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上,面对殖民主义的侵略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下面是小明在学习这一主题时,制作的知识卡片,其中的一栏中出现了错误,这一栏是
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 | |||
序号 | 人物 | 事迹 | 评价 |
① | 玻利瓦尔 | 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 南美“解放者” |
② | 章西女王 | 抗击西班牙侵略 | 印度民族英雄 |
③ | 郑成功 | 抗击荷兰侵略 | 中国民族英雄 |
④ | 林则徐 | 虎门销烟 | 中国民族英雄 |
A.①
B.②
C.③
D.④
2、小雨同学带着一个研究学习课题,搜集了“利改税”“政企分开”“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课题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民主与法制建设
C.国有企业改革
D.对外开放
3、戊戌变法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是( )
A. 发展农工商业 B.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C. 开办新式学堂 D. 改革政府机构
4、使欧美列强感叹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并认为“世界所有国家中,中国是最不宜瓜分”的反帝爱国运动是(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义和团运动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广州起义
5、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在该文章中他( )
A.提倡白话文
B.主张维新变法
C.提倡新道德
D.主张改革内政
6、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并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三大改造的完成
7、下图是汪新、王相坤所著的《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的封面。这本书真实地记录了西安事变的始末。“历史在这里拐弯”的含义是
A.第一次国共合作成功
B.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C.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8、1956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那一年
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②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③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9、1951年,西藏获得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此材料提到了西藏和平解放的( )
A.时间和意义
B.背景和方式
C.人物和条件
D.背景和人物
10、下图是大庆某一中学历史老师在20世纪末的一张工资条,通过这张工资条能够反映出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
姓名 | 年月 | 基本工资 | …… | 养老保险 | 医疗保险 | 失业保险 | …… |
XXX | XX | XXX | …… | XXX | XXX | XXX | …… |
A.国有企业改革新突破 B.义务教育的普及
C.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D.就业制度的发展
11、中华民国十三年,孙中山为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而创办的学校是
A. 京师同文馆
B. 马尾船政学堂
C. 黄埔军校
D. 京师大学堂
12、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13、此地曾发生的历史事件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地应是
A.遵义
B.上海
C.南京
D.重庆
14、下列古代世界的大帝国中,没有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是( )
A.查理曼帝国
B.波斯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罗马帝国
15、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16、“数日后,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历史情景应该出现在
A.林则徐虎门销烟期间 B.鸦片战争期间
C.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7、今天,《义勇军进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它的曲作者是
A.田汉 B.聂耳 C.冼星海 D.齐白石
18、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程,小华绘制了如图的年代尺,按时间顺序在“甲、乙”处依次填入的相关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百团大战
B.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
C.卢沟桥事变、百团大战
D.九一八事变、台儿庄战役
19、在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1860年,强盗们的大火在中国人的记忆中烙下深深的伤痕,也焚毁了大清国士大夫心头虚幻的上国尊严。”材料中的“强盗们”是指
A.英法联军
B.德法联军
C.英日联军
D.八国联军
21、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江西( ),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 ),与陕 北红军胜利会师。
22、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 ______(地名)发动武装起义,这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 ______(地名),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3、按照表格提示完成填充
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填表。
战役 | 意义 | |
A____ |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
|
辽沈战役 | B____ | 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
C____ | 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 | |
D____ |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 |
E____ | 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24、牺牲将领:保卫北平的战斗中,________、________壮烈殉国。
25、革命著作的出版和革命团体的成立有力的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1)章炳麟的《 》、邹容的《 》、陈天华的《 》和《警世钟》等著作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2)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其政治纲领阐发为“ ”“民权”“民生”。
(3)各种革命团体纷纷建立,影响较大的有华兴会和 。
26、爆发:时间:1919年5月4日,中心:___________主力:___________口号:___________(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27、“文化大革命”中先后粉碎了_______和______两个反革命集团。
28、__________,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________解放区,__________、_________ 、等撤离延安,转战陕北,________ 、___________ 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29、我国宪法规定_____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0、“在那个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的罪恶枪口被堵住了……”该诗赞美的抗美援朝英雄是________。
3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什么?写出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和取得的主要成就。国民革命为什么最后以失败告终?
32、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经济特区,请列举4个经济特区?
33、回顾百年历史,探究国共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的时间及标志。
(2)写出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起义名称。
(3)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哪两大战场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4)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的标志是什么?
(5)你认为解放战争中共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6)从国共关系的变化中,你有何感悟?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近代史上,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态度曾几度变化。
(向现实妥协)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政策……我们应该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深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的决议案》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从失败总结)
材料三 参加这次会议的毛泽东在会上发言,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重要论断……他最初想进攻长沙市,当他发现原定计划无法实现时,立刻改变部署转入江西,到国民党当局控制力最弱的乡村山区寻求立足点。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从材料三分析,指出中共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中有哪些重大改变?
(因国难谅解)
材料四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材料五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摘编自《内战百科》
(3)据材料四分析,指出国共分裂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4)据材料五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为人民不懈)
材料六 “对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我党所采取的方针是明确的和一贯的,这就是坚决反对内战,不赞成内战,要阻止内战。今后我们还要以极大的努力和耐心领导着人民来制止内战。
——在延安干部会议的讲演《毛泽东选集》
(5)请从国共关系变化中分析“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