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贵州黔西南州三年级(下)期末试卷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各组多音字中,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枫桥夜 B.啦 喧  众取宠

    C. 车   圆 D.烟消云 兵游勇

  • 2、阅读古典名著不正确的方法有(          )。

    A.凭感觉猜测语句的意思。

    B.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知道大概意思就好。

    C.借助资料了解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

    D.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加阅读的乐趣。

  • 3、下面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纵横     胸有成足

    B.骏马     养尊处忧

    C.母指     随心所欲

    D.保姆     垂头丧气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字,然后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看拼音,写词语

    (1)穿着zhǎn( )新的棉袄的奶奶,望着眼前肥wò( )的土地,cí xiáng( ) 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2)对将要实shī( )的这项利国利民的新规定,我由zhōng( )地赞同,但有些人却极力反对,我感到fěi( )夷所思。

  • 6、读拼音,写词语。

    zhǎn xīn     cí xiáng     róng xìng     shī xíng

    ( )       ( )       ( )          ( )

  • 7、按要求写成语。

    1)写出描写郑和远航的成语:________ ____________

    2)形容人多的成语: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含反义词的成语: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描写风景名胜的成语: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8、回顾所学内容,完成填空  

    1)我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相和》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三个故事,用小标题概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能用几句话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短文。

    陈正之读书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很快,但总是囫囵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这使他很苦恼,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有一次,他向著名学者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他的读书的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说:“以后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遍,总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

    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记忆力不好,而是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目的,忽视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草草了事般读书,不但不能消化书的内容,而且不能重点地进行记忆,因此读的效果很差。

    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忠告,他每读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什么,并留心把重点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1请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相应的成语,写在括号中。

    (1)比喻学习不仔细,对所学的东西并不理解。  _____

    (2)形容马马虎虎地将事情办完。     ________

    2“这使他很苦恼”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陈正之为什么一开始读书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请你找出短文中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句子,用“﹏﹏﹏”画出来。

    4朱熹教给陈正之的读书方法是_________

    5请写出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或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外阅读。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1948年5月25日,攻城的大炮震撼着整个隆化城,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那座桥架在隆化中学墙外的一条旱河上。狡猾的敌人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构成了一座碉堡。冲锋的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面,抬不起头。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倒下了。

      董存瑞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

      “连长,我掩护!”战友郅顺义也恳切地说。

    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扔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郅顺义再扔一阵,董存瑞再跃进几步。跟在后面的战友把一捆捆手榴弹送到郅顺义手里。郅顺义接二连三地扔手榴弹掩护。董存瑞趁着腾起的黑烟,猛冲到桥下。关注部编语文学习。

      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到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碉堡。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巨大的喊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炸开了。战士们冲过烟雾,沿着董存瑞开辟的道路杀向敌军司令部,消灭了全部敌人。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震撼——__________   坚毅——__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中省略号的含义是(  

    A. 声音的延长 B. 语意的省略 C. 重复词语的省略

    3董存瑞为什么要去炸碉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董存瑞炸碉堡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出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句子。

  • 11、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量  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脱  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嘱托  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呼  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把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2本段选自课文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         里的相关内容改编的。我还知道书中有许多故事广为流传。如                           等。

    3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周瑜很高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中反映出周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发挥你的想象力,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时,到底想过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智慧屋。

    威尼斯的小艇(片段)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cù  zù)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huā  huá)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huàng  huǎng)。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bó  pō)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用“√”选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文段已用“//”分为两层。第一层是_______描写,第二层是_______描写。这种写法叫做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_

  •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声尖响

    “咔嚓——呼”,一声尖响,一阵冷风骤雨,沉闷拥挤的车厢里激起一片惊呼。原来,后车厢前排那块有裂纹的窗玻璃,在公共汽车急转弯中被震飞了小半块,幸好没伤人。

    一阵忙乱之后,就听见乘客中有人说:“大清早就触霉头!”“现在乘车啊,真是……”

    后门那位理着童花式短发的年轻女售票员红着脸,一声不吭的站起来,走到玻璃窗前。座位上一对盲人夫妇手握着手,默默坐着,雨水已打湿了他们的脸和前襟。姑娘的脸更红了,忙撑开手中的花折伞,堵住洞口。

    车厢里一下子静了,大家的目光柔和下来。

    “对不起,师傅们,这块玻璃应该换了。怪我们……”“姑娘柔气轻声地刚说了一半,一阵狂风把她娇小的身子刮退半步,话也咽了进去。这时,一只大手抓住伞柄,助她往前一顶。只听“咝——”,伞面被尖利的破璃撕开一道口子,伞骨也断了一根,但洞口又封住了。“唷——”在乘客的惋惜声中,姑娘却朝着身边这位四十多岁、面带歉意的大汉感激的笑了,笑得弯了眉毛。

