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三亚市公安局没有置之不理游客反映的天价海鲜、出租车宰客等问题,而是设立了旅游警察支队,有力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B. 新疆高铁的开通,不仅带动了新疆各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也使许多新的行业应运而生,高铁快递便是其中之一。
C. 熟悉现钞投放回笼的业内人士介绍,新版百元钞票和旧版百元钞票主要是逐步替代、除旧布新的关系,原来的100元钞票仍可继续流通。
D. 极端恐怖组织IS崭露头角,在法国巴黎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32个死亡,这是巴黎遭到的史无前例的恐怖性袭击。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一个讲究包装的社会里,我们常禁不住羡慕别人光鲜华丽的外表,而对自己的欠缺耿耿于怀。但就多年观察, 。 。 。 , , 。若没有苦难,我们会骄傲,没有沧桑,我们不会以同情心去安慰不幸的人。人生不要太圆满,有个缺口让福气流向别人是很美的一件事。
①时时提醒我们谦卑,要懂得怜恤
②我发现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多少少了一些东西。
③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缺口,你不想要它,它却如影随形
④有人才貌双全,情字路上却是坎坷难行;有人家则万贯,却是沉疴在身;有人看似好命,却是一辈子脑袋空空
⑤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但现在我却能宽心接受
⑥因为我认识到生命中的缺口,仿若我们背上的一根刺
A.②③④①⑤⑥
B.②④③⑤⑥①
C.③①②④⑥⑤
D.③④①②⑤⑥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题。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思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
原来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
1920年1、2月间作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的主体形象是炉中煤,表达了诗人眷念祖国、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感情。
B.诗的第二节从煤的外形与内心的比较,进一步诉说自己的衷情,表白自己虽然卤莽直率,但胸中却有“火一样的心肠”。
C.诗的第三节交代煤的出身,隐喻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D.诗的第四节进一步说出自己的心愿。“自从重见天光”,隐喻革命将起的中国;“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了诗人渴望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4、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安心)
B.庖丁释刀对曰 (放下)
C.与郑人盟(结盟)
D.共其乏困(供给)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各国都应该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放眼全球发展,进步扩展合作格局,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B.我们坚持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就是要达到“教育一个青少年儿童,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
C.人们所说的“高学历,低智商”是真的吗?《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68.4%的受害者归因于缺少社会经验与辨别能力所致。
D.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我们当然记得不少提倡乡村工作的朋友们,把愚和病贫联结起来去作为中国乡村的症候。关于病和贫我们似乎还有客观的标准可说,但是说乡下人“愚”,却是凭什么呢?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的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住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啐了一口:“笨蛋!”——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着包谷,有一位小姐,冒充着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旁边的乡下朋友,虽则没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的一笑,也不妨译作“笨蛋”。乡下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连狗都不会赶一般。如果我们不承认郊游的仕女们一听见狗吠就变色是“白痴”,自然没有理由说乡下人不知道“靠左边走”或“靠右边走”等时常会因政令而改变的方向是因为他们“愚不可及”了。
其实乡村工作的朋友说乡下人愚那是因为他们不识字,我们称之曰“文盲”,意思是白生了眼睛,连字都不识。可是如果说不识字就是愚,我心里总难甘服。“愚”如果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这样看来,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人愚,显然不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了,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上是不及城市里人多,这是正确的。
(节选自《乡土中国·文字下乡》,有删改)
材料二: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礼却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网,逃得脱还可以自己骄傲、得意。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吐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曾子易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节选自《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有删改)
材料三:
家庭在西洋是一种界限分明的团体。如果有朋友写信说他将要“带他的家庭”一起来看你,你就知道要和他一同来的是哪几个人。在中国,这句话却模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太太一起来,就不会用“家庭”。在我们中国常用“阖第光临”,但是很少人能说出这个“第”字究竟应当包括些什么人。
提到用字,“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家里的”可指自己太太一个人,“家门”可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西洋的格局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我们的格局(实际上就是差序格局)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亲属关系是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从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无穷的人,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我们俗语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三千里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有一个中心,就是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个社会里的人可以用同一个体系来记认他们的亲属,所同的只是这体系罢了。天下没有两个人所认取的亲属可以完全相同的,以亲属关系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的网络来说,是个别的,每一个网络有个“己”作为中心,各个网络的中心都不同。
