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的对联中有一副说到了长寿,找出来。( )
A.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B.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C.室有芝兰春自韵 人如松柏岁常新
D.有志不在年高 无志空活百岁
2、下面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为设果,果有杨梅”中,前一个“果”指水果。
B.《手指》一文通过对人手上五个姿态、性格迥异的手指的描写,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C.《童年的发现》一文中,“我”的脸涨得通红的原因是“我”认为老师羞辱了“我”。
D.讲笑话时,我们要尽量表现出笑话中人物的神态、语气和动作,克服口头禅、重复等不良的口语习惯,自己不要笑场。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船艄(shāo) 淤泥(yū) 黏稠(nián)
B.愧疚(guǐ) 埃及(ái) 牛犊(dú)
C.眺望(tiào) 哗笑(huá) 膘肥体壮(piāo)
D.湛蓝(zhàn) 公爵(jú) 遐想(xiá)
4、看拼音,写汉字。
jié(______)断 胸táng(______) bǎng(______)文
nà(______)喊 zhuì(______)落 村zhài(______)
5、按原文填空
(1)这壳上都曾经投影过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海上_______的颜色,也都曾经显示过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起伏的形状;现在他们生命结束了!
(2)这是石子钻进贝里,贝用______和______磨制成的。啊,那贝壳呢?这是一只_______的贝,也是一只_______的贝。
6、再写两句有关思念家乡的古诗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先组词,再填空。
醉(_____) (______) (_______)
1.他(_____)在悦耳的音乐声中,有人叫他,他都没听见。
2.他喝了点酒,已经有三分的(________)了。
3.他一向(______)于数学的研究。
铜(______)(_____)(______)
1.这块(_____)上,怎么生了这么多的锈呀?
2.小明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______)。
3.这次联欢会上,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演员敲着(_____),真是热闹非凡。
8、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字词。
妈妈常沉浸在对童年时光的回忆中:在田园里追hú dié( ),捉mà zha( ),对着蓝天nà hǎn( );也会学男孩子拍着xiōng táng( ),握着quán tóu( ),练习shuāi jiāo( );甚至有时候还在河边fàng sì( )地奔跑……
9、阅读下面的文章,答题。
选择
①他本来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的妻子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道:“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三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向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lǚ)了持衬衣上的褶(zhě)皱,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无限神圣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准备回去后与她作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1】根据第①段的内容,“连连碰壁”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自然段中“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读全文,父亲做了两次“选择”,根据短文把下面内容补充完整。
(1)为让儿子过得安宁而选择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治好儿子的眼睛而选择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
“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这时,他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
【5】“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人们心里在想____________
【6】想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觉得文中的儿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根据文章内容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有不少对人物动作、语言等的精彩描写,请用“ ”在文中勾画一处,并在旁边批注上你的体会或这样写的好处。
10、课外阅读训练,知识拓展运用。
智深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杨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智深道:“打甚么紧!明日都看洒家演武,使器械。”众泼皮当晚各自散了。
(节选自《水浒传》第七回,有改动)
【1】阅读选文,梳理故事脉络,把序号填入方框内。
①鲁智深乘着酒兴将杨柳树连根拔起。
②众人大吃一惊,拜服鲁智深。
③老鸦聒噪,众人欲搬梯子拆掉鸟巢。
【2】文中画线句运用_______描写的方法,从中看出鲁智深的特点是(多选) ( )
A.武艺高强
B.有勇有谋
C.力大无穷
【3】文中通过对众泼皮“_______________”的动作描写,以及他们对鲁智深的_______,从侧面烘托了鲁智深的形象。
11、阅读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当时有很多同志感动得流下眼泪。在您的帮助下,我们打胜了那次阻击战。您在回去的途中,累得昏倒在路旁了。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1】选段中的亲人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请写出小标题。
【2】“雪中送炭”比喻________。文中的“雪中送炭”是指________。
【3】用“雪中送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段,然后完成练习题。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却—____ 商议—____
【2】听到诸葛亮要立下军令状后,周瑜很高兴的原因是( )
A.因为箭有了着落,打败曹操指日可待。
B.诸葛亮的回答,正合周瑜之意,他以为诸葛亮中了他的圈套。
C.周瑜看到了孙刘联盟中刘备一方的诚意。
【3】读画“ ”的句子,回答问题。
(1)周瑜为什么强调说这是“公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读出这句话的潜台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通过对话描写,分别刻画了周瑜和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周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喜欢《草原》一课中描写草原美丽景色的一个句子是:
(2)爸爸称赞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 ,它就在哪儿 ,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 ,不管 ,它总是那么直,那么 ,不 ,也不 。”
(3) ,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 。这首诗是 代诗人 写的。诗的题目是 。
(4)走进神奇的西部,我们了解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著名作家 的《草原》描绘了充满诗意的 和 ,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用作者的话说就是“ , ”;《丝绸之路》再现了两千多年前 的生动一幕;《白杨》运用了 的写法,热情赞扬了边疆建设者 的精神;《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记叙了筑路大军克服 、 、 这些困难打通了风火山隧道。
14、阅读理解
最优秀的人是你自己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临终前有一个不小的遗憾——他多年的得力助手,居然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没能给他寻找到一个最优秀的关门弟子。
事情是这样的: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
“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承传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以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
①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总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掘出来、举荐给您。”
②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
(摘自《新民晚报》)
【1】助手不辞辛劳地寻找最优秀的人,唯独没有想到自己,是因为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2】①句“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②句“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两句话的“笑”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苏格拉底对助手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读完故事后,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老师的忏悔
比尔.克利亚是美国犹他州的一个中学教师,有一次他给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要求学生就自己的未来理想写一篇作文。
一个名叫蒙迪•罗伯特的孩子兴高采烈地写开了,用了整整半夜的时间,写了七大张,详尽地描述了自己的梦,梦想将来有一天拥有一个牧马场。他描述得很详尽,画下了一幅占地200英亩的牧马场示意图,有马厩、.跑道和种植园,还有房屋建筑和室内平面设计图。
第二天他兴冲冲地将这份作业交给了克利亚老师。然而作业批回的时候,老师在第一页的右上角打了个大大的“F”(差),并让蒙迪•罗伯特去找他。
下课后蒙迪去找老师:“我为什么只得了 F?”
