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峣”字的意思可能是( )
A.环绕 B.山险高 C.翘起 D.富足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甚聪惠(甚:非常。)
B.孔君平诣其父(诣:拜访。)
C.乃呼儿出(乃:就,于是。)
D.孔指以示儿曰(示:表示。)
3、下面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个“喜”字。
B.一个“满”字写出了诗人高兴得眼泪如泉涌的样子,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刻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4、按课文填空。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_____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____也。”(《自相矛盾》)
(2)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孔君平_____,父不在,乃_____。(《杨氏之子》)
(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_____” 的豪迈之情,“遗民_____胡尘里,南望王师_____”的失望之情,“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_____”的喜悦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的一片赤子之心。(《古诗三首》)
5、看拼音,写词语
(1)穿着zhǎn( )新的棉袄的奶奶,望着眼前肥wò( )的土地,cí xiáng( ) 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2)对将要实shī( )的这项利国利民的新规定,我由zhōng( )地赞同,但有些人却极力反对,我感到fěi( )夷所思。
6、按拼音写词语。
mánɡ lù ɡuǒ jiànɡ zhān mào bān diǎn tū wū suō xiǎo ( ) ( ) ( ) ( ) ( ) ( )
zhà lán xiǎo zhèn ɡǔ suì lánɡ qún wài bīn qiū línɡ
( ) ( ) ( ) ( ) ( ) ( )
pénɡ niǎo yào wán jūn jiàn pínɡ yōnɡ zhù zào xiāo hào
( ) ( ) ( ) ( ) ( ) ( )
7、请你补全与动物相关的三字常用语,看看什么样的人被比喻成什么样的动物。
(1)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龙
(2)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 虎
(3)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的人。 狼
(4)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 鸡
(5)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 狗
(6)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 羊
(7)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 牛
(8)德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 马
8、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 )
2. 难道我们就任它长此荒芜了吗? ( )
3.这间屋子只有巴掌大。 ( )
4.捅马蜂窝到底有意思吗?没意思。( )
5.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
6.是刀在剥皮吗?是火在烧身吗?是剑在剔骨吗?是针在穿心吗?( )
7.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
9、祖父的园子(节选)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乌飞了,就像在天上追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 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1】《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作品《__》。
【2】选文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两句话写的?用“ ”画出来。在作者的心中,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等都是 的。
【3】文中画“ ”的部分表达了作者_________的心情。找出类似的句子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是( )。
A.正是因为孩童的调皮天真,所以感觉园中的一切都是好玩的,都是活的
B.作者既写出了园中的生机,也表达了自己的快乐之情
C.作者能拥有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不仅是因为有园子,更多的是因为有祖父
D.祖父任由园子里的一切自由生长,说明祖父很懒惰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雨中的童年(节选)
窗外,雨的帘幕层层地、轻轻地、若隐若现地遮掩了远近的山脉和田野。风吹得树木左右摇摆,雨淋得花草弯了腰也低了头。夏日的梅雨,来得总是那么急促和匆忙,让人出乎意料。悄悄地掩上门窗,将从天上喷洒下来的水珠挡在窗外,可是雨点却又偏偏打在屋顶上,滴答滴答,像一群顽皮的小精灵,将屋瓦当成一面小鼓,兴奋而轻快地打了起来。
记忆中,也是这样一阵雨从午后断断续续地直下到傍晚,下得屋前沟里的那块木板也浮了起来,沟水涨得四处流溢,湿漉漉的柏油路光滑得像可以在上头溜冰似的。雨不停地下,我的心也像那块木板一般浮躁起来,我盼望能在雨中尽情嬉戏一番,可是又逃不过父母的监视,只有无奈地望着雨稀里哗啦地继续洒落。
好不容易,雨势稍小,再也顾不得会被父母责骂,悄悄套上雨鞋,偷偷溜到屋外,和小伙伴们会合,顺便也拖走了那块木板。我们把木板当成跷跷板玩了起来,一高一低,好不快乐,好不尽兴,大伙儿的笑声震天地响。闹够了,就把雨鞋灌满水,来来去去地走,雨鞋叽咕叽咕地响着,我们也嘻嘻哈哈地笑着,走到那棵常年青翠的柏树下,大家合力摇落一树晶莹的雨珠,让它滴在脸.上、头上,沁凉而舒爽。
傍晚时分,雨停了,夕阳也露出半边红艳的脸庞。此时,一道弯弯如带的彩虹,也伴随着夕阳遥挂在天际,相互辉映。夕阳、云霞、彩虹,我们欢欣地呼喊,举手指向那道彩虹,喃喃地数着:红的、黄的、绿的……哎呀,好多呀,在我眼里,彩虹也不止七种颜色了,它的亮丽缤纷,让我怎么也数不清。此刻,天色和谐,就这么边数边赞美地送走了一轮夕阳、满天的云霞与那道梦幻的彩虹。
这虽然只是宇宙间短暂的停留,但在我心中却铭刻成永恒的回忆。
【1】窗外的雨激起了作者的回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童年的雨趣。
(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
【2】将画“﹏﹏﹏”的部分中的“打”换成“擂”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画“____”的部分形象具体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为抒发作者______之情作了铺垫。
【5】对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暂的停留”指的是童年的雨带来的短暂快乐