(节选自《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有删改)
【1】材料一中对“愚”的相关概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客观标准来看,乡下人是“愚”的,中国乡村的症候就是愚、病贫相联结。
B.乡下人不知如何躲避汽车与城里人不认识包谷一样,都是“愚”的具体表现。
C.作者看来,“愚”就是智力不足或缺陷,而识不识字并不是愚不愚的标准。
D.乡下人“愚”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主要是他们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不如城里人。
【2】材料二中关于“礼”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是在教化中养成的敬畏之感,但有时也需要一定的外在权力来推行。
B.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并不带“文明”“慈善”等意思。
C.礼是由个人习惯来维持的,即使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不会自己私下停止。
D.礼是高于道德的,并非社会舆论所维持,是经教化而主动服礼的习惯。
【3】三则材料中论证方法的运用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在分析乡下人的“愚”时,运用了例证法,使论证更形象、明确。
B.材料二采用了对比论证,明确地指出了礼与法律、道德的不同之处。
C.材料二引用了“颜渊问仁”的事例生动论证了“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D.材料三引用“一表三千里”,说明生育和婚姻结成的网络不断向外扩展。
【4】请结合材料三,概括“差序格局”的主要特点。
7、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述而》)
(2) 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____________,男有分,女有归。
(4)赞曰:黔娄之妻有言:“_________,不汲汲于富贵。 ”
(5)惶恐滩头说惶恐,_______________。
(6)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 ,村南村北响缲车。
(8)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8、背诵默写。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华夏文化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_______,_______”就体现了这一美学思想。
(3)《出师表》中表现作者人生志向、品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填空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枉用相存。(《曹操《短歌行》》
(3)“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这一句出自李白的《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5)____________,满川风雨看潮生。(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6)杜甫《登高》的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形容周瑜有儒将风度、轻轻松松让敌军溃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水初融,春风拂面,让人不禁想起《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为我们描绘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古时,在春天到来之际,人们总是像这样沐浴祈雨,冀望一年的风调雨顺。
(2)《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在说明了“养民”措施后,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
(3)《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以鸟为喻表达志向,表明自古以来君子小人不可同群这一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远景镜头描绘村庄的平静、朦胧和安详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兰亭集序》中,针对魏晋名士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崇尚虚无的现状,王羲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人生虚幻的批判和抗拒。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题潼关楼①
崔颢
客行逢雨霁,歇马上津楼。
山势雄三辅,关门扼九州。
川从陕路去,河绕华阴流。
向晚登临处,风烟万里愁。
①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本诗的颔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日乃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其明年,淮阴侯破齐自立为齐王使使言之汉王汉王大怒而骂陈平蹑汉王汉王亦悟 乃厚遇齐使,使张子房卒立信为齐王,封平以户牖乡。用其奇计策,卒灭楚,常以护军中尉从定燕王臧荼。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 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陛下第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擒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南游云梦”。上因随以行。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预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当烹!”高帝顾谓信曰:“若毋声!而反,明矣!”武士反接之。遂会诸侯于陈,尽定楚地。还至洛阳,赦信以为淮阴侯,而与功臣剖符定封。于是与平剖符,世世勿绝,为户牖侯。平辞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克敌,非功而何?”平曰:“非魏无知,臣安得进?”上曰:“若子可谓不背本矣!”乃复赏魏无知。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淮阴侯破齐自立/为齐王使/使言之汉王/汉王大怒而骂/陈平蹑汉王/汉王亦悟
B.淮阴侯破齐/自立为齐王/使使言之汉王/汉王大怒而骂陈平/蹑汉王/汉王亦悟
C.淮阴侯破齐/自立为齐王/使使言之汉王/汉王大怒而骂/陈平蹑汉王/汉王亦悟
D.淮阴侯破齐自立/为齐王使/使言之汉王/汉王大怒而骂陈平/蹑汉王/汉王亦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尉,古代官职名。秦汉时为辅佐皇帝的中高级武官,职位次于将军。
B.参乘,古人以右为尊,乘车时在左边陪侍、保护主帅的人叫“参乘”。
C.淮阴侯,韩信受封为淮阴侯。古人称人常称爵名,故以淮阴侯称韩信。
D.郊迎,古代礼仪的一种,到郊外等候迎接宾客,以示隆重、尊敬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平经过魏无知推荐到汉王手下做官。汉王采用陈平的奇巧计策,终于灭了楚王。陈平还曾以护军中尉的身份跟随汉王平定燕王臧荼。
B.有人上书告发楚王韩信谋反,汉王打算依照众将士提议立即发兵,坑杀韩信,在听了陈平的话后打消了念头。
C.陈平认为古时候有天子巡狩,他建议汉王假装到南方的云梦泽出游,会见诸侯。趁着韩信郊迎之时,将他擒住。
D.汉王最终在陈县会见诸侯,平定了楚地,回到洛阳,赦免了韩信,改封他为淮阴侯。又与陈平剖符,封他为户牖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厚遇齐使,使张子房卒立信为齐王,封平以户牖乡。
(2)高帝顾谓信曰:“若毋声!而反,明矣!”
【5】请简要概述陈平认为汉王不能立即对韩信发兵的原因。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然万类,冥然有音,耳得之而为声。然而声音又不拘泥于耳听,凡触动了心灵的人、事、物,都可以幻化成美妙的声音,时时刻刻回想在年轻的心底。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