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吉林松原高二上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束发,即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代指成童之年。

    B.象笏,象牙手板。古代大臣上朝皆持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或记事。

    C.“归”指女子出嫁。“归宁”是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来归”是从夫家方面说女子出嫁到夫家。

    D.辟指征召做官,唐代朝廷大臣可征召名士大儒为官,地方长官也可自行辟聘,这是沿袭汉代的科举制度。

  • 2、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下正处在信息化时代,一个人既不懂得网络技术又不愿意去学,如此身无长物便很难跟得上当下飞速发展的时代步伐。

    ②《新华日报》曾说过“一些高校图书馆公布的借阅排行榜让人大跌眼镜”:当经典书籍被束之高阁落满灰尘的时候,图书馆里的流行小说短短几个月就会被翻烂。

    ③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从选址、创新设计到研发制造、组织施工,经历了22年的风雨同舟,于925日正式启用。

    ④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没关打气,还可附庸风雅。”

    ⑤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⑥摆好后,他照例是横瞅瞅,竖看看,里磕磕,外扳扳,直到那砖横平竖直了,他自己也觉得称心如意了,这才摸起另一块。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论语》可以作为一本文学书看,里面有故事,有对话,有文章,用种种形式表达思想。在以简、帛作书的时代里,书面语言不能不简短;这书又是传闻记录,往往残缺不全;又是传授门人弟子的内部读物,许多口头讲授的话都省略了;因此,书中意义常不明白。自从汉代以来,孔门弟子所传手册《鲁论》《齐论》等编订成一书,最后又经政府颁布,成为识了字就要读的经书之一。一直到本世纪初废除八股科举,不用这书作考试题目来源以后的三四十年,《论语》仍旧是读书人最熟悉的。这样一部圣人之书是高高在上的经典,和不识字的多数老百姓的民俗心态应该是离得远了吧?事实并不是这样。不但书中有两千多年前的民俗,而且它成为家喻户晓的书,一直进入笑话、谜语,雅俗共赏了。教孩子读《论语》是从前私塾的普遍任务。因为书中充满了子曰,教书先生便被戏称为开子曰铺的。书中坚持的三年之丧守孝,成为历时两千多年的丧葬礼俗。书中有些话如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欲罢不能”“割鸡焉用牛刀等等,被引用于庄重的或不庄重的上下文里,所以许多不识字的也知道孔圣人的话而且心态相通。

    《论语》中称呼人,除用官名和谥号以外,单称的都被认为是指孔子。称加姓的除孔子外,有曾子,即曾参,有子,也称有若,两处提冉子,别处仍称冉有。此外,门人都称其(号),如子路、子贡、子夏、子张及颜渊等。对有些人直呼其名而不加称呼,那是不受重视甚至受轻视的。这些不同称呼区别亲疏、尊卑、贵贱,正符合中国从上到下历来的习惯:不同称号表示不同关系,对方的不同地位,错不得。

    孔子、有子、曾子依据人的社会地位,把妇女和小人排除在外,构成一个关系网,排成一个符号系统。对每一个符号的要求算是那个符号的意义。符合要求就可以戴符号,否则不算,这就是正名。这系统中的层次是由低而高,由小而大,由家而国而天下。每层各单位都有尊卑上下,在上者高于其他任何个人。天子等于天下,君等于国,父等于家。同姓的家合成族。家族是一体,荣则俱荣,灭则同灭。全族是一个人,一个人是全族,这不是孔子发明的。秦对商鞅,楚国对伍子胥的父亲,都是灭族。以后还扩充到灭三族,灭九族,以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灭方孝孺的十族。最少的是灭满门,全家抄斩。上有罪,责在下。父有罪,打儿子。这是中国历代的民俗,不是谁创造的。理论解说是孔门的:全体大于局部,大小系统中的尊、主等于全体。上下必须分清。任何个人都要排入森严的上下尊卑秩序。这个上下尊卑的系统结构为的是防止犯上作乱。下服从上就是不乱,不乱就是治,是太平。这个结构的符号系统就是天下变道亦不变,指示了以后两千多年的民俗心态。

    (摘编自金克木《轨内·轨外》)

    1下列关于《论语》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论语》原是孔门弟子的内部读物,起初并未定名。

    B.《论语》作为传闻记录,意义常不太明白,因为受到简和帛的限制及口头语的省略。

    C.汉代后《鲁论》《齐论》编订成书,经政府颁布,成为经书之一。

    D.有了科举考试后,《论语》充当考试题目的来源,只有读书人最熟悉它、认可它。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等依据社会地位,把人们排成符号系统,对每个符号都有相应的要求;“正名”就要求每个符号都符合要求。

    B.《论语》没远离普通老百姓,许多不识字的百姓也知道孔圣人的话。有些内容被编入笑话、谜语,有些内容被引用于庄重或不庄重的文字中。

    C.《论语》提倡的“守孝”成为礼俗。上有罪,责在下。父有罪,打儿子。这是中国历代的民俗,这理论解释出自孔门。

    D.教孩子读《论语》是私塾的普遍任务,教书先生被戏称为开“子曰铺”的,《论语》有雅俗共赏的一面。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论语》中对人的不同称呼是有着区别亲疏、尊卑、贵贱作用的,它符合中国民众历来的习惯心理。

    B.在孔子等人结构的关系网中,家族荣则俱荣,灭则同灭,如果一人犯罪,可以灭三族、灭九族乃至灭十族。

    C.《论语》中单称“子”的被认为是指孔子,称“子”加姓的还有曾子、有子等,由此可知,被称“子”的人没有被轻视。

    D.任何个人都要排入森严的上下尊卑系统结构,下不犯上,就是治,就是天下太平,就可以称之为“道”。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真正做到无所凭借。

