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王淡人的医室里挂着郑板桥的一副对子,这点 的风雅,和一个不求闻达的寒士是非常相称的。
②爱农做监学,还是那件布袍子,但不大喝酒了,也很少有 谈闲天。
③人们从 的角度,从想象的角度,提出形形色色的复原试案。
④在大湖的激浪中拖网打鱼是一种 壮观的打鱼,只能在严重的冬天进行。
A. 淡薄 工夫 考察 豪迈 B. 淡泊 工夫 考证 豪迈
C. 淡薄 功夫 考证 豪放 D. 淡泊 功夫 考察 豪放
2、下列各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而闻者彰(显现) B. 而致千里(达到)
C. 善假于物也(借助) D. 故不积跬步(半步)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契阔谈讌 B.或师焉,或不焉
C.君子生非异也 D.故木受绳则直
4、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是日常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指待人处事真诚,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
B. 由于山体的中上部伸入云层,地面还是十分闷热,山雨欲来风满楼时,山体的中上部早已处于两层之中。所以往往地面降雨不久。山洪就爆发了。
C. 拙文只是对我国税收征管制度与人权保障问题进行了很粗浅的初步探析,疏漏在所难免,今作与会,诚请方家不吝赐教与斧正,权作引玉之砖耳!
D. 只见燕子门掌门人李显飞身而出,一掌打出,风声四起,梅花桩上手印清晰可见,他的功力早已入木三分,看客们无不瞠目结舌。
5、下面对“使”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会使辙交驰 使:让。 B. 而不在使者之目 使:出使。
C. 使来者读之 使:让。 D. 竟使遇哨 使:假使。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毋庸置疑,数字时代,建立在海量数据和高效算法之上的数据挖掘技术极大地为平台企业赋能,使其能够精准识别消费者的偏好、需求、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为精准、个性的商品和服务。但与此同时,数据和算法可能致使平台企业利用“信息权力”,对终端消费者进行剥削性和歧视性定价。
“大数据杀熟”是指平台企业通过收集、追踪用户数据,在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用户进行分类和预测的基础上,对具有一定黏性的用户进行歧视性定价,从而获得差额利润的行为。具体而言,就是用户在某平台上购买产品时,同样的商品,老用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用户看到的要高很多。
在传统差别定价活动中,无论是额外支付的座位升级费,还是因符合特定条件而享受的价格优惠,对消费者而言价格均是知情的、透明的。在传统差别定价场景下,商家清晰地公布定价规则,并无明显的诱导和操控行为。而在“大数据杀熟”场景下,平台企业可以基于用户的购买习惯、消费能力等数据进行诱导和“操控”,以是否愿意支付定金、购买会员等方式识别出“忠诚度较高”的黏性用户,实施差异化定价。在一些场景下,差异化定价的表现形式还呈现间接、隐蔽的特性。例如,新用户可以通过申领方式获得更多的优惠券或者进行支付减免。
(摘编自《我被美团会员割韭菜:揭秘大数据杀熟背后隐秘架构》)
材料二:
2019年7月,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以下简称结果)显示,88.32%的被调查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普遍或很普遍,56.92%的被调查者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陈风翔指出,从深层次看,“大数据杀熟”的本质是部分经营者对消费者个人信息过度采集和随意使用,这使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权未得到充分尊重和保证。短期来看,“大数据杀熟”或许能为企业赚取更多利润,但从长远来看,其透支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结果还显示,遭遇大数据“杀熟”后,只有26.72%的被调查者选择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监管部门投诉,11.71%的被调查者选择与商家理论并要求赔偿,8.13%的被调查者选择在社交网站上或向媒体曝光。
(摘编自《大数据杀熟消费者维权难 算法应用不公该如何规制》)
材料三:
禁止“大数据杀熟”,徒法不足以自行,关键还得看落实。就眼下而言,一些现实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处罚力度略显不足。《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四条提出,县级以上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对有不诚信经营、滥用技术手段设置不公平交易条件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的在线旅游经营者,可通过约谈等行政指导方式予以提醒、警示、制止,并责令其限期整改。有的“大数据杀熟”实施时间较长且涉及消费者较多,如果仅通过行政指导方式进行处理,其处罚和震慑力度显然是不够的。
另一方面,“大数据杀熟”的判定标准虽已明确,但如何举证、谁来举证仍是大问题。若消费者与经营者就“大数据杀熟”发生纠纷,有必要实行“举证倒置”,即由在线旅游平台等经营者自证清白。对在线旅游经营者的各种说辞,如“产品本来就具有弹性空间”“新客户的低价是由于优惠券折扣”等,监管部门也不能听之任之,必须依法严格核实查处。
(摘编自《治理“大数据杀熟”重在对症下药》)
【1】下列对大数据杀熟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数据杀熟”对数据有很强的依赖性,平台通过一定的算法分析海量用户数据,从而对用户进行分类。
B.“大数据杀熟”是平台通过歧视性定价的形式获取差额利润的一种行为,涉嫌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C.“大数据杀熟”往往是针对老用户、忠诚度较高的用户进行的,这类用户一般较为信任平台,具有高黏性。
D.现在“大数据杀熟”在治理上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如在发生纠纷时很难判定经营者自证清白的说辞的真伪。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差别定价活动中,消费者对价格是知情的,而在“大数据杀熟”中,消费者对平台企业的价格是不知情的。
B.新用户能够通过申领获得优惠券或进行支付减免,这是差异化定价表现形式间接、隐蔽的一种体现。
C.当前很多消费者都遭遇过“大数据杀熟”,企业如果不重视起来,就会失去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D.当前有法令可以对存在“大数据杀熟”问题的企业进行处罚,但主要是提醒、警示、制止这些形式。
【3】治理“大数据杀熟”相关部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诗句,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描写笼罩在炊烟之中的远处村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4)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这句话与之印证,也是全篇的中心论点。
(5)《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的观点类似。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写听者的反应,把洞箫的哀音表现得形象真切。
