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辽宁辽阳三年级(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同的一项是(

    A.吾盾之

    B.弗能

    C.旁李

    D.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2、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mài

    (1)他含情脉( )脉地注视着远去的孩子们,直到他们越过远方的山脉( )。

    xuán xuàn

    (2)旋( )风打着旋( )儿在空中跳舞

     

  • 3、下面哪两句诗描写的不是儿童生活呢?(  )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C.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 )

    (2)“岸英!岸英!”毛主席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 )

    (3)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 )( )

  • 5、比一比,组词语。

    秽(________   扭(_________  庸(_________) 梁(__________) 享(__________

    岁(_________  纽(_________  康(_________) 梁(__________) 亨(__________

    拇(__________ 渺(_________ 诣(___________)苍(__________) 胚(__________

    姆(__________ 缈(_________ 脂(__________) 仓(__________) 脸(__________

  • 6、看拼音,写词语。

    1.画中的人物仪态duān zhuāng______,显得无比尊贵,有种shén shèng______不可qīn fàn______的感觉。

    2.美丽乡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感受乡村zhǎn xīn______的面貌。一些小朋友来体验用chú tou______松土、喂shēng chù______等农活,感受劳动的乐趣。

  • 7、选择合适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临:(1)靠近,对着;(2)来到,到达;(3)将要,快要;(4)照着字画摹仿。

    其境____  居高____  ____

    居:(1)住;(2)住处;(3)站在,出于;(4)安放;(5)停留。

    乐业____  高临下____  心何在____

  • 8、写同结构词。

    (1)动静(一对反义词):(   )( )(   )(

    (2)呐喊(一对近义词):( )( )(   )(

    (3)顺风顺水(ABAC):(   )(   )( )(

    (4)探听探听(ABAB):( )( )(   )(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外婆家的童年(节选)

    小小一顿饭,外婆还总能变出把戏来。

    比如煮饭的时候多放点水,等水开了倒出米汤加点糖给我喝,这就是我童年的饮料。要是感冒上火,嘴角起泡,人中处红肿,她会从饭锅盖上抹下点蒸汽水给我抹上,早上还肿着,妈妈来接我的时候就好了。

    外婆自家喂了鸡,每天能给我做个鸡蛋。去得早,她就烧开水,冲一碗鸡蛋汤,当上年茶。要是有肉,就会做鸡蛋饺。将鸡蛋打在碗里搅匀,一勺挖出来,淋在锅里,嗞嗞,煎出一张皮。把剁碎的肉放上去,包成蛋饺子。时间来不及,就做个鸡蛋羹。

    要是哪天鸡不给力,外婆也有办法,开餐前,她会用一种欣喜的声音呼唤我:“霜霜,快来,我给你变个‘鸡蛋饭’!”“变”字对所有小孩都充满魔力,我兴冲冲地捧着小碗过去,外婆接过碗,将碗底印在饭上,一个小圆出现了。“快,把饭勺给我,小心,我把鸡蛋盛出来。”这一招儿,屡试不爽,我再不想吃饭,总能被这种欣喜吸引。

    不过,外婆也有失误的时候。比如她总说“豆腐不补,全靠烫肚”,意思是豆腐没营养,最大的作用是趁热吃了给肠道杀菌。这跟营养学、医学都相背离。以至于我曾在饭桌上和朋友力争说“豆腐是没营养的”,最后重压之下,只好尴尬认输。

    1“屡试不爽”的“爽”的意思是(   )。

    A.明朗,清凉 B.轻松,利落 C.差失,违背 D.舒服

    2联系全文,说说外婆变出了哪些把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外婆为我变出“鸡蛋饭”的句子。

    4文中画“﹏﹏﹏”的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总结全文 C.总领下文 D.点明主题

    5你认为外婆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1人间对( ),杨柳对( ),

    风霜对( ),客对( )。

    2解释词语。

    风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感悟部分

    《手指》(节选)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 扳枪机必须请他 打算盘 拧螺丝 解纽扣等  虽有大拇指相助 终是要他主干的。

