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上海高二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A.乃谴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子卿尚复谁为乎?

    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

    D.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 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种同质化为企业之间的竞争甚至企业内部的竞争埋下了隐患。

    ②以西餐和中餐为例,麦当劳里的汉堡包,在世界不同国家,口味一定是一致的。

    ③而中餐菜式很少有告诉你每种配料放多少,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口味可谓天壤之别。

    ④国学是应对复杂性和偶然性的智慧。

    ⑤这种差异化不仅形成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时大大避免了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⑥西学是应对简单性和必然性的智慧,

    A.⑥②①④③⑤ B.⑥④②①③⑤

    C.④⑥②⑤③① D.④③⑤⑥②①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藐视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在我们这片远东大陆上,可能在很古的时候住过些还不知道种地的原始人,那些人的生活怎样,对于我们至多只有一些好奇的兴趣罢了。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的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的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象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在数量上占着最高地位的神,无疑的是“土地”。“土地”这位最近于人性的神,老夫老妻白首偕老的一对,管着乡间一切的闲事。他们象征着可贵的泥土。我初次出国时,我的奶妈偷偷的把一包用红纸裹着的东西,塞在我箱子底下。后来,她又避了人和我说,假如水土不服,老是想家时,可以把红纸包裹着的东西煮一点汤吃。这是一包灶上的泥土。——我在《一曲难忘》的电影里看到了东欧农业国家的波兰也有这类似的风俗,使我更领略了“土”在我们这种文化里所占和所应当占的地位了。

    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象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粘着在土地上的。我遇见过一位在张北一带研究语言的朋友。我问他说在这一带的语言中有没有受蒙古语的影响。他摇了摇头,不但语言上看不出什么影响,其他方面也很少。他接着说:“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变动。”——这结论自然应当加以条件的,但是大体上说,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相信,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象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这些宣泄出外的人,象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各式各样的运命下被淘汰了,或是“发迹”了。我在广西靠近瑶山的区域里还看见过这类从老树上吹出来的种子,拼命在垦地。在云南,我看见过这类种子所长成的小村落,还不过是两三代的事;我在那里也看见过找不着地的那些“孤魂”,以及死了给狗吃的路毙尸体。

    ………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人们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

    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效力。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选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具有浓烈“乡土”味的国家。每一个个体,不需要纵向上溯得太远,也不需要横向扩展得太开,你就能够发现自己与乡村之间的息息关联。“乡村”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底色,也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进入 21世纪前后,中国乡村社会出现了巨变,概括来看,这种巨变表现在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治理之变。2006年取消了延续千年的农业税,而且还大规模地向农村进行财政转移支付,目前国家财政每年向农村的转移支付规模超过万亿。取消农业税和国家向农村大规模输入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之前基于税费收取所形成的乡村治理体制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第二个层面是村庄基础结构之变。进入新世纪前后,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之前相对封闭且稳定的村庄边界大开,村庄社会结构迅速改变。在现代性的冲击下,传统乡村社会中的诸多基础性结构,如宗族等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机制和地方性规范随之解体。

    第三个层面是价值之变。传统中国农民有着强烈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观念。到了20世纪末,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农民的生育观念都已改变,传宗接代的观念大为淡化。

    发生在世纪之交的以上三层巨变都可以看作是现代化建设的结果。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而且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乡村社会基本秩序由之前的内生为主变成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的组成部分,外生秩序逐渐代替了内生秩序。

    (摘编自贺雪峰《回乡记:我们所看到的乡土中国》)

    材料三

    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农业、农村、农民上多下功夫,依靠“新”助推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要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让农村也美起来,去完善乡村的“包装”,去美化乡村,打造“新农村”。

    要推动乡村的发展,就需要牢牢抓住“农业”这个关键,发展新农业,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而要让农业成为有吸引力的产业,就需要让农业的发展与市场接轨,更好地实现农业的转型。

    振兴乡村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育,通过政府主导、立足产业、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打造一支新型的职业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的人才支撑。

    (摘编自陈红《乡村振兴要靠“新”》)

