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召开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研究解决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局面,促进旅游消费提质扩容。
B.这款去年完成陆上首飞、今年完成水上首飞的目前尚未推向商业市场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将在即将举办的国际综合性航展进行静态展示。
C.近年来,中国智能制造推进体系初步形成,关键领域实现突破,试点示范有明显成效,实施了305个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大约30%左右。
D.曾经高校在“严进宽出”的管理体制之下,部分大学生度过了看似轻松却很“颓废”的4年,不仅专业知识没学到位,还形成了懒惰散漫的习惯。
2、喜爱喝花茶的人们钟爱盖碗,盖碗又称“三才碗”,请问,这“三才”指的是( )
A.茶海
B.杯盖
C.茶船
D.杯身
E.杯碟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语言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发音是 的。而从历史角度看,语言还 着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保留诗词中“诗眼”的读音,能让人在诵读中感悟音韵之美,感受历史的厚重,找到语言 的源头。
A.蔚然成风 承载 衣钵相传
B.蔚然成风 负载 一脉相承
C.约定俗成 承载 一脉相承
D.约定俗成 负载 衣钵相传
4、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之欲遗谁(遗送) 还顾望旧乡(看) B.但为君故(但是) 何时可掇(收获)
C.少无适俗韵(迎合) 山不厌高(满足) D.桃李罗堂前(罗列) 复得返自然(重新)
5、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个____的人而又不陷于孤独,这怎么可能呢?然而,____注定孤独,仍然会感觉到孤独的可怕和难以忍受。上帝给了他一颗____的灵魂,却又____他与普通人一样的对于人间温暖的需要,这正是悲剧性之所在。
A.独树一帜 因为 不同凡响 给予
B.特立独行 尽管 与众不同 赋予
C.特立独行 因为 不同凡响 赋予
D.独树一帜 尽管 与众不同 给予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
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我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二是自创形态。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
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是直觉的。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
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有很大的不同。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
意象虽然通常用在艺术创作中,其实,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也有,而且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陆游咏梅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为这中间寄富着陆游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思考。
美的最高存在形态是境界。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它较多地出现在佛教典籍中,成为佛教的最高层次。宋明理学家将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清代王国维将其作为古典词美的最高层次,将其转化为美学范畴。王国维同时还使用意境这个概念。境界比之意境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首先,意境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而境界不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还能用在人生修养中。因为市美不只体现在艺术活动中,它渗透在人的全部生活中。其次,意境,从字面上看,见出意与境的两分,而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而更能见山审美的本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当我们进入境界时,我们从情象中超越出来,从意象中超越出来,进入只可体会难以言传的.其美妙的境地。
(摘编自陈望衡《谈审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一种原生形态的对象要成为审美对象,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才能成为审美主体情感的载体。
B. 意象与情象都源于审美主体的创造,情象的创造主要是情感起作用,而意象的创造则需要想象参与。
C. 艺术创作与现实审美活动中都有意象的存在,现实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意象,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
D. 与意境相比,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的特点而更能彰显审美的本质,因而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角度分别阐述了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的三种不同形态。
B. 文章论述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这一观点时,将审美对象的不同形态作了区分。
C. 文章引用陆游的诗句是为了论述陆游的人生,以及解说意象与自然物象、情象的区别。
D. 文章着重阐述了情感和情象,想象和意象,意境和境界的关系,条分缕析,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对象大多数的情况是,创作者的情感需要外化,于是虚拟一个形象,使这个形象成为情感的载体。
B. 如果我们出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那说明我们已经自觉地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
C. 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只有人的情感、意识和文化修养共同作用,想象才能创造出具有丰富意蕴的意象。
D. 境界原本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佛教、宋明理学家都使用这个概念,而境界成为美的最高存在形态,与王国维的重视有关。
7、根据语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敌》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傍晚时分山静鸟倦的图景,借此表达诗人厌倦官场而归隐田园的情志。
(2)《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两句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佳句。
