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四川巴中高一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从9月30日至10月3日,一般让人始料未及的楼市限购风潮,在全国各大城市间________,9个城市先后发布楼市调控新政策,多地重启限购限贷。

    ②他因为家里开着棋社,从小就________,对下棋颇有心得。

    ③家具市场产品________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网购平台上售卖仿冒名品家具的卖家也越来越多,有关部门有必要展开一轮彻查严打的行动了。

    A. 曼延 耳熟能详  良莠不齐   B. 蔓延  耳濡目染  鱼目混珠

    C. 曼延 耳濡目染  鱼目混珠   D. 蔓延  耳熟能详  良莠不齐

     

  •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瑟吹笙

    B.对此欲倒东南

    C.古来万事流水

    D.訇然

  • 3、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它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以乱易整,不武。 B.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4、下面的诗句、作者、诗的题目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休斯   《黑人谈河流》

    B.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C. 我是贫穷,我是悲哀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D. 我爱祖国,但用的奇异的爱情 舒婷   《祖国》

  •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狭小的心胸,一块小坷垃就会让其堵塞窒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尤其是不易磨损的精神上的山岳、湖泊与森林。

    而人生的美丽与否   才能容纳众多的山岳、湖泊与森林

    如果人生的价值是可以衡量的话   恰恰就在其一望无际、丰富多彩上

    那就看谁能在生命的旅程中创造更多更高的山峰和更多更大的湖泊与森林

    只有博大、宽厚的胸怀

    A. ③④⑥②①⑤   B. ①④③⑤⑥②   C. ⑥②①④③⑤   D. ③④①⑤⑥②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的世界、人生与艺术

    《红楼梦》中有三重世界,一是生活世界,一是艺术世界,一是哲学世界。

    第一重世界是变化无常的世界,混杂酸甜苦辣,历经生老病死。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时代,佛学盛行。自王阳明之后的晚明直至清代的佛学传播,使得民众接受了这样的宗教观念:人生在世,必须相信净土、不断修行,才能超越轮回,达到清净世界。曹雪芹正是在此基础上设定了《红楼梦》的生死观。

    这个介于儒道之间、变动不居的世界没有恒常,充满起伏跌宕,悲欢离合。宝玉和黛玉有前生的夙缘,他对她有甘露之惠,她对他怀报答之心,今生相逢本该天生一对。然而,无端忽来一宝钗,德容言工,无不胜之,又扶金玉良缘之势,使得黛玉在与宝玉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宝玉也常有好景不长的预感。不仅他们的爱情关系在变,周围人的福与祸也在变。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荣宁两府就是如此。贾敬信奉道教,却因为吃了金丹烧胀而死。元春封妃省亲,富贵已极,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却也埋下了败落的种子。贾家鼎盛之时,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可到第七十五回,尤氏在贾母那里吃饭,饭不够吃时丫鬟却给她盛了下人吃的白粳米饭,荣国府已显窘态。最终,两大家族走向衰败与崩溃。

    第二重世界是有情世界,它更接近于心理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衡量万事万物的价值标准,不是金钱,而是缘分和情谊。人在红尘中有情,这情是自然生发出来的。虽然世界无常,但情支撑着世界。宝玉情不情,对花、鸟、月亮、星星无往不情,甚至对父亲小书房里一轴美人图都想去探望抚慰一番。他怜香惜玉,爱袭人、晴雯、龄官、芳官等姑娘们,最后钟情于林黛玉。一位意大利汉学家说过,中国人有各种各样细腻的感情,这些情因远近不同而构成各种各样的关系。是情的出神入化构成了变化,构成了悲欢离合,构成了艺术美感。这就是变化中情的美。

    第三重世界是虚空世界,既超越有情世界,又是隐藏其后的恒定的价值观。道家讲究清净无为。佛家讲究一方净土。它们都主张没有情感牵累和兴衰变化,超脱悲欢喜乐,追求悟性的化境。相对于有情和变化,这种价值观是一个恒定的真相。有情世界则是对虚空实境的偏离。从佛家来说,比如唯识宗,它的种子叫作染识,其变化就是从无染到有染,这么美好的净土还会变成无常的人生。从道家来说,原始为太和,打破太和才产生出人生的发展和困境,而人只有净化欲念,才能恢复平衡。因此,《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是有情世界、无常世界的一个平衡。曹雪芹精心安排了太虚幻境这一原始点,使小说在演示了荣辱兴替后通过悟性来抵达虚空世界。

