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北京高一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朝避猛虎,避长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A.使人听此朱颜

    B.雄飞从绕林间

    C.砯崖石万壑雷

    D.侧身西望长咨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B.野马也,尘埃也。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众所周知,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唐诗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大大发展了歌行体样式,丰富了诗歌内容,把我国古典诗歌艺术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不可逾越的高峰。唐朝是广为人知的诗歌天堂,“唐诗宋词元曲”之说,其中把诗归结于唐, 由此可看出唐朝在诗歌历史上的地位之高与垄断之势。唐诗知名作者有2000多人,保存在《全唐诗》中的诗作40000多首。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诗魔白居易等诗坛泰斗,如满天繁星,熠熠生辉,其脍炙人口的诗篇,千百年来广为流传。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鲁迅先生感叹:“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

    唐诗之所以繁荣,不外乎经济、政治、文化、历史这四个方面的原因。具体说来,唐诗的空前繁荣,主要是因为前代的广泛积累,为唐诗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的发展,为诗歌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科举要考诗歌,经诗赋取士的制度,造成了重视诗歌的社会风气。

    最关键的一条是,唐代政治开明,在发展中解除了诸多束缚,这对诗歌的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唐朝提倡儒家、道家、释家并存,允许外来宗教在国内传播。这对于开阔眼界、解放思想、促进文学艺术的交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源头活水”。作为统治这个朝代的王族,唐帝国一代雄主傲视群伦,胸襟眼界之开阔前所未有。更重要的,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连太宗李世民也具有外族血统,因此唐王朝的民族政策具备了前所未有的开明。正因为有这样的政治背景,李姓王朝才能以前所未有的自信面对化外文明,此等自信,积弱之宋实难企及,明清两代,国势渐衰,也难望其项背。大唐朝奉行的国策是“中国既安,四夷自服”,讲究对待外族一视同仁。很多域外文化溶入中华文化之中,呈现一片天朝大国的风尚。唐朝国力强大,统治者对自身充满信心,对存在的问题不避讳,人臣敢于进言,君主积极纳谏,诗人创作自由,反映社会问题迅速而尖锐,具备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胸襟和气度。各族文化更是百花齐放,万家争鸣。

    我们不难看到,唐诗题材广泛,其中揭露封建社会的丑恶与黑暗,矛头指向贪官污吏甚至皇帝老爷的诗也占很大比例。李白的《古风·秦王扫六合》讽刺唐玄宗信神求仙,杜甫的《三吏》《三别》揭露官吏的残暴和民间疾苦,白居易的《轻肥》抨击了官宦们的奢侈腐化。批评时政是唐诗的特色之一,比其艺术特色更加难能可贵。

    《容斋随笔》载,“唐诗无讳避”,“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至宫禁嬖昵,非外间所应知者,皆反复及言,而上之人亦不以为罪。”诚如作者洪迈所言,许多“讽谏诸章”,在唐朝诗人笔下“反复及言”,上面“不以为罪”,而“今人”、也包括很多古人皆“不敢尔也”。隋炀帝曰:“有谏我者,当时不杀,后必杀之”。“隋氏以主骄臣谄亡天下”,“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明朝诗人高启因写《宫词》,为朱元璋猜忌而被腰斩。李白、杜甫等如生在隋朝或明朝,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正是唐代的开放与自由,最大限度地拓宽了文学的创作空间,唐诗才能跃居文学之巅,成为诗歌之最。唐朝的强大催生了唐诗的繁荣,唐诗的繁荣折射了唐朝的伟大。带刺的唐诗不仅没有为唐朝抹黑,反而为唐朝的政治开明作了最好的注脚。

    带刺的唐诗告诉我们,强大的国家不惧怕批评,害怕批评的国家难以强大。批评不是洪水猛兽,谄媚的赞歌才是。

    (摘编自许家祥《唐诗何以繁荣》)

    【1】下面关于唐诗繁荣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朝国力强大,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方面都极为适合诗歌创作,这种优越的社会背景为诗歌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B.唐朝诗人众多,知名的诗人就有2000多人,不知名的诗人更是不计其数,庞大的创作队伍为诗歌的繁荣提供了充分的前提条件。

    C.唐朝重视诗歌,实行经诗赋取士制度,科举要考诗歌,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使读书人重视诗歌创作, 营造了重视诗歌的社会风气。

    D.唐代政治开明,实行宽松的政治政策,在自我发展中解除了许多束缚,统治者这种博大的襟怀诗人自由创作搭建了宽广的平台。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诗浩如烟海,保存在《全唐诗》中的诗作40000多首,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骨陈子昂等优秀的诗人如满天繁星,熠熠生辉。

    B.唐诗源远流长,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有前代的广泛积累,诗歌创作久盛不衰,诗歌内容丰富多彩,歌行体样式极大发展。

    C.唐诗成就辉煌,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不可逾越的高峰,大唐帝国在诗歌历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和垄断之势,是广为人知的诗歌天堂。

    D.唐诗质量优异,鲁迅先生评价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并感叹: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后世诗人大可不必再动手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创作了大量的批评时政的诗歌,这说明唐代统治者对自身充满了信心,对存在的问题毫不避讳。

    B.唐代诗人写诗尽可直辞咏寄,无需避隐。他们敢于揭露封建社会的丑恶与黑暗,甚至将矛头指向贪官污吏和皇帝。

    C.《容斋随笔》的作者——南宋文学家洪迈认为,许多“讽谏诸章”,在唐朝诗人的笔下“反复及言”,当今和唐以前的人都不敢那么写。

    D.隋炀帝对谏我者必杀之,秦不闻其过而亡天下,朱元璋将诗人高启腰斩,这些例子反衬了唐代的开放与自由,折射出唐朝的伟大。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关于师生之间贤能的比较,有过精彩的论述,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秦人不珍惜从六国搜刮来的宝物的两个四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在《虞美人》中以江水喻愁,成为千古名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一个人做事需要坚持自我,不因外界的赞誉和非难而动摇心志。《逍遥游》中表明这一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在写到大鹏鸟展翅奋飞时,不禁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产生疑惑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勃《滕王阁序》中,作者采用色调冷暖相间写景远近结合的手法,用“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尽了九月的山光水色。

