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惠:梁惠王死后的谥号。谥号是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后人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的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B.《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荀子》是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六艺经传是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乐》已失传。传是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D.孝悌忠信:儒家八德中的内容。儒家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儒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
2、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通知:兹定于6月5日下午3时在报告厅召开高考考务会,请全体工作人员按时参加。
B. 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恩师。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 某领导给下级的批示:这个问题事关重大,望你组织群众讨论后再行钧裁。
D. 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导弹装上了“鹰眼系统”,就能像雄鹰一样,自动识别、寻找、追踪目标。
B.晚会上,他们神采奕奕,谁能相信他们不是年过花甲甚至年逾古稀的老人呢?
C.为了提高青年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力,所以我们举办了这个诗歌朗诵会。
D.这些年,我一直生活在学校,穿梭于宿舍和教室之间。
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 归:归附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伐:夸耀,自夸
B.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探望,问候
长幼侪居 侪:一起,共同
C.今闻购将军之头,金千斤,邑万家 购:重金悬赏
当垆自沽酒 沽:卖
D.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与 本:推究
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绐:欺骗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②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
精神。
③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④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
学批评方法。
⑤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来,这吉他到现在已经 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⑥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穿着青色短卦,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A. ②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④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河北梆子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2006年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戏曲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是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性剧种,被河北人民亲切地称为“家乡戏”。河北梆子唱腔高亢、激越、慷慨、悲忍,听来使人有热耳酸心、痛快淋漓之感,因而深受河北人民喜爱并广为传唱。
河北梆子由流入河北的山陕梆子蜕变而成,几经改革完善之后,河北梆子几乎遍布河北各地,成为其他剧种无法匹敌的地方剧种,牢牢地在河北农村扎下了脚跟。
但是,自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河北梆子逐渐走向衰落,这种衰落首先从北平、天津等大都市开始,然后蔓延到保定、沧州等中、小城市。开始时在农村衰落的速度还算是比较慢。然而到了1949年解放前夕,在农村河北梆子也势头甚微,衰败不堪,清脆的梆子声很少响起了,代之而响起的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侵华的马蹄声。河北农村的河北梆子班社纷纷解体,艺人云散,名气较大、造诣较深、条件较好的河北梆子艺人,大多进入城市改习京剧或评剧。条件较差、无力改戏种的,多陷于穷困潦倒境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北梆子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始了全面复苏,并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呈现蓬勃向上的发展趋势,到了六十年代初,河北梆子进入了全面复兴的局面,但是较以前的辉煌已难望项背。
河北梆子是我们的民族文化遗产,曾经辉煌灿烂一时,现在陷入尴尬境地,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相对而言,现在京剧的状况要比河北梆子好一些,因为近几十年来对其进行了许多改革,如打造了《沙家浜》《红灯记》等十来出现代样板戏。河北梆子调门高、唱腔难度大,可以在唱腔上做一些改革和变化,这既会产生一种新鲜感,又是一种对自我的挑战。改革就要能敢于舍弃,对改得低了就没有原来的味道了的担心恰恰正是河北梆子改革的心理障碍所在。穷则思变,任何事情都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几十年不变,甚至几百年不变,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消亡。
还有就是剧本的推陈出新问题。多少年了,演员换了多少茬,总是那么几出戏,就是再经典的东西也会让人觉得审美疲劳。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有没有改革的思想意识问题。多年来,我们社会各个领域都在改革,唯独河北梆子没有什么改革。故步自封,总是守着那几出唱了几百年的旧戏孤芳自赏。
其实,有时候一出新戏、好戏的出现,就可以振兴甚至拯救一个剧种。剧本要出新,唱腔要改革,首先要有这种改革出新的意识。戏剧界、文化界和有关领导层都得要有这种意识。要能沉下心来,舍得花时间精力去组织创作、打磨好的文学脚本,组织戏剧专家对唱腔设计进行改革、出新,拿出三年、五年磨一剑的精神,不信我们的河北梆子出不了好戏、振兴不起来。
