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人的名与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如:周瑜,字公瑾;韩愈,字退之;岳飞,字鹏举。依此推论,宰予、曾巩、赵衰、吕蒙四人的字依次应是( )
A.子固/子余/子我/子明
B.子明/子我/子余/子固
C.子余/子明/子我/子固
D.子我/子固/子余/子明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3月1日,法国枫丹白露博物馆中国馆被盗,20件珍贵藏品不胫而走。该馆中保存着1860年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掠的大量珍贵文物,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
B. 本赛季的全国女排联赛在对抗性和观赏性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八强战之后,比赛打得更加难舍难分,这与四位名帅的排兵布阵和临场指挥不无关系。
C. 在2015年央视网络春晚上王铮亮演唱了《最远的距离》,他那温暖醇厚又不失清亮的嗓音,让现场每位观众耳濡目染,沉浸其中,让每一个归心似箭的人热泪盈眶。
D. 央视纪录片《中国远征军》犹如空谷足音,向观众展现了中国人第一次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国土的战例,让人们对那段中国先烈浴血奋战的历史有了更多地了解。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城市起源于市场,而市场则来自于社会分工。人类不断追寻更好的生活质量,就需要不断拓展资源范围,以更高的效率将资源转化为生活条件,从而推动社会分工的发展。 ,这就需要交易市场。除了农业,凡是对土地依赖性小的劳动产品的生产主体都会向交易中心聚集,并逐渐演化为一个具有自组织力的有机整体,这就是城市。
A. 社会分工虽然割裂了需求和产品的时空一致性,但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B. 社会分工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也割裂了需求和产品的时空一致性
C. 社会分工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把需求和产品的时空一致性割裂了
D. 社会分工在割裂需求和产品的时空一致性的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 2014 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所组成。
B. 《野鸭子》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们信服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
C. 成功的基础是奋斗,奋斗的收获是成功,所以,天下唯有不畏艰难而奋斗的人,才能登上成功的高峰。
D. 我先来到展厅后面一座小山上,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它保护着古墓的发掘现场。
5、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伴随着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昌民明确表示,人社部将进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子女带薪护理”方案呼之欲出。
②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别人,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③在义工联盟中,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更是义工精神的实践者、坚守者,时时处处都处心积虑,亲力亲为。
④苹果和三星手机的热卖机型和价格差优势,导致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手机市场的再规划也迫在眉睫。
⑤刚刚还是烈日当头,一转眼,老天爷的脸阴沉下来,狂风怒号,大街上尘土飞扬,整个城市瓦釜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⑥法国今后必定会加大安保和反恐的投入, 但由于经济疲软、福利水平较高,法国已经捉襟见肘的财政将面临更加严苛的考验。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⑥ D.②③⑤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音
郭雪波
老孛爷那浑厚低沉的嗓音开始回响起来。
第一首是叙事民歌《嘎达梅林》,唱的是一位反对东北军阀草原开荒、屯垦使草原沙漠化的民族英雄。唱者和听者都回肠荡气。接着唱的是哀婉牧歌,有长调有短歌,也有些诙谐幽默冷嘲热骂的情歌、宴歌、古歌、今歌。渐渐地,这间土房被浓浓郁郁、悠扬哀婉的蒙古民歌旋律所淹没。
两个老者的眼角,都挂出些许泪水来。外边吹着飒飒的风沙,夹杂着那条孤狼的低嗥,都令人断肠。说来奇怪,流传很广的蒙古民歌,以曲调忧伤、叙事哀婉、令人辛酸惆怅的为多,而节奏欢快喜庆的少,这大概跟土地有关,100多年来蒙古草原开荒后沙化严重,大多草地沦为荒漠,失去牧场故土的蒙古人流离失所,惟有通过一首首伤感的民歌来抒发胸臆表达情愫。当然,蒙古长调的形成,跟草原的辽阔和马背民族的胸怀也密不可分。
古琴胡古尔奏出的音响,浑厚洪亮。低沉中透着悠扬,加上民歌旋律的迷人醉人,尤其演奏古曲八谱时达到了淋漓尽致的境界。老奶奶达日玛已经沉醉,如睡了般无声无息。
老孛爷轻轻停下弓弦。老孛爷天风也有累手的时候,喘口气歇歇吧,黑暗中达日玛老奶奶的声音很突然又清晰。老孛爷天风的手无意中抖了一下,他以为老大姐听累睡过去了呢。
对不起,中断了大姐的听兴,我不该收弓的。
无妨,你也该喝口水润润嗓子。
老大姐,还想听啥,您还没告诉我最想听的曲子呢。
难道你不知道我最想听啥曲子吗?
不知道,小弟还真不知道。
嘿嘿嘿,这也不好怪你。我问你,你老孛天风,为啥名号叫天风?
