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勿自误(请不要耽误了自己)
B.拱伏无违(行礼伏拱,没有违逆)
C.筛一碗酒(倒一碗酒)
D.拾人走了的(捡别人放了的风筝)
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曾想象,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比喻)
B.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拟人)
C.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夸张)
D.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排比)
3、给下面的语句排序,使之变成完整的一段话,正确的选项是( )
①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亲波,这就成了卷积云。
②卷云和卷积云的位置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③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赂子依然很清晰。
④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⑤卷云丝丝缨缕地眼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缓纱。
A. ④①②⑤③ B. ④③⑤①② C. ③④⑤①② D. ②④③⑤①
4、精彩回放。
1.在__的瑞士莱蒙湖上, 在__的非洲大沙漠中,在_______的大海中,在___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___的,我都非常喜欢。
2.默写古诗。
从军行
[唐]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这句话选自《___》。本课借梅花来赞扬中国人,这种写法叫作____。
4.汉字字体的发展史:甲骨文→___→小篆→___→楷书。
5.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下列人物的性格特点。
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
武松:_______________
刘伯承:_______________
方志敏: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便下襄阳向洛阳。
3.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春春作伴好还乡。
5.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
7.在《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我们了解了诸葛亮有胆有识、_________________。在《景阳冈》中,我们欣赏了_________________精彩的打虎场面。
6、积累运用。
(1)正月初一,我和妹妹出去拜年,空手出去,回来时却收获满满,这真是草船借箭——________________啊!
(2)歇后语:孙猴子的脸——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时候,“官府的榜文”指_________________,“郎中”一般指_________________ 。
7、读拼音,写词语。
yōu rán yì jìng miǎn qiǎng dǎn qiè huāng táng
(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
8、辨字组词。
胁(_____) 浆(____) 爆(_____)
协(_____) 桨(_____) 瀑(_____)
9、倾听与思考。同学们请认真听录音两遍,之后完成下列题目。
今年 6 月 6 日是第 24 个“全国爱眼日”。6 月 5 日,由健康时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 2019 年全国爱眼日专家研讨会暨“守护眼健康”倡议活动在京举行。澎湃新闻从研讨会上获悉,根据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团队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预期到2020年,近视人口将达7亿,患病率近50 。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数据,2018 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 ,近视防控任务艰巨。
李玲教授指出,“在现有政策环境下,到 2020 年,我国 5 岁至 15 岁群体近视患病率将达到77.42 ,16岁至24岁群体近视患病率将达到94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会降低我国未来人口素质与国民健康素质,将对国家、社会、经济甚至国家安全都产生重大影响。健康中国离不开儿童青少年的视觉健康,而防控近视还需要补抓手,成立国家综合防控青少年近视办公室很有必要。”
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近视防治的“主战场”要提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黄一飞教授表示:“0-6 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防控孩子近视,在孩子入学前就要更早的干预。研究发现,孩子多在户外活动,即使同样看书、看电子产品,近视发病率也会减少。”因此除了其他各种综合性措施外,还要鼓励孩子多在阳光下做户外活动,家长、学校要将孩子领出去,让孩子暴露在阳光下。
此次会议上,眼科领域权威专家等共同发起“共筑光明未来、助力健康中国”——守护眼健康行动倡议,号召媒体、学术机构、医者专家、企业等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绵力齐聚,呵护好儿童青少年的眼睛,增强全民爱眼护眼意识。
【1】2019 昨 6 月 6 日是第个“全国爱眼日”;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数据,2018 年全 国儿童育少年总体近视率为,近视防控任务艰巨。以上要填的数据,正确的选项依 次是( )。
A. 6 B. 24 C. 50% D. 53.6%
【2】下列表述,不是孟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的讲话内容的是( )。
A. 到了 2020 年,我国 5 岁-15 岁群体近视患病率将达到 77.42%
B. 我国儿童竟少年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将对国家、社会、经济甚至国家安全都产生重大影响
C. 防控近视还需要补抓手,成立国家综合防控青少年近视办公室很有必要
D. 0~6 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防控孩子近视,在孩子入学前就要更早的干预。
【3】专家指出,0-6 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防控孩子近视,除了其他各种综合性措施外, 还要( )。
A. 鼓励孩子多阅读 B. 鼓励孩子多晒太阳
C. 鼓励孩子多在阳光下做户外活动 D. 鼓励孩子多吃营养食品
【4】眼科领域权威专家等共同发起的“共筑光明未来、助力健康中国”一守挨0 艮健康行动倡议的主要意图是( )。
A. 号召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绵力齐聚
B. 要增强爱眼护眼意识,多做户外运动
C. 呵护好儿童青少年的眼睛
D. 要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和国民健康
【5】表则新闻主要想传达的意思是
A. 我国近视人口越来越多 B. 要增强爱眼护眼意识,多做户外活动
C. 专家们有重大研究和发现 D. 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和国民健康
10、课内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操纵自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彩色的梦
清晨,太阳醒了,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爬上地平线。幼儿们醒了,小朋友们争先恐后从睡房地出来,唧唧喳喳,蹦蹦跳跳,活像一群小麻雀。
“咦,那是啥!”不知哪个孩子发现了“新大陆”,许多孩子都跟着跑过去。原来,园里出现了一排新栽的小树苗。树梢还没有长叶,刚刚萌发出几个绿莹莹的小芽。
“哎,快来看,转椅变色了。”又一声清脆的喊声,孩子们立刻又朝那边跑去。果真①原先那油漆剥落的旧转椅焕然一新,轴心是白的,底座是绿的,②小椅子是粉红的,旋转起来,③就像一朵朝天怒放的荷花。
小朋友们做完早操,走进教室,看见每人的桌上都摆着一本彩色的小人书,打开扉页,上面写着“送给祖国的花朵”,话相同,笔迹不同。④窗台上新添了一盆盆盛开的串串红,红得那样热烈,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
怎么一夜之间突然生出了这么美好的东西?这是谁干的?
