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运城市八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电视剧《走西口》中有这样一幕:徐木匠是某革命团体的会员。这个团体具有以下特征:

    ①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②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

    请你判断徐木匠参加的这个团体是(  )

    A. 兴中会   B. 强学会   C. 光复会   D. 中国同盟会

  • 2、中国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性质是( )

    A.农民运动

    B.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

    D.无产阶级革命

  • 3、如下图是某史书的部分目录,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其中的“天国”最有可能是指( )

    A.宗教宣扬的天国

    B.封建盛世

    C.太平天国

    D.共产主义

  •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 5、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点是(     

    A.都要求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

    B.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C.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D.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6、1945年8月,毛泽东飞抵重庆。毛泽东将自己的作品《沁园春•雪》书赠柳亚子先生。其中最后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特别气势磅礴。那么在当时“数风流人物”最重要的任务是(   )

    A.打破围剿,战略转移

    B.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C.争取和平,民主建国

    D.发动内战,消灭红军

  • 7、他受命钦差大臣,后赴广东虎门销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材料中“他”是( )

    A.邓世昌 B.左宗棠 C.洪秀全 D.林则徐

  • 8、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是在哪一次运动中创办的?

    A.辛亥不命 B.洋务运动 C.戊戊变法 D.新文化运动

  • 9、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共一大

    D.北伐战争

  • 10、“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时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孙文自序于上海。”“夫去一满洲之专制”指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B.戊戌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辛亥革命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D.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11、2021年6月17日,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广袤的太空中,中国的北斗导航如“天眼”一般,俯瞰世界......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 12、“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抵抗

    C.苏联对日本宣战

    D.全民族抗战

  • 13、《资政新篇》的作者是( )

    A.冯云山 B.洪仁玕 C.陈玉成 D.曾国藩

  • 14、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 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C. 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D.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 15、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的同志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是

    A.完成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B.揭开了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C.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运动

  • 16、“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的条约指的是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 17、费正清指出,没有别的事情能比这更有效地证明:通过自上而下逐步改良的办法来使中国现代化,是绝无希望的。一八九五年的战败和雄心勃勃的计划在一八九八年的彻底破产,第一次大大地促进了革命变革。费正清认为(       

    A.自上而下改良成效较为缓慢

    B.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C.戊戌变法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D.戊戌变法失败加速革命发生

  • 18、“中国皇帝座下同意,英国臣民及家人仆从,从今以后获准居住广州、厦门、福州府、宁波和上海的城市或镇,以进行通商贸易,不受阻挠和限制……”。材料描述的内容属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 19、“辛丑”,对中国人来说是多么熟悉、多么沉重而难忘的两个字眼,但凡稍微有一点历史常识的中国人,说到辛丑,就会立即想到与此相关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体现在(       

    A.清政府向列强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清政府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20、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C.开展土地革命

    D.建立工农武装割据政权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序幕的事件是______和平解决;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______,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

  • 22、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的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 23、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争是_______;义和团运动的口号_______

  • 24、五四运动的口号:④“_____,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⑤_____”“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 25、袁隆平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的成功是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 26、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______”、“______”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然而清政府在______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 27、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___________》和中法《黄埔条约》,通过条约,美国、法国扩大了侵略权益;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_________、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 28、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______大总统;3月11日,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______

  • 29、____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________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 30、1946年,____(人物)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全面内战;1948年,_________(战役)在林彪、罗荣桓的指挥下,成功解放东北全境。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说一说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长征的胜利给我们留下来那些富贵的精神遗产?

  • 32、孙中山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国父,请你列举孙中山的个人革命斗争事迹,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 33、简述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新文化运动除了宣传“德先生”和“赛先生”,还开始了一场道德伦理革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乃在革除昔日一本不易旧道德之观念,而建设今日因时制宜新道德之标准。就目前之情势观之,应规定者约有三事:(一)注重人道主义,以平等博爱诸德实行之;(二)发达个人之制己心;(三)主张极端之自由思想。

    ——吴康《论吾国今日道德之根本问题》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 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  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

    ——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的“旧道德之观念”指的是什么?作者所提出的“新道德之标准”的思想来源又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人渐趋觉悟的发展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的背景,说明“道德伦理革命”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