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吉林通化高二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许多人民教师仍躬耕于三尺讲台,他们   ,毫不动摇地肩负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个光荣的历史重任。

    ②真情融化冰山,汗水浇开心结,迪庆州各级移民干部们披星戴月、   的实际行动深深打动了移民的心。

    ③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战友。合作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荣辱与共”。

    A. 肝胆相照   赤胆忠心  披肝沥胆   B. 披肝沥胆   肝胆相照  赤胆忠心

    C. 赤胆忠心   披肝沥胆  肝胆相照   D. 赤胆忠心   肝胆相照  披肝沥胆

  • 2、下列对联与所挂环境,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香气袭人三杯再进仍然少,味儿可口两碗仍添不算多。

    ②取浑浑清泉穷本得圣人旨,瞻漪漪绿竹比肩起君子心。

    ③质本坚贞频经攻错写历史,体昭温润好与研磨画春秋。

    ④倾国钱财金缕衣丝丝入扣,连城价值龙泉剑熠熠生辉。

    A.①砚店   ②饭店   ③书院   ④文物店

    B.①砚店   ②书院   ③饭店   ④文物店

    C.①饭店   ②书院   ③砚店   ④文物店

    D.①饭店   ②文物店  ③砚店   ④书院

  • 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那个时候,父母成家不久,经济问题始终困扰着他们,每当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总会去求亲戚帮忙。

    ②利用人身绑藏的方式偷带iPhone手机入境后被查,这无疑是剖腹藏珠啊!

    ③野花遍地开放,像美丽的少女,开在大山下,立在房院前,如火如荼

    ④毕业时,虽然他心早有准备,却还觉得猝不及防,他哭了,那张布满沟壑的脸上滴下点点泪水。

    ⑤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洞若观火,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⑥指导人生的书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其中真正有用的却如凤毛麟角,像这种既有价值、可读性也出类拔萃的作品,实在难得。

    A. ①②⑤   B. ②⑤⑥   C. ③④⑥   D. ①③④

     

  •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此亦飞之也(最高限度,极限) 未曾废离(停止侍奉)

    沐浴清化(蒙受) 形影相(安慰)

    B.臣洗马(授予官职) 臣具以表(使...听到)

    晚有儿(子) 刘病日(病重)

    C.众人之(比) 伏惟圣朝(俯伏思量)

    岂敢盘桓(犹疑不决的样子) 日西山(迫近)

    D.夙疾病(缠绕) 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臣子谦卑的话,用犬马自比)

    臣微志(听从) 彼且奚也(往)

  • 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时候一个作家就是统治人物的暴君。”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家可以操控笔下人物的命运,乃至让读者不愿看到、________。《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历经千辛万苦捕到大马林鱼,最终却因遭受鲨鱼袭击而________,这悲惨的命运正是作者刻意的安排,由此突出他坚忍不拔的“硬汉精神”。只有做一个“破碎美好”的暴君,才能________出动人的“悲剧美”。

    A.不忍卒读  永不言弃  培育 B.不堪卒读  前功尽弃  孕育

    C.不忍卒读  前功尽弃  孕育 D.不堪卒读  永不言弃  培育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天造地设之巧,在人善于黠缀耳”,这句话精辟概括了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结合自然环境的方法。规划就是寻找和把握自然环境原本的巧妙秩序,人工建设只是“黠缀”在这个秩序之中。规划看似着力在人工,其深处奥妙则是对人工与自然关系的推敲;自然貌似在人工之外,其实早在设计的观照之中。

    这一理念体现在许多结合自然山水的具体规划设计手法中。无论城内、城外,只要是自然环境中的形胜之地,皆被规划者驻目留心,将人工建设与之联系为一个整体。例如在城外大尺度的山水环境处理上,就有“天阙”模式。秦代就有咸阳的“表南山之巅以为阙”及彭县的“见两山对如阙”。汉代的长安、六朝的建康、隋朝的洛阳等都城规划皆循此模式,将城市中的重要建筑与“天阙”相通。明清时,依然有不少城市运用“天阙”模式,例如安徽庐江县,就是以文庙作为城市的中心,背靠城外的塔山,南面直向城南的福泉、凤台二山。不仅大的城市格局如此,就是百姓的屋宇建设也有结合山水远景的习惯,所谓“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正是此意。

