅行鸽。用猎枪,捕杀几百只甚至几千只就更不在话下了。这就是当时的事实那时候,每天都有几百万只旅行鸽被火车送到城里,变成了餐桌上的佳肴。随着人们对森林的大面积砍伐和狩猎活动的普遍进行,旅行鸽的数量逐渐减少。到1880年,成群的旅行鸽只能在个别地方看到了。即使这样,那里的猎人还是每年向餐桌提供三百万只旅行鸽!
1900年的一天,随着一声枪响,最后一只野生的旅行鸽被击伤了。1909年,曾经有铺天盖地般阵容的旅行鸽,只剩下三只了,它们生活在一家动物园中。1914年9月1日,最后一只旅行鸽在这家动物园中死去,美国所有的报纸和电台都报道了这一消息。
旅行鸽从铺天盖地到物种灭绝,只有短短五十年时间。而在二十世纪,竟有数以百计的动物,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铺天盖地:_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填空。
文章向读者介绍了旅行鸽____________的过程。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是___________
【4】判断下面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用“√”表示。
(1)当时捕杀旅行鸽十分简单。用木棒向天空挥动几下,就能打下好几只旅行鸽。用猎枪,捕杀几百只甚至几天只就更不在话下了。(A.举例子 B.作比较)
(2)有的旅行鸽的队伍长达十五公里,宽两公里,数足有两亿只!(A.列数字 B.作比较)
(3)当它们组成庞大的队伍,唱着高昂响亮的歌儿,飞过北美洲森林上空时,鸟群遮住了阳光,地面上一片昏暗。(A.拟人 B.比喻)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1)旅行鸽曾经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着人们对森林的大面积砍伐和狩猎活动的普遍进行,旅行鸽的数量逐渐减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短文,仿照例子提出两个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例:美国所有的报纸和电台为什么报道最后一只旅行鸽死去的消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 )和恐龙有血缘关系,( )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恶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这一假说”指的是什么?用横线在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3】下面对选段的概括按顺序排列应该是:____。
①找到证据 ②提出假说 ③研究化石
【4】对最后一句话中的“点睛之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辽西发现的有羽毛的恐龙化石引人注目。
B.说明辽西发现的有羽毛的恐龙化石意义重大。
C.辽西的发现使古生物学家描绘的画卷更生动、传神。
15、按要求写句子。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至两个描述一种情景。
逐渐 忽然 顿时 一会儿工夫
_________。
2.我和阿妈在溪岸走着。(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
3.仿写句子。
(1)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_________。
(2)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仿写句子)
_________。
16、修改下面一段话。
到了“六一”儿童节前,我们班的同学准备了精美的节目,准备在文艺联欢会上大显身手。许多同学为了准备累坏了节目,还好有李老师的鼓动,大家才坚持下来。表演那天,同学们唱起了优美的歌和舞蹈,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病句。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这段话共有四处错误,请修改。
看电视和广播可以增长知识,跟着《走进大自然》这个节目,我看到了草原上五颜六色的鲜花开满了,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飞翔。这样的美景,怎能不令人不向往呢?
_________
19、你觉得绿是什么?看到绿色你能联想到什么?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