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安徽淮南高一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李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B.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了。

    C.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D.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 2、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孔子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假舟楫者,非能

    C.今之众人,其圣人也亦远矣

    D.而不从师

  • 3、下列句子加点字词翻译有误的一句是

    A. 如惠语以单于让:谦让

    B. 唯大王与群臣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C.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疾恶   :痛恨

    D. 安帝雅闻衡术学善:擅长

  • 4、下列各项中,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郭沫若《女神》中富有时代性的一首新诗,诗人采用不受束缚的自由句式,想象奇特,情感激越,表达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B.陶渊明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他的《归园田居》(其一)平淡舒缓,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

    C.通讯有记叙文的特点,可以记叙描写,有人物和事件;又有新闻的特点,必须真实,有时效性。所以在通讯写作时,作者往往不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D.东汉中后期,游宦、游学之风盛行,大批士子远离故乡;作为文人五言诗滥殇的《古诗十九首》反映的就是这一现实,诗中充满了羁旅怀乡的思绪。

  • 5、下列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两者都有高超的叙事艺术,《左传》长于记述辞令,《史记》写人生动,细节传神。

    B.元代的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关汉卿是中国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和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合称“元曲四大家”,代表作除《窦娥冤》外,还有《救风尘》等。

    C.“童子”,即“童生”,科举时代,还未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蒲松龄笔下的“成名”、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都是“童生”。

    D.契诃夫是俄国十九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大师,也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他笔下的“别里科夫”已成为那些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的人的代名词。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亲亲土豆

    迟子建

    秦山夫妇是礼镇的土豆大户,他们在南坡足足种了三亩,春天播种时要用许多袋土豆栽子,夏季土豆开花时,独有他家地里的花色最全,要紫有紫,要粉有粉,要白有白。到了秋天,也自然是他们家收获最多了。

    秦山又黑又瘦,夏天时爱打赤脚。他媳妇比他高出半头,不漂亮,但很白净,叫李爱杰,温柔而贤惠。他们去土豆地干活时总是并着肩走,他们九岁的女儿粉萍跟在身后,一会儿去采花了,一会儿又去捉蚂蚱了,一会儿又用柳条棍去戏弄老实的牛了。秦山嗜烟如命,人们见他总是叼着烟眯缝着眼自在地吸着,牙齿和手指都被烟熏得焦黄焦黄的,嘴唇是猪肝色,秦山媳妇为此常常和他拌几句嘴。

    初秋的时令,秦山有一天吃着吃着土豆就咳嗽得受不住了,双肩抖得像被狂风拍打着的一只衣架,只觉得五脏六腑都错了位,没有一处舒服的地方。李爱杰一边给他捶背一边嗔怪:“抽吧,让你抽,明天我把你那些烟叶一把火都点着了。”

    秦山本想反驳妻子几句,可他无论如何都没有那力气了。当天夜里,他又剧烈咳嗽起来,而且觉得恶心。李爱杰担心秦山,第二天早早就醒了。她将头侧向秦山,便发现了枕头上的一摊血。

    李爱杰忧心忡忡地洗了那个枕套,待秦山起来,一边给他盛粥一边说:“咳嗽得这么厉害,咱今天进城看看去。”

    “少抽两天烟就好了。”秦山面如土灰地说,“不看了。”

    “不看怎么行,不能硬挺着。”

    “咳嗽又死不了人。谁要是进城给我捎回两斤梨来吃就好了。”

    早饭后李爱杰左劝右劝,秦山这才答应进城看病去。

    医生给秦山拍了片子,悄悄对李爱杰说:“你爱人的肺叶上有三个肿瘤,有一个已经相当大了。你们应该到哈尔滨做进一步检查。”

    李爱杰小声而紧张地问:“他这不会是癌吧?”

