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安徽芜湖高一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虽说巴黎的布置比伦敦、罗马____________________得多,可是比起北平来还差点儿。

    (2)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____________________之途。

    (3)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____________________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4)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乡村社会淳朴的民性也罢,涂染封建宗法社会的背影也罢,都只是《边城》社会环境的构成因素。

    A.匀调   虚妄   轻浮   尽管 B.均匀   虚无   轻浮   无论

    C.匀调   虚无   浮夸   无论 D.均匀   虚妄   浮夸   尽管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句是( )

    ①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哭的多于笑的:屈原披发行吟时,已是长歌当哭;阮籍哭穷途,伤心当不止一次;杜甫诗十之有九带着“涕泪”。

    ②梁思成除了学业十分优异外,还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他学过小提琴、钢琴,他的体操也十分出色,单杠、双杠技巧在同学中也不同凡响

    ③在商界叱咤风云的他,在家里却没有一点大人物的风范,只是充当着一个温柔的丈夫和慈祥的父亲的角色。

    ④我作此文的目的当然不是提倡逆来顺受,合理合法之要求亦不提出。我只是建议,中国人应增强自信。

    ⑤李隆基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帝,眼看着海内升平,社会富庶,觉得再也没有什么事情值得忧虑,太平思想麻痹了他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

    ⑥大西北将重振汉唐雄风,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为期不远,西北雄风已起,这就是电视片《大西北》要告诉人们的。

    A. ①②⑥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④⑤⑥

  • 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保无疆之                                 休:福禄

    之以严刑                                   董:督察

    B.辟邪说,壬人                               难:排斥

    而不见可悔故也                               是:认为正确

    C.六王,四海一                               毕:完结

    盖失强援,不能独                             完:保全

    D.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                       判:决定

    以为侵宫、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       谤: 诽谤

  • 4、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指唐代以来形成的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诗之名。

    B.战国四君子,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安平君田单、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C.六艺指儒家所谓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才艺,也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D.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泛指帝王的宗庙。

  • 5、下列加点字中古今没有差异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行李之往来

    C.依乎天理

    D.百姓皆以王为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讲故事的人

    ①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A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②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B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③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④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⑤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子里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⑥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我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有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

    1选文回忆了成长中作者与母亲的哪三个故事?从中看出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1)故事一:

    (2)故事二:

    (3)故事三:

    母亲形象:

    2文中画线的A、B两处句子分别描写了母亲和“我”的流泪,请分析其原因及表达的感情。

    A.处原因及表达的感情:

    B.处原因及表达的感情:

    3选文③、④段中,母亲对“我”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请写出能够体现母亲态度变化过程的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莫言是因为“会讲故事”而成为著名的作家,进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请结合选文有关内容谈一谈,莫言会讲故事能力的形成,对你学好汉语的启发。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成曲调先有情。

    (2)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5)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7)西当太白有鸟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

    (9)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人和景两个角度侧面烘托了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

    (2)《论语·先进》中写到孔子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子路的志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泰山记》中,姚鼐回看日观以西各山峰,其色彩和形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面对孔子问“志”,曾皙描绘出了一幅春日畅游图:“莫春者,春服既成,___________________,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__________________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没有人是天生懂得道理的”,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的道理是一致的。

    (3)荀子在劝学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孔子所说的“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意思基本相同。

  • 10、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设想的“千乘之国”面临的困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的《登岳阳楼》中,诗人更关心的是“__________”,自己的凄苦境况并未使诗人伤心落泪,可想到国家诗人却“_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2)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他在面对四面竹树、寂寥无人的环境时的感受。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体现“古仁人”之“忧”具体内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4)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句子是:“_______。”

    (5)《氓》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女子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日辛劳,这与氓的“凶暴”形成对比,表达她内心的不满。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咏史诗鸿门

    唐·胡曾

    项籍鹰扬六合晨,鸿门开宴贺亡秦。

    樽前若取谋臣计,岂作阴陵失路人。

    乌江项羽庙

    宋·吴龙翰

    盖世英雄只恁休,千年遗恨大江流。

    汉提义帝作张本,当日君输第一筹。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从题材上来说,均是咏史怀古诗;从内容上来说,均是评价历史人物项羽。

    B.从题目上来看,触发诗人诗情的地点不同,一个是鸿门,一个是乌江的项羽庙。

    C.胡诗中的“鹰扬”是“大展雄才”之意,“谋臣”指的是被项羽尊称为亚父的范增。

    D.胡诗的末句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吴诗的第二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2】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攻取之外 作《师说》贻之

    B. 诸侯之亡与战败而亡者 而不知其

    C. 以有尺寸地 不知日

    D. 秦兵又至矣 吾尝终日思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实百倍

    B. 思厥先祖父

    C. 如弃草芥

    D. 然后得一夕安寝

    3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翻译,全对的一项是(   )

    ①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A. ①诸侯送秦国的土地越频繁,秦国侵犯诸侯就越厉害。

    ②以至于发展到灭亡的结局,从道理上说本来就应该这样。

    B. ①诸侯送秦国的土地越频繁,秦国侵犯诸侯就越厉害。

    ②以至于发展到灭亡的结局,事理本来就应该这样。

    C. ①诸侯送秦国的土地越频繁,国力消耗就越厉害。

    ②以至于发展到灭亡的结局,道理本来就应该这样。

    D. ①诸侯送秦国的土地越频繁,国力消耗就越厉害。

    ②以至于发展到灭亡的结局,从道理上说本来就应该这样。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侯贿赂秦国土地,小则送邑镇,大则送城市,足见秦国受赂得地之轻易,同时也暗示秦国贪婪无度。

    B. 各诸侯曾经开辟疆土万分艰难,而如今为求苟安而大举割地,向秦国求和;秦国却步步紧逼,欲亡之而后快。

    C. 作者引用古人的话,通过“抱薪救火”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诸侯以地事秦必然走向灭亡的严重后果。

    D. 这一段文字概括了韩、魏、楚覆灭的历史进程,运用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等方法论述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的观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作文。

    清明朝雨,天色昏沉,沉默的车驶入路口,汇入车流。透过车窗,有匆匆略过的山野,隐约能看见雨点打碎了湖面,溅起凌乱涟漪,转瞬又淡去。不知几时,似是梦醒,车辆已驶出路口,与车流匆匆作别,去赴那天人之会。人生恍如逆旅,山水皆是过客,别去也匆匆。

    请以“过客”为主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