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宝:宝贝
B.遂散六国之从 从:“纵”,特指合纵
C.此非所以跨海内、致诸侯之术也 所以:表凭借,用来……的办法
D.却宾客以业诸侯 业:使……成就霸业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只好愧领了。
B.决心给别人帮助:“你放心,这件事我一定鼎力相助。”
C.这对夫妻生活在乡下,有点拘束,请见谅他们。
D.你既然身体欠安,那你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
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正确的一项是
①河边上有个小村庄。
②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把村子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③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碧绿的芦苇像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雾。
④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许多芦苇。
⑤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A. ④③②①⑤ B. ④②①③⑤ C. ④①③②⑤ D. ④①⑤②③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当他被尊奉为大师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编剧之一,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一位中学生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其还也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C.因之以饥馑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D.阙秦以利晋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场上的拥抱
傅友福
太阳从东方喷出第一抹晨光后,就慢慢爬上山来。
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敌对双方经过一个昼夜的浴血拼杀,到天亮时,枪炮声终于平息了。看得出,这场战斗异常惨烈,敌对双方似乎都没有幸存者了。
漫山遍野都是士兵的尸体,横七竖八地躺着。鲜血染红了山上的黄土,到处都是呛人的焦臭味。各种各样的枪支,也横七竖八地被扔得到处都是。山上的树木没剩几棵了,有的被腰斩,有的被连根拔起。山上,死一般沉寂。
不知过了多久,东边的阵地上有个“尸体”在挪动,没过多久,他就挣扎着站了起来。他浑身上下都是血。这个血人警惕地望了望四周,特别是对面敌方的阵地。他从身边抓起一把步枪,并检查了枪膛里的子弹。又从死去的战友的腰上取下两颗手榴弹,这才放心地坐下来。但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对面的阵地。
饥渴比死神更具威胁。极度虚弱的他,只能在这里等死了,他还没有死,只是腿上中了一枪。
抬眼望去,没有任何生命迹象,更找不到可以充饥或解渴的东西。他心有不甘,家里那定亲的姑娘可能正在远方等着他呢,他要活着回去。
在他胡思乱想时,对面阵地上有个人影晃了一下,又倒在了地上。不好,对方还有活着的人。他顿时来了精神,握紧手中的枪,把子弹推上膛,趴在地上瞄准对方。但是,一根烟的工夫过去了,还是不见那人再次站起来。
不行,得去看个明白。那人是他的隐患,这是战场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样想着,他拖着断腿,艰难地向前爬去。不知道费了多大的劲,他终于爬到了那个人身边。定睛一看,他才知道那个人的左胳膊被打断了,躺在地上已经奄奄一息。他把枪口对准那个人的头部,要扣动扳机。
“不许动,敢动我就打死你!”他对那个人下了命令。
“等等,这战场上,就……就剩下我们两人了,何必呢?”他喘息着说。
“但是,你不死,我就会死在你的手里。”他退后一步,对那个人说。
那个人摇摇头,没有说话。
“我这儿还有一点水,你,拿去吧。”那个人右手拿着一个军用水壶,对他说。
他这时才发现,那个人的身边有一把手枪,水壶就放在手枪旁边。看来,那个人是个当官的。
他不敢接当官的递过来的水,尽管他的喉咙此时正像火烧一样难受。“我要是想杀你,在你还没有爬到我身边时,你就已经没命了。因为,我早就发现你还活着。”那个人说着,没有血色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别怕,你……你连死都不怕,还怕这水?”当官的见他犹豫着,又对他说。
是啊,当官的要是出手,他早就没命了。这样一想,他把步枪背在背上,接过他的水壶,“咕咕”地喝了几大口。
“小伙子,我们……都要活着回去,家里人正等着呢。”看见他喝了水,当官的对他说。
当官的说完,让他坐下,并取出身边的急救包,要给他包扎腿上的伤口。
他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太没警惕性了,万一他……毕竟双方昨天还在阵地上你死我活地拼杀过。
他犹豫了一会儿,还是顺着当官的意思,坐下来让他包扎伤口。
“结束了,一切都该结束了,你看,他们永远躺在了这里,只有我们是幸运的。既然战争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走,回去吧。”当官的说完,把身边的手枪扔向远处,手枪划出一道弧线,远远落在地上。
他对当官的笑笑,也把手中的步枪丢在地上。当官的看到他站立不稳,又拿了一截木棍让他当拐杖,也对他笑笑。
他有点激动,上前抱了当官的一下。他觉得应该拥抱当官的,当官的也回应地抱了他一下,接着,他拄着拐杖走了。
当官的脱下军装,丢在地上,也踉踉跄跄地走了。
两人朝不同的方向走去,金色的阳光普照在他们身上。
(选自《现代青年》2011年第3期)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以“他”的心理发展为线索,在对“他”的语言描写中,小说呈现出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了读者。
B.多处悬念、照应使小说结构圆合,“他”的“活下去”的意志和后文当官的“要活着回去”相照应。