B.“永恒的回忆”是指童年的雨带来的快乐成为值得“我”一生珍藏的宝贵财富
C.童年的雨太过短暂,以至作者总是怀念,并因此闷闷不乐
11、阅读
材料一:目前,由于升学压力大,写字课在不少中小学已被其他课程占据。此外,尽管城市里有一些书法特色学校,但往往只关注特长生的培养与竞赛,未必能让全体学生都受益。所以中学生写不好字、写不出字、写错字、不会认繁体字已经变得十分普遍。
材料二:在日本,中小学普遍将书法列为必修课。而韩国,正准备申报“书艺”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用这个名称取代“中国书法”和“日本书道”。这条消息引发热议,全国政协委员、作家赵丽宏提交了名为《建议向联合国申报中国书法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案,得到了不少人的响应。
材料三:书法包含笔墨线条、结构、布局等审美形式,书写者必须做到心、眼、手协调统一,没有意志力的参与,是很难将书法练习坚持下去的。因此,练书法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和人格完善。此外,写毛笔字对大脑皮层有激活或觉醒作用,具有益智功能。
【1】对以上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少中小学的写字课被其他课程占据,中学生写不好字的现象很普遍。
B.日本和韩国都非常重视书法教育。
C.中国书法已经成为联合国批准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D.练习书法对青少年心理成长和人格完善有好处,还具有益智功能。
【2】认真阅读后,请为这三则材料拟一个总标题,要能概括三则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我国的香港、台湾地区以及部分海外华人、华侨还在使用繁体汉字,一些古代的文献资料也使用繁体字,对此,语文教育专家给出了“识繁书简”的建议,也就是“能够认识繁体汉字,书写使用简体汉字”。
下面的这一幅书法作品是用繁体字书写的,你能识别作品的内容吗?请在旁边的书写格中,用简体字写出来。
12、读短文,完成练习。
雪山上的小太阳
1935年6月,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唱)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在唱着,跳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
这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她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①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盖的大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开心地叫她“小太阳”。
队伍已经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许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路边坐着一位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你醒醒,你醒醒,你快醒醒……”而这位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我冷,我冷,我好冷…”③小太阳”毫不犹豫地脱下了身上的红毛衣,披在了战士身上。
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只是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位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着,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所有的人都沉默了。
她还只是个孩子。那一年,她才15岁。
【1】短文中画“﹏﹏﹏”的部分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品读人物细节,感受人物品质。读句①我感受到了“小太阳”_____的品质;读句②我感受到了“小太阳”_____的品质;读句③我感受到了“小太阳”____的品质。
A.舍己为人 B.乐观开朗 C.关爱战友
【3】从文中第四自然段“所有的人都沉默了”中,我能感受到大家内心的________。此时大家心里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
【4】下列选项中对“小太阳”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太阳”的“小”是指她年纪小只有15岁。
B.卫生员被称为“小太阳”只是因为她穿着一件红衣服,红艳艳的。
C.“小太阳”不仅是大家对卫生员的称呼,也是她美好品质的象征。
D.“小太阳”一点也不“小”,因为她身上具有伟大的精神。
13、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情,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 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用“√”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既然(jí jì) 惩罚(chéng chěng)
【2】在语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处罚________ 商量________ 招呼________ 嫉妒________
【3】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语段内容,回答问题。
(1)“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句话是周瑜在____________。
(2)“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周瑜这样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周瑜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又摆酒席招待他,这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把自己忘了的人
①她是一个农村妇女,普通得像土一样。她有一个女儿,她对女儿特别的好,像天下所有母亲那样。孩子会蹒跚走路的时候,却走失了。她满世界地找,可是毫无结果,她的女儿就像水蒸汽一样蒸发了。
②但她却不死心,她一直认为她的女儿被人收养了。每年幼儿园开学的时候,她就站在学校的大门,打量着一个个孩子。所有人都以为她的精神有问题。她并不在乎这些,她在这座城市的每一所学校里留下了踪迹。
③这样的寻找持续了20年。她的家中的墙壁上还张贴着1979年的年画,因为这张画是她和女儿一起贴上的。她还留着女儿的一把小雨伞,她说这把伞女儿只用了一次。她把伞打开,却哭了,说:“这伞太小了,女儿用不着了。”
④这20年,她是为寻找女儿活着,所有的村人都为之动容。她的事迹终于引起媒体的关注,在媒体的牵头下,民政、公安部门为她查找1979年全市所有领养情况的原始记录。费了很多周折,她的女儿终于找到了——在邻县一个普通的农户家中。
⑤她的梦终于可以圆了。但是,领养的人家托人带信给她,说她的女儿现在生活得很好,她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如果为她好, 。
⑥20年来,她朝思暮想就是为了看女儿一眼。现在,她却退缩了,她害怕自己的出现打搅女儿的生活。于是她终于没有出现。
⑦在这个世界上,把一切都承担下来最后却把自己忘了的人,只有母亲!