    (3)我国古代的许多文人雅士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他辞官归家之后喝酒的喜悦与悠然自得之情。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主席说:人民是创作的源泉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如《赤壁赋》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源泉。

    (2)李白《蜀道难》善于运用神话和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到了远古的蜀王;“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到了羲和驾驶的太阳神的车子。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李凭箜篌引》中,以女娲补天的神话表现箜篌乐音的震撼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庭筠《菩萨蛮》中,成功运用反衬手法表现人物寂寞空虚和孤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阿房宫赋》中,铺排描绘皇宫建筑之奢华,而用_______________一语,感慨其毁灭之神速。

  • 9、按要求填空。

    (1)在柳永的《八声甘州》中描摹秋天景物渐渐衰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陆游《书愤》中运用意象叠加手法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贾谊在《过秦论》中揭示秦王朝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寄黄几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作者在“跋”中说:“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②薪():祈求。肱: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直入主题,开篇就道出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他们两地遥隔、音书难通的慨叹,渲染出一片浓烈伤感的情思。

    B.“谢不能”三字表明诗人与友人音讯难通,对大雁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们两地遥隔、音书难通的境遇,渲染出一片浓烈伤感的情思。

    C.颈联诗人转向表现好友的品格和才干,不仅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友人的赞誉之情,也说明了朋友之间相知甚深。

    D.尾联在结构上与首联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处境的关切和想象。该联虚实结合,在凄凉的猿声中结束,这是诗人对朋友处境的担忧和不平之鸣。

    2请简要赏析颔联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王清,字去瑕,洺州曲周人也。清少以勇力端厚称于乡里。后唐明宗领行台,置步直军,清预其募,渐升为小校。明宗即位,历严卫、宁卫指挥使,加检校右散骑常侍。

    天福三年,从杨光远平范延光于邺,改奉国军都虞候。六年,襄州安从进叛,从高行周讨之,逾年不下。一日,清请先登,诸军继其后,会有内应者,遂拔其城,有诏褒慰。八年,诏遣以所部兵屯于邺。九年春,契丹南牧,围其城,清与张从恩守之,契丹退,以干城功,继迁军额。

    开运二年春三月,从杜重威北征,解阳城之围,加检校司徒。是岁秋七月,诏遣与皇甫遇援粮入易州。十一月,从杜重威收瀛州,闻契丹大至,重威率诸军沿滹水而西,将保常山,及至中渡桥,契丹已屯于北岸。自其月二十七日至十二月五日,军不能解。时戎王至,留骑之精者以御我,分其弱者,自故灵都城缘其山足,涉滹沱之浅处,引众而南,至赵郡,凡百余里,断我飞挽,且扼归路。清知势蹙,谓重威曰:“军去常山五里,守株于此,营孤食尽,将若之何!请以步兵二千为前锋,夺桥开路,公可率诸军继之,期入常山,必济矣。”重威可之,遣宋彦筠俱行。清一击获其桥,契丹为之小却,重威犹豫不进 ,密已贰于国矣彦筠退走清列阵北岸严戒部曲日暮酣战不息契丹以生军继至我军无寸刃以益之清与其下殁焉时年五十三。契丹寻于所战之地,筑一京观。及汉高祖即位,使人平之,赠清太傅。是岁,清子守钧于本邑义化别业,招魂以葬之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彦筠退走/清列阵北岸/严戒部曲/日暮酣/战不息契丹/以生军继/至我军无寸刃以益之清/与其下殁焉/

    B.彦筠退走/清列阵北岸/严戒部曲/日暮酣战/不息契丹/以生军继至/我军无寸刃以益之/清与其下殁焉/

    C.彦筠退走/清列阵北岸/严戒部曲/日暮/酣战不息/契丹以生军继至/我军无寸刃以益之/清与其下殁焉/

    D.彦筠退走清/列阵北岸/严戒部曲/日暮酣战/不息契丹/以生军继至/我军无寸刃以益之/清与其下殁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台,官职名,只设置在外州的尚书省。原本专门主持军事事宜,后来开始兼理民事、财政等地方事务。

    B.虞候,为侍卫亲军的高级军官,宋代的“虞候”指官僚雇佣的侍从。

    C.南牧,这里指北方少数民族南下放牧,语出西汉著名政治家贾谊的《过秦论》中的“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D.京观,亦称“京丘”。指古代战争中,胜利者为炫耀武功,收集敌军的尸首,堆积起来封土而筑成的高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清年少时勇敢力大,品性温厚,为乡邻称道。从军后从一个普通士兵被逐步提拔,先后担任指挥使,奉国军都虞侯等职务。

    B.天福年间,王清参与平定范延光,安从进等人的叛乱与张从恩固守邺城,成功抵御契丹的进攻,功勋卓著。

    C.在危急之时,王清分析战争形势,认为不可守株待兔,坐视军队孤立无援,于是,他主动请缨担任先锋,也得到了杜重威的认可。

    D.瀛洲之战中,契丹屯兵滹水北岸,留精兵与王清的军队对抗,杜重威率军苦战多日,并分兵渡过滹水,结果粮道与归路均被契丹阻断。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清请先登,诸军继其后,会有内应者,遂拔其城,有诏褒慰。

    ⑵清一击获其桥,契丹为之小却,重威犹豫不进,密已贰于国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追逐着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