老孛爷身上颤栗了一下。静默片刻后说,小弟对古曲《天之风》略知一二,年轻时性狂,不知天高地厚,喊出了“天风”的名号,收都收不回来了。
黑暗中达日玛老奶奶看不清老孛爷微红的脸色,却可能听得出他话音中的羞愧之意。
那你给我拉一段《天之风》古曲吧,达日玛奶奶并不在意他的名号,她一心想听曲子。
可……我……老孛爷天风也许有生以来头一回支吾起来。
怎么啦,刚才还称略知一二呢。达日玛老奶奶问。
不瞒老大姐说,小弟只会上阕《孛尔帖·赤那》部分,师傅没传我下阕《豁埃·马兰勒》,不好意思。
可惜!老奶奶低叹后又说,那就拉你会的上阕《孛尔帖·赤那》吧。
老孛爷天风这会儿真正地另眼看待这位八十岁老太太了。倘若在此之前只是拿她当一位酷爱民歌的普通老歌迷的话,现在他已改变了看法,觉得这老大姐肯定有些来历并深通音律,他更不敢怠慢了。甚至有一丝激动和兴奋。这么多年,背着胡琴闯荡大漠沙原一辈子,很少遇到听众提出听《天之风》,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还有这么一首古老曲谱《天之风》,今天他是遇上行家了。
老孛爷天风重新调琴弦,抖擞精神,脸色凝重而十分投入地奏起古曲《天之风》来。
史书《蒙古秘史》开篇就讲蒙古人的祖先成吉思汗之根源,“奉天命而生之孛尔帖赤那,其妻豁埃马兰勒,渡腾汲思而来”。这“孛尔帖赤那”和“豁埃马兰勒”,有人译为苍狼和牝鹿,古曲《天之风》歌唱的就是《孛尔帖·赤那》(苍狼)和《豁埃·马兰勒》(牝鹿)。
老孛爷天风引吭高歌曰:“如天之风般飞腾,如天之风般狂洒;如天之风般自由,如天之风般伟雅;啊——哈——咴!我的天之风!我的孛尔帖赤那!”
古老的民间曲谱《天之风》旋律在低矮的土房里回响,又在夜的高空中传荡,世间万物似是被这古曲打动而陶醉,一时间万籁俱寂。
此时,一声浑厚的女中音接着和曰:“如天之风般温柔,如天之风般火热;如天之风般慈怀;如天之风般永烁;啊——哈——咴!我的天之风!我的豁埃马兰勒!”
是80岁的老奶奶达日玛在和下阕。嗓音略显沙哑,但高亢而悠远,韵味十足,长调绵绵而气不绝,蒙古民歌特有的技法“努古拉斯”表现得自如而浓郁。
老孛爷天风失声惊呼,老大姐,你会唱下阕,你唱的是《天之风》的下阕!
老孛爷情不自禁地抓住老奶奶达日玛的双肩,摇晃起来。他的眼角已流下两行老泪,洒落在胸前白胡子上。小时候只听过一次师傅低哼,未及传他便锒铛入狱,因涉嫌参与嘎达梅林造反事件被王爷砍了头。如今聆听这惊天古曲的下阕,他如醍醐灌顶,如醉如痴,情不自禁。
其时,达日玛老奶奶也已泪落如雨。
她也是萨满教另一支脉列钦·幻顿的惟一传人,她的师傅只会《天之风》下阕,她从未听过上阕,今天耄耋之年能够聆听到心仪已久的《天之风》上阕,完成了她心中的整阕《天之风》,也实现了终生所愿,老奶奶显得十分知足,暗中变红的脸上显出婴孩般纯真的笑容。
好啦,老奶奶说,咱们再和一遍。
他们就又和唱了一遍。这回他们二人采用了蒙古民歌手们很少用的“呼麦”唱法。这种唱法是用喉音同时发出低音部和高音部的两种声音,听着美妙无比,如天籁之声。这是一种蒙古族的古老演唱绝技,如今会运用者已不多,用这种古老传统绝技演唱古曲《天之风》,而且由这两位硕果仅存的蒙古族民歌手佼佼者演唱,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把歌词和韵律内涵表现得完美无缺。
他们接着又和唱了一遍。
然后,都住了声,两人屏气回味这天籁之声。
屋里一派宁静肃穆。
好啦,我已知足,不再劳累你老天风啦。老奶奶说。
这是天意,《天之风》今日得以完整复全,这是天意!老孛爷感叹,我师傅在天之灵,也可得以安息了。
是啊,一生宿愿还清,夫复何求,我好高兴啊!达日玛老奶奶像小姑娘般发出格格的笑声。而后对老孛爷说。老天风,你也歇息吧,我是要休息了,要不你在这儿找个地方睡,要不找村长安排更舒服地方睡,随你好啦。
说完这些,老奶奶长长地叹口气,安安静静地闭目而睡。她眼角挂着幸福的泪水,她那一双闭合了八十年的老眼睛从此再也没有睁开。
老孛爷天风没有在她家炕上睡,也没去找村长,而是胸前合掌、跪别了安睡的列钦·幻顿传人达日玛老奶奶,然后悄悄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
(上半篇结束)
材料二:
老孛爷在回家路上遭遇狼群,他退守沙包制高点,而狼群越逼越近。想到今天难逃此劫,他心有不甘,于是他想趁生命结束之前,把刚刚学来的《天之风》下阙唱熟。他奏响古琴,引吭高歌,一遍又一遍,如处无狼之境。不曾想到,狼群和缓了凶相,静听古曲,如痴如醉。当东方露出狐肚白,狼群飞驰而去,消失在大漠中。老孛爷不觉中已坐化,犹如一尊铜像。《天之风》竟成绝响。
(《天音》下半篇故事梗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挂出些许泪水来”,说明两个老者既被蒙古民歌旋律感动,也被风沙声和孤狼的低嗥声感染。
B.老孛爷“颤栗了一下”,“支吾起来”,这是他为年轻时喊出“天风”名号而感到羞愧后的反应。
C.对老人嗓音和古琴音响的描写,对《嘎达梅林》和“呼麦”唱法的介绍,渲染草原民族特有风情。
D.《天之风》上阕呈苍狼阳刚之气,宜于男性引吭高歌;下阕怀牝鹿阴柔之美,宜于女性绵绵相和。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描写老孛爷的深情弹奏和歌唱开篇,既为全篇奠定了情感基调,又为接下来要展开的故事营造了气氛,酝酿了情绪,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B.文中交代《蒙古秘史》开篇就讲蒙古人的祖先成吉思汗之根源,点明古曲《天之风》歌唱的就是苍狼和牝鹿;这为下半篇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C.“脸上显出婴孩般纯真的笑容”“像小姑娘般发出格格的笑声”等描写,与后面“老眼睛从此再也没有睁开”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悲剧色彩。
D.小说通过对草原环境变迁、传统唱法失传和《天之风》成为绝响的叙写,流露出作者对传统文化流失的痛惜情绪,表达了对生态、生命和文化的反思。
【3】小说以“天音”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为什么说老孛爷和老奶奶如果缺少了对方,谁也无法单独成为完整的艺术形象?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的理解。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连用多个比喻,论证君子如能广泛地学习且每天省察自己,就能做到“____”;通过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等四组比喻,说明“____”,只是善于利用外物而已。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下文欢乐场面的两句诗是“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采用了对比的手法,“____”一句写出了宋武帝刘裕在战场上的声威气势,“____”一句写出了宋文帝刘义隆在战场上的狼狈之态。