    (3)《逍遥游》描写迁徙南冥的大鹏击水之广、飞升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滕王阁序》中表达自己不因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的“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孤寂凄凉,便觉时光难捱,而在《醉花阴》中“________________”借袅袅香烟、阴沉天色写因愁浓而怨天长。

    (2)在《逍遥游》中,庄周用水与舟的关系,来形容大鹏飞翔必须依赖天空的广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到自己刻苦求学并自得其乐,所以无视物质生活贫乏的句子是“________”,以“________”一句总结自己求学的经历,发人深省。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行路难》第一首的最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总结秦朝的纷奢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并且还挥霍无度。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在《蜀道难》中,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正面描写蜀山之险峻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登高》中作者感叹年华老去,连借酒消愁的机会都失去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孔子说,君子要处理好质朴与文采的关系,二者兼备,配合恰当,否则就会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好现象。

    (2)《无衣》中秦人能同袍同泽同裳,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成败异变,功业相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里面多用美人香草来比喻,是因为____________,至死不容于世,是因为____________

    (4)陆游在《书愤》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回忆过去戎马生涯,雄放豪迈,广为人们传诵。

  • 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表达作者陶渊明人生态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帝乡不可期。”

    (2)《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在《逍遥游》中,庄周用“朝菌”和“蟪蛄”作例,来说明寿命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仙吕混江龙

    白朴

    断人肠处,天边残照水边霞。枯荷宿鹭,远树栖鸦。

    败叶纷纷拥砌石,修竹珊珊扫窗纱。黄昏近,愁生砧杵,怨入琵琶。

    【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从体制上讲,“仙吕”为宫调,“混江龙”为曲牌。

    B.“断人肠处”,意为“令人肝肠寸断的是”,起笔直抒胸臆,奠定了全曲的感情基调,让整曲笼罩在伤心悲痛的气氛中。

    C.“残照”“枯荷”“栖鸦”等意象,用细节描写写出夕阳西下,草木衰败的深秋景致,便于作者借景抒情,委婉含蓄地表达情感。

    D.尾句描绘天色将暝,暮色四合,捣衣声起,“砧杵”指捣衣石和棒槌,暗指女子思念远方的征人。

    【2】白朴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深具文采,精于度曲。在此曲中,“败叶纷纷拥砌石,修竹珊珊扫窗纱”为写景佳句,该句是如何体现白朴“深具文采”的?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年十五,访山海关,观山川形胜。弱冠举乡试,学大进,益好言兵,且善射。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朝议方急西北边,守仁条八事上之。正德元年,刘瑾逮给事中御史戴铣。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十一年,南方盗贼蜂起。前巡抚托疾避去。守仁至,知左右多贼耳目,乃呼老黠隶诘之。隶不敢隐,因贳其罪,令阴觇贼,贼动静无勿知。福建、广东会兵而讨贼。守仁亲率锐卒,佯退师,出不意捣之,俘斩七千有奇。所将皆文吏及偏裨小校,平数十年巨寇,远近惊为神。十四年,宁王宸濠反。守仁急趋吉安,治器械舟楫,传诏暴宸濠罪,俾守令率吏士勤王。复战,官军却,守仁斩先却者。诸军殊死战,贼大败。守仁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贼平,京师闻,诸大臣震惧。张忠尝纳宸濠贿,忌为守仁所知,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欢呼。忠扬言帝前曰:“守仁必反”。守仁入九华山,日晏坐僧寺。帝觇知之,曰:“守仁学道人,何谓反?”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丧过江西,军民无不缟素哭送。守仁天资异敏。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其为教,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守仁以直节著。从诸书生扫积年逋寇,平定孽。文臣用兵,未有如守仁也。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试,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主持考试,一般在一月举行,又称“春闱”。

    B.檄,即檄文,古代官方用征召、晓谕或声讨的文书,文中指征调福建、广东兵力的文书。

    C.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也称为“京都”“京国”“京城”,现泛指首都。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名出有因,拥有传奇童年。他的名字“云”是祖母梦见神人从云中送儿下人间而起的,他直到五岁被异人抚摩且改名,才开口说话。

    B.王守仁富有奇计,获得远近叹服。在平定南方盗贼的行动中,他出奇制胜,凭借薄弱的人员和兵力,平定了长久以来的大患,远近为之叹服。

    C.王守仁文武兼备,取得战功胜利。平宁王之反时,他战策得当,趁宁王以金宝犒劳其群臣时,发动突袭;且善射,他“三发三中”赢得京军欢呼。

    D.王守仁天资聪敏,开创阳明心学。他筑室阳明洞,悟出格物致知应当自己求之于心,重点培养学生良知,求学的人纷纷跟从他,后有“阳明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仁亲率锐卒,佯退师,出不意捣之,俘斩七千有奇。

    (2)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中的贾雨村刚出场时是个穷书生,他饱读诗书,有真才实学,心怀大志,脂砚斋曾为他写下“雨村真是英雄”的批语。可在登科及第步入官场后,他丧失了做人的良知与道德,逐渐变成了一个忘恩负义、丧尽天良的奸险小人。书中曾预言他“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脂砚斋曾十几次怒批他为“奸雄”。

    热播剧《狂飙》中的高启盛出身寒微,从小学习刻苦,有较高的人生目标,凭借优异成绩考上了重点大学。但是,由于毕业后长期遭到旁人的歧视,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扭曲,他贪慕钱、权与“胜”,失去了读书人的信仰,逐渐沦为一个不择手段、没有道德底线的黑恶分子,最终坠入毁灭的深渊。

    作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警示意义。请结合材料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