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安徽宿州高一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美国西部,特别是加利佛尼亚变成了路人皆知的“新开始的地方”,在这里,任何背景、社会地位和种族的人,只要努力再加上一点运气都可以成功。

    ②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与会代表洗耳恭听,会场秩序良好。

    ③中国封闭式小区的形成原因,从历史文化、审批政策,到市场运作等方面不一而足,人们的思维模式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方式,越是封闭的小区越安全。

    ④历史可以证明,台湾同胞和大陆同胞的命运始终是紧紧相连的,我们共同经历过五风十雨,对于祖国的繁荣强盛、对于台海的和平稳定有着共同期盼。

    ⑤50余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数以千计的全球商业精英纷至沓来,出席了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

    ⑥陈老先生长期致力于国内民俗学研究,如今他已80岁高龄,还亲临一线调查研究,苦心孤诣,这种精神令人感佩。

    A. ①②④   B. ③⑤⑥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车市进入金九银十,希望在产品和服务上 ,拉动需求。各大网站为您采集了各地最新热车降价行情,供您参考。

    引资选资,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我国双向投资开启更加平衡、 的新航程,奏响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互动的共赢曲

    未来,国有企业应发挥这个优势,不断扩大对外投资和合作,带动基建、研发、材料等多个领域形成   的格局。

    A. 齐头并进 双管齐下 并驾齐驱

    B. 双管齐下 并驾齐驱 齐头并进

    C. 双管齐下 齐头并进 并驾齐驱

    D. 并驾齐驱 双管齐下 齐头并进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岑学恭的画作《灌县都江堰》,以中华儿女发挥聪明才智,努力改造自然,造就了都江堰这一人间壮举,赞颂了美丽河山,是美术史上的一件重要作品。

    B.浙江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与追溯”系统自上线以来,分散在全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的数据汇集起来,可实时调阅全省各地每日接种量和目标达成情况。

    C.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声声叮嘱中,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铿锵承诺里,能清晰感知中国共产党的所思、所行、所系。

    D.王阳明曾言,一个人改过的目的不仅是去除内在“心”之过,更是改正外在“事”之过,所以,改过不能只依赖他人的提醒与指正,更要唤醒内心深处的“良知”。

  • 4、下列各项中的加点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C.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D.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B.习近平主席说:“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尽显人民领袖爱人民的崇高风范,也是共产党人崇高品格的写照。

    C.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将诗词文化与电视媒介有机结合起来,还重点考虑了诗词文化的意境和表现形式。

    D.美好生活是我们的追求,这“美”是什么?看到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我们有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大写的人,才是美!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倘我为马

    粱晓声

    ①马的一生像人的一生,也有着命运的区别。

    ②军马的一生豪迈荣誉;赛马的一生争强好胜;野马的一生自由奔放;而役马一生如牛,注定了辛劳到死。

    ③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著名作家布封,写过大量关于动物素描的散文。其中著名的一篇就是《马》。布封这篇散文可以说简直精美得空前绝后。因此对于马,我想,不可能有第二个人比布封写得更好。布封认为:“在所有动物中,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我也这么认为。我觉得马堪称一切动物的模特。布封是那么热情地赞美野马。他写道:“它们行走着,它们奔驰着,它们腾跃着,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它们因不受羁勒而感到自豪,它们避免和人打照面;它们不屑于受人照料,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地生存……所以它们远比大多数家马强壮、轻捷和有劲;它们有大自然赋予的美质,也就是说,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④是的,如果在对生命形式进行选择时,我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将恳求造物主赐我成为一匹野马。

    ⑤成了作家后,我在自己智力所及的前提之下,多少领略到了一些自由想象的快乐。但我对于自由思想的权利的渴望,尤其是对公开表达我的思想的权利的渴望,也是何等之强烈啊!

    想象的自由和思想的自由是不一样的。美国电影《侏罗纪公园》是自由想象的成果,苏联小说《日瓦格医生》是自由思想的作品。前者赚取着金钱,后者付出了代价。如果我的渴望真是奢侈的,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吧!我知道是野马就难免会被狮子捕食。在我享受了野马那一种自由之后,我认了野马不幸落入狮口那一种命。

    ⑦做不成野马,做战马也行。

    ⑧因为在战场上,战马和战士的关系,使人和动物的关系上升到了一种几乎完全平等的程度。一切动物中,只有战马能做到这一点。它和人一样出生入死,表现出丝毫也不逊于人的勇敢无畏的牺牲精神。“不会说话的战友”——除了战马,没有任何动物,能使人以“战友”相视。人对动物,再也没有如此之高的评价。当然,军犬也被人视为“战友”,猎人对猎犬也很依赖。但军犬何曾经历过战马所经历的那一种枪林弹雨、炮火硝烟?再大的狩猎场,又岂能与大战役那一种排山倒海般的悲壮相提并论?不能如野马般自由地生,何妨像战马似的豪迈地死!

