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读音错误的一项( )
A.菩 sà萨
B.亲 qī 戚
C.气 nèi馁
D.窟 lonɡ窿
2、“骚人阁笔费平章”一句中“阁”字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禁受,承受。
B.同“搁”,意为放下。
C.在这里应读作“gé”。
3、比一比,然后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推测 猜测
1、大家不要随意( )了,结果明天就会出来。
2、根据这些化石,科学家( ),一种带羽毛的恐龙最终变成了鸟类。
发现 发明
3.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这是科学家们的新( )。
4.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 ),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选择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干燥
B.穿带
C.爆炸
D.奋不顾身
5、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怜九月初三夜(值得怜悯)
B.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
C.但使龙城飞将在(只要)
D.醉卧沙场君莫笑(战场)
6、将“那洪亮的男高音通过无线电波迅速传向四面八方”缩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男高音传向四面八方。 B.电波传向四面八方。
C.高音通过电波。 D.男高音通过电波传向四面八方。
7、谚语是劳动人民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下面哪一句是描写秋天的谚语( )
A.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
B.八月里来雁门开,燕儿脚上带霜来。
C.麦盖三层被,头枕馍馍睡。
D.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8、请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词语。
wān dòu chéng shú héng qī shù bā
( ) ( ) ( )
zī rùn qīng xī jīng pí lì jié
( ) ( ) ( )
9、将下列古诗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
。
莫愁前路无知己,
?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
【3】诗中描写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的是___________(季节)的景色。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了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锁匠的徒弟
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的敬重。
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他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
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本领。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让两个徒弟去打开,谁花的时间短谁就是胜利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10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
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光:“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老锁匠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支吾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 慎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正式接班人。大徒弟不服,众人不解,老锁匠微微一笑说:“不管干什么 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更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技艺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 侧目而视)。否则,心有私念,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
【1】选择正确的词语,打“√”。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必胜无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如反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支支吾吾______ 必胜无疑______
【4】职业道德的“信”指的是______。老锁匠所说的“真传”指的是______。
【5】大徒弟开锁时间最短,但是老锁匠为什么不选他为正式接班人却选了二徒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锁匠说“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练习。
松树
松树,不是寻常的树木可以比拟的。( )是和暖的春天,炎热的夏日,清爽的秋季,或是寒风透骨的隆冬,它( )一样青葱苍翠和茂密,充分表现出坚强的性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春天里,草木都长出了嫩绿的叶。松树当然不会例外,也蓬勃地生长,在和煦的阳光下,静静地听着人们的赞美。
转眼间,炎热的夏天来了。阳光( )猛烈,( )松树的叶子,更长得密密麻麻的,一点儿怕热的样子也没有,它随着风儿摆动,发出令人爱听的松涛声。
秋风过后,梧桐的叶儿,开始了脱落了,其他的树林,都披上了黄色的衣裳;往日顽皮的小草,也不再那么活泼了,显得有些憔悴的模样。只有直立着松树,依然如故。它昂着头,任由风吹霜打,流露出一股英勇不屈的气概。
在呼呼的寒风吹袭下,草儿全都枯萎了。有些树枝上仅剩的黄叶,也都剥落了,余下光秃秃的残枝,在北风中战栗。这时,就只有那苍劲的松树,仍然披着翠绿的衣裳,英勇无畏的挺立着。天气越是严寒,越是显出它那坚强刻苦的性格。||
我们要像松树一样,有坚强的意志,有刻苦耐劳的精神。||
【1】请你在文章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并任选一个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4】作者在文中主要用了_____________的手法描写松树。
【5】文章已分号段,请你写出第二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文章,说说松树具有哪种性格和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文章,你认为我们应该向松树学习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幸福鸟
从前,有一个地方,没有河流和田地,没有小鸟和鲜花,也没有树木和青草。住在那儿的人,吃不饱,穿不暖,他们都盼望得到幸福。
人们都说幸福是一只美丽的鸟儿,住在遥远的东方。它飞到哪儿,哪儿就有幸福。
一个叫旺嘉的孩子,为了让大家能得到幸福,就离开家乡,去寻找幸福鸟。
旺嘉来到一座雪山脚下,一个黑胡子妖怪出现了,他恶狠狠地说:“你来这儿干什么?”
“我来找幸福鸟。”
妖怪大笑:“你想找到幸福鸟,必须过三道难关。过不了,你就会被吃掉的。”
说着,妖怪吹了吹长胡子,平坦的道路立刻变成了乱石滩,每块石头都锋利得像刀子。旺嘉勇敢地踩上去,鞋底被划穿了,双脚被割破了,鲜血流在石滩上。
旺嘉刚走完这段路,又遇到一个黄胡子妖怪。妖怪吹了吹长胡子,旺嘉的干粮袋飞上天空,眼前出现了一片大沙漠,在这儿找不到一点吃的东西。旺嘉忍饥挨饿,不停地往前走。当他走出沙漠时,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了。
这时,一个白胡子妖怪拦住了旺嘉。他吹了吹长胡子,旺嘉立刻变成了瞎子。旺嘉用手摸索着,一步一步往上爬,终于爬到雪山顶。幸福鸟就站在他面前。
幸福鸟亲切地问:“孩子,你是来找我的吗?”