    【1】给选文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选文中画“﹏﹏﹏”的句子中,“他”指的是_______,与其他三指相比,“他”的缺点是___________

    【3】选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食指的功用和品质。

    【4】选文突出表现了食指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选文对食指的描写,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祖母的葵花

    ①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是祖母种的。

    ②祖母侍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③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④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黄花,就开在叶间,很妖娆地笑着。 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像对遥远的地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开大朵大朵黄花。黄得很浓艳。

    ⑤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

    ⑥最突出的,还是葵花。它们挺立着,情绪饱满,斗志昂扬,迎着太阳的方向,把头颅昂起,再昂起。小时候我曾奇怪于它怎么总迎着太阳转呢,伸了小手,拼命拉扯那大盘的花,不让它看太阳。但我手一松,它弹跳一下,头颅又昂上去,永不可折弯的样子。

    ⑦梵高在1888年的《向日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画中,一朵一朵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的火焰”,梵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在颇多失意颇多彷徨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葵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

    ⑧我的祖母不知道梵高,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在那些缺衣少吃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⑨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气。一颗瓜子,原是一朵花的魂啊。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来了。

    ⑩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我想,那里,一定有一棵葵花正开放,开在了祖母的心窝里。

    【1】“我”记忆里的黄花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从不同的方面谈一谈,你对画“    ”句子中“香香”一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⑦自然段写到梵高和他的著名油画《向日葵》,写这部分内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任选一题完成。

    ①祖母摘下成熟的葵花,轻轻敲落瓜子时,跟在祖母身边的“我”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可描写神态,可描写动作,可描写语言,可描写心理。)

    ②“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祖母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

    【5】祖母是个怎样的人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用一句话评价祖祖母

    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戈壁滩

    我在新疆当过八年汽车司机,与戈壁滩结(jiē jié)下了不解之缘。戈壁滩一片A,只有来到饭馆,才能见到人影。所以新疆司机特别喜欢搭客,谈天说地,嬉笑逗乐。

      戈壁滩常起风,那风格外凶猛。你坐在驾驶室内,只听得无数细砂石“沙沙”作响,有时候甚至会把一辆车的油漆剥个精光。戈壁滩上的旋风更多,一根冲天尘柱,会扯断帐蓬的脚绳,会把倒在地上的人连推几个跟头。

      戈壁滩难得有雨,但有雨便是暴雨。因为石子渗水能力差,所以一下雨就形成狂暴的洪流。有一年,我在天山公路上遇到过一次洪水。当时,我的车正慢速行驶,忽然听到一阵可怕的雷鸣般的声音。师傅们曾告诉我这是洪峰来的声音我急忙把车驶上一个山坡。车刚停稳,洪峰已到,大块的石头在洪流中滚动,真有排山倒海之势。第二天清晨,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是路面全被砂石堵塞(sāi  sè)了。

    戈壁滩也有自己的长处,便是寂静。天若不冷不热,我常躺在黄沙上遐(xià  xiá)想:我在寂静中B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也在寂静中猜测着一块块碎陶片的来历……

    (1)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在文中“□”内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文中A处应选的词语是 (荒乱  荒凉 荒诞);B处应选的词语是(编辑  编写 编织)

    (4)“不解之缘”的“缘”,部首是 ,除部首外还有   笔。

    (5)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排山倒海:

    遐想:

    (6)  读下面的句子,对的打“√”,错的打“”。

    寂静是戈壁滩的一大缺点。(   )

    文中用“雷鸣般的声音”比喻洪流的声音。( )

    (7)根据文章意思填空。

    文章写了     两个例子说明戈壁滩的风十分凶猛。

    戈壁滩一下雨就形成狂暴的洪流,原因是  

     

    (8)写出第3段大意。

     

    9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戈壁滩的风和洪流?