(3)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是: _______,______。
9、根据情境,补写出下列句子。
(1)曹操《短歌行》中引用《诗经》诗句,将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田园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不愿意低三下四去侍奉权贵的时候,许多有志之士往往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4)杜甫在《登高》中,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诗句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商隐的诗句“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意却能相通的意思。白居易《琵琶行》中与此意思接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感慨人生的短暂,情不自禁将酒洒在地上,来个自我宽慰。
(7)辛弃疾借用典故,感慨不得重用志不得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悲伤至极,无以言表。《声声慢》中这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表明自己的志向是在暮春时节,与五六位成人和六七个少年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唱着歌回来。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来形容焚烧椒兰的景象,以“____________”来形容宫车经过的情形。
(3)在《六国论》中,苏洵感叹六国有十分有利的形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至于走向灭亡。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假期,明华一家去山村游玩。黄昏时分,远处依稀的村落,袅袅升起的炊烟,让人感到宁静而恬适,他不禁吟咏起陶渊明《归园田居》里的诗句:_______,______。
(2)《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两句,用词精炼传神,生动地描绘出,初登时看到的壮美景象。
(4)《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主人公对恋人跋涉远郊给自己带回的礼物、倍加珍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楼
米芾①
云间铁瓮②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③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①米芾是一位不肯与世俯仰的画家、诗人,仕途不顺利,被世人称为“米颠”。一生喜好山川之胜,晚年过镇江,因喜爱其江山胜境而定居下来,这首诗是他定居镇江后的作品。②铁瓮:宋时望海楼在镇江城内,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③沧州:滨水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用夸张的手法,写铁瓮城矗立云间,烘托望海楼的高峻奇伟。
B.颔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眼前三峡江声,虚写六朝时江上帆影。
C.涛声阵阵,片片帆影,激发诗人作诗的逸趣,引起诗人饮酒的雅兴。
D.尾联面对如画美景,诗人倍感欢欣快乐、心情舒畅。
【2】姜白石论诗曾说“篇终出人意表,或反终篇之意,皆妙”(《白石诗说》),请从全诗的情感变化角度进行简要赏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灵岩记
姚 鼐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叠石为城墉,高千余雉①,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寺后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在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趋,帷张而军行。岩尻②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中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云。
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夜宿,姚鼐记。
注:①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②岩尻:山岩的末端。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B.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C.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D.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登泰山记》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支纪年法等。文中“乾隆四十年”中的“乾隆”即帝王年号纪年法。
B.姚鼐,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是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他的作品集为《惜抱轩诗文集》。
C.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登泰山记》中“泰山之阳”就是指泰山的南面,“其阴”指的是泰山的北面。
D.“戊申晦”的“晦”指的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而古人称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农历十五称为“望”,“既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
【3】下列对游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灵岩寺为中心,先写寺庙位置及景色,再交代浏览经过及寺院与朗公谷的关系,最后寄信朱子颍,条理清晰,散而不乱。
B.本文语言精练,如“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寥寥数笔便把柏树遍山、寺隐林中的景象表现了出来,语言简洁,富有层次。
C.本文写景富于想象,如“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将群山想象成奔驰的万马和移动的军队,赋予其动态美。
D.本文是姚鼐自京师返乡途中尽兴游览灵岩之后所作,全文真实再现了亲临胜景之所见,意境幽清,言辞“雅洁”,内容上重学问和考据。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5】姚鼐主张“以考证助文之境”,即通过对历史、古迹的考证丰富文章内容。请概括这篇游记有哪些“考证”。
1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有一种养心的方法叫放下,有一种处事的方法叫放弃,有一种办事的方法叫放置,有一种管理的方法叫放手,有一种用人的方法叫放心,有一种养生的方法叫放怀……“放”作为一种生存状态,是沮丧后的释然,是抱憾后的和平,是化繁为简之后的睿智……
请以“放”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