好东西就要传下去,但如何传、传得好,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大课题。因此,要针对河北梆子的发展困境和改革路径进行分析和思考,让改革创新既能跟上时代步伐,跟上现代人欣赏需求变化,又能不丢掉剧种本质特征,探索出一条适合河北梆子发展改革的良路,多出精品,让河北梆子重现往日辉煌,让更多的人喜爱传唱,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摘编自臧晓峰《河北梆子发展困境及改革路径浅析》)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的回信中指出: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希望中国戏曲学院以建校70周年为新起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广大师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的指示精神,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学习讨论,积极探索戏剧创新之路。剧院坚持利用自有的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账号,开展不同主题的线上剧目直播,今年又推出“线上直播、观众投票”的创新举措。
在戏剧创作方面,河北梆子剧院围绕雄安新区人文历史文化创作新剧目,比如历史剧《瓦桥关》和现代戏《荷花淀》,在音乐、唱腔设计、配器和作曲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在创作河北梆子精品力作的同时,河北梆子剧院也在积极探索河北梆子传统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路径。今年,由河北梆子剧院牵头组织,邀请相关专家执笔编写的《爱上家乡戏——河北梆子普及型读本》即将出版,这将使更多人认识河北梆子、了解河北梆子、爱上河北梆子。
(摘编自王璇、许晓星《着力打造精品,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梆子历史悠久,唱腔高亢、激越、慷慨、悲忍,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深受河北人民喜爱并广为传唱。
B.河北梆子由山陕梆子蜕变而来,逐渐发展成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但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逐渐衰落,直至班社纷纷解体,艺人云散。
C.河北梆子调门高、唱腔难度大,传统艺人认为改得低了就没有原来的味道了,不肯像京剧那样改革唱腔,打造新戏,所以复兴势头不如京剧好。
D.河北梆子剧院积极求新求变,结合观众喜好,开展线上投票,利用新媒体进行直播,挖掘雄安新区文化资源创作新剧目,探索改革创新之路。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则材料均谈到了“创新”对振兴河北梆子的作用,材料一强调转变思想的重要性,而材料二则列举了具体的创新举措。
B.河北梆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陷入发展的尴尬境地,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包括河北梆子自身的特点和人的改革出新意识。
C.习总书记的回信对戏曲发展寄予了殷切期望,指明了发展方向,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对戏曲传承发展是莫大的鼓舞与激励。
D.河北梆子《瓦桥关》《荷花淀》这些新剧目为广大剧迷认可喜爱,说明我们在河北梆子的创新发展上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3】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一改革路径的一项是( )
A.河北梆子优秀剧目“《宝莲灯》《秦香莲》《打金枝》《教子》《杜十娘》《钟馗》”等在石家庄拉开帷幕,吸引了老一辈的戏曲爱好者前往观看。
B.为了精心打造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主创团队曾前往密云水库展览馆等地进行采风调研,反复打磨剧本,融入新时代背景,在唱腔上改革创新。
C.京津冀河北梆子梅花奖演唱会唱响德州大剧院,此次出演的多为优秀的老艺术家们。老戏迷们又可以听到老戏的核心唱段,目睹老艺术家们的风采。
D.地方政府向国家申请河北梆子戏曲文化专项资金,通过研讨确定出资金分配对象以及比例方案,以保证河北梆子专业剧团和业余剧团的生存及发展。
【4】材料一是如何体现论证的严密性的?请简要分析。
【5】河北梆子如何才能实现创新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请结合两则材料内容加以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揭示出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地浪费掉。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其中用细节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2)故国神游,__________,早生华发。人间如梦,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闾阎扑地,_________;________,青雀黄龙之舳。 (王勃《滕王阁序》)
(4)臣欲奉诏奔驰,________;__________,则告诉不许。(李密《陈情表》)
(5)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9、补写下面横线上的句子
(1) ,荆轲和而歌
(2) ,退将复修吾初服。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4) ,可以无悔矣。
(5)去来江口守空船, 。
(6)地崩山摧壮士死,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 , 启示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才不会被眼前琐事所牵绊。
(2)《天净沙·秋思》中摄取九种景物来表现秋天的句子是 , ,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典型的农村生活情景,成为后世山水田园诗歌的典范。
(2)在《三峡》一文中,郦道元用“______,_________”来描述峡江两岸峰峦紧密相接的特点。
(3)《登高》一诗中,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证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
(2)泰山,气势雄伟,风光优美,历代文人为它长啸短吟,挥毫泼墨,姚鼐在《登泰山记》中以洗练的文笔写了泰山的雪景、夕阳、云雾以及日出的盛景。其对日出前光线瞬息万变的描写“_______,________”用墨极少,却如诗如画,令人遐想不已。
(3)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根据上古时秋季丰收祭祀演变而来的。1989年,我国把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敬老节。重阳节的习俗有登高、晒秋、赏菊、簪菊、放风筝、吃重阳糕、喝菊花酒、感恩敬老等。我们学过的古典诗歌中描写重阳节习俗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
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
一片江南水墨图。
望湖楼晚景
苏轼
横风吹雨入楼斜,
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
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前者写的是_____,后者写的是疾风骤雨。
【2】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城》首句中的“寒”字,既刻画出秋雨生寒的清冷特点,也流露出诗人的主观情绪。
B.《望湖楼晚景》首句中的 “斜”字形象地描绘出了风势之猛。
C.两诗中的第三句在结构上都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D.两首诗中都运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亡妹张夫人家传
李鸿章
呜呼!自吾妹之亡,吾母无与承欢者矣!