孩子们去问老师,老师笑而不语。或许值夜班的月亮知道,孩子们仰起头,可惜月亮已经下班了。或许日夜飘荡的春风知道,可惜春风只留下一支没有歌词的歌。孩子们茫然了,互相猜测着:是离休的老爷爷?是红领巾大姐姐?是爱做好事的解放军叔叔?还是苗圃的阿姨?……其实,何必要问呢,孩子们,就当着一个美好的、色彩绚丽的梦,留在你们稚嫩的心田吧!
【1】用“‖”把文章内容分三段。
【2】在文中找出一个过渡段,用“~~~”画上。
【3】文中加“____”线的语句属下面哪种描写,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实在事物:( ) 联想:( )
【4】读下面比喻句、按题意要求填空。
“小朋友们争先恐后从睡房里出来,唧唧喳喳,蹦蹦跳跳,活像一群小麻雀。” 作者把___比作___,通过比喻,主要表现______________。
【5】幼儿园一夜之间发生了哪些美好的变化?请扼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写本文为了赞扬什么?请选择正确答案,在括号里打“√”。
①赞小朋友们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
②赞苗圃阿姨为幼儿园绿化付出了许多的辛勤劳动。( )
③赞全社会对“祖国花朵”的亲切关怀和精心培育。( )
④赞幼儿园一夜之间发生的变化。( )
12、阅读。
童年的夏夜
我的故乡是个小山村,全村三十几户人家族居在五六栋大屋里。这些老屋的历史都很长,那些用夏布和糯米裹好的大柱也已斑驳脱落。屋门口是一个用板石铺平的大庭院,四周是低矮的简易厨房,犹如北京的四合院。我的童年就是在这院中度过的。
那时候,村子里没有电,只能用煤油灯照明,冬闲无农事,夜晚吃过饭,为了节省灯油,大人们早早地把我们喊进屋里,栓上门闩,在呵斥声中无奈地睡去。
只有在夏夜,我们这群小精灵才可以在大院里玩好人捉坏人的游戏。等到大人们收拾妥了碗筷,我们便停止了游戏,搬个小板凳像看电影似的摆好位置,中间摆个靠背椅,这是特意为讲故事的大人准备的。
那时最擅长讲故事的是住在中厅的四婶,她有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但每晚似乎总在厨房忙着,①总要我们几次三番去推推操操,她才乐颠颠地姗姗来迟。
她讲的大都或神或鬼、什么门神、帐神、水精鬼的迷人术等。虽然荒诞离奇,但总能娓娓动听。故事讲到悲凉处,全院人都掩面而泣,笼罩在一种绮丽的哀愁中;讲到精彩处,大大小小个个神情激奋,摩拳擦掌;听到鬼怪要来害人时,人人神情紧张,偷偷斜视四周,厨房的阴影处似乎正隐藏着眯着蓝眼的幽灵。屋后山中又不时传来一二声乌鸦的哀鸣,我们要是默然不响,缩着脖子往人群中挪。月亮也似乎害怕,躲在云史,只隐约露出个身影,一副似听非听的模样。
故事讲完时,月儿偏西,暑气已退,②我们便一窝蜂地逃进屋里,央求摇着蒲扇、眯着眼养神的大人牢牢拴上门门,放下蚊帐,这才肯安稳地睡去。
在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中,我渐渐长大,后来进了学校,尽管不大相信,可仍乐此不疲,直到去外地求学,参加工作,才和这些故事彻底告了别。现在每当夏夜,端个靠背椅坐在阳台上纳凉时,常忆起儿时的夏夜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耳熟能详:_________________
【2】读画“ ”的两个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
(1)从句子①中“乐颠颠、几次三番、推推搡搡”等描写可以体会出四婶内心的_________。
(2)从句子②中“一窝蜂地逃、央求”等动作和神态描写可以体会出“我们”当时内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的句子中既有静态描写,也有动态描写,作者通过这些描写要表现的是什么(这样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画“ ”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作者表达的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两茎灯草》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 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 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流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 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 就没了气。
【1】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换成另一个词,意思保持不变。
【2】请你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1)揩揩眼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监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把这些句子画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哪些选项不能体现出一个人吝啬的特点( )
A.她的衣裳穿了很多年,如今都洗的发白了。
B.老太婆心想:“我宁可把鸡蛋放臭了,也不给别人吃”。
14、阅读•感悟
《秦兵马俑》节选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1】文中使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兵马俑的________。为了突出这个特征,作者不仅写了所见,而且写了联想,请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表示作者联想的语句出来。
【2】文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 ,请你发挥想象,补充写出一个兵马俑的神态_____________。
【3】“兵马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艺术瑰宝,你还知道的中国其他著名的历史名胜有: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威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1)非常广阔,看不到边界。_________
(2)指尽眼力之所及望向远方。_________
【2】“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
A.描写环境,暗示心情愉悦
B.总结全文,点明主题思想
C.开篇点题,自然引出下文
D.承上启下,过渡衔接
【3】下列内容不能体现荷兰宁静、悠闲牧场风光的有( )
A.一条条运河在碧绿色的低地上纵横交错
B.安静的老牛、黑色的猪群、成千上万的小鸡和长毛山羊安闲地生活在草原上
C.傍晚时分,默默无言的挤奶人在安静地挤奶
D.动物沉睡、低地无声的夜晚还能看到灯塔射出的微光
【4】“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你知道每次都是在赞叹什么吗?请选择。
第一次____ 第二次____ 第三次____ 第四次____
A.夜晚安谧静美 B.草原与骏马的和谐之美
