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云南丽江高二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最恰当的是

    逆境(  )很宝贵,顺境同样难得。一个人(  )在哪种境遇中,最主要的是不忘谦虚,坦然从事。如不能做到这些,(  )逆境时容易卑躬屈膝,(  )顺境时就会得意忘形。

    A. 如果  尽管  那么  而   B. 虽然  尽管  终究  但

    C. 固然  无论  那么  而   D. 当然  不管  那么  却

     

  •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中国青年的“强国一代”,更能够在放眼世界中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他们将与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青年一起肩并肩、手牵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打造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A.作为“强国一代”的中国青年,更能够从放眼世界中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

    B.作为中国青年的“强国一代”,更能够在放眼世界中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

    C.作为“强国一代”的中国青年,更能够在放眼世界中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

    D.作为中国青年的“强国一代”,更能够从放眼世界中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

  • 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伴随着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昌民明确表示人社部将进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子女带薪护理方案呼之欲出

    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实践者、坚守者时时处处都处心积虑亲力亲为。

    苹果和三星手机的热卖机型和价格差优势导致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手机市场的再规划也迫在眉睫

    刚刚还是烈日当头一转眼老天爷的脸阴沉下来狂风怒号大街上尘土飞扬整个城市瓦釜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法国今后必定会加大安保和反恐的投入但由于经济疲软、福利水平较高法国已经捉襟见肘的财政将面临更加严苛的考验。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史是从尧舜时期开始逐渐明晰的,《尚书》的   便是《尧典》。先秦诸子都对尧舜   ,虽然说法时有   ,但都对他们的真实性深信不疑,基本史实亦甚清晰。

    A. 开篇  津津乐道  歧意   B. 首篇  乐此不疲  歧意

    C. 首篇  津津乐道  分歧   D. 开篇  乐此不疲  分歧

  • 5、下列词语按照感情色彩分类正确的是( )

    A.浮光掠影   奋不顾身   不屈不挠   滥竽充数

    B.贪生怕死   拔苗助长   雪中送炭   自私自利

    C.心狠手辣   刚正不阿   狼心狗肺   盛气凌人

    D.暗箭伤人   弄虚作假   气势汹汹   好高骛远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企业参与政府统一组织的棚户区改造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2】12号),明确指出,国有工矿企业、国有林区企业和国有垦区企业参与政府统一组织的棚户区改造的,改造部分的收益执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这一政策使这些企业从棚户区改造中受益,从而鼓励其更积极地参与棚户区改造,造福更多的低收入家庭。

    财税【2010】42号文件规定,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开发商,在商品住房等开发项目中配套建造安置住房的,依据政府部门出具的相关材料和拆迁安置补偿协议,按改造安置住房建筑西积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可以免交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

    (摘编自2017年08月15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资料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材料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市、工矿、林区、县区棚户区居民住房困难、居住环境差的问题,近几年加大了对各类棚户区改造的工作力度。2008年中央启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并将国有林场棚户区、国有垦区危房、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作为重要内容,加快了改造步伐。2010年,中央全面启动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并继续推进国有林场棚户区、园有基区危房、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

    棚户区改造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直接和间接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通过充分利用棚户区改造腾出的土池,兴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创业市场、农贸市场、再就业一条街等形式,增加了就业机会。此外,将棚户区改造项目与商品住宅配套建设、使棚户区居民可以通过为周边居民提供相应服务来实现就业成再就业。

    据有关部门测算,国有垦区危房改造工程实施以来,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70多万个,支付用工费用100多亿元,有效地解决了低收入家庭的就业问题。

    (摘编自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惠民生促增长——我国棚户区改造成果综述》)

    材料四:

    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陆克华26日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8~2020年将继续改造各类棚户区,再建保障性住房1500万套。中央将加大财政、金融、用地等支持力度,兑现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的承诺。

    陆克华指出,棚户区改造是改善困难民众住房条件的重要方式。过去8年,中国棚户区改造累计开工安置性住房3287万套。棚户区改造使8000多万居民“出相进楼”。此外,通过城中村改造。约950万农民就地转化为市民,住进了配套完善的安置房小区。在商品住房库存量大、市场房源过剩的三四线城市和县城,我们通过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工作,在解决棚改的同时,也促进了商品住房去库存的工作。

    由于能带动有效投资和建材、装修、家电等方面的消费,也能促进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棚户区改造也被视为带动投资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民生工程。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我国未来三年将实现改进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的目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税前扣除及免税政策 鼓励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 参与棚户区改造企业受益

    B. 政府推动、住户配合 棚改数列持续高速增长 八千多万居民“出棚进楼”

    C. 国家棚户区改造计划 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低收入家庭获益

    D. 未来三年继续棚户区改造 兑现改造约1亿人居住条件的承诺 加大财政金融等支持力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财税【2010】42号文件和财税【2012】12号文件对参与棚户改造的企业实行的免税政策,有力地推进了棚户区的改造工作。

    B. 几则材料来源不一,但都围绕我国棚户区改造进行陈述,让读者对相关的国家政策、棚户区改造的规模和作用有了基本的认识。

    C. 2008年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启动,2010年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启动,最重要的成绩是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D. 棚户区居住条件差,还占用大量土地,予以改造,既能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又能腾出土地兴建企业和市场,提振当地的经济。