    “你去吧,我来!”大汉胸前红字告诉人们,他是一位钢铁工人。他的声音也像金属撞击一样铿锵有力。

    姑娘又去忙着招呼售票,只是声音更甜更亮。

    “玻璃窗修好了?”盲人夫妇问。

    “雨停了。”大汉回答。

    “那就好。”

    乘客们都善意的笑了,车厢里显得格外温暖。

    公共汽车又驶过两站。大汉身边一位正在背外语的小伙子突然伸出手说:“你该下车了,交给我吧!”“你怎么知道?”“咱们都是老乘客了。”“那,哈哈……”

    又过了两站,小伙子也要下车了,一位女同志刚想接过来,可是伞柄却被一个面皮白白的学生急忙抢了过去。周围的人又笑了。

    一站又一站,一人又一人。伞柄被众人握得暖烘烘的。这暖意不断传给后来者,也传给了车厢里的每一个人。

    1本文运用的叙述方法是_____________

    2本文以___________为线索,记叙了在冷风骤雨的天气里,公共汽车车厢玻璃破了以后,售票员和乘客__________________的事。

    3“大汉”“面带歉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姑娘却朝“大汉”“感激的笑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文中画线部分,想一想:“大汉”为什么要“欺骗”盲人夫妇,乘客们为什么又“都善意的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情节,可以分为“震飞玻璃”→“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6联系全文,可见文章结尾处的“暖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少年与镜子

    渐渐地少年开始接近那个老人。

    站在门口望去,床上的老人像一根枯朽的老松木横卧在阴暗的角落。少年是个很贪玩的孩子,他走进老人的房间不过是想找点好玩的东西,结果他很失望。老人几乎一无所有。就连那个惟一的儿子也是偶尔来看一看。最后少年不得不“相中”了窗子旁那块大镜子。他轻轻把它捧起来。这一切老人当时居然毫无察觉。

    少年把大镜子捧到自家的阳台上开始搞他的恶作剧。他用镜子把刺眼的阳光反射到楼下行人的脸上。行人的眼睛被刺花了,开始愤怒地责骂干这事的坏蛋。少年嘻嘻一笑收了镜子藏起来……这个漂亮玩法搞了很多次,直至玩腻为止。

    现在少年又开始寻找新的游戏对象了。下楼,又得经过老人的房间。门依旧开着。还没走近他就听见了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声。少年缩了缩身子。走到门口时咳嗽声告一段落,只听老人含混地说了点什么。21·世纪*教育网

    ??少年产生了好奇心,倚在门口,不走了。老人感觉到了,尽力提高声音说:

    “阳光……”其实声音依旧含混,但少年总算听清了——“阳——光”。少年走进房间。这是二楼,太阳光被对面那幢小楼挡住了,阳光恰好照不进室内。

     “孩子,我要……”老人一双千瘪无神的眼睛裂开一道细细的缝隙。

    “要阳光,是吗?”少年接下老人的话。

    老人点点头。当然这个动作很细微。

     “可是,太阳光照不进来啊!”少年为难了,他真想走开,何必讨这个麻烦呢。可是少年还是奇怪地落入了对话的“圈套”。

     “镜子。我的镜子没有了。”老人此时说话声音比刚才大些。说完这段很“长”的话后开始剧烈地咳嗽。

    说到镜子,少年明白了。他飞快地跑回家把那块镜子从墙角捡起来。他明白老人这块镜子的用途了。

    少年调好角度,阳光立即反射进来,照在老人身上,老人竟停止了咳嗽,脸上泛起笑容,堆满皱褶。这样,少年重新产生了摆弄这块镜子的兴趣。太阳不断西移,少年不断挪动镜子的位置和角度。于是阳光一直“照”在老人身上,直到老人安静地睡去。少年很是高兴,可立刻又陷入困顿——这样一会挪动一下终究不是高招啊!

    少年想了一夜,他想为此搞个小发明什么的,比如可以叫“人造太阳”。

    第二天太阳升起时他想出了办法。他找来了家中所有的镜子,新的旧的,方的圆的……幸好那个爱照镜子爱买镜子的姐姐没有扔掉它们。

    那大半天时间里,少年把那些镜子都立在了相应的地方,一直排到阳台上。这期间老人面对阳光始终微笑着。这也许是老人患病以来笑得最多的一次了。

    这下好了,老人也有“白天”过了。少年睡了一夜好觉,梦见许多块镜子挂在树枝上,像许多个小太阳。

    少年再走进老人的房间时,才知道出事了——所有的镜子都不见了。地上是一块块玻璃碎片。少年这时记起方才走下去的那个人,是老人的儿子吧?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少年发怒了。要不是那人已经不见了,少年对他是绝对不会客气的。现在家中肯定找不到一块镜子了。

