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祖母喜欢养( ),结果把果树都给啃了。
A.羊
B.牛
C.猪
D.马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驼鸟
B.电茼
C.属于
D.火剑
3、关于“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诗选自王昌龄的《凉州词》,主要写戍边将士的怀乡情
B.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杨柳”是指塞外的杨柳树
C.这句话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表面上是说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实则是指朝廷的恩泽到达不了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皇帝不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D.这两句话笔调苍凉悲壮,感情消极颓废
4、读拼音,写词语
shuāi jiāo hóu lóng qī fu tì tóu
( ) ( ) ( ) ( )
jiǎo wàn zi wēi yán bā hén sāi biān
( ) ( ) ( ) ( )
5、语言积累
1.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领略到农村儿童的天真可爱;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南宋遗民深切的同情,对朝廷的失望和批判。
2.“________,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写了君子和小人为人的不同;“人有耻,________是说人要有羞耻之心,不该做的事情不能做。
3.《自相矛盾》中,楚人有驚盾与矛者,誉之曰:“______”,又誉其矛曰:“_________。”
4.豆蔻年华,指女子_________的年纪;不惑,指人___________。
6、把下列有关“月亮”的诗句补充完整。
(1)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
(2)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
7、古诗积累填空。
1.唐代诗人王维的《鸟鸣涧》中,通过鸟儿的鸣叫来表现山林寂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作为山水田园派诗人,还有很多这样的诗句,如《山居秋暝》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就是以清泉的流动衬托山中的寂静。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生动地表现诗人释放往日积郁,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发生巨大变化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3.诗中有情。《从军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戍 边将士的胸怀与壮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饱含遗民百姓企盼收复失地的愿 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的那份喜极而泣之情。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水手们_____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_____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_______,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2.“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这句话中,“孩子哭笑不得”的原因是__________。
3.课文记叙了发生在____________上的故事,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猴子把孩子引到____________顶端,孩子陷入困境。船长在危机时刻,沉着、____________,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了。
9、课内阅读。
两茎灯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登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读了这段文字,你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病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监生临死前还伸着两个指头,他在惦记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严监生还能说话,他可能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严监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童年河
【材料一】
【材料二】后记选摘
我的同辈人,读这样的小说,也许会心生共鸣,因为他们熟悉那个时代。现在的少年人,大概也不会拒绝这样的小说。因为,不管我们所处的社会和生活状态发生多大的变化,有些情感和憧憬是不会变的,譬如亲情,譬如友谊,譬如对幸福人生的向往。
感谢画家万芾,为我的小说精心创作了插图。她对小说的时代和情境是熟悉的,她的插图很生动地展现了小说中的场景,也为这本书增添了色彩。
——赵丽宏,作家
【材料三】书评撷英
评论一:赵丽宏用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把自己的童年记忆变成了文字——无论是对小读者,对大读者,还是对他本人,都是很好的一部著作。
——金波,儿童文学作家、诗人
评论二:《童年河》是赵丽宏送给孩子们的礼物,也是中国儿童文学界的一个意外收获。小说追求一种深入心底的真,这是经过生命体验和岁月淘洗的记忆,是以过去岁月为题材的面向当下的活的文字。
——刘绪源,儿童文学评论家
评论三:赵丽宏的《童年河》为什么打动人?成年人读了会想起自己的过去从而被感动,儿童读了同样能因感受到童年的纯真而感动,这是一本小孩和大人都值得看的小说。
——梅子涵,儿童文学作家
【1】《童年河》的作者是____________,该书适合阅读的人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本适合慢读、慢品的小说。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童年河》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普通男孩的故事。( )
(2)赵丽宏这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自己童年时在北京发生的真实故事。( )
(3)梅子涵、刘绪源、金波三人从不同角度对《童年河》进行了“点赞”。( )
【3】在班级读书会上,你需要向同学们推荐《童年河》这本书,请结合以上材料,写出两个推荐理由。
理由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想象《童年河》的封面会是怎样的?把你的想象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以“童年回忆”为主题开展班级读书会,除了《童年河》这本书,你还想推荐哪几本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11分)
街头艺术家
在巴黎香榭丽大道第一眼看见这个装扮成卓别林式的街头艺术家时,我还以为他是个“机器人”呢!
