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这场篮球比赛中,马刺队以明显的优势领先,但是对手爵士队依然好整以暇,有条不紊。
B. 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入外资,国外多个大型企业纷纷落户我市,为我市经济的飞速发展添枝加叶。
C. 《人民的名义》这部反腐剧中高玉良书记是一个胸无城府的人,为了保全自己,他竟然伙同黑势力暗算对手。
D. 走进大学的图书馆,如堕烟海,分门别类的图书杂志让人目不暇接,你在其中可以轻松自由地享受阅读的快乐。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三径就荒 金就砺则利 B.引壶觞以自酌 控蛮荆而引瓯越
C.怀良辰以孤往 有怀投笔 D.请息交以绝游 去以六月息者也
3、(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清香楼主
聂鑫森
在古城湘潭,矮矮胖胖、年届半百的甄仁,称得上儒商。他在雨湖边的文昌街租赁下一家中等规模的三层店铺,悬一横匾,上书“清香楼”三个隶书大字。一楼是门面,右边专卖名酒,漂亮的陈列柜里摆放着轻易不卖的名酒样品,如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五粮液、杜康等。左边专卖纸、墨、笔、砚、印石、画框、笔洗……二楼三楼是吃饭喝酒的地方。一楼门面两边的楹柱上,是甄仁撰稿、名书家书写、名刻手雕刻的一副对联:美酒佳肴舌尖滋味,宣纸端砚腕底风云。
凡是有些文化情结的人,经过清香楼,总会停下来,细看这副对联,书法雅逸、刻工精妙。于是忍不住进店去,或买东西,或饱口福。清香楼的总经理是甄仁,具体的事由他的夫人操持。甄仁主要奔走于书画界联络感情,尤其对那些名家大腕访之甚勤。凡有头有脸的人来此设宴,他必自始至终地款待,绝不出半点儿差错。
那一次,年近古稀的雷默在这里宴请外地的几位友人,幸亏甄仁在场,要不就会闹得不愉快。雷默为湘潭书画院退休画家,是全国少有的书画界全才,诗、书、画、印都让人称赞。诗擅长古风,起承转合,气势宽博;书法诸体皆能,尤以隶书得彩;治印师法汉宫印,又多有自悟,一刀既下,神采奕奕;画风狂野,大写意花鸟色墨淋漓,画松最让人称道,铁干铜枝,龙鳞粗拙,针叶鲜茂。虽每平方尺万元以上,他却不肯轻易出手。
雷默设宴,只点菜,不要酒,他自带了两瓶贵州茅台酒三十年陈酿。
按礼数,甄仁先在大门外迎客,再引之入雅间,然后亲自沏茶,并记下客人所点的菜名,退下,去厨房细细交代。酒过三巡后,甄仁自备一杯酒,到雅间来敬雷默及客人。雷默很高兴,向客人介绍甄仁:“他与书画界长年交往,亦是名人矣!”甄仁谦和地笑着说:“我只是附名人骥尾,惭愧,惭愧。请雷老和各位先生尽兴,有事只管吩咐。"
不到一个小时,一楼的店堂里传来争吵声。跑堂的小伙子急匆匆告诉甄仁:雷默和客人把酒豪饮一尽,指名要买陈列柜里的两瓶茅台三十年陈酿,但甄夫人执意不肯。甄仁心里骂了一声“蠢婆娘’’,忙去了店堂,把夫人拔到一边,拿出酒来,说:“雷老,贱内不懂事,请您海涵。这样的好酒,雷老不喝谁喝?我送给您,算是赔罪。”
雷默仰天大笑:“酒不能让你送,酒饭钱用不了我的一尺画哩。你的话让我快意,雅间靠墙立着画案,你很有心啊。快把大册页、色、墨、笔等物摆上去,我和朋友边喝酒边轮流为你作画,算是答谢!”
