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拼音,写词语。
去年的除夕夜,我们一家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这tuán yuán yàn(____)的菜可丰盛了,有là ròu(_____)、táng cù(_____)排骨、jiǎo zi(____),还有nóng chóu(_____)的海鲜羹……直让我tūn yàn(_____)口水。晚饭后,大家用微信和亲戚朋友liáo tiān(_____),bǐ cǐ(_____)送去新春的祝福……
2、唐国强、邓亚萍、杨澜参加全国政协会议,这三个人的姓按姓氏笔画排列依次为________,按音序排列依次为_____。
3、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chún cuì bào chóu tiān fù cù rán
( ) ( ) ( ) ( )
gū liàng jiǎn zi biān cè suŏ shì
( ) ( ) ( ) ( )
4、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长篇小说________中的主人公,他的精神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
5、写出下列多音字拼音,并组词
1.把: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2.刹: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3.颤: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4.车: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5.伺: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B.“润如酥”写出小雨润滑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湿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C.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
D.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江上渔者
, 。
, 。
【1】默写古诗。
【2】“江上往来人”中“往来”是因为( )
A.江上风景美 B.江上鲈鱼美 C.江上一叶舟美 D.看渔民打鱼
【3】反映了渔民劳作艰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通过____和________的对比,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分别是什么?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写照。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诗中的______既是说石灰______的颜色纯洁,又指人______的情操。现在人们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来描述志士仁人不畏艰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品格和美好名声。
【2】解释下列词语。
吟:__________________。 浑:__________________。
清白:_________________。 等闲: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三、四两句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
【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
(______)千锤万凿,(______)烈火焚身,(______)粉骨碎身,我(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5】这首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快乐阅读。
我今年87岁,今天回顾过去,说不上_________,也谈不上_________,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_________而不于_________。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1】在文段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反义词。
【2】读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于享受。
请你以“努力学习”为话题,仿写句子。
我________我_________我__________
【3】在这一段话中,有一句话表达了巴金爷爷对人生的态度。这句话是: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巴金爷爷是一个________的人。
【4】巴金爷爷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让我们的生命也为别人开一朵花:
例如: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
一次________是一朵花。
________是一朵花。
________是一朵花。
10、课外阅读。
姥姥家的小院
今年暑假,我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最有趣的是到农村的姥姥家,我最喜欢姥姥家的小院。
早晨,一轮红日渐渐升起,给小院涂上了一层金黄色。鲜艳的花朵上挂着晶莹的露珠,晨风夹带着它的香味迎面扑来。
院子西面,几根长竹竿架上,爬满了花藤,稠密的绿叶趁着小紫红色的花朵,又娇嫩,又鲜艳,远远望去,好像一匹美丽的花布。
东北角是由金瓜架搭起的棚子。光滑滑的金瓜像吊灯似的挂在藤上。瓜藤下面有桌子。晚上,灯亮了,孩子们在这里读书、下棋,大人们在这里乘凉、闲谈。
院子东面种着几株像巨人一样高大的白杨,还有几株果实累累的果树,白杨树挺直了高大的躯干,碧绿的叶子被风吹得哗哗直响,在响声中,可以闻到果子的清香。
院子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韭菜绿油油的,茄秧上挂满了嫩茄,半红半紫的辣椒像害羞似的,藏在茂密绿叶中,还有西红柿、黄瓜……各种各样的蔬菜,为农家增添了乐趣。
姥姥家的小院,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1】根据词义写成语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________
指景色富有诗歌和绘画的意境。 ________
【2】写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一句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双手