    【1】对材料一“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和隔膜,才有三家村式的村落存在。

    B.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

    C.受地方性的限制,终老是乡便成为一种生活常态。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对乡民而言都十分熟悉。

    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化建设绕不过农村,每一个个体与乡村之间息息关联,乡村成为了绝大多数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

    B.随着现代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相对封闭且稳定的村庄边界大开,村庄社会结构迅速改变。

    C.从中国乡村社会发生的三个巨变来看,现代化不是工业化,而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

    D.振兴乡村要牢牢抓住农业这个关键点,农业转型也需要让农业的发展与市场接轨,才能让农业有吸引力。

    【3】下列选项中不具有“乡土社会”特征的一项是(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B.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C.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D.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德经·第八十章》)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周边地上去的子弟,也都维持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 生活的传统。

    B.从现在的情形来说,远东这片大陆上的人都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

    C.从某个角度看,我们的民族和土是分不开的,土地是生存的资本,同时也是一种束缚。

    D.文中用白头偕老的老夫老妻来比喻可贵的泥土,新颖、独特。

    【5】材料一结尾说: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这种观点在当代乡村社会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在下面的空白处补写出相应的名篇名句。

    (1)《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自己儿时坎坷的命运,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2)对于庄子将生死、寿命长短等同起来的思想,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驳。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自己登山临水、长啸赋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最后用一句“____________”点明写作本文意图。

    (5)在《石钟山记》中,苏轼因李渤“____________”的探究方式写其浅陋可笑。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燕歌行》中表现士兵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并非为了个人取得功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为政以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_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3)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5)_______,忽到庞公栖隐处。_________,惟有幽人自来去。(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疑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劝学》中,荀子用登高望远、顺风疾呼、骑马行千里、划桨渡江河等四个类比,推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人们已经忘却战败的历史,开始频繁地迎神赛社了。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武器,准备一起行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一诗中写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

    (3)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登山亭

    陆游

    飞观峥嵘天宇宽,幽人半醉凭阑干。

    三山渺渺鸾鹤远,七泽茫茫蓑笠寒。

    清吹拂林横玉笛,紫云覆鼎熟金丹。

    童颜绿鬓无人识,回首尘寰一梦残。

    【注】①三山: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里也可指眼前所见之山。②七泽:相传古时楚有七处沼泽,后以七泽泛称楚地诸湖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从远观角度写山亭高耸,山峰高峻,天空辽阔,令人有更上层楼之感。

    B.第二句中的“幽人”是诗人的自称,“半醉”二字真切地写出了其愁苦的生活状态。

    C.颔联中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眼前之景悠远、苍茫的特点。

    D.颈联中诗人先写微风中的笛声,接着表明自己想要求仙问道,做一个炼丹术士。

    【2】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晏,徐州滕人,家世力田。晏少壮勇无赖,尝率君冠行攻劫。梁末,徐方大乱,属邑皆为他盗所剽,惟晏乡里恃晏获全。

    后唐同光中,应募隶禁军,寻累迁奉国小校。

    晋开运末,与本军都校赵晖、忠卫都校侯章等戍陕州。会契丹至汴,遣其将刘愿据陕,恣行暴虐,晏与晖等谋曰:“今契丹南侵,天下汹汹,英雄豪杰固当乘时自奋。且闻太原刘公威德远被,人心归服,若杀愿送款河东,为天下唱首,则取富贵如反掌耳。”晖等然之。晏乃率敢死士数人夜逾城,入府署,劫库兵给其徒,迟明,斩愿首级府门外。时汉祖虽建号威声未振得晏等来归甚喜即日以晖为保平军节度章为镇国军节度晏为降州防御使仍领旧职。既而晖等表晏始谋功为第一,迁建雄军节度。

    周祖即位,加兼侍中。广顺元年,刘崇侵晋州,晏闭关不出,设伏城上。并人以为怯,竞攀堞而登,晏麾伏兵击之,颠死者甚众,遂桥遁。遣汉伦追北数埂,斩首百余级,八月来朝,周祖以家彭城,授武宁军节度,俾荣其乡里。三年,周祖征兖州,次张康镇,晏来朝,献马七匹,赐袭衣、金带。亲

