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选择正确的关联词语填空。(6分)
无论……也…… 即使……也…… 不是……而是……
(1)飞机上装上雷达,( )在漆黑的夜里,它( )能安全飞行。
(2)飞机上装上雷达,( )天空多么黑,它( )能安全飞行。
(3)飞机夜间能安全飞行,( )因为它认识路,( )因为它装有雷达。
2、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间隔(jiān) B. 愚蠢( C. ǔn) C.规律(lǜ) D. 膝盖(qī)
3、下列关于课文的理解,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描写那块琥珀的详细特征,是因为这些特征是科学家进行推测、想象的依据
B.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C.“什么是纳米技术呢?这得从纳米说起……”课文通过设问引发读者思考,引出下文
D.《千年梦圆在今朝》中的“梦”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
4、我会选。(4分)
虽然……但是…… 只要……就…… 既……又…… 不是……而是……
(1)、( )你向宙斯承认错误,我( )一定请求他宽恕你。
(2)、( )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你的眼力还不够。
(3)、魔鬼( )为了报恩于渔夫,( )想恩将仇报杀死他。
(4)、文成公主( )漂亮( )聪明,松赞干布派大臣去唐朝求婚。
5、《江畔独步寻花》中,表现诗人欣赏桃花争奇斗艳的诗句是( )
A.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B.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6、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了启示。
B.人类自古就想能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
C.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帚,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
7、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搂住(lǒu) 颠覆(fù) 脸颊(jiá) 惩罚(chéng)
B.冲着(chōng) 瘦小(shòu) 撵走(niǎn) 乖巧(guāi)
C.拽着(zhuài) 妖怪(yāo) 旗帜(zhì) 永恒(héng)
D.港口(gǎng) 结婚(hūn) 讯息(xùn) 挽回(wǎn)
8、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1.当实在不能再吃了的时候,他便吃自己的大拇指,吃得十分专心,以至前边嘴唇都有些翘了起来。__________
2.“你们在这儿做什么?”他叱责道。__________
3.黄继光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__________
4.我听了这些故事,常常就联系到自己:“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四时田园杂兴
新筑场泥镜面平,
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声里轻雷动,
一夜连枷响到明。
【1】给下列的字注音。
筑(____) 霜(____) 枷(____)
【2】知词义,解句意。
场:打谷场。 霜晴:下霜后的晴天。
前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读音的韵律,用“/”给诗分节奏。例如:新筑/场泥/镜面平。
【4】这首诗所写的季节和表现的主题是( )。
A.春日,农民忙着耕种播种。
B.夏日,农闲时人们聚在一起谈笑风生。
C.秋日,农民夜以继日赶打稻谷时的快乐心情。
10、学会做加法(12分)
同学们!你们会做加法吗?1+1 = 2;100+35 = 135……100+250+50 = 400……这是数学上的加法。两个数相加,三个数相加,多个数相加……
1支钢笔+1支圆珠笔 = 两用笔,1副眼镜+1根金属链 = 防摔眼镜,1枝铅笔+1个橡皮 = 带橡皮的铅笔……这是发明中的加法,加法构成的发明。两件东西或者多件东西相加,会得到一件新东西——这就是发明。
加法来自于生活中、学习中、生产中、游戏中的某种需要。当你需要雨伞而身边只有书包,你会想到“把书包变成雨伞该多好”——书包+雨伞,这就是根据需要而萌发的一个发明想法。
加法的发明技巧,在发明技巧中叫做组合法。将几种东西的用途或特点巧妙地组合起来,“加”到一起,就会创造出一件东西。
皮箱的用途是装衣物,车轮的用途是滚动式移动。皮箱+轮子 = 旅行箱,这正是加法的妙用——可以推着走的箱子,推比搬要省劲多了。为了更方便些,你还可以再做一次加法——加一个拉手,拉比推更方便。
皮箱+轮子+可折叠拉手,这就是市场上出售的旅行箱。
厨房里有许多发明都是巧妙地运用了加法。比方说,多功能锅。它是把烙饼锅、涮羊肉锅、煮饺子锅三种锅的功能组合到一起构成的。又如:油炸铲,它是把普通铲和漏勺的用途加起来构成的。
春节放鞭炮时,也许你也会发现“加法”构成的发明。放炮可以听到“砰”“叭”声响,放花,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景象。二者相加,就发明出一种新型花炮——响声和色彩一起呈现出来。
喝汽水前要用起子打开瓶盖。能不能把瓶盖和起子加起来呢?在这方面,易拉罐就做到了。它在盖子上做了个小环,稍一使劲就可以拉开了。
同学们,加法使你们着迷了吗?
