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日本把这笔巨款的84.7%,用于军事。对这则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日本利用赔款,向欧美国家学习
B.日本利用赔款,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
C.赔款为日本扩充军备提供大量资金
D.赔款利于日本对中国进行经济扩张
2、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
A.封建军阀垮台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逆历史潮流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C.资产阶级共和制度适合中国
D.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政策破产
3、与“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这组关键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武昌起义
4、中国近代民主进程是学习欧美民主制度,通过改良、革命、思想文化运动等形式进行了艰难探索。以下属于为学习西方民主政治而进行的改良运动的是
A.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
D.戊戌变法
5、如图为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组织了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等,共产党组织了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等,几次会战(或战役)的大致地理位置如下,结合所学。( )
A.①处会战(或战役)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B.②处会战(或战役)取得了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次重大利
C.③处会战(或战役)结束后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D.④处会战(或战役)中八路军115师取得正面作战最大胜利
6、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洗劫圆明园的侵略者是
①英国
②美国
③法国
④俄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变革中进步。我国近代教育改革始于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
C. 中华民国初期
D.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8、下图是被西方视作“神秘之师”的一支中国部队,它主要承担的任务是( )
A.反对霸权主义
B.战略核反击
C.维护社会治安
D.打击恐怖势力
9、接受和平改编的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是( )
A.李宗仁 B.赵登禹 C.张学良 D.傅作义
10、“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这一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这成为其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纲领中反映出孙中山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标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11、某位导演准备拍电视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写一段“画外音”,你认为下列哪一项不适合
A.颁布的时间是1913年3月
B.规定了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C.是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D.最终被袁世凯废除
12、下列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一个国家”是根本前提
②充分考虑了台湾和港澳的历史和现实
③大陆承诺放弃武力,和平统一
④统一后的台湾可以保留军队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国家政治经济的主题。1952年人民日报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可能是( )
A.大字报红卫兵文化大革命
B.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土地改革
C.人民解放军西藏和平解放合作社
D.大跃进一大二公打倒一切
14、近代以来,中国的东南海疆受到列强的严重威胁。洋务运动后期,为加强东南海防,清政府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创建最早的几支海军有( )
①南洋水师 ②北洋水师 ③西洋水师 ④福建水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签订后,美,法两国以恫吓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比利时,瑞典,挪威等西方国家也接踵而至,要求“援例”订约。这反映了《南京条约》的签订( )
A.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加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D.长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16、“众夷良莠不齐,遂有夹带鸦片、诱惑华民,以致流毒各省者……以中国之利利于夷……岂有反以毒物害华民之理?”这是一位钦差大臣写给维多利亚女王的信。这里的“夷”在19世纪40年代发动的侵华战争使中国( )
A.丧失了所有的主权
B.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自然经济分崩瓦解
D.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
17、下列现象,在中国近代社会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 到电影院看电影
B. 用电报、电话与亲友进行联系
C. 用电脑上网
D. 出行可以使用轮船、火车、汽车
18、戊戌变法六君子不包括下面的:( )
A.康广仁 B.谭嗣同 C.梁启超 D.刘光第
19、1935年底,华北危急,北平学生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呼声,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
C.四一二政变
D.国民革命
20、1952年10月14日凌展,美国侵略军发起"金化攻势",企图攻占我军某地区的597.8高地和537.7高地。在其后的40多天战斗中,敌人先后投入6万多兵力,向不足4千平方千米的我军阵地上倾泻近200百万颗炸弹和炮弹,山头高度被削低2米,但我志愿军坚守阵地,击退敌军900多次冲击,最终取得战役胜利。这里描述的是( )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孟良固战役
D.上甘岭战役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人物
(1)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是:
(3)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是:
(4)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是:
22、(题文)国民政府抗战:________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________”。
23、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成果:一是创建________,二是进行________,基本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当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时,国共第二次合作,取得了________的胜利。由此可见,国共关系的启示:________。
24、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方式:________,社会主义改造创举是________。
25、1995年1月_____ (人物)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_____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向中国大陆,胡锦涛与之会面,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6、填表题
2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共领导的_____政治协商制度。_____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8、1947年建立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___________自治区。目前,全国已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
29、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成为指导土地改革法律依据;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_。
30、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回答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运动的开展?哪两个领域也开展了类似运动?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当时中国错误的经济行为给当时的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后果?
(4)材料四中的“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指的是当时在农村实行的什么做法?这一做法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5)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3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思想基础是什么?这次会议作出哪些重大决策?这次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
33、素有“东方梦巴黎”之称的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的沧桑巨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的条约名称。
(2)写出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
(3)写出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的名称。
(4)写出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名称。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1894年的这场战争证明了光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君主立宪也好,民主共和也好,这么好的制度怎么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于是开始学习西方……的思想。
——《袁腾飞说中国历史》下
请回答:
(1)材料中说到的“学技术”是指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谈谈这场运动的影响?
(2)请根据所学知识举一例尝试建立“君主立宪”运动中的代表人物?
(3)材料中所说的“开始学习西方的思想”的运动是什么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阵地是哪里?是谁先兴起的?从该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可以看出运动的锋芒指向中国哪一传统思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