甄仁常备的大册页本,一折一面等于一张四尺斗方。书画家在酒酣耳热时,或遣兴或应甄仁之请泼墨挥毫。这些作品,为甄仁变了不少现钱回来。
这一次,雷默及友人又画了十张。遗憾的是,雷默没有画松,画的是一篮荔枝,题识是“大利年年”。
甄仁的母亲快满八十了,住在乡下的青松镇。甄仁的父亲过世早,母亲这一生吃过不少苦,现在生活好了,他要隆重地为母亲贺寿。他备了一个大册页本,题签为“百松多寿图”,自写了序,概说老母生平及儿孙的感恩之心,然后登门求请本地名画家各画一幅。夫人问:“怎么不请雷老画松?”“先让别人画,中间留出连着的两面再请雷老画,他不画就不好意思了。”
在一个春雨潇潇的午后,甄仁先打电话预约,然后打的去了雷默的家。
两人坐在宽大的画室里,喝茶、聊天,甄仁动情地说明来意,再打开册页本,请雷默观赏一幅幅松画。“还留了两面,想请先生赐画,不知行否?”“大家都画了,我不画有违常情。早些日子,有个房地产老板,说要为一个领导之母贺寿,愿出十万元购一张松画,我一口回绝了。这两人口碑都不好,我没有兴趣画。”“雷老,您的画无价,我不能说用钱买画,我是求画,请成全我这份孝心。”
雷默拎起毛笔蘸上墨,画几株南方的马尾松,再画峭峻的石头。松干、松枝、松针,凸出土的松根,多棱多纹的石块,下笔沉稳快捷,浓淡兼施;再以赭色染干染枝,以绿汁涂松针,生意盎然。
甄仁说:“先生画松得南宋李唐之气韵,但他画的是北地之松,而你画南方马尾松,是多年写生所获,透出一个-秀,字,了不得,了不得!”雷默说:“你没有说外行话,我很高兴。"画完了,雷默题识:松谷云根图。癸已春应邀,雷默一挥。
过了些日子,有人告诉雷默,在那位领导干部之母的寿宴大厅里,他看见了那幅《松谷云根图》,画的上边临时夹着一张大红纸条,上写寿者的姓名和贺寿者房地产老板的姓名。雷默马上明白了:他在册页上画的画,被甄仁挖截下来,卖给了那个房地产老板。“什么东西!”雷默狠狠地骂一句。(有删改)
【1】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甄仁把自己的店铺起名为“清香楼”,有自我标榜高洁、高雅之意,但其言行粗鄙,作者以“清香楼主”称之,有讽刺之意。
B. 甄仁主要负责店铺的对外联络,妻子则负责各种具体事务,两人各司其职,使清香楼生意兴隆,书画界大小名人因此纷纷慕名而来。
C. 雷默是德艺双馨的老画家,他精通多门艺术,所画松树每平方尺能卖万元以上,却不肯轻易出手,求画人口碑不好,即使出高价他也不答应。
D. 小说写雷默宴请友人差点闹得不愉快之后,没有接着叙述此事,却转而介绍雷默的才艺为人,看似闲笔,却显示出情节的曲折和结构的缜密。‘
E. 小说借雷默之口写房地产老板想要高价购买松画一事,不仅凸显了雷默耿直的性格,也为后文甄仁将《松谷云根图》转卖给房地产老板埋下了伏笔。
【2】小说中的甄仁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出人意料,这样安排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屈原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喻指朝中众多小人对自己的嫉妒和毁谤。
(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描写蜀道的险峻以及开凿过程之艰难。
(3)《李凭箜篌引》中表现乐器精美,并化用“响遏行云”的典故来描写乐音优美悦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周的《逍遥游》在指出列子“犹有所待”后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做到真正的逍遥游。
(2)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抒发迁客骚人内心之悲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概括了他们登楼后感极而悲的内在原因。
(3)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之难,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和仕途的坎坷。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作为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非常重视向他人学习以提升自己。在《论语·学而》篇中,他告诫君子要“________”;在《论语·里仁》篇中,他倡导人们“________”。
⑵《五石之瓠》中,庄子用“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惠子五石之瓠的价值之所在。
⑶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用推测语气指出:屈原之所以写作《离骚》,“__________”。
⑷《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江、月、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描写出一种梦幻般的奇妙景象。
7、 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徒慕君之高义也。
(3)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