(1)文中有5个破折号,它们都起 的作用。(1分)
(2)发明中的加法有两层意思:一层是
一层是 ;(2分)
(3)发明中为什么要运用加法呢?(3分)
(4)文中提到哪些东西的发明运用了加法?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的发明运用了加法?(3分)
(5)发明的加法中有一种简单的加法,叫做自己加自己。即“单×2 = 双”,如“单面胶带纸×2 = 双面胶带纸”,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3分)
11、鹊尾上的盐
从前有个名叫奥勒的小男孩,他总是渴望得到自己没有的东西。
“只要有一把亮闪闪的小刀,我就可以给自己刻玩具了。”奥勒这样念叨着,“只要有一辆马车,我就可以拉着我的玩具到处跑了;只要有一匹小马……”有一天,他看到一只喜鹊站在树枝上。他曾听人说过,如果谁能把盐放在喜鹊的尾羽上,那么它就会满足他的愿望。整个下午他一直追着喜鹊跑,直到他累得跑不动了才停下来。这时喜鹊飞下来冲他说话。“你是在找我吗?”喜鹊问道,“你不知道,我实际上是一个会魔法的公主。我可以让你把盐放在我的尾巴上,然后满足你的愿望。可是你得先为我做点事情。”“什么都行!”奥勒干脆地回答。“那就给我弄一把亮闪闪的小刀来,这样我就能修理我的爪子。我是公主,外表必须整洁。”于是奥勒就忙着从森林里采摘浆果拿到市场上去卖。不久他就挣够了钱去买了一把小刀。他拿了些盐放在兜里,然后就飞奔回森林。
但是喜鹊不满意小刀,又要一辆马车。奥勒就用小刀给镇上的孩子们雕刻玩具。很快奥勒就挣够了钱,买了一匹漂亮的小黑马。但喜鹊又说它喜欢棕色的小马。
奥勒生气地坐到地上,“让你高兴可真难,你要小刀,我给你拿来小刀。你要马车,我给你送来马车。你要小马,我也给你牵来了。如果你还不高兴,那我就永远不能把盐放到你的尾巴上去许什么愿了!”喜鹊说道:“讨我高兴是很难。但既然你已经这么努力了,现在你可以许愿了。”喜鹊伸出了尾巴,奥勒捏了些盐放在上面。“好,现在告诉我你想要什么?”喜鹊说。奥勒迫不及待地说:“我想要一把……不,那个我有了。那我要一辆……不,那个我也有了。”“快点儿!”喜鹊催促着,“你的时间快到了!”
奥勒突然明白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我不再需要你了!”他喊道,“现在我知道怎样不用许愿就能得到我想要的东西了。”
喜鹊笑了。“好好想想吧!”它说道,然后飞走了。
【1】读故事,填一填,画一画。
(1)“迫不及待”的意思是: 。
(2)奥勒最初的愿望是什么?请用“ ”画出来。
(3)喜鹊向奥勒要什么? 、 、 。
【2】读短文,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1)奥勒追赶喜鹊的目的是____
A.抓一只喜鹊养在家里 B.帮助喜鹊做事情 C.让喜鹊满足他的愿望
(2)“现在我知道怎样不用许愿就能得到我想要的东西了”中的“怎样”是指通过____得到想要的东西。
A.对喜鹊许愿 B.自己辛勤的劳动 C.村民的帮助
【3】有人说文中的喜鹊太挑剔了,令人讨厌;也有人说文中的喜鹊就像一位智慧长者,令人尊敬,你同意哪种说法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鲨鱼(节选)
(俄)列夫·托尔斯泰
我们的兵舰停泊在非洲的海岸边。白天很凉快,海上拂着凉风,但是傍晚的时候突然变得闷(mēn mèn)热起来。
太阳落山之前,舰长走到甲板上,大声喊道:“游泳吧!"于是水兵们马上跳进水里去。还有两个男孩子跟我们在一起,活像两条蜥蜴在水里伸展四肢,拼命朝锚上边有个小桶的地方游去。
一个孩子起先追过了他的伙伴,但是后来落后了。这孩子的父亲是个老炮手,他站在甲板上很高兴地看着自己心爱的儿子。
甲板上突然有人大叫一声:“鲨鱼!”我们马上就看到水里海上魔王的脊(jí jǐ)梁了。鲨鱼朝孩子们这边游过来。
炮手吓得脸发白,一动也不动地瞧着两个孩子。
水兵们放下小艇,跳了进去,划着桨,拼命朝孩子那边飞也似的划去。这时候,鲨鱼离孩子至多不过 20 步了,可是他们距离孩子还远着呢。
炮手忽然离开了甲板,奔到大炮面前。他翻起炮架尾,弯下身,瞄准了,马上安上引火线。炮一响,我们就见到炮手倒在炮旁边,双手掩着脸。
当水上的烟消散了的时候,爆发出一片热烈的欢呼声。年老的炮手放开了掩脸的手,站起身来,往海上望望。
死鲨鱼黄色的肚皮顺着浪潮漂荡着。一会儿,小艇划到那两个孩子身边,把他们带到兵舰上来了。
(选自《人生途上的锦囊》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给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改写句子。
炮手吓得脸发白,一动也不动地瞧着两个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___描写, 表现了炮手__________的心情。
【4】这篇文章情节起伏,由悠闲快乐到紧张危急是从第______自然段开始的。
【5】老炮手是怎样救孩子的?体现了他什么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雨花石
玲玲看见妈妈的桌子上放着几颗红色花纹的石子,问:“妈妈,这是什么石子?”妈妈说:“这是雨花石。”接着,妈妈给玲玲讲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那是1946年的一个夏日,天快要亮了。一辆黑色的囚车在雨花台的一个荒岗上停了下来。从车上押下一个被绑着的人,这人被拷打得满身是血,但他脸上的神情依然是那样坚定。突然,从敌人的刺刀丛中推出一个十四五岁的小男孩,这男孩一看被绑着的是自己的爸爸,便一头扑进了爸爸的怀抱。敌人恶狠狠地把男孩从他爸爸身边拉开,威胁地说:“你爸爸已经死到临头了,只要你求求他,让他交出地下党的名单,就可以活命。不然,连你的小命也保不住!”
