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秦末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之风,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的领袖是
①项羽
②刘邦
③陈胜
④吴广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2、下列选项中,有关唐朝衰亡,说法不准确的是( )
A.唐玄宗追求享乐,朝政日益腐败
B.安史之乱后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C.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D.安禄山于907年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3、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出现过很多盛世局面。唐朝统治者“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以此形成了“开元盛世”局面,这位统治者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唐高宗
4、《史记·周本记》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特征是
A.国家统一
B.民族交融
C.生产力发展
D.诸侯争霸
5、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世界如此尊敬的原因是
A.发明了纸张 B.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C.发明了地动仪 D.改进了造纸术
6、元谋人、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第一手资料最主要的途径是
A. 神话传说 B. 考古发掘
C. 史书记载 D. 学者推断
7、开学时,一个新生作自我介绍,说自己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名称相同,这位同学姓:( )
A. 秦 B. 商 C. 周 D. 夏
8、史学研究极其重视史料的真实性,欧美学者习惯把史料分为第一手资料(指历史事实发生时期留下的资料)和第二手资料(指史学家经研究编写的各种文献资料)。一般而言,第一手资料的可信度高于第二手资料。根据以上描述,在历史研究中,下列选项中可信度较高的是( )
A.神话传说——“女娲补天”
B.出土文物——利簋及其铭文
C.电视连续剧——《大禹治水》
D.相传黄帝发明弓箭,仓颉造字
9、《东京梦华录卷二御街》记载:“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曾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材料表明( )
A.诸子百家争鸣
B.中外交流频繁
C.都市生活繁华
D.闭关锁国推行
10、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下列对五代十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五代分布在北方黄河流域,十国分布在南方长江流域
B.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C.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政权大分裂时期
D.五代十国时期统一的趋势始终客观存在
11、汉武帝为了解决下图的危机采取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焚书坑儒
D.抗击匈奴
12、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589年,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 向统一,同时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里的“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时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太宗
13、秦末有一老农这样讲述他家的生活情况:“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难。”上述材料反映出秦末( )
①滥用民力,徭役沉重 ②刑法苛严③长年征战,兵役繁重 ④沉重的赋税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迨至隋,土宇……元灭金,绝宋世”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A.秦隋宋
B.秦宋元
C.秦隋元
D.隋宋元
15、青年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骄子。下列史实最能反映他们为了民族利益挺身而出,站在社会潮流浪尖的是
A.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
C.五四运动
D.公车上书
1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景之治”的内容
A. 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
B. 劝百官关心农桑
C. 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D. 约法三章
17、春秋战国时期,学术上形成“百家争鸣”繁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春秋无义战”
B.社会急剧变化
C.经济飞速发展
D.各学派激烈辩论
18、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后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规定 ( )
A. 奖励耕织 B. 推行县制
C. 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买卖 D. 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19、北京是一座历史名城,假如你是一名小导游向外国游客介绍北京古代建筑,你会选择的内容是 ( )
A. 赵州桥 B. 大雁塔 C. 大明宫 D. 故宫
20、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 引进果树品种
B. 推动经济交流
C. 加强友好交往
D. 寻求军事联盟
2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指引着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胜利,请根据所学内容,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1)①____年,②____会议在 ③____(地点)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的④____(地点)召开会议,这次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⑤____的转折点。
(3)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⑥____(地点)召开了第⑦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确立了⑧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这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4)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后,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中国共产党代表亲赴⑨____,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最终,双方代表签署了“⑩____”,为中国的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
22、看图回答问题: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距今约 年,发现地点在 元谋县。请列举出我国境内另两个早期人类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
23、___________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
24、明朝时,民族英雄______抗击倭寇,平息东南沿海倭寇;明朝时世界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是______。
25、统治腐朽是政权更替的主要原因。
(1)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___________
(2)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___________
(3)周最后一个国王是___________
26、《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 》,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27、公元9年,外戚________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8、“一代天骄”是指___________。《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29、【青铜·国之重器】商代的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30、秦汉时期,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个皇帝分别是秦始皇和_____。
31、用实线把左右相关的两项连接起来
老子 《韩非子》
韩非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 《道德经》
祖冲之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大明历》
32、请列举明清朝代的民族英雄?
33、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奴隶制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形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片: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大变动,王官之学的退场,私学的兴起,最终造就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
——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材料五:“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得什么历史信息?这些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判断,这是什么制度?请指出位于第三层的人
(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不得照抄材料);请用材料三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商鞅变法的作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
(5)根据材料五,指出百家争鸣在中国历史上产生的深远影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