C.小说善用反衬,如以“他”抓起步枪,检查子弹来反衬“当官的”把手枪“扔向远处”所表达的对和平的追求。
D.最后一段,以阳光呼应开头,暗示随着战争的结束,人性已经复苏,直白地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2】“当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战场上的拥抱”为题有什么好处?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表达词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
(3)《声声慢》一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小题。
关山月
南宋·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这首诗歌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选项中对诗意判断错误的一项( )。
A.“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写的是死难者。
B.“沙头空照征人骨”,一个“空”字,说明了战士们杀敌和归乡的诸种愿望,将随着老死边关、化作暴露于野的白骨而最终落空。
C.此诗虽然既写了统治集团,又写了将士、遗民,但是从头到尾贯穿着一条线索——南宋王朝下诏和戎。
D.这首诗歌的风格是沉郁、苍茫、悲凉、激越的。
【3】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具体指出来,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仆固怀恩纵兵掠并、汾属县,帝患之,以郭子仪兼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使,镇河中。怀恩诱吐蕃、回纥、党项数十万入寇,朝廷大恐。帝问计所出,对曰:“无能为也。怀恩本臣偏将,虽剽果,然素失士心。今能为乱者,诱思归之人,劫与俱来,且皆臣故部曲,素以恩信结之,彼忍以刃相向乎?”帝曰:“善。”虏寇邠州,先驱至奉天,诸将请击之。子仪曰:“客深入,利速战。彼下素德我,吾缓之,当自携贰。”因下令:“敢言战者斩!”坚壁待之,贼果遁。
永泰元年,怀恩尽说吐蕃、回纥、党项等三十万,掠泾、邠,京师大震。于是帝急召子仪屯泾阳,军才万人。比到,虏骑围已合,乃使李国臣、高升、魏楚玉各当一面,身自率铠骑二千出入阵中。回纥怪问:“是谓谁?”报曰:“郭令公。”惊曰:“令公存乎?怀恩言天可汗弃天下,令公即世,中国无主,故我从以来。公今存,天可汗存乎?”报曰:“天子万寿。”回纥悟曰:“彼欺我乎!”子仪使谕虏曰:“昔回纥涉万里,戡大憝,助复二京,我与若等休戚同之。今乃弃旧好,助叛臣,一何愚!彼背主弃亲,于回纥何有?”回纥曰:“本谓公云亡,不然,何以至此。今诚存,我得见乎?”子仪将出,左右谏:“戎狄野心不可信。”子仪曰:“虏众数十倍,今力不敌,吾将示以至诚。”左右请以骑五百从,又不听。即传呼曰:“令公来!”虏皆持满待。子仪以数十骑出,免冑见其大酋曰:“诸君同艰难久矣,何忽亡忠谊而至是邪?”回纥舍兵下马拜曰:“果吾父也。”子仪即召与饮,遗锦彩结欢,誓好如初。因曰:“吐蕃本吾舅甥国,无负而来,弃亲也。马牛被数百里,公等若倒戈乘之,若俯取一芥,是谓天赐,不可失。且逐戎得利,与我继好,不两善乎?”会怀恩暴死,群虏无所统一,遂许诺。吐蕃疑之,夜引去。子仪遣将白元光合回纥众追蹑,大军继之,破吐蕃十万于灵台西原。
(节选自《新唐书·郭子仪传》)
【1】下列句子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彼下素德我,吾缓之 惧怕 B.今诚存,我得见乎 确实
C.遗锦彩结欢,誓好如初 赠送 D.公等若倒戈乘之,若俯取一芥 攻击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皆臣故部曲,素以恩信结之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B.今乃弃旧好,助叛臣,一何愚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C.且逐戎得利,与我继好,不两善乎 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
D.破吐蕃十万于灵台西原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子仪沉着冷静。面对数十万敌军的威胁,郭子仪指出敌方首领是叛将,不得军心,作乱的多是自己原来的部下,自己曾经与他们有恩信,他们不会锋刃相向。
B.郭子仪声望极高。回纥人得知郭子仪在军中,极为吃惊,他们因为听信仆固怀恩的话,以为皇帝和郭子仪已死、中国无主才出兵的,不然的话不会参与这场叛乱。
C.郭子仪胆识过人。为示以诚意,让回纥人相信自己还活着,郭子仪不顾左右劝说,孤身深入敌营,与之痛饮叙谈,又派人送来罗锦,得到了回纥人的信任,欢好如初。
D.郭子仪审时度势。他指出吐蕃背信弃义,回纥军队如果倒戈一击,既能得到极大的利益,又能与唐朝续结盟好。回纥军队听信他的建议,与郭子仪军一起大破吐蕃军队。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9%”工作制(“朝九晚九,每周六天”)正遭遇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弹和抵制,引发了全社会的大讨论。马云、刘强东等互联网大佬们持支持态度,他们是从“企业文化”、“员工追求”、“幸福理念”、“拼搏精神”等方面给出的理由;而反对“996”的人则多为普通员工,他们从“报酬与付出”、“健康与时间”、“家庭与个人”、“制度与法律,,等方面纷纷吐槽。
如果就此举行一场“我们是否应该提倡‘996’”工作制”辩论赛,请你任选一方,针对对方提出的理由,以“各位观众,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下面我代表我方重申一下我方的观点:”作为开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总结陈词。
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针对性强.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题目自拟。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