那时,他正定定站在一个长圆形的石墩上,涂成泥巴色的五官,一动也不动。黑礼帽、白手套、宽黑裤、大皮鞋,还有唇上一瞥小黑胡,远远看去,真像个橡皮娃娃。
蓦地,音乐响了起来,一个强烈的节奏跟着一个分明的动作,泥娃娃的眼睛转动了,慢慢的,嘴唇咧开,脖子缓缓向右转,笑了。他是个真人!这还用得着说吗?录音机边上那个“讨赏”的小盒子证明了一切。行人好奇地拢了过去,很快地,“机器人”抢走了那个街头画家的生意。
(1)“香榭丽”的“榭”你认识吗?如果认识,告诉大家“榭”读( );如果不认识,可以通过( )的方法认识。(2分)
(2)“好奇地拢了过去”就是说他们怎么做?(3分)
(3)用横线画出具体说明街头艺术家外貌像“机器人”和“橡皮娃娃”的语句。(2分)
(4)街头艺术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分)
12、阅读检阅台
_________________
威廉·格里辛格是德国著名医学家。由于他医术高明,前来就医的人总是络绎不绝,挤满了诊所,有的甚至要等上大半天才能见着他。为了能给更多的人看病,格里辛格养成了利索、简练的习惯,他极不愿浪费自己和他人的宝贵时间,看病时只想知道那些最重要的情况。可是许多病人不能体谅医生的心思,他们总是反反复复地、添油加醋地描述自己的病情。唯有一个病人,令格里辛格难忘。
那是一天上午,诊所门被推开,进来了一位女病人,她一言不发地把手伸给了格里辛格。格里辛格审视了一下她的伤势,问道:“事故?”
“玻璃碎片。”女病人简短地答道。
“何时 ?”“昨天早晨。”“已处理过?”“碘酒。”“还痛吗?”“感觉血液跳动。”
接着格里辛格又仔细地检查了她的伤口,迅速地进行包扎,前后仅花了几分钟。“费用?”病人最后起身问道。
真令人高兴 格里辛格笑容可掏地回答道 不用付钱 夫人 为您治病对我来说,真是一种享受
【1】给文章的最后一个段落加上标点。
【2】照样子写词语。
例:添油加醋________ ______ ______
【3】画线的句子中“医生的心思”是_________________;“他们”指的是________;“添油加醋”是指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格里辛格对那位夫人说“为您治病对我来说真是一种享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13、阅读乐园。
国母宋庆龄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他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革命的艰苦斗争历程。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嘱托交给了宋庆龄和他的同志。
当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扩大,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宋庆龄迅速作出科学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认为“国难当头,应该尽弃前嫌。必须举国上下团结一致,抵抗日本,争取最后胜利”。她关于全国团结抗战的思想,与克服了“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方针是一致的。她为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搭桥铺路,起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81年5月14日,宋庆龄患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恶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庆龄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1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1981年5月29日20时18分宋庆龄病逝于北京。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憧憬( ) 毅然(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毫不犹豫: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庆龄的启蒙老师是谁?她接受的是怎样的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中山的嘱托是什么?他的嘱托是留给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抵抗日本侵略中,宋庆龄的主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仰望布达拉宫(节选)
进入拉萨,车窗外的林梢上空闪出一座宫殿的剪影:两侧是白宫墙,中间是红宫墙,顶部的喇嘛灵塔、宝瓶、经幢等鎏金饰物在阳光下闪着金光。
“布达拉宫!”心中一声惊呼。我强烈地感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庄严与崇高。
布达拉宫耸立在拉萨市中心的红山顶上。宫前是拉萨最宽阔最漂亮的北京中路。站在铺着长方形花岗岩的路上仰望布达拉,只见一片青绿的草坪后面,横着一堵高高的围墙,围墙后面便是红山及其山顶上的雄伟宫殿。底部和东西两侧的宫墙为灰白色,称做白宫,正中顶部是褐红色,称做红宫。无论白宫还是红宫,一排排窗口四周都涂了黑色,窗头那白色布帘在高原的劲风中波浪般的猎猎飘动。白、红、黑三色的宫墙及窗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对比强烈,色彩鲜明。巍峨、雄伟、神圣、庄严,布达拉犹如伫立在世界屋脊上的一位长者,一位哲人。
从红山西侧眺望,透过北京中路旁那三座白色佛塔金黄色的塔尖,看到的是布达拉宫的西侧,它屹立在巍巍山崖上,显得更为高峻、雄奇。
绕到红山北麓的宗角禄康,在一个宽阔的人工湖北岸眺望布达拉,看到的是布达拉背后的宫墙,雄踞于陡峭的崖壁顶部。宫墙、峭壁、古柳、经幡的倒影一起映人湖里,使布达拉在雄伟中又增添了几分俏丽。
倘若站在八廓街头中心大昭寺的金顶上,放眼望去,又可看见布达拉雄伟的宫殿远远地耸立在寺前广场的西北方,耸立在连绵的群山下。
在拉萨,几乎随处都可以望见布达拉。布达拉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填空。
(1)布达拉宫的宫墙及窗户主要有____、____、____三种颜色。
(2)作者是透过 ____看到布达拉宫的剪影,接着是站在____仰望布达拉宫,后来又分别从____、____、____几个不同角度眺望布达拉宫。
【2】布达拉宫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摘录文中有关词语回答。
庄严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3】联系全文,写一写你对题目中“仰望”一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
【4】“布达拉宫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综合训练。
爱国将领吉鸿昌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了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他,要他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
就义那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 )地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1】梳理文章内容,补全思维导图。
敌人 | 妄图吓唬 | 亲自审问 | ____ |
吉鸿昌 | 平静以对 | ____ | 壮烈赴死 |
【2】联系上下文,透过人物的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
(1)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