    ⑨倘我为战马,我也会凝视着战士向我举起的枪口。或刺向我颈脉的尖刀,宽宏又镇定。

    ⑩因为战斗或战役的胜利,最后要靠战士,而不能指望战马。因为那胜利,乃战士和战马共同的任务。因为既是战马,它的眼一定见惯了战士的前仆后继,肝脑涂地,惨伤壮死。战士已然如此,战马又何惧死哉?

    ⑪倘做不成战马,做役马也行。

    ⑫布封对役马颇多同情的贬意,他在文中写道:“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告终;它被奴役和驯养得已太普遍、太悠久,以至于我们看见它们时,很少是处在自由状态中;它们在劳动中经常是披着鞍辔的;它们总是带着奴役的标志,并且还带着劳动与痛苦所给予的残酷痕迹——嘴巴被衔铁勒出的皱纹使嘴变了形,腹部留下被马腹带磨光了毛的深痕,蹄子也都被铁钉洞穿了……”

    ⑬但某些人身上,不是也曾留下了劳动者的标志么?手上的老茧、肩上的死肉疙瘩等等。只要那劳动对世界是有益无害的,我不拒绝劳动;只要我力所能及,我愿承担起繁重的劳动;只要我劳动时人不在我头顶上挥鞭子,我不会觉得劳动对一匹役马来说是什么惩罚……

    ⑭正如我不情愿做宠犬,我绝不做那样的一类马一一“就是那些在奴役状况之下看似自我感觉最良好的马;那些只为着人摆阔绰、壮观瞻而喂着的马,供奉着的马;那些为着满足主人的虚荣而戴上金银饰物的马。它们额上覆着妍丽的一撮毛,颈鬃编成了细辫。满身盖着丝绸和锦毡。这一切带来的侮辱,较之它们廊下的铁蹄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⑮是的,纵然我为马,我也还是要求一些马的尊严的。故我宁肯充当役马,也绝不做以上那一种似乎很神气的马。因为我知道,役马还起码可以部分地保留自己的一点儿脾气,而以上那一种马,却连一点儿脾气都不敢有,人宠它,是以它应绝对地没有脾气为前提的。

    ⑯我也不做赛马。我不喜欢参与竞争,不喜欢对抗式的活动,这也许正是我几乎不看任何体育赛事的主要原因。

    ⑰倘我为马,我愿模范地遵守马作为马的种种原则。我将恪守马的尊严。

    ⑱而我最不愿变成的,是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人马一一要么是人;要么是马;要么什么也不是。如若硬要如此,请上帝干脆没收了我轮回的资格!

    1第③段画线句运用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____________

    2第⑧段作者写“军犬也被人视为‘战友’”的作用是________

    3联系全文,请分别说说“野马”、“战马”、“役马”喻指哪类人?

    野马:(15字内)

    战马:

    役马:

    4对本文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A.文中多次引用布封的散文不仅展现了野马与役马的不同情态,作者也借此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

    B.作者说“倘我为马”,会遵守作为马的准则和尊严,因此绝不做那只为人摆阔绰、观瞻的宠马。

    C.因为“战斗或战役的胜利,最后要靠战士,而不能指望战马。”所以作者说战马可以豪迈地死去。

    D.作者将役马与那种“宠马”作对比,从而突出役马的虽然承担繁重的劳动,但活得自由而有尊严。

    E.全文表面写马,实际处处在写人。借不同马的精神和品质,表达作者对不同人的人生及命运的评价。

    F.从语言特点来说,本文虽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但是表达直率又富有气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5作者从“恳求造物主赐我成为一匹野马”、写到“做不成野马,做战马也行”、再到“倘做不成战马,做役马也行”,三者的顺序能不能调换?简要说明理由。

    6第⑥段中作者写到“想象的自由和思想的自由是不一样的。”请结合《荷塘月色》和《〈宽容〉序言》,阐述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望泰山而表达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生自信,这与李白《行路难·其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苏轼在《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采用想象与夸张,侧面烘托出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程度之深。

    (3)庄子在《逍遥游》认为列子御风而行,虽然可以免于行走,但“________________”,如果能遵循自然本性,“_________________”,才能达到逍遥游。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恰好与唐太宗“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的做法相反。

    (3)古诗词中常用舟船意象营造意境。天地辽阔,无边无际的江面上,唯有一只小舟。这小舟承载着诗人的情感,正是诗人人格的写照,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通过六种典型的夔州秋天景物,勾勒出一幅肃杀、凄凉的秋景图。

    (2)《五代史伶官传序》中,表示忧虑辛劳和安闲享乐导致的结果完全不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管弦”本是中国传统乐器中的管乐和弦乐的统称,古代诗文中常以“管弦”代指音乐来抒发情感,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观刈麦》中诗人看到农民在酷夏中的劳碌与痛苦后,感叹自己“________________”却可以拿着俸禄,岁有余粮,因而“_________________”,喟叹终日。

    (2)《出师表》一文中诸葛亮向后主刘禅陈述自己此次北伐的终极目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文中作者用互文的手法描写边疆天气严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的斥鴳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 在《离骚》中,作者不愿意违背原则取悦他人,这使他陷入了失意与困窘之中,他用“__________________”直接抒发了自己的孤独烦闷。

