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完全可以预见,如果台湾不改弦更张,还有更多别的“邦交国”离它而去,转向寻求与北京建交,台湾很难继续用小恩小惠留住它们。
②提高代驾企业与司机的准入门槛,实行持证上岗,明确权责关系,包括将代驾责任险变成强制性责任险,已燃眉之急。
③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是让你将演艺当成一项事业,厮守终身,而不是朝三暮四,以假乱真,台面上一套背地里一套,戴着面具生活,甚至以炒作为乐,以丑为美。
④《人民日报》坚持正确办报方向,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宣传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发表的文章多是不刊之论。
⑤抗日战争时期,逃难而来的赵川靠在车站做装卸工谋生。他虽然努力工作,但在米珠薪桂的南京,还是深刻体会到生活的艰难。
⑥在一些人看来乱扔烟头可能是件小事,但就是这心不在焉的小过失往往会酿成大祸,近来各地就发生了多起因野外违规用火而引发火灾的事件。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⑥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本书全面叙述土家族的起源、繁衍、生存、战争和迁徙,天文地理、人间万象、生命领域、哲学世界无所不至。
②鸽子能利用地球磁场来导向,相映成趣的是,研究人员新近发现一种细菌也能感应地球磁场,这种细菌在磁场中的行动方向就像是一个罗盘针。
③“清”与“廉”是官员人格的底线,这个底线一旦突破,官员的独立人格将付诸东流;如果守住了这个底线,哪怕诱惑再多,也能不为所动。
④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一些领域出现道德一泻千里、诚信缺失等问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盛行,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
⑤当前,全国正在努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应该说,作为寒窗苦读的大学生毅然去创业,无可非议。但要摆摊卖烤脑花,就值得商榷了。
⑥S.A.阿列克谢耶维奇说,《二手时间》这部作品,自己惨淡经营,写了很长时间,想要把整个类似于社会大合唱里所有的声音都容纳进去。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⑤⑥
3、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 )
A. 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 昨日本人不慎丢失《哈姆莱特》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 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色眼镜一副,希望拾得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 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恳请拾得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成长的终身老师;对于如何维持老师身份的新鲜感,大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这使得年轻的父母们无所适从。
②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500多年来,人们对此一直莫衷一是;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看法也会不同。
③近代欧美轮船侵入我国,宁波商帮见微知著,迅速停止了传统的沙船贩运业,转而经营轮船运输业,甚至组成了航运集团。
④生活的智慧离不开细心的发现,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以小见大,才能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
⑤《红楼梦》表面看来写的是寻常的生活琐事,却能够一叶知秋,借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命运,表现整个封建王朝的兴衰。
⑥对于怎样的人才才算是优秀的企业人才,与会者各抒己见,但有一点得到公认,即优秀的企业人才必须具备领导、谈判和全球思维三大能力。
A. ①④⑤ B. ③④⑤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5、依次对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1)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无须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2)座中泣下谁最多?江中司马青衫湿。