8、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的女子,终于等来了她的意中人,神情举止,由“泣涕涟涟”迅速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要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迫不及待的要嫁到他家去。
(2)范仲淹《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在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和取舍中写尽了思乡之情与报国之志。
9、补写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学习必须锲而不舍,坚持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屈原以“_________,_________”描述了群小对自己的嫉妒及诬陷。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认为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先是感慨秦人没有吸取经验教训“______________”,然后痛惜历史重演“_________________”。
(2)在《曹刿论战》中,曹刿十分注重细节。劝阻庄公追逐齐军后,他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确定了追逐的最佳时机。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有两句名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与之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曹操在《短歌行》中,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
(2)杜甫的《客至》中写招待客人的菜肴和酒都很简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秋声赋》里写秋风“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而“秋风”这个意象,在陆游的诗中也出现过,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名句默写。
(1)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路难》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抒发远大志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柳堤
[明]金銮①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缓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注]①金銮,明代散曲家。陇西(今属甘肃)人。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游吴楚淮扬之间。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2)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请结合诗句说明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200字)
14、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丧,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自此迄终,三十余载。
②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遣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
③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截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
④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已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
⑤太守王僧朗察孝廉,不就。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悯君贫老故加此赡也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纳。
(《宋书·郭原平传》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然后举爨( ) (2)屡空比室(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性闲木功( )
A.清闲 B.喜爱 C.熟习 D.平常
(2)要使微贱( )
A.没有 B.卑贱 C.偷偷 D.稍微
【3】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
【4】用“/”为第⑤段画线部分断句。
府君嘉君淳行悯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
【5】对第③段郭原平卖物时的情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卖物时常常会有人拦腰砍价。
B.卖物花费的时间往往特别长。
C.物价为邑人认可,货品特别抢手
D.买家总是主动出高于报价的价格。
【6】综观全文,结合郭原平的性格特点,推断其固不受米的原因。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三年疫情,创造了无数感人的故事,刷新了许多人的认知,打破了我们原有的生活节奏,三年疫情中,我们有恐慌、有信念;有愤怒,有感动;有犹豫,有坚持……每个人都是疫情的亲历者和见证者,疫情让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疫情也教会我们更好的活着,正如歌词所唱“人间一场烟火,你曾盛开过”。
请你以“疫情启示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