    这个世界里没有落花,没有变化,没有忧愁,也不惧时间。一切圆满无缺,不必担心生老病死和飞来横祸,更不会有猜疑和背叛。然而,有深意的是,你必须舍弃了的现实世界,舍弃了的有情世界,才能抵达这个凭虚凌空、有大自在的虚空世界。但是极难割舍的,只有很少的人才能做到,小说中真正了悟的可能只有宝玉一人。

    (摘自《光明日报》张惠《<红楼梦>的世界、人生与艺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的生活世界是混杂酸甜苦辣,历经生老病死的变化无常的世界。

    B.《红楼梦》中的人物都有着跌宕起伏的命运,演绎着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

    C.《红楼梦》的世界里,缘分和情谊比金钱更重要,它是衡量万事万物的价值标准。

    D.贾家鼎盛之时,贾府的上层人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可最终走向衰败与崩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论证了《红楼梦》是变化无常的世界。

    B.文章以宝玉对花、鸟,对美人图,对姑娘们,尤其对林黛玉的故事为依据,论证了宝玉的“情不情”。

    C.文章在谈到《红楼梦》中的虚空世界时,以佛家和道家的理论为依据进行了有力的论证。

    D.文章开篇先亮出总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分别加以论述,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重世界是有情世界,情支撑着这个世界,构成了悲欢离合,构成了艺术美感。

    B.从道家来说,《红楼梦》中的虚空世界其实就是有情世界和无常世界的一个平衡。

    C.有情世界是对虚空实境的偏离,而《红楼梦》中的虚空世界,既超越了有情世界。

    D.必须舍弃了“实”的现实世界和“情”的有情世界,才能抵达《红楼梦》中的虚空世界。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化用《管子》里的语句,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师说》中,用惊诧语气表明士大夫不重师道的后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代诗歌中常写到猿啼,借这一典型意象抒发情感,如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曹操《短歌行》中,诗人引用《诗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并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思念之情。

    (2)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以动写静,以鸡犬之声相闻,表现了村居生活淳朴宁静,充满情趣。

    (3)《琵琶行(并序)》中有不少对秋江月夜的描写,如“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前者营造出与友人离别时的凄清氛围,后者则凝固了琵琶曲的强大感染力。

    (4)《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师说》)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主旨句 “_________________”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贵的傲骨。

    (6)《赤壁赋》中把人生与长江相对照,慨叹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无穷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

    (7)李煜的《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物是人非之感,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李煜《虞美人》)

    (8)《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在天地相接的地方,有一线云层显现出奇异的颜色,很快又变为五彩缤纷。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以“__________”一句,绘就一幅生机勃勃的秋景图,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2)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写其与康桥离别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声为有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

    (3)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

    (4)《鸿门宴》中表现大丈夫做事不拘小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此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表达诗人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直接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林成之五题·客来

    苏颂

    有客过我门,开颜喜相见。

    贫居何以待,案上书千卷。

    高论到古人,终日自忘倦。

    非同豪富家,丝竹留饮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喜”字为全诗诗眼,作者状物写景、写人记事、寄情都由这个“喜”字从容展开。

    B.作者自认为非富豪之家,无他物可以款待好友林成之,只能以谈诗论艺来共度时光。

    C.尾联将自己待客方式与豪富宴请朋友方式对比,含家贫不能款待朋友的些许遗憾。

    D.尾联运用借代手法,“丝竹”指乐器,此处代指音乐,语言简洁形象,能引发读者联想。

    【2】这首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把……当做边邑

    B.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图:考虑

    C. 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移:改变

    D. 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讵:同“拒”,抵抗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 公从之   B. 公将鼓之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 夫晋,何厌之有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4下列对原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经对晋国无礼,并且对楚国怀有二心,因此得罪了秦晋两个国家。

    B. 结合第二则材料,秦穆公派杞子、逢孙、杨孙留下来的真正目的,还是从自己国家的利益出发,保卫郑只是借口。

    C. 《烛之武退秦师》塑造了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如知人善谏的佚之狐、顾全大局的烛之武、清醒理智的晋文公。

    D. 虽与郑国结盟,但以后若能得更大的利益,秦穆公一定会见利背盟,这充分反映了“国与国间只有永恒的利益”。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这首题为《别等》的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别等太阳已经高挂天空。

    别等花已凋谢,才来珍惜。

    别等机会远去,才来痛心。

    别等已经失败,才来懊悔。

    等,只会等白我们的少年头。

    等,只会让我们错过播种和收获的季节……

      读了这首小诗,你想到了什么样的人,怎样的事?请写出来并体现出你的思考和感悟。请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