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现代社会中,刷卡消费,微信转账等已经成为商品买卖的新时尚,但是纸币一直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会子
B.交子
C.开元通宝
D.大明宝钞
2、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B.商品经济发展,交子出现
C.海外贸易兴盛,市舶司的设置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3、《梦溪笔谈》中记载“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下列对此技术解读正确的是
A.这项技术是雕版印刷术
B.这项技术发明于唐朝
C.这项技术由毕昇发明
D.传入西欧的四大发明中,它对欧洲思想解放起到直接促进作用
4、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与这些报刊名称中的燕赵、齐鲁、三晋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5、“洛阳”是六朝古都之一,以下王朝在“洛阳”定都的是
①秦朝②东汉③西汉④西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是( )
A.服从周王调兵
B.分封土地
C.建立军队
D.征收赋税
7、据《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载,大都有许多道路通往各省。按照市镇的位置,每条大路每隔大约25哩(英里)就有一座驿站,在元朝的疆域之内,驿站超过10000多所,驿马超过30万匹,各种物资都很齐备,不管来自何地的使臣都能得到供应。马可•波罗作为忽必烈的使者,正是通过这些驿站在中国各处旅行的。上述材料反映了
A. 元朝战争频繁
B. 元朝交通便捷
C. 元朝商业繁荣
D. 元朝农业发展
8、“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这里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其领导人是( )
A.张角、张陵
B.陈胜、吴广
C.刘秀、刘备
D.项羽、刘邦
9、在西汉与东汉之间,有一个存在了16年的王朝,它是( )
A.秦朝
B.东晋
C.西晋
D.新朝
10、上古的神话传说不是真实的历史,但从中都可以折射出早期历史的影子。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传说折射出的是 ( )
A. 女娲是人类始祖
B. 人类是由神造出来的。
C. 先民经历过“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时代
D. 人类的产生过程很艰难。
11、“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新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此诗反映的是19世纪70年代率清军收复新疆的爱国将领(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左宗棠
D.曾纪泽
12、历史上,黄河流城曾经是中作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但后来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
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13、春秋诸侯争霸都以这个名义来进行征战和争夺霸主,到了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己不再打着这个旗号来拓展疆域,展开战争。这个旗号是( )
A.“尊王攘夷”
B.“挟天子以令诸侯”
C.“推恩令”
D.“王与马,共天下”
14、禅让制是一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度,继承者需要具备的条件
A.父子关系 B.母女关系 C.有才有德 D.叔侄关系
15、《诗经》中提到谷物种类常以黍为首。《论语·微子》载:“丈人止子路宿,杀鸡为黍食。”材料说明,春秋时期( )
A.广泛使用牛耕
B.黍是当时唯一的粮食
C.精耕细作水平高
D.黍是重要的粮食
16、下表反映了1661——1766年耕地面积的变化,其中与这一时期耕地面积变化因素无关的是( )
年代 | 耕地面积(顷) | 年代 | 耕地面积(顷) |
顺治十八年(1661年) | 5493576 |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 6078430 |
雍正二年(1724年) | 6837914 |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 7414495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清廷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统治者重视农业大力推行垦荒
D.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17、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宋神宗曾任用大臣主持变法,推行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等,收到一些成效,该大臣是( )
A.王安石
B.司马光
C.范仲淹
D.苏轼
18、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汉武帝时,匈奴国力衰弱
B.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19、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创立了沿用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
D.建造了古代世界上最长的隋朝大运河
20、下列战役中,以少胜多的是( )
①官渡之战 ②赤壁之战 ③城濮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1、宋朝的国策是______________。
22、会制造粗糙的打制石器,会从自然界中取回火种保存下来的远古居民是________。
23、根据相对应的政权名称写出其建立者名字
(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的是——
(2)1115年,建立女真政权,国号为大金的是——
(3)1206年,建立蒙古政权的是——
(4)1271年,改国号为元的是——
(5)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是——
24、科举考试的变化:
命题范围: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答卷格式: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_____。
影响: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_____,禁铜_____。应试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_____。
25、在长江流域距今约7000年最具代表性的遗址是浙江余姚的________遗址。在黄河流域距今约6000年最具代表性的遗址是陕西西安的________遗址。
2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___________决战,商朝灭亡;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起义军在_____________将秦军主力歼灭,此后秦朝再也无力挽回败局。
27、实施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为了巩固______,稳定________,吸取____________
28、根据提供的信息,写出对应的历史人物。
(1)被后世称为“诗圣”的人——
(2)两宋时期的女词人——
(3)改国号为元的统治者——
(4)明朝时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
(5)《本草纲目》的作者——
29、公元前209年夏,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_______、_______起义爆发。
30、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是________;184年,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是________。
31、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资治通鉴》
司马光 《窦娥冤》
李清照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如梦令》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2)是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被称为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3)刘邦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的争战——
(4)汉朝时发明的,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5)在建康定都的宋、齐、梁、陈,历史上统称为——
33、以数千年大历史观之,变革和开放总体上是中国的历史常态,而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中的话体现了古人一种怎样的可贵精神?商君的变法和如图卓越的工程对当时的政权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材料二 周室卑微……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通“征”),强凌弱,众暴(欺凌)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疲惫)。
——贾谊《过秦论》
(2)材料二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些现象?秦统一后,为避免这种混乱局面的出现,做了怎样的制度创新?这种类似的混乱局面此后的历史还有过重演,请举一例。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一的古罗马女子能穿着汉代丝袍,图二中汉代波斯文物的出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这充分说明早在汉代我国就实行着怎样的对外政策?
(4)综上所述,你认为要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应该从历史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迪?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