    初,晏至镇,悉召故时同为盗者遗以金帛,从容置酒语之曰:“吾乡素多盗,我与诸君昔尝为之。后来者固当出诸君之下,为我告谕,令不复为,若不能改,吾必尽灭其族。”由是境内安静,吏民诣阙举留,请为晏立衣锦碑。世宗初,复请立德政碑。世宗命比部郎中、知制诰张正撰文赐之,诏改其乡里为使相乡勋德时,私门立戟。

    太祖即位,进封赵国公。从征李筠,师还,改安远军节度。乾德元年,进封韩国公,上章请老,拜太子太师致仕。每朝会,令缀中书门下班。俄归洛阳别墅。四年冬,卒,年七十七。废朝三日,赠中书令。

    (选自《宋史.王晏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汉祖虽建∕号威声未振∕得晏等来归∕甚喜∕即日以晖为保平军节度章为镇国军节度晏为降州防御使仍领旧职

    B. 时汉祖虽建号∕威声未振∕得晏等来∕归∕甚喜∕即日以晖为保平军节度∕章为镇国军节度∕晏为降州防御使∕仍领旧职

    C. 时汉祖虽建∕号威声未振∕得晏等来∕归∕甚喜∕即日以晖为保平军节度∕章为镇国军节度∕晏为降州防御使∕仍领旧职

    D. 时汉祖虽建号∕威声未振∕得晏等来归∕甚喜∕即日以晖为保平军节度∕章为镇国军节度∕晏为降州防御使∕仍领旧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堞,古代城墙上如齿状的薄型矮墙,既可抵挡敌人矢石攻击,也可防止人马下坠。

    B. 德政碑,又叫“遗爱碑”,专指歌颂官吏政绩的纪念碑,一般由百姓为卸作官员所立。

    C. 国公,中国古代的封爵名,一般封给有功的大臣和皇室成员,如王安石被封为荆国公。

    D. 中书,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其职能通常为辅佐主官,负责典章法令的编修、撰拟。

    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晏作战勇猛,讲究谋略。他年轻力壮时就威猛勇武,入伍后不久就升官至奉国小校;戍守晋州时,他闭门不战,巧设伏兵,给人怯战之感,抓住时机痛杀敌人。

    B. 王晏审时度势,鼓动他人。他本为后晋将领,镇守陕州时,利用契丹军入侵的机会,鼓动其他将领应该把握时机,建立功勋后另投新主,得到了其他将领的赞同。

    C. 王晏治盗有方,深得民心。家乡一带多盗乱,他对当年一同为盗的同伙恩威并施,先送财物、宴请,后对他们加以恐吓,盗乱轻易平息,他因此深受百姓爱戴。

    D. 王晏历仕多朝,深受宠爱。他在后唐至北宋的多朝都做过官;因为有军功,后汉为他加官,后周赐他财物荣誉,宋太祖为他进封爵位,朝会时让他与中书、门下官员同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末,徐方大乱,属邑皆为他盗所剽,惟晏乡里恃晏获全。

    (2)晏乃率敢死士数人夜逾城,入府署,劫库兵给其徒,迟明,斩愿首级府门外。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河南泥塑娃娃闻名中外,其制作诀窍是中空底实,上轻下重。泥胎底座经过反复晾晒涂抹,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上半身是纸片和泥浆的混合,纸塑要一层层贴,然后用泥浆与泥胎底座合为一体。泥塑不需要烧制,其要求反而更高。上佳材料是深埋在地下的黄河淤泥,杂质少,黏性强。泥采回来后,先风化一两年,再掺入棉絮和面浆,过滤、和泥、捶泥后使用。从取泥制泥,到上浆、擦粉、上色、开眼等,24道工序一样也急不得,仅头发上色就要上9遍。开眼是最难的,开好了,泥娃娃“精神焕发”;开坏了,就“无精打采”。做个泥娃娃,比怀个真娃娃的时间还要久!

    以上材料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与时代现实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