    医生说:“这只是怀疑,没准是良性肿瘤呢。咱这儿医疗条件有限,无法确诊,我看还是尽早去吧,他这么年轻。”

    夫妻俩回到礼镇时买了几斤梨,粉萍见父母回来都和颜悦色的,以为父亲的病已经好了,就和秦山抢梨吃。也许梨的清凉起到了很好的祛痰镇咳作用,当夜秦山不再咳了,这使李爱杰的心稍稍宽慰了一些。心想也许医生的话不必全都放在心上,医生也不可能万无一失吧。两口子该做啥还做啥,拔土豆地里的稗草、给秋白菜喷农药、将大蒜刨出来编成辫子挂在山墙上。然而好景不长,过了不到一周,秦山又开始剧烈咳嗽,这次他自己见到咯出的血了,他那表情麻木得像蜡像人。

    “咱们到哈尔滨看看去吧。”李爱杰悲凉地说。

    “人一吐血还有个好吗?”秦山说,“早晚都是个死,我可不想把那点钱花在治病上。”

    “可有病总得治呀。”李爱杰说,“大城市没有治不好的病。况且咱又没去过哈尔滨,逛逛世面吧。”

    秦山不语了。夫妻二人商量了半宿,这才决定去哈尔滨。李爱杰将家里的五千元积蓄全部带上,又关照邻居帮她照顾粉萍、猪和几只鸡。邻居问他们秋收时能回来么?秦山咧嘴一笑说:“我就是有一口气,也要活着回来收最后一季土豆。”

    李爱杰拍了一下秦山的肩膀,骂他:“胡说!”

    两个人在城里买了一斤烙饼和两袋咸菜,就直奔火车站了。火车票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贵,而且他们上车后又找到了挨在一起的座位,这使他们很愉快。所以火车开了一路李爱杰就发出一路的惊诧:

    “秦山,你快看那片紫马莲花,绒嘟嘟的!”

    “这十好几头牛都这么壮,这是谁家的?”

    “这人家可真趁,瞧他家连大门都刷了蓝漆!”

    秦山听着妻子恍若回到少女时代的声音,心里有种比晚霞还要浓烈的伤感。如果自己病得不重还可以继续听她的声音,如果病入膏肓,这声音将像闪电一样消失。

    秦山的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当李爱杰被医生叫到办公室后她知道一切都完了。

    医生说:“他已经是晚期肺癌了,已经扩散了。”

    李爱杰没有吱声,她只觉得一下子掉进一口黑咕隆咚的井里,她感觉不出阳光的存在了。

    赶回礼镇时正是秋收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在南坡地里起土豆。是午后的时光,天空极其晴朗,没有一丝云,只有凉爽的风在巷子里东游西逛。

    秦山一家人收完土豆后便安闲地过冬天。秦山消瘦得越来越快,几乎不能进食了。他常常痴迷地望着李爱杰一言不发。李爱杰仍然平静地为他做饭、洗衣、铺床、同枕共眠。

    秦山在下雪的日子里挣扎了两天两夜终于停止了呼吸。

    由于天寒地冻,在这个季节死去的人的墓穴都不可能挖得太深,所以覆盖棺材光靠那点冻土是无济于事的。人们一般都去拉一马车煤渣来盖坟,待到春暖花开了再培新土。当葬礼主持差人去拉煤渣的时候,李爱杰突然阻拦道:“秦山不喜欢煤渣。”

    礼镇人看到一个不同寻常的葬礼。秦山的棺材旁边坐着五麻袋敦敦实实的土豆,李爱杰头裹孝布跟在车后。秦山的棺材落入坑穴,人们用铁铲将微薄的冻土扬完后,棺材还露出星星点点的红色。李爱杰上前将土豆一袋袋倒在坟上,只见那些土豆咕噜噜地在坟堆上旋转,最后众志成城地挤靠在一起,使秦山的坟豁然丰满充盈起来。雪后疲惫的阳光挣扎着将触角伸向土豆的间隙,使整座坟洋溢着一股温馨的丰收气息。

    李爱杰最后一个离开秦山的坟。她刚走了两三步,忽然听见背后一阵簌簌的响动。原来坟顶上的一只又圆又胖的土豆从上面坠了下来,一直滚到李爱杰脚边,停在她的鞋前,仿佛一个受宠惯了的小孩子在乞求母亲那至爱的亲昵。李爱杰怜爱地看着那个土豆,轻轻嗔怪道:“还跟我的脚呀?”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山说“我就是有一口气,也要活着回来收最后一季土豆”,突出表现了他对土豆的深厚情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B.李爱杰在去哈尔滨的火车上发出一路的惊诧,这正面描写传神地表现了她虽然满怀心事、奔波在旅途中,仍对生活充满温情。

