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鸡西市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东临隔石, 以观沧海”,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下列关于诗中人物描述正确是

    A.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开发

    B.实行屯田措施,壮大势力

    C.建立曹魏政权,大力兴修水利

    D.“借东风” 夜袭乌巢,烧毁袁绍粮草

  • 2、为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国家于2007年启动防沉迷系统,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并指引学生在健康时间段游戏,不要熬夜。这种“堵”与“疏”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想到()

    A.黄帝 B.炎帝 C. D.

  • 3、宋太祖赵匡胤问计于大臣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的建议,这——建议有利于(     

    A.削弱皇帝权力

    B.加强中央集权

    C.增强地方实力

    D.杜绝宦官专权

  • 4、依法治国是治国的基本理念,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就提出了这一思想,他是

    A. 孔子

    B. 庄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 5、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此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A.定都天京

    B.永安建制

    C.金田起义

    D.北伐和西征

  • 6、以下有关五代十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唐朝藩镇割据状态的继续与发展

    B. 混乱、动荡使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C. 从根本上动摇了唐朝的腐朽统治

    D. 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 7、使河姆渡、半坡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 学会建造房屋 B. 自然环境的变化

    C. 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 D. 掘井引水方便

  • 8、“禹都阳城”即今登封王城岗城址、“夏启之居”即今新密新碧城址、夏代中晚期都城即今低师二里头遗址、商代晚期部城遗址即今安阳般城遗址,这些规模大、等级高的中心城邑遗址都在河南。这些考证说明河南(     

    A.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B.决定着古代中国的发展方向

    C.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样地

    D.历来都是军事角逐的主战场

  • 9、下列关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是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C.爆发时间是公元184年,领导人是张角

    D.推翻了腐朽的东汉王朝

  • 10、在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的背景下,元末明初,在宋元话本体裁的基础上,产生了章回形式的长篇白话小说。下列项中属于元末明初时期的长篇白话小说是

    A.《三国志通俗演义》

    B.《儒林外史》

    C.《红楼梦》

    D.《西游记》

  • 11、17世纪中期,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国家是( )

    A.沙俄

    B.日本

    C.荷兰

    D.英国

  • 12、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是在哪一年?

    A.1885

    B.1895

    C.1898

    D.1900

  • 13、文征明《满江红•拂拭残碑》:“最无辜,堪恨更堪怜,风波狱!岂不念,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与“风波狱”关联的史实是(       

    A.澶渊之盟

    B.文天祥抗元

    C.岳飞抗金

    D.宋夏和议

  • 14、“一个极其富强的王朝,突然崩盘,徽宗和钦宗这两个皇帝,还有他们的皇后、嫔妃、皇子、公主等宗室贵戚、大臣等人,都被押送到了北方。"上述材料描述的是(     

    A.西夏建立

    B.宋金对峙

    C.金灭北宋

    D.元朝建立

  • 15、提起“中国味”,很多人会想到半坡居民,这是因为他们已经会(     

    A.种植蔬菜

    B.种植粟

    C.种植水稻

    D.制作陶器

  • 16、东汉中期以后,政治日益黑暗的主要原因是

    A. 统治集团内部的派系斗争

    B. 皇帝昏庸愚味,不理朝政

    C.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D. 中央和地方矛盾加剧

  • 17、秦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秦朝测量重量的工具之一“秦权”,它上面文字的字体是 (  )

    A. 大篆   B. 小篆   C. 楷书   D. 行书

     

  • 18、春秋时期,诸侯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竞争。其中任用管仲为相,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一个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越王勾践

    D.楚庄王

  • 19、在学习政治时,我们会了解到中国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强调法律在国家运行过程中的规范作用。如果要追溯“依法治国”思想在中国的历史,我们必定会提到战国时期的一位思想家,他是(  )

    A. 孔子   B. 老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 20、唐朝时期,书生贾贵家境贫寒,其家族也无势力。他寒窗苦读十年后决定到京城应试。贾贵此行参加的科举考试,是当时最重要的科举科目,每年参加有千人以上,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你知道是什么科目吗

    A进士科   B明经科   C制举 D九品中正制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图A人物是______,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他率军英勇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图B人物是______,1662年2月,经过8个月的围攻,他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 2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国家

    (1)音乐传入中国,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国家,今天的印度——

    (3)派大批遣唐使学习,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 23、在图中方框内填入以下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

    A.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居住的遗址

    B.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的遗址

    C.反映夏朝文明进程的遗址

  • 24、观察下图,请将代表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填在图中相应方框中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 25、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__”。

  • 26、图三中的钱币在秦朝时期产生 ,具有统一货币的作用,它叫做_________.

  • 27、填空

    (1)我国最早的规范性文字是秦朝的___________

    (2)对人类文化传播作出卓越贡献的是东汉的__________

    (3)2017年5月14日—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丝绸之路”可追溯到公元前60年西汉设______________,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西汉外交家____________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新纪元。

    (4)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__________

    (5)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_____________是一部__________

    的通史巨著。

    (6)宋代东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________。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________

    (7)____________政策导致清政府“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 28、位于山西大同的________石窟和河南洛阳的________石窟是北朝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

  • 29、半坡原始居民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_______;战国后期秦国在岷江修建的_______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有了“天府之国”的美誉。

  • 30、“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对联中所提到的“忠骨”是指_______,他的______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

    (1)司马光       a.《史记》

    (2)司马迁       b.《资治通鉴》

    (3)李白       c.诗圣

    (4)杜甫        d.诗仙

    (5)关汉卿        e.《窦娥冤》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时间。

    (1)官渡之战——

    (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3)东晋建立——

    (4) 北魏统一北方——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三

    (1)结合材料一,说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并说明这一事例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时期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3)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三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