(3)山峦爽朗,湖水清静,日里披满阳光,夜里缀满星辰。
(4)适于心灵散步,眼睛旅行。
A.(1)比喻 (2)设问 (3)对偶 (4)拟人
B.(1)拟人 (2)设问 (3)排比 (4)比喻
C.(1)拟人 (2)反问 (3)排比 (4)夸张
D.(1)比喻 (2)反问 (3)对偶 (4)通感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渐行渐远的老街
李志能
其实,这条巷子并不宽,一条不太平整的马路,窄窄的蜿蜒曲折,路两边梧桐树投下或阴或暗的影子,街沿是清代留下的庭院或瓦房,房舍青瓦白墙,红门朱檐,以及那耀眼的花墙裙,既有南方川西民居的特色,也有北方满蒙文化的内涵,真是“千年历史写满墙,少城文化写满房”。旧时的青砖,旧时的月亮,一不小心就把那久远的故事泄露了出来。这里的一切都显得是那样的安静而整洁,这在当时简直就是闹市中的一块净土,如果说它是世外桃源的话,那静如处子的这条小巷就更是桃源中的桃源了,让人能切实地领略到“古巷风华幽意远,少城清韵小园多”的意境。
走进巷内,到处都是灰色的墙身,灰色的土瓦,灰色的院落,这里每一座院内的板壁都是以灰为底色,灰之上有积年灰尘的黑,黑之外有潮湿霉变之后的点点藏青,还有被陈年的灶烟熏暗,显得深邃、幽远,没有层次的颜色。它们在这里不动声色地交融着,却相互提气,彼此映照,呈现出一片安宁祥和。
小巷从整个建筑风格来看,十分的对称匀整。从每一户的大门进入,便进入了一个整洁的四合院。每一座院内四面均是厢房,小青瓦、穿斗梁,少有气度不凡的大厅,宛如小家碧玉,有极佳的生活氛围、极浓的生活情调,置身其中,既亲切,又热烈。
这些庭院有开有合,有虚有实,高低错落,步移景变。并且,庭院多小巧玲珑,几尺之外是典型的二进天井,方方正正的青石板铺成一个很规则的坝子,排水的“龙眼”是石板雕成的莲花,从院子入口通向堂屋的步道上,铺的是雕刻了人物和花鸟虫鱼的石板,柱子底座和台阶也雕了花,苔藓散漫而坚韧地生长在上面。
在每一座庭院的门额上,雕刻有“喜鹊闹梅”“鸳鸯藕荷”“百鸟朝凤”等花纹,且每一户人家都贴有一些传统文化寓意较重的“礼乐诗书是传家至宝,精神道德为宴尔金丹”的对联,横批多为“耕读传家”;其中,尤其有一副文化气息盎然的对联,给人留下了至今难以忘记的印象:“夹借秋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在这里充分表达出了这户主人超脱的生活情操和自己对风、月,以及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之情。
那时,我和同学们常常结伴,浩浩荡荡,骑着自行车上学、放学,一路呼啸打闹,迤逦而来,把车铃铛转得山响。并且,总是爱低弓着瘦小的身子,迎着扑面吹来的劲风,像开弓的箭一样,相互追逐嬉戏,穿行在这弯弯曲曲的小巷子里,随着一串串爽朗的欢声笑语,释放着青春所赋予的蓬勃生机。并且,永不厌倦地沉浸在这条老街小巷里的迷人夜景,以及一户户人家桔黄灯光从窗口透露出来的温馨夜生活。偶尔兴起,就和同学一起拎着老式照相机到那些老房屋前留影拍照。那些灰砖土墙,那些门外雕刻的石兽,那些历经岁月沧桑的木门,特别是那些拴马的石孔,既隐约透露出昔日岁月的痕迹,又为我们的黑白照片增添着一份弥足珍贵的记忆。我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是青春年少的我,双手背在后面,慵懒地斜靠着一扇半开的斑驳木门,摆出一副邻家少年青葱的模样,背景是长满花花草草的小花园和古旧的砖瓦木房。花园里晾晒着各式洗净的衣裳、床单,使本来就有些杂乱的空间显得更加沧桑。
昔日的这条老街小巷虽然静谧,也是有着勃勃生机的。当年,这条小巷时不时有“爆米花”的小贩兜揽生意,而且最受孩子们的欢迎,特别是随着“嘭”的一声惊天炸响,那喷香四溢、热气腾腾的爆米花就这样新鲜出锅,隔着马路老远,都能闻到爆米花的香味。小小的一茶缸糯米或玉米粒,就可以换回一大袋子的爆米花,又香又甜,如今回味起来仍旧颊齿留香、余味无穷。那些磨刀匠、收荒匠、剃头匠,三轮车夫和卖菜的,卖麻糖的,炸油条的,肩挑红油担担面、凉粉、凉面的贩夫走卒,引车卖浆的各色小贩们也经常从这里经过,小巷的深处时不时传出的那些吆喝声,其声调或高扬或低沉,节奏疾徐有致,高昂者如飞瀑泻地之迅猛,低沉者如白云出岫之舒缓,声声震耳,尾音缭绕,如川剧的高腔,悠扬而婉转,组成了一曲动人的市井小调,凸显出老成都人独有的那种生活气息。
实际上,成都这座充溢着灰瓦、土墙、宅院和悠远历史的古城,以及那条幽深的小巷,早已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但它仍然是众多生于斯、长于斯的成都人灵魂深处最深刻的记忆。那些普普通通的砖石瓦块上,都沉淀着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浮现着它所有平静的时光与平缓跳动的心律。那些记载着成都风雨的城市建筑依然清晰如初,与其说人们是在珍藏一段记忆,不如说是对这座城市、建筑、文化的一种缅怀,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吟唱,一种对精神家园的永久向往!