    当然,有些城市本身就坐落在山上或水乡,自然与山水就有更为紧密的融合。重庆是山城,“沿江为池,凿岩为城”;若在水乡,城市规划必然结合水来进行,苏州、无锡、绍兴、温州等城市都是结合水进行城市规划的典范。《弘治温州府志》曾对水城建设的缘由、特色以及便民之利进行了详细论述:“一坊一渠,舟楫必达。可濯可烹,居者有澡洁之利;可载可泛,行者无负载之劳。”

    有两幅图对当今很有启发。一幅是北宋吕大防的《长安图》,另一幅是清代四川南充的《四境图》。《长安图》为现存最早的中国石刻城市图,此图按照比例尺绘制了城市部分,将南部秦岭绘制于图上。吕大防在《长安图》题记中提到“城内用折法,城外取容”的画法。这种“内折外容”的表达方式既关注城内建设部分的比例,又把城外大尺度的山水环境标示在图上,清楚表明城内建设与城外山水的关系。清咸丰七年的《南充县志》中收录了《四境图》,分别画了城市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山水人文胜迹。其实这四幅图就是对城市四向山水人文胜迹及其风景的一个评价。虽然《四境图》不是专为规划设计而绘,但它体现了在长期发展中积累起来的中国人观照城市、观照环境的方式,告诫城市规划者应兼顾内外,进行整体经营,重视城市与四向风景的关系,很好地体现了中国规划设计的“四望”传统。

    1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天造地设之巧,在人善于黠缀耳”的一项是( )

    A. 安徽庐江县的城市格局

    B. 重庆“沿江为池,凿岩为城”

    C. 温州“一坊一渠,舟楫必达”

    D. 《长安图》“内折外容”法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城市规划都以自然山水为主,人工为辅,致力于对自然环境秩序的把握。

    B. 以自然形胜之地为城市规划的中心,使人工建筑与之相通的模式就是“天阙”模式。

    C. 苏州、绍兴等城市坐落在水乡,与水结合得紧密巧妙,成为水乡城市规划的典范。

    D. 《四境图》虽不是专为规划而绘,但它对城市山水名胜的评价,对当今很有启发。

    3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观点,并作简要评价。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到列子可以御风而行,但并不是真正的逍遥,他认为真正可以逍遥于天地间的人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游无穷者”。

    (2)《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描绘了一幅月下洞庭湖烟波浩渺、皓月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人唱歌应和的美好图景。

    (3)《小石潭记》中,描写了小石潭竹树环绕,人迹罕至的环境,渲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凄清氛围,借此表现作者孤寂失意的心境。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倡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与此相比较,《师说》中“耻学于师”的士大夫之族在态度上截然相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桃花源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桃花源中人的生活是幸福的。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率兵北伐赫赫战功、威震四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子因婚事推迟而对氓进行解释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女子的善良、天真。

    (2)《醉翁亭记》 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 《爱莲说》中作者从生长环境的角度表示自己对莲花情有独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

    (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_____________。(《送东阳马生序》)

    (5)白露横江,水光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赋》 )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

    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⑵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⑶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论语〉〉十则)

    ⑷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古诗词作品中,作者常借“雁”的形象表达丰富的情感,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和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追悔莫及的心情。

    (3)屈原《离骚》中描写抒情主人公掉转车头,迷途知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的意思与“不食嗟来之食”的乞人故事是类似的。

    (2)在《曹刿论战》中,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______”。

    (3)《出师表》中诸葛亮建议后主凡事宜多征询侍中、侍郎的意见,并陈述了这样做的效果。表现这效果的话是“_________”。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的人幸福生活的语句是“______”。

    (5)《三峡》中表现作者对“春夏之时”的三峡的整体印象的语句是“______ ”。

    (6)《岳阳楼记》中,简练而又生动地概述洞庭湖阴晴变化的语句是“______”。

    (7)《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 ”一句与“臣之妻私臣”意义相照应;“__”一句与“臣之妾畏臣”意义相对应。

    (8)《马说》中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_____ ?”

    (9)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语句“_______”援引古人古迹自慰自勉,趣味横生,意味深长。

    (10)《小石潭记》中,听到“__________”的流水声就“心乐之”,看到“____”的游鱼便以为“似与游者相乐”。

    (11)《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

    (12)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语句来说就是“_______”。

    (13)《记承天寺夜游》中,“___ ”,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____”却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唐代诗人,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后投靠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官丞郎,判盐铁。②共怜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称“时世妆”,又称“俭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主人公的独白从姑娘们的家常——衣着谈起,自己生在蓬门陋户,未有绫罗绸缎沾身。因为贫穷,已是待嫁之年,却总不见媒人前来问津。

    B.“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从客观上看,当时的社会上,人们竞相追求时尚风流,没有谁来欣赏我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纵使良媒能托,亦知佳偶难觅。

