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有错别字的一项( )
A.疲倦
B.历史
C.消毁
D.幼儿园
2、成语对对子。
例:粗茶淡饭 (山珍海味);那么,流芳百世( )
A.遗臭万年
B.千古绝唱
C.曾经沧海
3、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复述,要注意课文中一些提示顺序的词句,如《扁鹊治病》中表示时间的词句,这样不容易遗漏情节。
B.《夏日绝句》是唐朝诗人李清照所作,表达了她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
C.《扁鹊治病》告诉我们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要像对待疾病一样,不能讳疾忌医,应当虚心接受批评,及时改正。
D.《西门豹治邺》一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官绅”“兴修水利”三个情节。
4、根据所学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繁华”“炊烟袅袅”“高楼大厦”三个词都可以用来描绘乡村景致。
B.上网只浏览页面,只看帖子,从来不发表个人意见的行为,被称为“潜水”。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他是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
5、填入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个推销员三番五次来我家,妈妈 ,就买了他的东西。
A.不屑一顾
B.不厌其烦
C.不胜其烦
D.不屈不挠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wèi)的星。
B.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zhuì)呢!
C.这时候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huái)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D.渐渐地我的眼睛模(mó)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7、选择关联词填入下面的句子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蔡桓侯的病已深入骨髓,___________扁鹊不逃往秦国,___________治不了他的病。
A.一边……一边……
B.不但……而且……
C.因为……所以……
D.即使……也……
8、按课文内容填空。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______的响声,好像_____________。顿时______________,有人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
(2)病从口入,_____________。
(3)人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
9、古诗阅读。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___________。
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他是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___”。
【3】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对边塞风光进行了细致、具体的描绘。
B.诗人由月夜边塞联想到秦汉时代曾经取得抗击匈奴侵扰的胜利。
C.诗歌不仅反映了远离家乡的将士为抵御外侮而长期成边、万里征战的艰苦生活,而且表达了消除边患、使人民过上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
D.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4】你从后两句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到海边
神秘莫测的大海,有着多么[绣 诱]人的魅力啊!要是能到海边去饱览一下那壮丽的景色,真是一件幸运的事,不久,我的愿望实现了。
暑假,妈妈带着我到连云港的姨妈家去。第二天,我便跟着妈妈向海边飞去。来到海边,只见满盈盈的,在阳光的映照下[眨 泛]起一片金光。一群海鸥飞来飞去,偶尔欢叫几声,给微波荡漾的海面增添了生机。啊,大海真是一幅新奇的画呀!
海面上有一条条青黑色的带子在时[引 隐]时现,那是海带。妈妈找来一根铁丝,瞄准目标,使劲一钩,一条海带就被钩上来了。
“晓伟,你喜欢吃螃蟹吗?”妈妈神秘地问我,我高兴地点点头。妈妈带我来到海礁坡上,用铁在礁石的一个小洞里捅了捅,不大一会儿,一对大钳就从洞里伸出来,前后挥舞着,好像在向谁示威。妈妈用铁丝碰碰大钳,大钳立刻缩了进去。过了一会儿,大钳又伸出来,紧紧地钳住了逗引它的铁丝。妈妈猛地一提,一只肥大的螃蟹像一个俘虏似的,被捉拿出来了。这么大的螃蟹,够我美餐一顿了。
啊,大海给我留下了难以[摩 磨]灭的印象,将成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1】把括号里不恰当的字用“/”画去。
【2】用文中加点的词写句子。
壮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幸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4自然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到大海将成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20分)
仰望布达拉
进入了拉萨,车窗外的林梢上空闪出一座宫殿的剪影:两侧是白宫墙,中间是红宫墙,顶部的喇嘛灵塔、宝瓶、经幢(zhuànɡ chuánɡ)等鎏金饰物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布达拉宫!”心中一声惊呼。我强烈地感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庄严与崇高。
布达拉宫耸立在拉萨市中心的红山顶上。宫前是拉萨最宽阔最漂亮的北京中路。站在铺着长方形花岗岩的路上仰望布达拉,只见一片青绿的草坪后面,横着一堵高高的围墙,围墙后面便是红山及其山顶上的雄伟宫殿。底部和东西两侧的宫墙为灰白色,称做白宫;正中顶部是褐红色,称做红宫。无论白宫还是红宫,一排排窗口四周都涂了黑色,窗头那白色布帘在高原的劲风中波浪般的猎猎飘动。白、红、黑三色的宫墙及窗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对比强烈,色彩鲜明。
巍峨、雄伟、神圣、庄严,布达拉犹如伫立在世界屋脊(jī jǐ)上的一位长者,一位哲人。
从红山西侧眺望,透过北京中路旁那三座白色佛塔金黄色的塔尖,看到的是布达拉宫的西侧,它屹立在巍巍山崖上,显得更为高峻、雄奇。
绕到红山北麓的宗角禄康 在一个宽阔的人工湖北岸眺望布达拉 看到的是布达拉背后的宫墙 雄踞于陡峭的崖壁顶部 宫墙 峭壁 古柳 经幡(fān fán)的倒影一起映入湖里 使布达拉在雄伟中又增添了几分俏丽
站在八廓(kuò ɡuō)街头中心大昭寺的金顶上,放眼望去,又可以看见布达拉雄伟的宫殿远远地耸立在寺前广场的西北方,耸立在连绵的群山下。
在拉萨,几乎随处都可以望见布达拉。
布达拉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给短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4分)
(2)短文中作者分别在哪几个地方看布达拉宫。(3分)
(3)根据意思在文中找词语。(2分)
①高高地直立。( )
②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雄伟。( )
(4)给短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4分)
(5)用“ ”画出一个比喻句。(2分)
(6)跟“看”有关的词有“眺望、看见”,请写出三个表示看的词。(3分)
(7)读了这篇短文以后,布达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分)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庐山云雾
江祖凡
①古往今来,人们提到庐山,常常把它和云雾连在一起.