吾兄弟六人,女弟二人,妹居长。先后宛若①,或不相得致勃磎,吾母常蒿然不怿。妹归,辄侃侃出正言为处曲直,开解而和调之。咸帖帖頫首敬受,靡有抵牾,吾母乃大欢。初,先侍御公与吾母留京邸,吾与三弟从,伯兄将嫂远宦,独妹留家,四弟、五弟、六弟、小妹以肩随。其浣濯烹纫,暨内事皆身任,无不治办。既归张氏,逾年君舅寝疾,妹在视食饮,随妹夫治药物,得宜与节。舅病亟,妹坐盂于汤,伺温以奉舅,儿终日嗄,不之顾。
吾兄弟宦学,家屡空,奔走称贷。妹之舅以妹贤,又伟视吾兄弟,不待求请,辄资给之。吾兄弟婚宦之需,张氏之助居多。逮舅卒家析,妹夫故孝,愿奉母出分,母亦曰:‘中男介妇事我谨,必能奉事我。’时粤逆肆扰,妹夫以异军苍头特起,从侍御公、袁忠愍公治贼于淮南北,恒不家居。后从曾文正公于豫章,又别将与吾会师吴中,妹斩斩持门户,于倾侧扰攘中,奉君姑,教诸子,使不废学,家以不落。吴会平,迎吾母养,妹侍行焉。继室未谙姑起居,颇虑不得吾母意,妹左右导迎之,妇姑相得尤欢。
故妹之殁也,吾哭之痛。妹生平静穆专一,居恒默默不苟訾笑。吾每谓妹静正有须眉丈夫风概。孰意,年甫四十而遽殁也。呜呼,伤矣!妹以同治丁卯二月六日殁。夫名绍棠,字又堂,偕吾平吴,积功授都督。鸿章曰:“又堂之会师于吴,或惎②妹兵凶战危宜尼③行者。”妹曰:“仲兄在难,义无坐视,且死生,命也。”迨吴会平,又堂总师干焉。有降将隶部曲,新馈重金千,又堂却之。降将不自安,介密亲献之妹,妹亦却之。密亲为固请,厉色以谢,终不受。
(选自《李鸿章全集》,有删节)
注:①宛若:妯娌;②惎:jì,猜忌;③尼:阻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浣濯烹纫 浣:洗
B. 儿终日嗄,不之顾 顾:看
C. 辄资给之 给:供给
D. 继室未谙姑起居 谙:熟悉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及文化常识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初,作者随父母住在京城,哥嫂也在外地,只有妹妹留在家里,各种事务都亲自担当,处置妥当。
B. 伯:古代兄弟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次之,季最小。
C. 当时太平天国起义,作者妹夫带兵跟从作者父亲在淮河南北作战,后来又跟从曾国藩到了南昌,后与作者会师吴中。
D. 先:对死去的人的尊称。如:“先妣”指已去世的祖母,“先哲”指已去世的有才德的思想家。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妹归,辄侃侃出正言为处曲直,开解而和调之。
(2)奉君姑,教诸子,使不废学,家以不落。
【4】根据第4自然段,概括亡妹为人处世的特点,限30字以内。
15、根据要求作文。
“念想儿”,是指带有感情色彩的纪念物。对很多老北京来说,曾经的冬储大白菜是一种念想儿,现在一到冬天也会买上几棵,回味的是小时候的记忆和味道;对即将告别中学时代的高中生来说,一张毕业照是种念想儿,凝聚了美好的友谊和青葱岁月的记忆……念想儿,承载着一段回忆,一份深情。
请以“念想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符合逻辑;有细节,有描写。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