那一天,我们见面时,先礼节性地握手。两只手握到一起的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得逞。那只大手似一条厚棉被,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我低下头去察看,翻过来看手心,调过去看手背,整个手呈木色,手的纹路又深又粗,染着黑土色。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特别粗大。一根手指似三节老甘蔗。左手大拇指没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有四条裂纹,开成上下两个“人”字形,又黑又深。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染成了泥色。
“指关节缠线做什么?”我问。“治手裂。”张迎善说。
“手裂贴胶布涂手油多好。”
“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石块得用手拣出来。要保证苗苗不窝根,苗根得用手送进土里。栽一根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胶布、手油不顶用。”
“你一天能栽多少棵树?”我问。“1000多棵。”一天栽1000多棵!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10天、20天?……这双手幸亏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
林业局工会的负责人向我介绍说:“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1981年至198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多立方米,枝丫3500层积立方米。这双手让这位32岁的年轻林业工人,成为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双手栽的树使小兴安岭上的西北岔河水,第一次变清了。这是一双创建绿色宝库的手。”
看着这双手,我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我隐约悟到:美,是以丑为代价的。
【1】文章第1、2自然段中的“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那只大手似一条厚棉被,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概括地交代了林业工人张迎善的手_____的特点。
【2】为突出张迎善手的特点,作者对他的手的_____、_____、_____、等进行了具体描写。
【3】作者详写了张迎善的一双手,其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张迎善的一双手是为了写出。写“林业局工会的负责人向我介绍”这双手,则是为了写出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内容,说说最后一段中“美”和“丑”各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文精彩回顾。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文段中的第一句话是一个_____句,起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文段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这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准确地表达的含义是( )
A. 时光不知不觉地消失。 B. 太阳和时间都是易逝的。
C. 时间来得快去得也快,拦挡不住,挽留不住。
【4】请你用一句名言或诗句将自己读完本段后的感受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社火 [注]色色
马未都
①社火起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了,远古时代的人们对生死、对许多自然现象不解,于是祭祀祈福盛行,以求在巫术咒语和图腾崇拜中获得快感,得到解脱,这就是社火形成的初因。
②“社”为土神,“稷”为谷神,二者合一,尊为“社稷”。历代君主帝王都亲祭“社稷”,后“社稷”一词借指国家。自《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来,江山社稷的兴替成了中国历史的幻灯片,秦亡汉兴,唐消宋长,元去明来……王朝迎来送往,百姓却要照常生活,生活就需要社火,需要风调雨顺,需要国泰民安。
③“社火”一词肇始于宋代。北宋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南宋范成大的《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中都提及了社火。显然,宋时南北社火已经普及,按孟元老的话说即是:天晓至暮,色色有之,呈拽不尽。
④农耕民族靠天吃饭,靠地生存,春种秋收,所以在一年之终、来年之始“击器而歌,拊掌而舞,祈于天地,以其吉也”。社火不仅驱恶辟邪,还能祈福消灾。千百年来,社火在黄河流域生生不息,绵延不绝,不仅给百姓带来欢乐,更多的是给百姓带来希望。
⑤我们民族文化的强大首先在于象形的文字。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表达意义的能力非凡,哪怕几千年前遗存下来的甲骨文字,今人绝大部分都能够顺利解码,从而达成与古人的促膝对谈。其次在于直观的表演,社火是其代表,凡面具之凶神恶煞乃驱除疫鬼,凡器具之敲打撞击乃祓除灾邪。中国古人无论在天灾还是人祸面前都能保持这样一种心境,仰仗其原始力量让自己在苦难中寻找到幸福。
⑥闹社火是一种幸福,红红火火,一个“闹”字无法替代。北宋诗人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千年以来为文人盛赞。不闹不能将春意和盘托出,不闹不知春天有情有义。闹社火亦如此,不闹不足以铭记悠久的历史,不闹不足以彰显灿烂的文化,不闹不足以承载复兴的梦想。每年闹社火的强烈展现,让我们的民族既知过去,也知自己,更知未来。
⑦民国以降,是中国传统文化变化最快的一百年,过去习以为常的许多东西正在一天天地减少,忽然有一天茫然四顾,我们才知道传统文化也同许多美好的事物一样,你不关心它,它就会离你远去。社火也是这样,百年来一天天地黯淡了,幸亏我们中间还有不少有识之士,利用最新的记录手段,将瞬间定格于永恒,将过往保留在面前。
⑧今天,当我们看见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片,那个千百年来口口相传、手手相续的关中社火已成了一份宝贵的资产,这份资产属全民族共有,让人感动之余,更让人深思。
⑨愿我们的文化永远灿烂,愿文明的薪火代代相传。
[注]社火,是我国民间过春节时的一种庆典活动,是高台、高跷、旱船、舞师、舞龙、秧歌等活动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
【1】我国黄河流域为什么普遍流行“闹社火”的风俗习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读第⑤自然段,简要说明“我们民族文化的强大”主要表现在哪两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说说为什么“闹社火的强烈展现,让我们的民族既知过去,也知自己,更知未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捅马蜂窝
冯骥才