    C.“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就主观而论,贫女有一双巧手,针线活出众,虽不敢在人前夸口;却也决不迎合流俗,把两条眉毛画得长长的去同别人争妍斗丽。

    D.诗人刻画贫女形象,既没有凭借景物气氛和居室陈设的衬托,也没有相貌衣物和神态举止的描摹,而是把她放在与社会环境的矛盾冲突中,通过独白揭示她内心深处的苦痛。

    【2】“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是千古名句,说说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下列小题。

    刘宪,宋州宁陵人也。父思立,高宗时为侍御史。属河南、河北早俭,遣御史中丞崔谧等分道存问赈给。思立上疏谏曰:“今麦序方秋,蚕功未毕,三时之务,万姓所先。敕使抚巡,人皆竦,忘其家业,翼此天恩,踊跃参迎,必难抑止,集众既广,妨废亦多。加以途程往还,兼之展夕停滞。既缘赈给须立书本欲安在却成烦扰又无驿之处其马稍难。简择公私,须预追集。雨后农务,特切常情,暂废须臾,即亏岁计。每为一马,遂劳数家,从此相乘,恐更滋甚。望且要州县给,待秋困时出使贬。”疏奏,谥等遂不行。后迁考功员外郎,始奏请明经加帖、进士试杂文,自思立始也。

    弱冠举进士,累除冬官员外郎。天投中,受诏推按来俊臣。宪嫉其酷暴,欲因事绳之,反为俊臣所构,贬清水。再过司仆。及俊臣伏诛,擢先为给事中,寻转凤阁舍人。

    神龙初,坐尝为张易之所引,自吏部侍郎出为渝州刺史。俄复入为太仆少卿,兼修国史,加修文馆学士。景云初,三迁太子詹事。

    玄宗在东宫,留意经籍,宪因上启曰:“白古及今,皆重于学。至于光耀盛德,发扬令问,安静身心,保宁家国,无以加焉。殿下居副君之位,有绝人之才,岂假寻章摘句,盖资略知大意,用功甚少,为利极多。愿克成美志,无弃暇日,上以慰至尊之心,下以答庶僚之望。侍读褚无量,经明行修,耆年宿望,时赐召问,以察其言,幸甚!”玄宗甚嘉纳之。明年,宪卒,赠究州都督。有集三十卷。初则天时,敕吏部糊名考选人判,以求才彦,宪与王造、司马煌、梁载言相次判入第二等。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

    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缘/赈给须立簿书/本欲安/存却成烦/扰又无驿之处其马/稍难

    B.既缘/赈给须立簿/书本欲安存/却成烦扰/又无驿之处其马/稍难

    C.既缘赈给/须立簿/书本欲安存/却成烦扰/又无驿之处/其马稍难

    D.既缘赈给/须立簿书/本欲安存/却成烦扰/又无驿之处/其马稍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经,唐代的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与进士科同类,但考试内容不同。

    B.弱冠,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C.凤阁,唐曾称谓中书省为凤阁,与凤池不同,凤池是宋时对朝廷的美称。

    D.伏,敬辞,与《陈情表》里“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中的“伏”一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宪之父有民众情怀。某地旱灾,高宗欲派官员慰问赈济,刘思立怕百姓农忙时不欢迎巡察官员而加以谏阻。

    B.刘宪仕途曲折。他在受到奸臣的波折之后,又因为张易之的牵连,被赶出朝廷,担任地方官员。

    C.刘宪审时度势。玄宗在东宫,重视经籍,刘宪乘机上奏,劝说玄宗时常召入褚无量询问,听取他的言辞。

    D.刘宪才能出众。武则天当政时,让吏部严格了考选措施,刘宪、王适、司马锽等相继被判入第二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且委州县赈给,待秋闲时出使褒贬。

    (2)宪嫉其酷暴,欲因事绳之,反为俊巨所构,贬清水令。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齐国有个人,没有谋生的手段,每天只靠乞讨度日。这时,有个姓田的马医因活太多,忙不过来,需要找一个帮手,这个乞丐便请求在马厩里给马医打打杂工,以此换取一日三餐,这样,他再也不用沿街乞讨了,因而干活也格外卖力。可是,有人在一旁取笑他:马医本来就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职业,而你却去给马医打杂,这不是你的莫大的耻辱吗?这个昔日的乞丐平静地回答:依我看,天下最大的耻辱莫过于寄生虫,靠乞讨度日,用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这又怎么能说是耻辱呢?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