    (3)“樽”指酒杯,也写成“尊”,在古代诗文中多指代饮酒,并以此表达作者饮酒时的心情,比如“__________”或“__________”。

  • 12、根据提示写出诗文的原句。

    酒,在古典诗词中往往与忧愁相伴。李清照的《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之句,蕴含着国破家亡、天涯沦落中万般难抑的愁戚;范仲淹在《苏幕遮》中有“______________,化作相思泪”之句,借酒抒发相思之愁;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低吟着“______________”,将自己的苦闷与释然都融在这一杯酒里。当然,也不乏以酒助兴的作品。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天气晴朗时“登斯楼”就会产生“把酒临风,______________ ,其喜洋洋者矣”的超脱通达的态度。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村行

    杜牧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半湿解征衫,主人馈鸡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前两联写景,动态展现了农村仲春时节的美好春光,巧妙地呼应了诗题。

    B.颈联刻画了牧童愉快歌唱的细节和农家女隔篱窥看行人及山村春景的神态,充满了田园生活气息。

    C.尾联以行客解湿衣衫,在村里歇脚,农人用“鸡黍”招待行客这一场景,表现了淳朴的人情。

    D.本诗不是静止的田园画,而是动态的春光图。着一“行”字,带动全篇,既是一次视听盛宴,又给人以味觉、触觉上的享受。

    【2】本诗尾联与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都用了“鸡黍”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歌,从结构技巧的角度分析两者的不同。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贡师泰,字泰甫,泰定四年,释褐出身,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丁外艰,改徽州路歙县丞。大臣有以其名闻者,擢应奉翰林文字。丁内艰,服阕,除绍兴总管府推官,郡有疑狱,悉为详谳而剖决之。山阴白洋港有大船飘近岸,史甲二十人,适取卤海滨,见其无主,因取其篙橹,而船中有二死人。有徐乙者,怪其无物而有死人,称为史等所劫。史佣作富民高丙家,事遂连高。史既诬服,高亦就逮。师泰密询之,则里中沈丁载物抵杭而回,渔者张网海中,因盗网中鱼,为渔者所杀,史实未尝杀人夺物,高亦弗知情,其冤皆白。其于冤狱详谳之明多类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治行为诸郡第一。历翰林待制、国子司业,擢礼部郎中,再迁吏部,拜监察御史。至正十四年,除吏部侍郎。时江淮兵起,京师食不足,师泰奉命和籴于浙右,得粮百万石,以给京师。迁兵部侍郎。朝廷以京师至上都,驿户凋弊,命师泰巡视整饬之。至则历究其病原,验其富贫,而均其徭役,数十郡之民,赖以稍苏。豪贵以其不利于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伤也。会朝廷欲仍和籴浙西,因除师泰都水庸田使。十五年,庸田司罢,擢江西廉访副使,未行,迁福建廉访使。居亡何,除礼部尚书。时平江缺守,师泰又以选为平江路总管。其年冬,甫视事,张士诚自高邮率众渡江,直抵城下,攻围甚急。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士诚既纳降,江浙行省丞相以便宜授师泰两浙都转运盐使。至则剔其积蠹,通其利源,大课以集,国用资之。丞相复承制除师泰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二十年,除户部尚书。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行至杭之海宁,得疾而卒。尤喜接引后进,士之贤,不问识不识,即加推毂,以故士翕然咸归之。

    (节选自《元史·贡师泰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B. 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C. 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D. 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丁外艰,也称为“丁母忧”,古代丧制名,指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

    B. 服阕,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服除”“免丧”“释服”也可表示此意。

    C. 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

    D.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御史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师泰明察秋毫,注重调查研究。在绍兴任职时,高姓富商雇佣史姓伙计等二十人出海取盐,伙计被人诬告,无辜服罪,师泰秘密查访,使冤情昭雪。

    B. 师泰治政有方,一心为民着想。他任吏部侍郎时,从浙右征购粮食供给京师,驿站人户贫困,他验实人户贫富,平均他们的徭役,百姓生活开始好转。

    C. 师泰兴利除弊,取得显著效果。张士诚归降之后,师泰任两浙都转运盐使,他到任后立即清除积弊,开通谋利的来源,以大量的赋税支撑了国家财政。

    D. 师泰爱惜人才,深受士人爱戴。贡师泰喜欢举荐后辈,不论是他熟识还是不熟识的人,只要贤能,他就积极推荐,因此,士人们一致都归向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于冤狱详谳之明多类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治行为诸郡第一。

    (2)豪贵以其不利于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伤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纸上。

    ①《圣彼得堡的留恋》中有一句话:“对于作家来说,必须拥有经历。”其实何止作家,对于其他人或事物也一样:经历,可以是财富,也可能是负担;经历了,可以更加成熟,也可能变得世故或麻木;那些经历,可以留在昨天,可以带到今天,也可以生成明天……

    请以“‘经历’之我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不要局限于《圣彼得堡的留恋》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年青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忠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渡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忠信”抛进了水里。寓言中“忠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请以“忠信”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忠信”的范围之内。(注意)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