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选择正确的字。
(1)茫茫大海上,一艘(鱼、渔)船正在风浪里航行,甲板上放着好多刚打到的(鱼、渔),看来今天的收获还真不小呢。
(2)这个人的口才真好,讲起话来(滔滔、涛涛)不绝。
(3)望着波(滔、涛)汹涌的海面,我禁不住心潮澎湃。
2、下列词语,带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衣襟(jīn) 官绅(shēng)
B.骨髓(suǐ) 潜入(qián)
C.气氛(fēn) 饶恕(sù)
3、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括号里正确的一项是( )
我的叔叔在街道综治中心工作,是一位( )的专职调解员。在单位中,遇到棘手的纠纷事件时,他总是( ),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平息了一场又一场纠纷,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A.打头阵 挑大梁
B.挑大梁 打头阵
C.开绿灯 占上风
D.占上风 开绿灯
4、选择加点字词的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只缘身在此山中( )
A.因为。
B.边缘,外缘。
C.沿着,顺着。
5、下列词语中,与“得心应手”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随心所欲 B.手忙脚乱
C.悠然自得 D.驾轻就熟
6、夏洛第四次为威尔伯织的字是( )《夏洛的网》
A.光彩照人
B.谦卑
C.了不起
D.王牌猪
7、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关联词( )
老虎在笼子里( )打瞌睡,( )垂头丧气地踱来踱去。
A.既……又……
B.不是……就是……
C.不但……而且……
8、根据意思写出四字词语。
(1)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______)
(2)指名次列在前面,形容成绩优异。(______)
(3)一早起来赶路,到夜里才住宿下来。形容旅途奔波劳苦。(______)
(4)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______)
9、课外类文阅读。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用“ ”画出描写所见的诗句,用“________”画出描写所闻的诗句。
【2】读了诗的前两句,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写景转为抒情。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4】后人称此诗为边塞诗中的“绝唱”,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战国时候,魏国的国君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县。西门豹到了那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就找了位老大爷来,问他是怎么回事。
老大爷说:“都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河神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
西门豹问:“这话是谁说的?” °
老大爷说:“巫婆说的。地方上的官绅每年出面给河神办喜事,硬逼着老百姓出钱。每闹一次,他们要收几百万钱,办喜事只花二三十万,多下来的就跟巫婆分了。”
西门豹问:“新娘是哪儿来的?”
老大爷说:“哪家有年轻的女孩子,巫婆就带着人到哪家去选。有钱的人家花点儿钱就过去了,没钱的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女孩被他们拉走,到了河神娶媳妇那天,他们在漳河边放一条苇席,把女孩打扮好了,让她坐在苇席上,顺着水漂去。苇席先还是浮着的,到了河中心就连女孩一起沉下去了,有女孩的人家差不多都逃到外地去了,所以人口越来越少,这地方也越来越穷。”
西门豹问:“那么漳河发过大水没有呢?”
老大爷说:"没有发过。倒是夏天雨水少,年年闹旱灾,”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神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1】照样子,写词语。
眼睁睁(ABB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邺县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是( )
A.天气干旱。
B.土地贫瘠。
C.巫婆和官绅以河神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有女孩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夏天阳水少,年年闹旱灾。
【3】理解句子的意思,在正确的句意后打“√”。
西门豹说:“这样说来,河神还真灵啊。”
(1)西门豹真的相信河神娶媳妇可以免除灾害。( )
(2)西门豹说的是反话,他准备利用迷信破除迷信。( )
【4】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
1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惦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抉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酪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文段从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描写潮来之时的景象。
【2】作者按照从_____到_____的顺序描写了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不但写了亲眼看到的浪潮的__________,还写了亲耳听到的浪潮的_____,写得有声有色,生动形象。
12、阅读短文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1】这段话取自课文《__________》,作者是 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作者表现叶子“好看得很”的语句。
【3】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片段品析。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选自《观潮》)
【1】以上这段话是按照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方面描写大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14、阅读
篝火燃烧起来了
时光悄悄地流逝着。人类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增长着才干,认识了周围的许多事物,火就是其中之一。
原始人发明用火,是经历了艰苦缓慢的时间和认识过程的。
你看,当暴风雨袭来的时候,电闪雷鸣,雷电击到树木或者其他容易燃烧的物质上,就会燃起熊熊大火。由于火山喷发或者陨石坠地,也会酿成森林火灾。
我们的祖先起初是不喜欢火的。那时侯,火对人类总是板着一副凶狠的面孔:大火燃起,烈焰冲天,浓烟蔽日,所到之处,一片焦土。火的破坏性使原始人望而生畏,遇到大火就惊恐万状,逃之天天。
但是,遇到火的次数多了,人们就渐渐不以为奇,反而习以为常了。并且逐渐懂得了火也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大火过后,被烧死的野兽香气扑鼻,鲜美异常,吃起来外焦里嫩;火能使人得到温暖,赶走寒冷;火还可以用作防御和攻击猛兽的武器,因为猛兽也是害怕火的。
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改变着原始人时火的认识,他们慢慢地由怕火变成爱火。当大火再一次袭来的时候,他们不再一跑了之,而是果敢地小心冀冀地把一些还在燃烧的树枝拿回来,并且不断地给它们添加新的树枝——精心地“喂养”起来。于是,由几根树枝架起的一堆算火就燃烧起来了。
当人类第一次围在篝火旁度过一个欢乐的夜晚的时刻,那该是一幅多么动人的情景啊!他们兴高采烈地欢呼庆贺。啊!他们终于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出第一盏“灯”,这是人类掌握的第一种光源。
火愉快地燃烧着,善良地微笑着,它由人类的敌人变成了人类的朋友。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逃之夭夭:________
习以为常:________
【2】认真读文,想一想原始人是怎样“喂养”火的?
________
【3】概括一下,火给原始人带来了哪些好处?
________
【4】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________
15、口语交际。
环保问题已经成了现在的热点问题,根据你了解到的情况,说说我们身边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可以为之做些什么,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存在问题:_____________
提出建议:____________
16、找出下面这段话中的四处语病,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改一改。
我的爸爸对我要求可严厉啦!我做对了事,他总是给予我肯定和鼓励;如果做错了事,他是决不会随随便便轻易放过我的,长长把我批评得抬不起头来,犯这样的错误让我再也不敢。
17、病句诊所。
(1)大扫除开始了,男的青年人干重活,女的和老人干轻活。
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颗小树苗,屹立在山坡上。
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修改病句。
(1)世界各地流传着五颜六色的神话传说。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救治病人,亲自试吃各种植物,以确定它们的药性。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文。
题目: 真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我真棒,奶奶真辛苦,春天的景色真迷人,校园真美丽,布娃娃真可爱,这件事真感人,这次活动真有意思……然后根据补充好的题目写一篇作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