【1】联系上下文解释。
蹒跚:__________ 朝思暮想: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把句子写完整。
【3】用波浪线画出“她满世界地找”相照应的句子。
【4】文中画直线句使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写第四小节,为什么要写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说说课文的大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跳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一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体会文中画“﹏﹏﹏”的部分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选文画“ ”的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船长是真的想开枪杀了儿子
B.船长不想救儿子,所以让儿子跳水
C.船长让儿子跳水,其实是为了救儿子
【3】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件事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与理解。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己,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别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________
(2)心情难以平静。________
【2】汉字中文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
____________
【5】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文中下列几句诗句的后半句。
(1)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
(2)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
(3)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
(4)明月几时有,________。
(5)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
爷爷的小木屋
徐鲁
我常常想念我的爷爷。
我的爷爷一年四季都住在故乡大青山上的一栋小木屋里。
他是一位护林老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故乡的那片山林。
虽然他已经年老了,可是他仍然不愿下山,不愿意回到山下的村庄里居住。他说,他已经听惯了每夜山林里呼呼的风声,听惯了山上的小鸟和小兽们在清晨的嬉闹声。
爷爷,在我们离开你之后,我常常觉得那么孤独。公园里的落叶松上嫩芽錠开的时候,我好像也听见大青山的冰雪在融化。秋风起了,漫步在校园里的小路上,我会想象着,有谁能踩着遍地的落叶到山上去,为你送上过冬的衣裳?
爷爷,在我们走了之后,你还独自去那个空旷的河谷里,坐在那古老的三眼泉边吹箫吗?啊,那悠扬的箫声,总是在我们的心头,缓缓荡漾起最深沉的乡思。如果是在檐雨滴落的晚上,你的萧声,又会缓缓地吹出遍地明朗的月光,照亮我们心中思念……那支长长的、紫色的洞箫哇,多少年了,还是那么清晰地横在我的面前,长长的,就像你冬夜里衔在嘴里的长长的旱烟袋一样。
爷爷,我会永远记得故乡的模样,记得故乡那些美丽的声音。还有在我十岁生日那天,你为我编成一只白色的柳条小蓝子,它还在吗?它曾经装载了我小时候所有欢乐的记忆。离开家乡的时候,我没有告诉你,我把它留下了,留在你的小木屋里。爷爷,我是想让你突然见到它,就像意外见到我一样。
爷爷,今天看见窗外无声的落雪,我是这样深深地想念着你呀!
——摘自《中国当代名家作品经典》,有改编
【1】作者重点回忆了关于故乡的哪些事情?抒发了怎样的感受?
事情:(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感受:_______________
【2】读完短文,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爷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采用了多种抒情方法,请用“ ”画出文中两处直接抒情的句子。
【4】短文为什么用“爷爷的小木屋”为题?换成“我的爷爷”或“想念爷爷”可以吗?试着谈谈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凡卡叹了口气,蘸(zhàn)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祈福。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请写出除“打”外老板毒打、残害凡卡的四个动词: 、 、 、
【2】这一段通过对凡卡 、 、 三方面的具体描写,突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 。
【3】画线的句子在朗读时应用( )的语调来读。
A. 哀求 B. 亲切 C. 不满 D. 愤怒
【4】“凡卡叹了口气”,这已经是他第2次叹气了。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此时凡卡想到了 ;而第1次叹气时凡卡想到了 ;第3次叹气时凡卡想到了 。
20、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照样子,仿写句子)
________愿意________就________,愿意________就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画面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民们请石匠将此联刻在一块石碑上留作纪念。(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施努策尔不停地吐着那些细嫩但有点苦味的芦苇心叶。(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猎人被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转换。
1.非洲人的日常生活无一不是彩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不得不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媒体电脑,真是个神奇的魔术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快乐习作。
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古典名著,认识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性格豪放的武松,勇敢的美猴王……你最喜欢本单元课文中的哪个人物?请把你喜欢的原因写下来。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