(有删改)
[注]清政府为了巩固政权,在康熙六十年,经四川巡抚年羹尧向朝廷奏准,在成都修建满城,即少城。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不言“小巷”而言“老街”,突出它的历史感,“渐行渐远”指的是小巷早已淡出人们的生活和记忆。
B.小巷内灰色的墙身、灰色的土瓦、灰色的院落等,给人一种沧桑、深邃、悠远的感觉,但同时又写出了小巷的陈旧与破败。
C.儿时的我与同学们追逐嬉戏,给原本宁静祥和的小巷增添了无数的欢声笑语,可以说,小巷见证了青春,赋予我们的生机。
D.虽然成都以及小巷渐行渐远,但对我来说,它们教给了我怎样做人、怎样生活,给了我难忘的记忆,是我内心深处的精神家园。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千年历史写满墙,少城文化写满房”之句,凸显了小巷悠久的历史文化氛围,恰当的引用增加了文化底蕴。
B.文章调动了听觉、嗅觉等感官对老街上的爆米花进行了描述,丰富细腻,读后如临其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C.文章以“飞瀑泻地”“白云出岫”来比喻小巷深处传出的吆喝声,突出了小贩们善于运用川剧的腔调进行叫卖的特点。
D.文章语言古朴典雅,简洁流畅,读来亲切自然,字里行间透露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显示出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功底。
【3】作者对小巷建筑风格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简要分析。
【4】老街是作者的精神家园,请结合文本内容,谈一谈老街对作者有着怎样的意义?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诗人通过加高帽子和加长佩带来突显自己追求高洁。
(3)“小楼”是古诗词中的经典意象,诗人们借助“小楼”,寄寓着思念、闲适、落寞等情感。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九州是中国古代地理名词,《过秦论》中指出,秦国最初“___________”,只占有一州的土地,后来“___________”,成为一个统理了天下、兼并了其他诸侯国的帝国。
(2)中国人历来重视安不忘危的忧患意识,如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就提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张,宋朝的欧阳修也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提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镜是古代常见生活器物,对镜自照常常会触发青春逝去的伤感,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默写。
(1)《氓》中形容女子早起晚睡、辛劳操持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
(2)《离骚》中诗人流露出失意的样子,表达了忧闷之深切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用小飞虫作比,慨叹人生短暂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
(4)《登高》中诗人调动触、视、听多种感官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一句是:_________。
(5)《琵琶行》中运用比喻手法写音乐,以声写声,表现乐声婉转流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6)《蜀道难》中运用神话来写蜀山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7)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劝学》中印证这句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8)《师说》中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当时的士大夫以地位为标准,耻于从师的心理。
(2)杜牧《阿房赋》首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阿房宫的庞大高峻,气势不凡。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南山的美景正好与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5)《诗经·氓》中用水和低洼的湿地比兴,描写任何事物都该有边际的句子是:“_____,_____。”
(6)《夜雨寄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的深深的怀念。
(7)《(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面对弟子颜渊问“仁”,孔子以“________”一句作了明确的回答,这是夫子在古人思想基础上对“仁”这个概念的进一步阐发。
(2)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出秋水长天一色的美景,一语双关,抒写内心的清明坦荡。
(3)“琴”经常出现在中国古典诗文中,蕴含渴求知音的热切愿望、怡然自得的生活乐趣、为民造福的美政理想等审美旨趣,如“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部分
(1).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明人各有乐趣,而他只愿追求美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写了苏轼与友人乘舟举杯共饮的场景。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①(其一)
[明代]王守仁
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
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
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②。
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
(注)①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王守仁谪贵州龙场驿驿丞,与诸生讲学不辍,三年期满离开。②桂枝句:秋殿,朝廷在秋天举行的殿试。跻攀,上升。旧时把登科及第喻为折桂。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开篇两句很好地照应了标题,“蹊路”照应“道中”,“诸贤相送”照应“诸门人送”。
B.首联通过“蹊路高低”“乱山”“间关”等词语,写出了分别时行走的道路艰难和漫长。
C.全诗紧扣一个“愁”字,借溪云、风雪等景物,抒发诗人边地谪居的压抑感和失落感。
D.送别之际,诗人叮嘱学生们不必勤写书信来问候,要把时间和精力多放在钻研学问上。
【2】这首诗展现出诗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14、阅读《过秦论》(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席卷天下 席子
B.内立法度 对内
C.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两手相合,比喻很轻松,不费力的样子
【2】选段中铺陈的句子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3】阅读选段分析秦孝公使秦国崛起的条件有哪些?
【4】下列关于文章的艺术特色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统率材料,以史实为依据,先议论后叙述,叙述议论相结合。
B.本文的对比贯穿始终,面对“九国之师”的胜利和“陈涉的疲敝之众”的失败,中心论点一目了然。
C.文章中语言叙述气势恢宏,气氛沉重而冷峻。
D.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用记叙秦国历史的方式提出了秦国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
15、根据要求写作。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感慨:这个世界上竟然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
请根据以上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