旺嘉激动地点了点头。幸福鸟用翅膀轻轻地抚摸旺嘉,他的眼睛重现光明了,身上的伤也好了。然后,旺嘉骑着幸福鸟飞回了家乡。
从此,清清的河水流过绿色的田地,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广阔的大地,到处都有鲜艳的花朵、欢唱的鸟儿、高大的树木和茂盛的青草。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1】写近义词。
锋利——( ) 亲切——( ) 照耀——( )
【2】对照品读文章的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表现旺嘉勇敢无畏的句子。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旺嘉是一个 的孩子,并能从中深刻地认识到:他能克服千难万险找到幸福鸟的根本原因是 。
【4】结合全文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重阳节的传说》节选
到了瘟魔出来那天,桓景分给乡亲们每人一片茱萸叶,叫大家带在身边,又让每人喝了一口菊花酒,然后领着大家登上了附近的一座高山。
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爬上了河岸,趾高气扬地走进村里。他发现村里一个人也没有,就四处张望,最后发现村民敏都躲在山上,便狂叫着向山上冲去。刚到山脚下,突然一阵浓郁的茱萸叶香和菊花酒气迎面扑来,瘟魔顿时头晕眼花,哼哼呀呀地在原地打转。桓景手持宝剑从山上直冲下来,和瘟魔展开了搏斗。瘟魔见势不妙,转身就逃。桓景对准他的后背嗖地投掷( )出宝剑,哧的一声就把他扎死了。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 )了。
这一天是农历九月初九。此后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登高、插茱萸、喝菊花酒等活动,来纪念桓景铲除瘟魔、为民除害。因为九月初九又是重阳日,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重阳节”。
(1)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2)桓景让乡亲们躲避瘟魔的方法和步骤是怎样的?(2分)
(3)请你在文中画出描写桓景斩妖的情景的句子。(2分)
(4)“重阳节”是农历 ,在这一天人们要举行 等活动。(2分)
(5)重阳节又称“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使节日有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内容。请你说一说,你准备在重阳节为老人做些什么?(2分)
14、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李时珍夜宿古寺
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在各地(察访 拜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这天,他们来到湖北西部山区,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这地方前不见村,后不着店,晚上到哪里住宿呢?忽然,庞宪发现前面的树丛中隐约露出房屋的轮廓,便拉住了李时珍的衣角:“先生,你瞧!”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
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残壁上长满了青苔(tái tāi),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
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李时珍笑着问徒弟:“庞宪,觉得苦吗?”“先生是快50岁的人了,都挺得住,我20多岁的人还能叫苦吗?”“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里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纲目》,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皎洁的月光透过露天的屋顶,照进房子里。李时珍说:“庞宪,趁着大好月色,我们把今天(寻访 探访)所得记下来吧,”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
李时珍把本子摊开,拿起毛笔,边忆边写:“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为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胭(yān yīn)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è)逆。”“鸡肠草……庞宪,你把药包拿来,”李时珍拿过药包,从里面翻出两种草。它们的叶子十分相似,但是药性不同。怎样区别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鸡肠草,生嚼诞(xián)滑;鹅肠草,生嚼无诞……”
李时珍从30多岁动笔,到了61岁,这部190多万字的大书才全部写究,这部《本草纲目》,一直流传到今天,成为我国珍贵的医药文化遗产。
【1】在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下面划上“ ”线。
青苔(tái tāi) 胭(yān yīn) (察访 拜访) (寻访 探访)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隐约( ) 破败( ) 降临( ) 皎洁( )
【3】读文中划“ ”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端详”一词可以换成( )。“若有所悟”中的“悟”指的是明白,李时珍是通过______的方法明白的。
【4】读文中划“ ”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A.这段话是_____________说的。
B.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奔波:_________________
C.李时珍认为“比住在家里苦多了”,苦在哪?但为什么又说“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___________________
D.从这段话看出,李时珍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
15、任选下面一个场景,用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段话。
做家务 种花 做早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一读,修改病句。
(1)我们养成了饭前便后洗手的好风气。
_____
(2)一年级的小朋友观察了劳动实践基地。
_____
(3)社团活动中,我们参加了篮球、足球、舞蹈等体育活动。
_____
17、修改下面这段话。
王葆原先可是个顽皮又调皮的小男孩,连洗个脚,都一会儿怕汤,一会儿怕冷的。不过,即使奶奶给他讲宝葫芦的故事,他就能立马坐立不安地听起来。据说得到宝葫芦就能得到幸幅,所以,总想着能有个宝葫芦。
__________________
18、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共四处错误)
今天,我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的安徒生写的。小女孩的命运实在太悲伤了。读完后,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19、习作。
同学们,你一定和家人外出旅游过吧?哪一处风景名胜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请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要求:1.按一定的顺序写;2.抓住景物的特点写;3.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