克利亚打量了一下眼前的毛头小伙,认真地说:“蒙迪,我承认你这份作业做得很认真,但是你的理想离现实太远,太不符合实际了。要知道你父亲只是一个驯马师,连固定的家都没有,经常搬迁,根本没有什么资本,而要拥有一个牧马场,得要很多的钱,你能有那么多钱吗?”克利亚老师最后说,如果蒙迪愿重新做这份作业,确定一个现实一些的目标,可以重新给他打分。
蒙迪拿回自己的作业,去问父亲。父亲摸摸儿子的头说孩子你自己拿主意吧不过你得慎重一些这个决定对你来说很重要
蒙迪一直保存着那份作业,那份作业上的“F”依然很大很刺眼,正是这份作业鼓励着蒙迪,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超越创业的征程。多年后,蒙迪.罗伯特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当克利亚老师带着他的30名学生踏进这个占地200多英亩的牧马场,登上这座面积达4000平方米的建筑时,流下了忏悔的泪水。“蒙迪,现在我才意识到,当时,做老师的我,就像一个偷梦的小偷,偷走了很多孩子的梦,但是你的坚韧和勇敢,使你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
有梦才会有期望,有期望才会有拼搏和激情。守住自己的梦,勇敢地走下去,你就会比别人提前到达成功的彼岸。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后悔( )详细( )激励( )
2.给短文第六自然段缺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
3.蒙迪听了父亲的一番话后,可能会想些什么呢?请联系上下文,把他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4.蒙迪实现理想的原因是什么?
5.克利亚老师为什么流下忏悔的泪水,说“自己是一个偷梦的小偷”?
16、课内阅读。
花开了,就像A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B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C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请将下面三个词还原到文中A、B、C三处。
说话 逛 睡醒
A._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_
【2】下列四种动植物中,文段没有描写的是( )
A.蜻蜓
B.蝴蝶
C.黄瓜
D.倭瓜
【3】文段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表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段描写的景物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这个词是( )
A.随意。
B.自由。
C.美丽。
D.明亮。
17、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快手李(节选)
冯骥才
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胡乱挥霍也使不尽。有时呆在家里闷得慌.或者父亲嫌我太闹,打发我出去玩玩,我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快手刘是个撂地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了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妙莫测。他两只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了?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子,西吹一口气,四只小球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这种戏法比舞台上的魔术难变,舞台只有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围一圈人,人们的视线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绽。
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忍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球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手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难道球儿从地下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只球儿居然又都在碗里边。四周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之声。“你输了吧!买块糖吃就行。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我臊得脸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到人圈圈后边去。
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无比神奇。这人也是我童年真正钦佩的一个人。
【1】写出与下列意思相近的词。
惊奇——(________)
居然——(________)
钦佩——(________)
【2】快手李变的戏法名为“_________”,用的三种道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变戏法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从短文中我们能看出快手李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样理解“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握住母亲的脚
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抱过母亲的脚吗?”
年轻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主考官接着又说:“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抱抱你母亲的脚。”
青年红着脸走了。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主考官的要求抱抱母亲的脚。
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供他读完了大学。(A)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但他压根儿没抱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抱母亲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母亲很晚了才回来。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B)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
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对主考官说:“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您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
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
主考官旨在考验年轻大学生的悟性,岂料却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了升华。
年轻大学生从此铭记着母亲的艰辛,也一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没几年,他便成长起来,而且做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故事一度让我感动,也令我深深羞愧。
许多年以来,当我终于长成一棵大树,当我坐在偌大的教室里给那些虔诚地唤我老师的朋友谈创作体会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
【1】本文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划线的(A)句和(B)句中的两个划线的词语“理解”的含义相同。
B.“那时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是比喻句,突出说明母亲的奉献精神对儿女的教育作用之大。
C.第四自然段第一个句子是插叙,交代了青年的身世,为下文埋下伏笔。
D.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首尾照应,中心突出。
【3】青年大学生握母亲的脚时,为什么“潸然泪下”?他的灵魂获得了怎样的升华?
_______________
【4】“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选择一个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喜欢理由。
_______________
【6】请结合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之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
19、阅读加油站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1.读下面句子,体会理解划线词的意思。
(1)阳光从窗外射人,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生意葱茏。
(2) 小明的爸爸在百货商场做皮鞋生意。
2.用“”画出这段话中的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
3.用“”画出描写小鸟样子的句子,想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
20、在这样美丽的园子里游戏,我很快乐。(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改写句子。
太阳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1)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孙膑通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田忌想出了转败为胜的办法。你回忆一下自己或他人在学习、锻炼、比赛、集体活动或日常生活中动脑筋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事,选择一件事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