②清代一位学者,为了探求庐山云雾的奥秘,曾在庐山大天池整整观看云海100天.他对“一起千百里,一盖千百峰”的庐山云雾“爱如性命”,自称“云痴”,恨不得“餐云”“眠云”,可见庐山云雾是多么令人心醉。
③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游客乘车登山,一到半山腰,就看到车窗外(弥漫 缠绕)着浓雾。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阻挡 遮挡)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④庐山雾,对山镇牯岭特别有感情,一年365天,有197天与它朝夕相处。庐山雾时而冉冉升起,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时而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牯岭一半隐进仙境,一半留在人间。
⑤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庐山云海一年四季都可看见,尤其是春秋两季最美。每当雨过天晴,站在“大天池”俯瞰,只见万顷白云转眼间汇成一片汪洋大海。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岀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特别是太阳照耀下的云海,更是绚丽动人。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千姿百态。
⑥这神奇的庐山云雾是哪儿来的呢?原来庐山峰峦林立,峡谷纵横,构成了云雾滋生的天然条件。而江湖环绕的地理位置,又为庐山提供了生成云雾的充足水汽。水汽旦碰上空气中的尘埃,就成了小水滴,数不清的小水滴就形成了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
【1】在第③自然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2】庐山云雾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摘录文中词语回答)第③到⑤自然段,分别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地方的云雾。
【3】清代的那位学者恨不得“餐云”“眼云”,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自然段中有大量比喻句,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句?请用“ ”画出来,并说说这个比喻句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短文,你想到了哪些描写庐山的诗句?请默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快乐阅读吧。
大熊猫的长相可有意思了,胖乎乎、圆滚滚的,很逗人喜爱。它们的头部和身体都是白色的,只有眼圈、耳朵和肩部是黑褐色的,特别是那一对黑黑的眼圈,长在白白的脸上,像是戴了一副墨镜,再加上那笨拙的动作和走起路来东张西望的神情,可爱极了。
动物园里的大熊猫,经过饲养员叔叔阿姨们的训练,还会表演许多节目呢!如钻圈、直立、翻跟头和推小车等。我最喜欢看大熊猫翻跟头了。它把胖胖的身体缩成一团,像个大皮球似的滚来滚去,引人发笑,非常好玩。
【1】用“ ”画出描写大熊猫外貌的句子。
【2】用“____”画出描写大熊猫会表演节目的句子。
【3】照例子,写词语。
胖乎乎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用“……像……”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1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第2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__;短文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麻雀(节选)
这是群精明的家伙。
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它们几千年来生活在人间,精明成了它们必备的本领。你看,所有麻雀不都是这样吗?春去秋来的候鸟黄莺儿,每每经过城市就有一批成了人们晚间酒桌的一碟新鲜的佳肴,麻雀却在人间活了下来。
这种活在人间的鸟儿,长得细长精瘦,有一双显得过大的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它们。它们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挂在树上的铁夹子,张在空间透明的网,等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目光远远地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米来的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
它们不像燕子那样,在屋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山墙中间,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
【1】“老家贼”指的是( )
A.燕子
B.黄莺
C.麻雀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麻雀的巢不建在高楼的犄角。
B.麻雀习惯被人圈养在一方天地的笼中。
C.麻雀的脑袋一刻不停地转动着。
D.麻雀的巢离地很远,又高又险。
【3】以下不能体现麻雀机警多疑的一项是( )
A.麻雀的目光十分锐利。
B.麻雀看到食物就飞过去叼起来。
C.麻雀每时每刻都在躲着人。
D.麻雀的巢筑在人手摸不到的地方。
【4】“由于时时提防人,它得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这句话中的“盯”字用得好吗?为什么?说一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这篇短文后,你喜欢麻雀吗?请简要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仿照例子,扩写句子。
例:老麻雀飞下来,落在猎狗面前。
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燕子飞上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遇到困难,我们难道应该退缩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和悦耳的歌声。(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华学习刻苦,善于动脑。小华成绩优异。(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这段话。(有5处错误)
周老师是我们四(一)班的语文老师,她不但长得漂亮,并且对我们要求非常严厉。周老师每天要求我们读课外书,她经常对我们说:“阅读能力的提升,与是否广泛阅读有很大关系。”在她的督促下,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了。今年,张老师光荣地被评为“优秀教师”称号。我们为有这样的好老师感到自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语段。(两处语病一处错别字。)
儿童节那天,妈妈带我去公园游玩。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鲜花盛开在人工湖边,令我们赞叹不已。可惜人工湖污染严重,湖面上飘浮着许多垃圾。禁不住对妈妈说:“如果我们都能保护环境那该多好啊!”
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运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题目:我最喜欢
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爸爸、妈妈、老师、同学……”想想他(她)有什么特点,再选择能表现这些特点的一两个事例写下来,可以适当写一写人物的外貌。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