(4)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6)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夜归鹿门歌》中诗人归鹿门所见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阿房宫赋》中写阿房宫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写出了秦王朝搜刮百姓时的贪婪和得到财物后奢靡无度、不知珍惜。
(5)“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在《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作者借客之口,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隐喻人生的短暂和渺小,可谓生动形象。
(2)《屈原列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高度赞美《离骚》文字简约但意义很大,举例微小但含义深刻。
(3)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吹台春日怀古
[明]李梦阳
废苑迢迢入草莱,百年怀古一登台。天留李杜诗篇在,地历金元战阵来。
流水浸城隋柳尽,行宫为寺汴花开。白头吟望黄鹂暮,瓠子①歌残无限哀。
[注]①瓠子,又称瓠子口。汉武帝时,瓠子口黄河决口,淹死了不少人,帝派人筑塞,并亲临察看,作了《领子之歌》二首。明朝时,瓠子口仍时常泛滥,给人民造成极大灾难。“瓠子歌残”,意为《瓠子之歌》已经少有人唱了,言外之意是当今皇上已经不再像汉武帝那样亲自过问水利,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既体现了作者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又对掌权者的轻敌冒进感到忧心忡忡,体现了作者矛盾交织的复杂心理。
B.辛弃疾擅长运用典故来表达情感,“封狼居胥”借用历史鉴戒对朝廷的冒进政策进行告诫;“廉颇老矣”则表达了自己年事已高,无法报效朝廷的遗憾。
C.《吹台春日怀古》也擅运用典故,“百年怀古”化用杜甫《登高》诗中“百年多病独登台”句意,暗含诗人年老体衰,内心伤感之意。
D.李诗颈联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今昔之景,表达兴衰之感,让人于怀古中触目生愁,感慨系之;同时又自然过渡到尾联的伤今。
【2】分条概括李诗中包含的丰富情感。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行而供翼①,非渍淖②也;行而俯项,非击戾③也;偶视而先俯,非恐惧也。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意亦有所止之与?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 ④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倚魁⑤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故学曰:“迟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选自《荀子·修身》,有删改)
[注]①供:通“恭”。冀:当作“翼”,恭敬之意。②渍淖:陷于烂泥。③击戾:抵触。④“坚白”“同异”“有厚无厚”:都是当时名家学派的辩题。⑤倚魁:怪诞骇俗之行。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身不可以相及也 及:到达
B.意亦有所止之与 意:意思
C.然而君子不辩 辩:辩论,辩驳
D.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 县:同“悬”,悬殊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B.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C.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D.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认为,读书人行走时小心谨慎不是因为怕陷在烂泥里,与别人对视先低下头也不是因为惧怕对方。
B.荀子认为“坚白”“同异”“有厚无厚”的辩说并不明了,所以君子不去争论;倚魁之行并不难做,然而君子不去做。
C.荀子认为,人们之间的资质即使相差悬殊,也可以通过坚持不懈、始终如一的努力而得到弥补。
D.荀子认为如果一个人总是无所事事,什么都不做,那么他的成就是不可能超过常人很远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
(2)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5】本文与《劝学》都举了“骏马”“驽马”的例子来论证,请指出二者在论证目的和方法上的不同。
1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一段视频引起众多网友关注:一位行动缓慢的老人脱帽向停车礼让的司机鞠躬致谢。司机小吴把行车记录仪拍下的这一幕发到了朋友圈。事后,老人表示:“我腿脚不便,过斑马线比较慢,可路过的车辆都会停下来让我。我被那些司机感动了。”再度见面,小吴向老人深鞠一躬,诚恳地说:“爷爷,在斑马线前停下来让行人先走,这是我该做的。您这一鞠躬太重了,我真的受不起!”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