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出填入下文空白处最妥当的一项( )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A.倒不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
B.倒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也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C.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实在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
D.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2、下列句子翻译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译:君子学问渊博并且每天都对照检查自己。
B.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译:堆土成山,风雨就会兴起啊。
C.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译:废除先王的主张,焚烧各学派的著作。
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译:如今他们的智慧反而不能够达到(巫医乐师百工)的水平。
3、下列各组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特点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例:吾属皆且为所虏
A.何为其然也?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而今安在哉?
D.此余之所得也。
4、下列选项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凌万顷之茫然 句读之不知 蚓无爪牙之利
B.而今安在哉 何为其然也 其皆出于此乎
C.不拘于时 妆成每被秋娘妒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而耻学于师 月出于东山之上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如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B.婚姻,意为儿女亲家,女方的父亲为婚,男方的父亲为姻,在《鸿门宴》里刘邦和项伯就曾约为婚姻。
C.西向,古代宾主相见,座位以西为尊,主东而宾西,《鸿门宴》中项羽东向坐,符合座次的尊卑安排。
D.贱称,表示对对方的责骂轻蔑,如范增骂项羽时说“竖子不足与谋”,这里的“竖子”即表示责骂轻蔑。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痛哭和珍
石评梅
惨淡庄严的礼堂,供满了鲜花,挂满了素联,这里面也充满了冷森,充满了凄伤,充满了同情,充满了激昂!多少不相识的朋友们都掬着眼泪,来到这里吊你,哭你!看那渗透了鲜血的血衣。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着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不幸,这些愿望都毁灭在砰然一声的卫士手中!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你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绋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我早已丢失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究竟去了哪里。
和珍!你明天出了校门走到石驸马大街时,你记得不要回头。你一直向前去吧,披着你的散发,滴着你的鲜血,忍痛离开这充满残杀、充满恐怖、充满豺狼的人间吧!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三月廿五赴和珍追悼会归来之夜中写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致,读来使人潸然泪下。
B. 对“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的一段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当时中国老百姓的愚蠢、可怜、残忍和充满奴性,入木三分,极富批判性。
C. 文章主要用第二人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既拉近了作者和刘和珍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和刘和珍的距离,自然实现了生者和逝者的对话。
D. 本文是作者赴刘和珍追悼会归来的当日连夜写成的,凄婉哀怨,而又蕴含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穷的力量,因而读来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在作者的眼中,刘和珍是怎样的人?请整合文中的信息,简要分条阐述。
【3】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这两段话表情达意有什么不同?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用“_________________ ”一句,高度概括了大自然万事万物在美好秋景中的生存状态。高度概括“同学少年”经历的革命岁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人天生懂道理的”,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一致。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4)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两句,常用来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
8、(1)____________ ,春服既成,____________,童子六七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的地位,在《侍坐》篇中,他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奇丽的景象。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用拟人的手法,表现水草多情可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再别康桥》)
(3)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为打消弟子在谈论个人志向时的疑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 _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_”。
(3)在《静女》一诗中,运用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男主人公不见女主人公时焦急神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3)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变法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驳斥“生事”之说。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
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葡萄水绿摇轻棹。两岸草烟低,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花影转廊腰,红添酒面潮。
【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暄风”,即春风。“迟日”,即春日。与《诗经》中的“春日迟迟”和杜诗中的“迟日江山丽”一样,写出了春光融融的情景,能给读者以春暖日长的感受。
B. “春光闹”化用宋祁的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运用拟人,虽是概括的描写,却能引起姹紫嫣红开遍的联想。
C. “葡萄水绿”,写诗人看到两岸葡萄青藤满架的景象,倒映水中,摇曳生姿,暗示游春者的陶醉之情。
D. “归来愁未寝,黛浅眉痕沁”写出主人公回来后无心整妆,写主人公眉间浅浅的黛色,既意味着残妆未整,又暗示着无人扫眉。
【2】这是一首春闺怨词,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由喜悦到忧愁的变化过程,请你结合全词诗句具体分析这种变化。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邳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
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加赈给,帝从之,乃赐边民谷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二十三年,奉使江南,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①以价输官。彻里曰:“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桑哥为相,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彻里乃于帝前具陈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状,辞语激烈。帝怒,谓其毁诋大臣,失礼体,命左右批其颊。彻里辩愈力,且曰:“臣与桑哥无仇,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者,正为国家计耳。苟畏圣怒而不复言,则奸臣何由而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复奉旨往江南,籍桑哥姻党江浙省臣乌马儿、蔑列、忻都、王济,湖广省臣要束木等,皆弃市,天下大快之。彻里往来,凡四道徐,皆过门不入。
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②闻之,悉款附。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人,汀、漳平。
九年,以疾毙,年四十七。毙之日,家资不满二百缗,人服其廉。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注]①学田:旧时办学用的公田。②他栅:其他营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 详:详细
B.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才也,安可鬻 鬻:卖
C.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纳:听取,采纳
D.命左右批其颊 批: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功封徐、邳二州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因言大军所过 我欲因之梦吴越
C.寒饿且死,宜加赈给 年且九十
D.其返汝耕桑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
B.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
C.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
D.于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其家/得珍宝如内藏之半/桑哥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彻里的先辈跟随太祖平定中原后,被分封到徐、邳二州,并在徐州安家。彻里幼年丧父,母亲蒲察氏教导他读书。
B.彻里奉命出使江南时,行省正急于整理财政,卖掉所在地区的学田,用所得的钱充实府库。他制止了这种做法,皇帝也很支持。
C.彻里在皇帝面前把桑哥耍奸和贪污误国害民的罪状全部说了出来,皇帝虽然开始很愤怒,认为他诋毁大臣,但最终醒悟,处置了桑哥。
D.彻里率兵征讨欧狗时,善待投降之人。后来,欧狗被他的同党绑着送到军营,斩首示众,被胁迫追随他的人因没杀过人而得到赦免。
【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
(2)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3)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⑵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⑶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⑷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
⑸要充分发挥青年的创造精神,勇于开拓实践,勇于探索真理。
⑹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
上面几则习总书记寄语青年的金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从中选择两三句立意,表明你的态度,并阐述你的看法。要求:所选的句子,要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