     

     

     

  • 14、阅读短文。

    最美的风景

    每次登黄山,都会流连忘返。那云海,那劲松,那奇石,那飞瀑,那山花,那流泉,无一不让人魂牵梦绕。

    而这次登黄山,使我感慨万千的却是一对雄赳赳的父子。

    上山途中,父亲对儿子说:“再苦再累也要自己上,我一定不帮你!”奶声奶气的儿子则挺了挺胸:“再苦再累也不许你帮我——咱们说好的!”

    也就是在即将登临天都峰顶的那段最困难的攀登途中,我目睹了这对父子的悲壮。先是儿子摔倒了,父亲伸手要扶他,满头大汗的儿子摆摆手,拒绝了。可毕竟摔得挺重,儿子摇摇晃晃地难站稳。父亲又想伸手扶他,但这一次却毅然地把那只刚要伸出的手收了回来。

    我不由得凝神细看:

    父亲脸上的汗珠子足有黄豆般大,是因为心疼还是因为焦急,我不知道。

    儿子的小嘴坚毅地抿成了一条缝,是因为疼痛还是因为自豪,我不知道。

    但我一点儿也不再担心,因为我看见了一道风景,一道用父亲的理智与儿子的坚毅画就的最美的风景!

    步一个脚印,就这么勇敢坚定地向前走。

    终于,他们登上了天都峰!

    山很高,白云就在身旁飘,仿佛撕下一片就是擦汗的手绢!

    在呼啸的山风中,我为那深刻的父爱肃然起敬。我当然更不会怀疑那个奶声奶气的孩子,他肯定会长成一只真正的鹰……

    自然,此时此刻,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让孩子经历磨难的爸爸,才是真正理智的爸爸!

    而那种总是把孩子捧在手心里唯恐孩子摔着碰着的爸爸,才是愚蠢的爸爸!

    1父亲大汗淋漓是因为什么?儿子坚毅地抿着嘴是因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的理智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的理智”与“深刻的父爱”是否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个自然段围绕“爸爸”阐明道理,如果围绕“孩子”来讲,应该怎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写出你最想对父母亲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

    黄昏,天边铺着五彩的晚霞,蜿蜒的山路上,一个孩子往山下走,他背着满满一筐柴火,背着大山给他的礼物,背着劳动换来的收获。

    山风为他梳理头发,鸟儿为他一路送行,他放眼眺望,林子里已经升起炊烟。那缕缕炊烟,仿佛是妈妈扬起的手臂,在呼唤自己。

    他急匆匆地加快了脚步,转过一个弯,绕过一道坎,走过一座石桥,走进了洒满霞光的村子。

    他欢快地走进自家的小院,放下沉甸甸的背筐,深深地呼出一口气。他笑了笑,从衣袋里掏出一捧褐黄的山枣儿,塞给围上来的邻家的小弟弟,从背筐里拿出几个通红的野柿子送到坐在门槛上的小妹妹手里,又把一小捆药材交给爷爷,托他明儿到镇上换几个钱,积存他下学期的学费。

    然后,他来到妈妈身边,温顺地让妈妈掀起围裙的一角,为他擦去小脸上的汗水和泥迹。他仰起头望着妈妈微笑,笑得是那么甜!

    啊,山里的孩子,背筐里装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1】第2自然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 ”的句子反映出山里孩子(       )的特点。

    A.勤劳能干

    B.不屈不挠

    C.和蔼可亲

    【3】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4】短文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阅读理解。

    手指(节选)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线条。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1】请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难受——_____ 笨拙——_____

    【2】大拇指的姿态特点和性格特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画“_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试着用上这两种修辞手法,写一写大拇指的其他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食指的长处和短处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外阅读。

    游黄山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竟也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壮丽的景色。