(3)庄子在《逍遥游》中,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大鹏先拍击水面达三千里,然后才“_______”,飞腾升空的景象。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善用比喻,以具体的“鱼和熊掌”比喻抽象的“生与义”,以“__________”巧妙地比喻“__________”,为人们做出选择。
(2)杜牧在《阿房宫赋》结尾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六国角度讲爱民的重要性,接着指出秦朝灭亡也是由于其不能爱天下人民。
(3)苏轼在《赤壁赋》主客对话中化用《论语•子罕》中名句表达万物看似流逝却并未真正逝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___,何不改此度?(屈原《离骚》)
(3)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4)___________,多于机上之工女。(杜牧《阿房宫赋》)
(5)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___________。(《礼记》)
(8)子曰:“自古皆有死,_____________。”(《论语》)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桂枝香·金陵怀古》借用色彩对比,动静相生的手法并收束上阕写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批评世俗之人投机取巧,毫无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理想政治境界。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批评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是见利忘义,并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指出他们的行为丢弃了初心。
(2)《琵琶行》中,白居易被贬江州,卧病浔阳,听不到丝竹之声,早晚间只听到“______________”,虽然有一些山歌村笛,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昆虫来慨叹生命的短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直接表达出对人生短暂的感喟。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郡内书情献裴侍中留守①
刘禹锡
功成频献乞身章,摆落襄阳镇洛阳。
万乘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央。
兵符今奉黄公略,书殿曾随翠凤翔②。
心寄华亭一双鹤,日陪高步绕池塘③。
【注】①裴侍中,指裴度(765-839),834年充任东都(洛阳)留守,此为闲职。②黄公略,即黄石公兵法。书殿,指集贤殿书院,裴度曾在此任大学士,刘禹锡任学士。③据记载,洛阳有双鹤,为裴度旧时所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侧重叙述裴度的为官经历,交代他屡次上书请求为官,却因功高倨傲被调职。
B.颔联写裴度政治地位高,声望显赫,文人学士如同八方风雨聚会般汇集到他周围。
C.颈联巧妙赞颂了裴度既深谙兵法,又有在书院为官期间引领同僚发展的卓越才华。
D.作为寄赠诗,全诗融合了叙事、抒情等表达方式,语言豪劲有力,情感真挚动人。
【2】请分析“双鹤”这一意象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宗载,字厚夫,丰城人。洪武三十年进士。授行人。奉使四方,未尝受馈遗,累迁司正。
永乐初,以荐为湖广按察司佥事。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不改必置之法众莫敢犯。武陵多戎籍,民家虑与为婚姻,徭赋将累己。男女至年四十尚不婚。宗载以理谕之,皆解悟,一时婚者三百余家。邻邑效之,其俗遂变。征诣文渊阁修《永乐大典》。书成,受赐还任。董造海运巨舰数十艘,事办而民不扰。车驾北征,征兵湖广,使者贪暴失期。宗载坐不举劾,谪杨青驿驿夫。
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官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宗载因言:“有司率不称职。若俟九年黜陟,恐益废弛。请任二年以上者,巡按御史及两司核实举按以闻。”帝是之。及归,行李萧然,不携交阯一物。尚书黄福语人曰:“吾居此久,所接御史多矣,惟宗载知大体。”丁祖母忧,起复,改詹事府丞。
洪熙元年,擢行在吏部侍郎。少师蹇义领部事,宗载一辅以正。宣德元年,奉命清军浙江。三年,督采木湖湘。英宗初,以侍郎罗汝敬巡抚陕西,坐事戴罪办事。汝敬妄引诏书复职,而吏部不言,为御史所劾,宗载及尚书郭璡俱下狱。未几,得释,迁南京吏部尚书。居九年,乞休,章四上,乃许。九年七月,卒于家,年七十九。宗载持廉守正,不矫不随,学问文章俱负时望。公卿大夫齿德之盛,推宗载云。
(选自《明史·黄宗载转》,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不改必置之法/众莫敢犯
B. 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不改/必置之法/众莫敢犯
C. 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不改必置之/法众莫敢犯
D. 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不改必置之法/众莫敢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举劾,官吏代表国家控告犯罪,负有纠举犯罪责任的官吏主动纠举犯罪,形成案件;也指列举罪状,加以弹劾。
B. 岁贡生,明清时每年或二三年从各府、州、县学中选送生员升入国子监就读,称为岁贡;如此录用的读书人便是“岁贡生”。
C. 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可泛指官吏。
D. 乞休,指的是中国古代官员基于某种原因向朝廷主动请求暂时停职休整的一种行为,与“挂冠”“致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宗载先是被征召编修《永乐大典》有功,受到赏赐回到任上。但在驾车北征时却放纵士卒贪暴导致延误日期,被贬谪为杨青驿的驿夫。
B. 交阯刚被平定时,州县官员中两广、云南的举人以及愿意到远方任官的岁贡生居多,他们不善于安抚百姓,于是黄宗载上书请求修正。
C. 黄宗载为官清廉,奉命出使时不曾接受馈赠,从交阯回来时“行李萧然”。尚书黄福陈赞他识大体。
D. 因侍郎罗汝敬妄引诏书内容,黄宗载被下狱,不久获释升为南京吏部尚书。后来他多次请求退休才被批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董造海运巨舰数十艘,事办而民不扰。
(2)宗载持廉守正,不矫不随,学问文章俱负时望。
14、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800字。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①今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力量令国人自豪,令世界震惊。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思考?请以“中国力量”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传统文化的土壤等),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冬天,寒冷、萧索、肃穆……常给人荒凉、威压之感。春天,明媚、温暖、萌发……常给人蓬勃、向上之态。自然界也许难以冬春共时,而人生却可能冷暖相依。
请以“冬天里的春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