    少年走进商店,想买一块大镜子,却没有足够的钱。少年在大镜子前徘徊。大约与此同时,在一幢楼内一个老人已经辞世。令老人的儿子及所有人不解的是,那个染上病痛多日的老人居然是微笑着离开人间的。

    1用几句简练的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请指出下面各句中引号的不同作用。

    A、特定含义  B、特定称为  C、讽刺  D、否定

    ①最后少年不得不相中了窗子旁那块大镜子。(  )

    ②可是少年还是奇怪地落人了对话的圈套(  )

    ③说完这段很的话后开始剧烈地咳嗽。(  )

    ④于是阳光一直在老人身上。(  )

    ⑤少年想了一夜,他想为此搞个小发明什么的,比如可以叫人造太阳(  )

    ⑥这下好了,老人也有白天过了。(  )

    3少年睡了一夜好觉,梦见许多块镜子挂在树枝上,像许多个小太阳。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

    4 “令老人的儿子及所有人不解的是,那个染上病痛多日的老人居然是微笑着离开人间的。”老人为什么是微笑着离开人间的?老人的儿子及所有人为什么不解?

    ________

  • 15、课外阅读。

    “美涂”女孩的“树洞画”

    石家庄九中街,原本一条再也普通不过的街道,最近热闹起来。

    元宵节前后,一幅幅画在石家庄九中街两侧树洞里的水彩画,成为扮靓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这引起了不少市民驻足围观,每天有近百人前来拍照。

    这些树洞画的创作者是石家庄女孩王月,一个大四学生。前一段时间,王月在街上散步,持续的雾霾,街边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丑陋不堪的树洞,让她的心情格外郁闷。突然,一个灵感出现在她的脑海中,何不通过立体画的方法来美化这些树洞呢。在得到当地城管部门的允许后,王月(拿 带 走 背)起画夹、(拿 带 走 背)起画笔、(拿 带 走 背)着小马扎,(拿 带 走 背)上街头开始了创作。

    树洞绘画不像在画纸或画布上那样自如,王月先根据树洞的形状、大小设计画画的内容、形式,再用随身携带的小刷子清理干净树洞上面的尘土,然后才着手调好水粉色彩,埋头创作。寒风中她画笔不停。渐渐地,害羞的小浣熊、精灵般的小松鼠、趴在洞口向外窥探的小猫……个个可爱的形象住进了一个个树洞里。

    “美涂”女孩、“树洞画”在网络上“火”了。这个文文静静的长发女孩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装点了石家庄市九中街,也温暖了一座城市,让这个冬天灰蒙蒙的城市瞬间灵动起来。

    【1】根据上面的新闻内容填写下面的信息。

    “美涂”女孩的名字叫____,她是一个_______

    【2】用“√”选出括号内合适的词语。

    【3】用“ ”画出创作树洞画的原因。用“﹏﹏﹏”画出王月的创作过程。

    【4】有网友认为,树洞画“火”了,不仅是其作品本身有魅力,王月对城市环境的这种爱护与维护精神更值得大家思考与学习,你赞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 16、(一)非连续性文本(7分)

    最近小明对汉字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算开展简单的研究,他找到了下面这本书,请你和他一起找找有用的信息。

    版权页:

     

     

    目录页:

     

    书本内容:

     

    1通过阅读版权页,我了解到这本书书名是《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出版社是________________。(3分)

    2小明想了解“书法”,通过阅读书的目录,他应该去“_____________”寻找相关内容。(1分)

    3小明通过阅读作者对欧阳询的介绍,了解欧阳询书法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通过欣赏法帖__________________感受欧阳询书法的魅力。(3分)

  • 17、阅读短文。

    爱痕

    ①记得一位伟人说过:“母亲是女儿心中的太阳。”我是太阳底下最幸福的人。

    ②我母亲是一个普通工人,长年患病,病史几乎与我同龄。她身材瘦小,性格温柔而倔强。年过半百,看起来比实际年龄略显苍老。憔悴的面容,记录了命运的坎坷。为了排除母亲久病卧床的孤寂,为了回报温暖的母爱,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我用“小飞鸽”自行车驮着母亲到郊外散心。

    ③郊外的景色真美啊!湛蓝的天空,像一池倒映的湖水;清新的空气,似醇酒的芳香,令人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我一边吃力地蹬着车,一边当导游,向母亲介绍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我 累得额头沁出一层汗珠,衬衫和后背贴在了一起。爬上一道陡坡,准备跨越一条铁道。我弯腰弓背,喘着粗气,小心翼翼地行驶。( ),车子在水泥路基上颠簸了一下,我的身体失去了平衡。就在车倒人翻的一刹那,我( )侧过头,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母亲。母亲( )无恙,我却觉得眼前一黑,下颌被坚硬的铁轨磕伤了,殷红的鲜血顿时淌下来。母亲( )泪下:“好闺女,妈难为你啦……”我用手帕擦去母亲腮边的泪水,打趣地说:“磕破点皮,没关系。这不正好多了个酒窝吗!”母亲破涕为笑,笑声中包含着诚挚的母爱--至高无上的永恒之爱!