(2)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中我读懂了:“平静”是因为____________,“厉声”是因为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里补充一个恰当的词语。
【4】读画波浪线的部分,试分析它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ー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売一样。
【1】从选段中找出ABB式的词语,并仿写三个。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仿写: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选段中描写了蜜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小昆虫。作者运用了含有色彩的字,即白、黄、红、_______、______。这些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从中可以看出“我”对这些小昆虫的___________________。
【3】读选段中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
(2)选文在描写蜻蜓和蚂蚱时,侧重写它们的_____________;而画线句子在描写蜜蜂时,侧重写它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和“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前后__________(矛盾 不矛盾),前面一句是针对“果树渐渐地都死了”来说的,后面一句强调了对__________的难忘。
17、课内阅读。
花开了,就像A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B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C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请将下面三个词还原到文中A、B、C三处。
说话 逛 睡醒
A._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_
【2】下列四种动植物中,文段没有描写的是( )
A.蜻蜓
B.蝴蝶
C.黄瓜
D.倭瓜
【3】文段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表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段描写的景物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这个词是( )
A.随意。
B.自由。
C.美丽。
D.明亮。
18、阅读与理解
《西游记》节选
却说常言有云: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果然这山上有一个妖精,孙大圣去时,惊动那怪。他在云端里,踏着阴风,看见长老坐在地下,就不胜欢喜道:“造化,造化!几年家人都讲东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真个今日到了。”那妖精上前就要拿他,只见长老左右手下有两员大将护持,不敢拢身。他说两员大将是谁?说是八戒、沙僧。八戒、沙僧虽没什么大本事,然八戒是天蓬元帅,沙僧是卷帘大将,他的威气尚不曾泄,故不敢拢身。妖精说:“等我且戏他戏,看怎么说。”
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罐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
【1】这段文字是《西游记》里的哪一个故事? ( )
A. 三借芭蕉扇 B. 大战流沙河 C. 盘丝洞七情迷本 D. 悟空三打白骨精
【2】文中“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一句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西游记》中,每逢高山峻岭,往往都会有妖精出没。
B. 作者是在警告人们,不要到高山峻岭去,那儿不太平。
C. 这句话为下面的妖精出场做了一个合理的铺垫。
D. 这是传统小说经常用的一种渲染情境的手法。
【3】文中的妖精说“造化,造化”,这里的“造化”理解正确的是: ( )
A. 自然演化 B. 好人有好报 C. 好的福份、命运 D. 妖精使用的咒语
【4】“等我且戏他戏,看怎么说。”理解正确的是: ( )
A. 让我戏弄一下他,看他怎么说。 B. 带他去看场好戏,看他怎么说。
C. 他要戏弄我一下,他会怎么说。 D. 我要戏弄他,他也要戏弄我,怎么说?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这句话把妖精写得越美越动人,对唐僧师徒就越有迷惑性。
B. 这句话有几处末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C. 这句话中巧用儿化音,读起来很有趣味性。
D. 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行为、心理描写刻画出场人物。
19、阅读理解
(一)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二)火烧圆明园始末(节选)
身处北京城的英军吴士礼中校用日记记录了这个惊人的场景:“连续两个整天,浓烟形成的黑云一直飘浮在昔日繁华富丽之乡的上空,西北方向吹来的清风,将这浓密的黑云刮向北京城,浓烟带来了大量炽热的余烬,一浪接一浪地涌来,无声地落在大街小巷,述说和揭露皇家宫苑所遭受的毁灭与惩罚,日光被黑烟和浓云遮蔽,仿佛一场持久的日食一般。暗红的火光映照在往来忙碌的士兵脸上,使得他们活像一群魔鬼,在为举世无双珍宝的毁灭而欢呼雀跃。”
【1】选文(一)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破坏、毁掉等动词生动地表现出了英法联军的野蛮,用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表现出了英法联军的贪婪。
【2】两篇选文的写法是不同的,选文(一)运用___________,记录了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事实;选文(二)运用__________,再现了圆明园被焚烧时的场景。
A.描述的手法 B.人物形象的刻画 C.具体的表示时间的语句
【3】两篇选文虽然写法不同,但是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 )之情。
A.对国宝被毁掉的痛惜,对外国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愤怒。
B.对国宝的赞美
C.对日记中所描述场景的赞美
20、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你留在我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加工厂。
1.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缩句)
_____________
2.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
3.师父问阿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
4.开学之初,学校大队部通过并讨论了队员们提出的合理建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
22、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6%)
例:天空格外晴朗,连一丝白云都没有。
(1)春天的景色真美啊,
(2)校园里可干净啦,
23、习作训练(21分)
题目:我长大了 要求:选择具体事例写出你长大了,如:你明辨是非了;会关心他人了;能独自克服困难了……要有真情实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