C.牧场景致壮观 D.动物们自由自在、悠然自得
16、阅读积累与运用
《白杨》片段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 ),那么( ),不( ),也不( )。”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写出反义词。
坚强——___ 粗壮——___ 动摇——___
【3】“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是因为 ______________。
【4】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也借白杨表白着自己的心”说明爸爸在借 _________ 勉励自己 ______,这种写法叫 ________。
【6】用“不管……不管……总是……”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综合训练。
爱国将领吉鸿昌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了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他,要他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
就义那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 )地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1】梳理文章内容,补全思维导图。
敌人 | 妄图吓唬 | 亲自审问 | ____ |
吉鸿昌 | 平静以对 | ____ | 壮烈赴死 |
【2】联系上下文,透过人物的语言,揣摩人物的内心。
(1)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
(2)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中我读懂了:“平静”是因为____________,“厉声”是因为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里补充一个恰当的词语。
【4】读画波浪线的部分,试分析它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品读经典 书香满园”活动计划 |
|
活动目的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经典文化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和精髓。品读经典,传承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提高师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水平 |
活动要求 | 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坚持每天诵读经典,坚持写读书笔记,坚持完成每周的读书目标 |
活动内容 | 1.每天要有15分钟诵读或背诵经典。如利用晨读时间朗诵或背诵古诗文,诵读经典文学著作的精彩片段等。 |
2.各班级根据自己班的情况制订读书目标,列出每周要读的书目,可以是童话、寓言、名人故事、名家名著类书籍。 |
|
3.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自由阅读书籍,写读书笔记,可摘抄佳句佳段,也可写读书心得。 |
|
4.每周由老师组织举办一次读书交流会,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共同赏析精彩片段等。 |
|
5.开展文学习作评比活动,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参加报刊、杂志等投稿 |
|
活动时间 | 周一、周三、周五晨读时间,每周二至周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 |
活动地点 | 教室、学校图书馆 |
展示形式 | 举办读书交流会;开展文学习作评比活动,展示优秀习作 |
【1】这份活动计划的主题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的。
【3】学校制订这份活动计划的主要目的是( )
①传承中华传统经典文化 ②提升学生的演讲水平 ③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④提高全校师生文学素养 ⑤锻炼师生团结合作以及组织活动的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①④⑤
【4】阅读并分析这份活动计划,下列与活动计划相符的一项是( )
A.学校规定学生每天必须花15分钟背诵古诗文。
B.举办读书交流会是展示读书成果的唯一形式。
C.周二和周四不需要诵读或背诵经典。
D.学生要先自由阅读经典书籍、写读书笔记,再集中交流、分享读书成果。
19、阅读
军神(节选)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 爆)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 斩)新的白床单(居然 果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 忠)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词,并画“√”。
【2】照样子写词语。
汗珠滚滚(ABCC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3】选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对刘伯承的_______描写,我从中感受到了_____;此时刘伯承可能在想:______。
【4】画“——”句子是对沃克医生的_______描写,句中的“你”指______,沃克医生将他称为“军神”是因为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山溪平静。(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改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嘴角漾着笑。(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缩句)
2.人们都在买节日的食品和礼物,有谁会理她呢(改写成陈述句)
3.文成公主来到西藏。(扩句)
4.乡村的夜晚使人们陶醉。(改写成反问句)
22、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1:大王不能说齐国没有人。
大王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这里的风景这么美,真叫人流连忘返。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你一定游览过很多风景优美的文化旅游胜地,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处向大家介绍吧!
要求:1.内容真实具体;2.语言通顺,有条理;3.不少于4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