爷爷的后院很小,它除去堆放杂物,很少人去,里边的花木从不修剪,快长疯了;枝叶纠缠,阴影深浓,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我喜欢从那爬满青苔的湿漉漉的大树干上,取下一只又轻又薄的蝉衣,从土里挖出筷子粗肥大的蚯蚓,把团团飞舞的小蠓虫赶到蜘蛛网上去。那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海棠果,个个都比市场买来的大。这里,最壮观的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 反抗)道。
“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我站在一旁,好奇心像出笼的鸟一样抵挡不住,驱使我生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愿望,那多有趣!我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偷偷 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上衣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作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了。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地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孤注一掷的战斗机。这复仇者拼死破釜沉舟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强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到屋里。
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令人心惊胆寒。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痊愈。
过了些天,我惊恐稍定,爷爷手指窗根处叫我看,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爷爷又指了指我的脚下,一只马蜂!我惊吓得差点叫起来,慌忙跳开。
“怕什么,它早死了!”爷爷说,“这就是蜇你那只马蜂。马蜂就是这样,你不惹它,它不蜇你。它要是蜇了你,自己也就死了。”
我听了心里暗暗吃惊。一只小虫竟有这样的激情和勇气。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那一窝群无家可归的马蜂呢?它们还会不会回来重建家园?我甚至想用胶水把那只空空的蜂窝粘上去。
【1】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破釜沉舟:______________
惊魂稍定:________________
【3】在“我”捅马蜂窝的过程,作者的心理不断发生着变化,请依次写出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惊胆寒→吃惊→___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从“嗵”“沉甸甸”“一团”“腾空而起”能品味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站在一旁,好奇心像出笼的鸟一样抵挡不住,驱使我生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愿望,那多有趣。
(“那”指的是什么?从语言特色、结构方面的作用谈谈你对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这死去的小飞虫,一种罪孽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上。”为什么会有“罪孽感”压在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②至⑤自然段写了哪些内容?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王宁说:“我要像李涌那样关心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红军对陈庚说:“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利亚说:“今天我不仅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人一天天地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刚对我说:“我帮你把自行车送上楼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转述)。
1.赵王告诉蔺相如说:“你要带着宝玉到秦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萍告诉老师:“这次的中队会由我来主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深有感触地说:“我小时侯总是羞羞答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早上没吃饭,到中午时,肚子饿极了。(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八儿对妈妈说:“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身边桌上那两支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乐园。
1.对于盲人来说,难道他们不渴望见到红花绿草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南沙群岛。(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风一吹,满山的茶树都开了五颜六色的花,像火一样红。(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一张四十美元的罚单。(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我会改:
(1)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碧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您为我们付出来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改写句子。
(1)面对任何灾难,中华民族难道会望而却步吗?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抗击在非典一线的工作人员把我们深情地祝福收到了。
改为被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烈士的母亲说:“我的儿子是潜艇兵,为祖国牺牲光荣,我不能对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女孩叫起来:“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生活中,我们总要面对许多选择。有时选择是快乐的,有时选择是痛苦的,有时选择是艰难的……请以“选择”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