    ④后来,我的下颌( )留下一道疤痕--充满人间亲情的爱痕。从这道值得自豪的爱痕上,我感悟到了做人的真正价值。

    【1】在文中第③、④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带“然”字的词。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打趣:_____________

    (2)破涕为笑:______________

    【3】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A.“磕破点皮,没关系。这不正好多了个酒窝吗!”这句话表现了“我”为有了个酒窝而高兴。______

    B.“我是太阳底下最幸福的人”的原因是“我”热爱生活,为能在太阳底下生活而感到幸福。____

    【4】“痕”用音序查字法先查_____,再查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部,再查____

    【5】读文章的最后一句,做人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课外阅读。

    围魏救赵

    战国时期,魏国派军队进攻赵国。魏国的军队很快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情况十分危急。赵国眼看抵挡不住魏国的攻势,赶紧派人向齐国求救。

    齐国大将田忌受齐王派遣,准备率兵前去解救邯郸。这时,他的军师孙膑劝他说:“要想解开一团乱麻,不能用强扯硬拉的办法;要想制止正打斗得难分难解的双方,不宜用刀枪对他们一阵乱砍乱刺;要想援救被攻打的一方,只需要抓住进犯者的要害,捣毁它空虚的地方。眼下魏军全力以赴攻赵,精兵锐将势必已倾巢出动,国内肯定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魏国此时顾了外头,国内势必空虚。如果我们此时抓住时机,直接进军魏国,攻打魏国都城大梁,魏军必定会回师来救,这样,他们撤走围赵的军队来顾及首都的紧急情况,我们不是就可以替赵国解围了吗?”

    一席话说得田忌茅塞顿开,他十分赞赏地说:“先生真是英明高见,令人佩服。”

    孙膑接着又补充说:“还有一点,魏军从赵国撤回,长途往返行军,必定疲惫不堪。而我军则趁此时机,以逸待劳,只需在魏军经过的险要之处布好埋伏,一举打败他们不在话下。”

    田忌叹服孙膑的精辟分析,立即下令按孙膑的策略行事,直奔魏国首都大梁。齐军一边把要攻打大梁的声势造得很大,一边却在魏军回师的途中设下了埋伏。

    果然,魏军得知都城被围,慌忙撤了攻赵的军队回国。人马行至桂陵一带,齐军擂鼓鸣金,冲杀出来。魏军始料不及,仓皇抵御,哪里战得过有着充分准备的齐军。魏军被杀得丢盔弃甲,还没来得及解救都城,便几乎全军覆没。这次战争,齐军大获全胜,赵国也得到了解救。

    【1】根据句意,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一下子心里开了窍。比喻豁然领悟、明白了。________

    (2)多指作战时自己充分休息,养精蓄锐,等待敌人疲劳后,乘机出击制胜。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齐国为什么要去攻打魏国都城大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齐国能打败魏国,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魏军从赵国撤回,长途往返行军,疲惫不堪,面对有充分准备的齐军,无法抵抗。

    B.魏军没有料到有埋伏,仓皇抵御,战斗力减弱。

    C.为了攻打魏国,齐军做了充分的准备。

    D.齐军的强大兵力把魏军吓坏了,他们闻声而逃。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理解

    一天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边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太阳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1从片段中找出一对近义词:______-______

    2初升的太阳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这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这句话可缩为:_____________

    3我推开病房的门,为什么怔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画出对妈妈细节描写的句子,用   对爸爸细节描写的句子。

    5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两句并一句,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远的北海有一条特别大的鱼。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姑娘独自旅行。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雪过后,地上全白了。

    写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蝴蝶和蜜蜂在青草野花间飞来飞去。

    写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我不会忘记。(改成反问句)

     

    (7)这幅画很美。(改成感叹句)

     

    (8)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缩写句子

     

     

  • 21、把下列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句式魔术(按要求改写句子)。

    1)最使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大象跳舞。(改成反问的语气)

    _______________

    2)没有哪一个学生说王老师不是好老师。

    改为肯定句_____________

    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

    3)老师对小明说:今天我不去学校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表达

    1)题目:《我不再________了》

    2)要求:先选一个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在横线上填入任性、妒忌、自卑、孤独、懒惰、马虎、轻信等),再按题写作。注意按一定的叙述,内容要具体,情感要真实,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字数在3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