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词语中“博”的意思与“博学多通”中“博”意思相同的是( )
A.巍冠博带
B.学识广博
C.博取欢笑
D.地大物博
2、下列动物的“家”的名称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狗窝 鸡窝 B.蚁穴 鸟穴 C.猪圈 猫圈
3、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声鼎沸 响彻云霄 花卉(huì)
B.誓死如归 贴面无私 弯曲(qū)
C.喜出望外 热泪盈眶 家雀(què)
D.逆而不返 哄堂大笑 露面(lù)
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中华不振”的意思是( )
A.中华人民的威力不大。 B.中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欺负。
C.中国不强势,没有说话权。 D.中国人民不凶狠。
5、我知道做事遭到拒绝或者受到挫折时,可以用( )这个词语。
A.挑大梁
B.碰钉子
C.破天荒
D.敲边鼓
6、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纪昌聚精会神地盯着虱子看。
B.那些官绅都趾高气扬,大气也不敢出。
C.小麻雀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
D.他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只要你向他认个错,他会原谅你的。
7、下列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嗅觉(chòu jué) 嘶哑(sī yá)
B.庞大(pánɡ dà) 照相(zhào xiànɡ)
C.拯救(zhěn jiù) 无奈(wú lài)
D.猴子(hǒu zi) 牙齿(yá cǐ)
8、请写出五个描写时间短的词语或短语。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9、扩展阅读。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作者在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这首诗的体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父 亲
古时候,苏格兰有一个明智、勇敢的国王,叫罗布特·布诺斯。为了保卫苏格拉,他领导人民拿起武器同英国侵略者进行英勇的战斗。
他指挥了六次战斗都失败了。他躲在深山老林中。一天,阴雨绵绵,布诺斯躺在茅屋的湿地上,(印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凄凉的景象。末了,他垂头丧气,感到再努力也无(济 挤)于事了。当他陷入痛苦沉思的时候,突然看到顶棚上有只蜘蛛在织网。只见那东西小心翼翼地吐着丝,(坚 艰)难地往顶棚上爬,一次,两次……六次,每次都摔下来,然而,蜘蛛并没有丧失信心,仍然进行第七次尝试。
“它会不会再失败呢?”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蜘蛛,突然高兴地叫起来:“我 不久,一支英勇顽强的苏格兰军人又重新组建了,同英国侵略者进行了第七次战斗,最后终于把侵略者赶出了国土。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字用“——”画下来。
(2)根据词义,在文中找出正确的成语,添在括号里。
①形容小心谨慎,一点不敢疏忽大意。( )
②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
(3)“他把自己的想法和计划让战士们转告心灰意冷的苏格兰人民。”
他的想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划是_______________,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猫(节选)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
【1】选文用四个词语概括了猫的叫声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中,“几朵小梅花”指的是_____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身子蹭你的腿”中的“蹭”字体现了猫_____________的特点,也体现了作者对猫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4】请用一句话概括出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段话,在生字词方面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请你自己查工具书和资料解决一下。
聪明、勇敢、固执的小乌利就这样安营扎寨了。海风吹打着它,暴雨洗礼着它,饥饿折磨着它,时间煎熬着它,路人斜眼轻视着它,它全然不顾,每天依旧有条不紊地嗅着路过的每一双脚。它真的不是以前那个小乌利了。瘦弱的身体、灰暗的毛色、干裂的嘴唇、暴躁的脾气,怎么会是那个优秀的牧羊犬呢?甚至可以这样说,它已经不再牧羊而改行牧脚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蒸干粮
——王子营
①盼年就为了吃好的、穿新的。在农村里,不管大人孩子,最主要的是为了那口吃的。常年地瓜、萝卜、咸菜,不见一点油水,都馋了,就想着过年吃的白馍馍、猪大油的青萝卜大包子。腊月二十五以后,每家每户都开始蒸干粮。家家炊烟浓,户户馒头香,整个村子都笼罩在饭香里。
②娘发面子,两个大盆轮流转,发面、醒面、揉面一样少不得。看娘在炕上头也不抬地揉馒头,我和妹妹也想帮忙,要块面揉着玩。娘开始不让,经不住我和妹妹软磨硬泡,就各给我们一点,我们也学着娘的样子在面板上揉。娘揉馒头很快,那么一大块面,不一会儿,娘就揉成一个个馒头,这些馒头很奇怪,在笼布下,大半个小时就长大了,还散发出酸甜的味道。看一个个馒头长大了,娘就上锅蒸。而我和妹妹呢,那自然是时刻守在灶边了。
③除了馒头,有馅料的包子也是一绝。先说豆包吧,煮熟的豆子冷却后掺上白糖,里面再放个枣,就像包包子一样,不过没有褶(zhě),皮在娘手里一收一捏一转悠,就像变戏法一样,成了一个小馒头样的豆包。还有水萝卜大包子也叫人馋,馅料是它的灵魂。娘都是将萝卜切碎,热水里烫一下,捞到冷水里,用手使劲揉,最后捞出来沥干里面的水分,再用筷子搅。最后倒入熬猪大油剩下的碎渣滓和葱姜盐等调味品拌馅子。拌好了馅子,娘总是尝一下,再放点盐。我也学着娘的样子尝一下,觉得很香。
④年上蒸干粮,往往得三天时间。三天里,家家的妇女都是忙这些,俺们孩子主要是玩、吃,跑到胡同里炫耀吃的啥。其实,这时候,谁家都有好吃的,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泛着油光,变得水灵起来。
(1)这篇文章以“蒸干粮”为线索,讲了______、______两件事。
(2)文中“热水里烫一下”中烫的意思是
A.被火或高温灼痛或灼伤
B.用热水暖物
C.温度高
(3)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搅”等一系列的动词,具体写出了娘做包子馅的过程,让我们体会到____________。
(4)当娘上锅蒸馒头,我和妹妹时刻守在灶边,“我”心想:______________。
(5)你的家乡过年有什么好吃的特色美食?请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美食介绍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总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蟋蟀出来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堤岸( ) 倾斜( ) 骤雨( ) 耙扫(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平坦( ) 安静( )
【3】选文内容是____________国著名昆虫学家____________的观察所得。
【4】“这便是蟋蟀的住宅”中的“这”指: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蟋蟀的平台”中的“这”指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广场上的人非常多。(改成打比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词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沸腾(水开了)________________
沸腾(喧嚣嘈杂)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列病句。
(1)听了这段报告,使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经把连长交给我的任务顺利实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教育,受害者擦亮了眼睛,增高了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买了钢笔、尺子、橡皮和文具就急忙赶回家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我会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我肯定李明这次数学考试可能得满分。
2.清明节那天,到烈士陵园。
18、修改病句。
(1)刚刚和强强是好朋友,他经常到他家去玩。
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从不舍得买价格珍贵的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祖国》这首歌的词作者是乔羽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吃完饭,我的手渐渐温和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书面表达
百字练笔
为了保家卫国,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爱国志士冲锋陷阵,不怕牺牲。其中让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简单写出他(她)的故事。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