    我看见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这云奇山异的黄山。黄山可真奇啊,一座座山峰玲珑俊秀,有的像雕纹精美的香炉,有的像层层叠叠的彩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瑰艳美,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而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盆景;黄山可真高啊,一座座连绵起伏、耸入云端,从山顶向下一看,云在脚下飘指,人在山上好像仙人那要痛腾云驾雾,悠然而去似的;黄山可真险啊,我平生以来还没有看见过这样陡峭的山峰,一座座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壁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是90度垂直的石梯,隔老远也让人心惊肉跳,似乎一失脚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我看见过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话积云,更常看见飘在天空中的浮云,却从没有看见过这像滔滔流水似的人间银河——黄山云海。黄山的云查真白啊,白得就像一匹白纱缎,又犹如刚下的白雪,那么洁净,那么润泽,别有一番神采;黄山的云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飘动,看上去会使你陶醉;黄山的云真长啊,长得无法用眼睛望到边际,只让你感觉到它是那样浩瀚,像一张大幕把天地都罩起来了。伏在岩石上侧耳倾听,耳朵里仿佛有一种不可捉摸的声音,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草原上驰骋,像山泉在流动,像大海在澎湃;黄山的云多么妙啊,妙就妙在它缥缈恍惚,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引起美感。这真是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难怪从黄山归业的人都说黄山云海是个奇观呢,的确是名不虚传啊!

    这样的云环锁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衬托着这样的云,再加上空中五彩缤纷的彩霞,山顶郁郁葱葱的松林,山间红叶似火的枫树,山下淙淙作响的清泉,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云海舞山间。奇山异树云中裹,天下美景归黄山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赏——(   )   名不虚传——(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能工巧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苞欲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概括黄山的特点,黄山的云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外阅读。

    三亚落日

    ①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A.夕阳滑落的景象美妙绝伦,一点儿也不比日出逊色。

    ②三亚在海南岛的最南端,被蓝透了的海水围着,洋溢着浓浓的热带风情。蓝蓝的天与蓝蓝的海融为一体,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树,不时在海风中摇曳着碧玉般的树guàn guān】。海滩上玉屑银末般的细沙,金灿灿亮闪闪的,软软地sāo shāo】着人们的脚板。

    ③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B.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态,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

    ④时光悄悄地溜走,夕阳也渐渐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刚一挨到海面,又平稳地停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饱饮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涨溢出光与彩。C.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我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

    ⑤哦,这就是三亚的落日!

    【1】用“对”在【】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填进括号里。

    (1)形容风景美丽,无与伦比。____________

    (2)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音。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②自然段主要描写了蓝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沙等景物,展现了三亚浓浓的热带风情。

    【4】选文第④自然段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的过程,按顺序描写了四个阶段的情景,下列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顽皮蹦跳 慢慢下沉 悄然入水 收敛光芒

    B.收敛光芒 顽皮蹦跳 慢慢下沉 悄然入水

    C.收敛光芒 慢慢下沉 顽皮蹦跳 悄然入水

    【5】作者笔下有画,行文有情。通读全文可知,作者把三亚的落日比作__________、比作大红灯笼、比作__________,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_________之情;文中_________句话则直接抒发作者这种情感(从文中画“ ”的三个句子中选,填序号)。

  • 19、阅读理解。

    《景阳冈》节选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  ”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巴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一声,一兜兜将回来。……

    ……

    武松再来青石坐了半歇,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 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就石头边寻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子来。

    【1】这两段话节选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我还知道跟武松有关的故事,比如: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中描写老虎拿人的主要动作是:_____________,武松躲避老虎的主要动作是:_________,武松打虎的经过体现出了武松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我可以推测出“霹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一兜兜将回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4】请用“______”画出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

    【5】说说,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武松_______的性格特点。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以“八月,天多热啊!”作为开头,再写一句话,至少采用一种修辞手法。

    八月,天多热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甜甜想要写一首有关童年的诗歌放在校报的特刊栏目中,请你仿照格式帮她续写。

    童年

    童年,

    是一首动听的歌,

    我用细嫩的小手,

    将一个个音符串联成一首歌;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句子练习。

    (1)许多孩子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带你去翠微峰玩一天。”(改成不用冒号、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草船借箭》一文中,最后一段写道:“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把鲁肃的话有条理地写出来,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