这男孩没有说话,他倔强地瞪了敌人一眼,走到爸爸跟前,和爸爸紧紧地靠在一起。 爸爸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望着东方黎明的曙光,向敌人投去一瞥轻蔑的目光。
敌军官恼羞成怒,下令开枪。枪响了,爸爸倒在血泊之中,男孩被拖走了。
但是当晚,这个男孩被敌人拷打后又被赶出了监狱的大门。他摸黑来到雨花台,在爸爸牺牲的地方,摸到一颗雨花石。第二天,他带着这颗染着爸爸鲜血的雨花石,找到了党组织,做了一名地下小交通员……
妈妈讲完了故事。小交通员的光辉形象立刻浮现在玲玲的眼前。玲玲觉得那几颗雨花石更加可爱了。
【1】文中妈妈讲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___,主要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 ”的句子的含义是( )。
A.说明这男孩对敌人非常憎恨。 B.说明这男孩不愿离开爸爸。
C.表现出这个男孩宁可和爸爸一起被敌人杀害,也不向敌人屈服。
【3】文中画“___”的句子中,爸爸感到“欣慰”的是________________,“曙光”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玲玲为什么“觉得那几颗雨花石更加可爱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1】文中“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写出了鸡雏__________,这和母鸡的“消瘦”形成鲜明的对比,由此可见母鸡的_____________。
【2】从文中画“_____”的句子中,我们看到了一只( )的母鸡。
A.好斗
B.勇敢
C.欺软怕硬
D.惩恶扬善
【3】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从母鸡教鸡雏生活技能、_______、__________这些点滴小事写出了母鸡的负责、慈爱、辛苦。
【4】对于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老舍先生用词很严谨,他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母鸡真的就是这样。
B.这三句话都是在写母亲,对母亲的赞颂之情在逐句加深。
C.“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特指前一句中的“鸡母亲”。
D.作者为母鸡身上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认识到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
【5】你的母亲一定也有很多让你觉得她是个“英雄”的瞬间吧?请任选一个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妈妈的呼唤声感动了我。(改为“把”字句)
____
2.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缩句)
____
3.雨来摇了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有看见。”(改为转述句)
____
4.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早上都记录并收听当天的天气预报。(修改病句)
____
5.没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七月天山的无边繁花。(改为反问句)
____
16、我会修改病句。
(1)爷爷家的菜地里,种着各种蔬菜:南瓜、丝瓜、茄子、扁豆、水蜜桃、西红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的眼睛都目不转睛地看着舞台上的葵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船长舍己救人的动作,感动了所有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为他直说简慢抱歉的话,我看得出这是他在司令部里最大的排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学习《乡下人家》这篇课文,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爱看《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小荷报》等课外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天的景色我觉得十分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必须一定要认真负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这段话。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盛名,书中塑了唐僧,孙悟空和众多人物形象。内容生动有趣,让人爱不失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挑战题 请你仿照文章《飞向蓝天的恐龙》第④段画线句的说明方法,用150字左右具体介绍猫这一动物。
_____________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