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欠缺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个国耻是
A.“清政府战败”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D.慈禧太后出逃
2、2003年10月,我国成功发射和返回地面的载人航天飞船是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号 C.神舟二号 D.神舟五号
3、中国在近代教育发展史上的有益探索有
①戊戌变法期间,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
②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
③新文化运动中,全盘西化
④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4、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拒绝
B.要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C.禁烟运动打击了其在华的侵略利益
D.打开中国市场
5、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
A.中共二大
B.遵义会议
C.古田会议
D.中共七大
6、下面有关中共七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
B.大会主要讨论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
C.大会指出抗战胜利后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国
D.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7、据报道下图这一影片在长征始发地首映引起巨大反响,使当地人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该影片的首映地点是( )
A.遵义 B.瑞金
C.吴起镇 D.会宁
8、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下列对联反映“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A.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C. 一桥飞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D.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9、东北的沦陷,也揭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于( )
A.1931年九一八事变
B.1936年西安事变
C.1937年七七事变
D.1937年八一三事变
10、在下列四句话中,最能贴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伟大意义的是( )
A.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C.中国实现了现代化进入小康社会 D.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1、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1958年开始的这条道路带给中国的是
A.粮食产量大幅增长
B.国民经济损失惨重
C.钢铁资源有效利用
D.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为对抗法西斯国家,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组建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的事件是( )
A.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联合国的建立
D.开罗会议的召开
13、习近平主席说过:“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4、北洋军阀分裂时期,控制着北京政府和东北的军阀分别是( )
A.皖系段祺瑞、滇系唐继尧 B.皖系段祺瑞、奉系张作霖
C.直系冯国璋、直系曹棍 D.滇系唐继尧、奉系张作霖
15、近年来,华为、中兴、航天科工、中芯国际等一批新兴企业脱颖而出,领跑“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使中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这反映了我国( )
A.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基础教育得到普及
C.积极促进地区优势互补
D.鼓励发展对外贸易
16、某同学将《戊戌变法》课内容整理如下,其中“谭嗣同”适合填与于
A.A B.B C.C D.D
17、下列科技、思想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京张铁路全线通车
②撰写《制碱》一书
③编成《海国图志》
④译著《天演论》出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18、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爆发并迅速波及全球,全球原货币体系崩溃。在银元大量外流的背景下,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三大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流通。从整个中国近代史角度看,法币改革最重要的意义是( )
A.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改变了原来币制混乱的局面
D.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19、8月28日,蒋介石召集干部会议,讨论对毛泽东来重庆后的方针,确定:“‘以诚挚待之’,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蒋介石在策划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进攻中原解放区
D.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20、“金陵定鼎,平成永固之基.京曰天京,﹣﹣悉准乎天命;国为天国,在在悉简乎帝心.”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C.中国同盟会成立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21、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________遭到破坏,开始从________社会变为________社会。________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2、______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3、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上“血肉筑长城”并取得胜利的两场著名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__。
24、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是(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写了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25、_______________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6、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的大讨论。
27、“他”实现太空行走的航天员,使神七载人飞船升入太空______。
28、毛泽东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___________ 。
29、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0、上海、北京是政治、文化、历史名城,见证了中国百年的沧桑巨变。
(1)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
(2)从1840年到1901年,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与北京相关的两次侵华战争分别是 、 。
(3)1919年,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对 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1、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探究历史并解答下列问题。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广州黄埔军校的创立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结晶,哪一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曾经在该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这一重要职务?
(3)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哪一次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4)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5)1949年,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逃亡去了哪里?
(6)从国共两党的分分合合的史实中,你等到了什么启示?
32、说一说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长征的胜利给我们留下来那些富贵的精神遗产?
33、为了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样的“伟大构想”?这一“伟大构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统编版教材《中国历史》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础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摘编自《历史纵横》
材料三: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安徽凤阳《大包干歌》
(1)材料一中说明农民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回答,这条“路”是指什么?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
(3)材料三中的图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的一张报纸,根据图片中的相关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该“决议”的认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包”字的理解。与材料二相比,材料四反映了农村的经营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5)从上述有关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