    C.夫妻俩第一次看完病回到礼镇,李爱杰心想也许医生的话不必全都放在心上,因为她怀抱着侥幸心理,愿意相信秦山的病没有大碍。

    D.秦山一家人收完土豆后便安闲地过冬天,他们对家庭经济实力无法负担治疗有清醒的认识。李爱杰平静地做饭、洗衣、铺床,是因为她对生活已经绝望了。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善于在叙述过程中捕捉富于抒情意味的典型意象,开头出现的土豆花与人物的生活相契合,传递出一种朴素与温暖。

    B.女儿粉萍是小说的次要人物,提到她的地方都表现出秦山一家人的生活和睦安详。

    C.小说结尾土豆跟着李爱杰的脚这一情节,暗示着他们的夫妻之情超越了生死界限,并没有因为死亡而中断,引发读者对爱、生命与死亡的思考。

    D.小说通过晓畅的故事以及对乡村生活细节的描摹,表现了人性的光彩。

    【3】“雪后疲惫的阳光挣扎着将触角伸向土豆的间隙,使整座坟洋溢着一股温馨的丰收气息。”请分析此处景物描写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的作用。

    【4】“土豆”这一意象贯穿全篇,是全篇的线索,请结合这一线索,分析秦山的形象。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和“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2)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的角度描绘出壮阔萧索的秋景,同时,抒写了自己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情怀。今人常用这两句诗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正面提出“道”是择师的唯一标准,而非身份与年龄。

    (4)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的作品中多有跟曹操的战船有关的句子,《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写出了曹军战船首尾相接、顺江而下的壮阔气势,《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则形象描画出曹军败于赤壁的战争画面。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在《锦瑟》中“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运用典故,描绘了美好的情景、虚渺的梦境,把人生的恍惚和迷茫以及苦苦追寻的执着表现了出来。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描写剑阁地势险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 9、按要求填空。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诗经·芣苢》)

    (3)杨万里《插秧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写出了农事的紧张与农家的艰辛。

    (4)秦观在《鹊桥仙》中表明爱情天长地久,不依恋于一朝一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以“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曹操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诵《短歌行》的形象。

    (2)白居易的《琵琶行》多处写到月,如“__________”一句,借月色倒映于江面的景色,抒发诗人与客人的离别之情;“__________”句,借月与江水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心情。

    (3)《荀子·劝学》中通过对比的手法直接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

    (2)《师说》中强调从师学习不必在乎别人的年龄的是“______________?”提出了“圣人无常师”的观点后,接着运用“______________”的事例加以论证。

    (3)《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占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4)以花草赠亲朋是古人表达情感的常有行为。《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榆河晓发

    (明)谢榛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

    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

    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

    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

    【注】①榆河:在今北京之北,地形险要,为明朝京城的北方锁钥。②弃繻(xū)者:《汉书·终军传》载,“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終不复传还。’弃繻而去。”表示决心创立事业。繻,古时用帛制成的出入关卡的凭证。

    思归

    完颜瓒

    四时惟觉漏声长,几度吟残蜡烬釭

    惊梦故人风动竹,催春羯鼓雨敲窗。

    新诗淡似鹅黄酒,归思浓如鸭绿江。

    遥想翠云亭下水,满坡青草鹭鸶双。

    【注】①金宣宗贞祐二年,金廷在蒙古侵略下,由中都(今北京)南迁至南京(今开封),史称“贞祐南渡”。完颜璜是金世宗孙,越王完颜永功长子,被迫南迁。②釭gāng:油灯、灯盏。③翠云亭:诗人故乡同乐园中的一处亭子。

    【1】下列对第一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朝阳驱散晨雾,不仅众山可见,还可以远眺居庸关雄姿。

    B.第五句以“征尘”借喻战争,表达对边境和平安宁的向往之情。

    C.末句感慨自己长年漂泊,双鬓已斑而一事无成,思之令人惭愧。

    D.前两联写晓发所见,后两联写晓发所感,章法谨严,层次分明。

    【2】请赏析“满坡青草鹭鸶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壬戌,是古代纪年的方式,按天干和地支组合而成,称作干支纪年法,“壬”是天干,“戌”是地支。常用的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B.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C.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D.美人,代指有美貌的人,古诗文多用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文中指所思慕的人。

    【3】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明月、白露,水波之美。

    B.“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有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的感情。

    C.第②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愉悦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

    D.第⑤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痕迹

    (英)约翰·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做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做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和你心灵得到充实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痕迹。只是这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回想起来,有的令人愉悦,有的令人怅惘……那么,关于“痕迹”,你有怎样的经历?请以“痕迹”为话题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