    E. 棚户区改造之所以被称为重大民生工程,主要是因为它在未来年将实现改善约1亿人的居住条件,规划空前,工程浩大。

    3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政府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带来了哪些好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悲难”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文人情感。杜甫的《登高》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久客他乡、孤苦多病的悲难;杜牧的《泊秦淮》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感叹兴亡、忧念现世的悲难。

    (2)李白在《蜀道难》中,用连禽、兽都难以越过蜀道中的高山来衬托蜀道难的诗句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两句,表明在诗人所处的时代,当时社会上的人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

    (2)苏轼常常借酒抒怀,《赤壁赋》用“_____”写曹操在长江边饮酒作诗,《念奴娇•赤壁怀古》以“_____”写因感慨人生而洒酒祭月。

    (3)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两句,描摹了庆典将近、音乐不断的农村风俗画,反映出当地淳朴的民风。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楼阁之间的通道比作彩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阿房宫的宏伟瑰丽。

    (2)李白的《蜀道难》中将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并且以水之险来展现蜀道之高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力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并不是茅草本身美,而是因为爱人送的才美。

    (2)在《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对偶和比喻表达了作者身在宦海却心系田园的心情。

    (3)李白《蜀道难》中,“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 11、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皆可入诗。《蜀道难》中两句“____________”是李白对蜀道之难的摹画,借鸟和兽衬托山势的高危。

    (2)“诗圣”杜甫在《登高》中运用时空对举的创作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描写景物来营造意境,“____________”两句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

    (3)《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 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开辟蜀道 所付出的代价及蜀道的模样。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表达了自己不被重用的愤懑之情。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说,诗人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B.颔联是说,诗人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诗的最后两句说,诗人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虽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2这首诗的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高士奇,字澹人,浙江钱塘人。幼好学能文。贫,以监生就顺天乡试,充书写序班。工书法。康熙十七年,圣祖降敕,以士奇书写密谕及纂辑讲章、诗文,供奉有年,特赐表里十匹、银五百。二十六年,上谒陵,于成龙在道尽发明珠、余国柱之私。驾旋,以成龙言问士奇,亦尽言之。上曰:“何无人劾奏?”士奇对曰:“人孰不畏死。”帝曰:“若辈重於四辅臣乎?欲去则去之矣,有何惧?”未几,郭诱疏上,明珠、国柱遂罢相。二十七年,山东巡抚张汧以赍银赴京行贿事发,逮治,狱辞涉士奇。会奉谕戒勿株连,於是置弗问。士奇因疏言:“臣等编摩纂辑,惟在直庐。宣谕奏对,悉经中使。非进讲,或数月不觐天颜,从未干涉政事。独是供奉日久嫌疑日滋张汧无端疑怨含沙污蔑臣将无以自明幸赖圣明在上诬构难施但禁廷清秘,来兹萎斐,岂容仍玷清班?伏乞赐归田里。”上命解任,仍领修书事。二十八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幸士奇西溪山庄,御书“竹窗”榜额赐之。三十三年,召来京修书。士奇既至,仍直南书房、三十六年,以养母乞归,诏允之,特詹事府詹事。寻礼部侍郎,以母老未赴。四十二年,上南巡,士奇迎驾淮安,扈跸至杭州。及回銮,复从至京师,屡入对,赐予优渥。上顾侍臣曰:“朕初读书,内监授以四子本经,作时文;得士奇,始知学问门径。初见士奇得古人诗文,一览即知其时代,心以为异,未几,朕亦能之。士奇无战阵功,而朕待之厚,以其裨朕学问者大也。”寻遣归,是年卒於家。上深惜之,命加给全葬,授其子庶吉士舆为编修。寻谥文恪。

    (节选自《清史稿》卷五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独是供奉日久/嫌疑日滋/张汧无端疑怨含沙/污蔑臣将/无以自明/幸赖圣明/在上诬构难施/

    B.独是供奉日久/嫌疑日滋/张汧无端疑怨/含沙污蔑/臣将无以自明/幸赖圣明在上/诬构难施/

    C.独是供奉日久/嫌疑曰滋/张汧无端疑怨含沙/污蔑臣将/无以自明/幸赖圣明在上/诬构难施/

    D.独是供奉日久/嫌疑日滋/张汧无端疑怨/含沙污蔑/臣将无以自明/幸赖圣明/在上诬构难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生,是明清两代取得入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可以参加乡试。

    B.株连,指一人有罪牵连他人,受株连的有亲属、上下级官员等。

    C.擢,指提升官职,本文中表示提升官职的文言词还有领、授等。

    D.扈跸,随侍皇帝出行至某处。跸,指帝王的车驾或行幸的地方。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士奇自幼好学,字学颇工。高士奇虽出身贫寒,但是好学能文,书法也颇工,凭借自己的才学进入仕途。

    B.高士奇直言敢谏,弹劾重臣。面对皇帝的询问,高士奇知无不言,因他的弹劾上疏,明珠、国柱终被罢相。

    C.高士奇看重清誉,归乡明志。张汧一案涉及到了高士奇,虽然皇帝没有审问他,但他仍请求回乡以证清白。

    D.高士奇事母至孝,辞官不受。高士奇曾因为养育母亲,乞求归乡;也曾因为母亲年老,不接受礼部侍郎之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二十六年,上谒陵,于成龙在道尽发明珠、余国柱之私。

    (2)及回銮,复从至京师,屡入对,赐予优渥。

    5皇帝为什么说高士奇“裨朕学问者大也”?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蔡元培是中国提出美育的第一人,对美育的意义有独到的认识,他认为: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找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