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词的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填然鼓之 ②砯崖转石万壑雷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 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⑥天下云集响应 ⑦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⑧席卷天下 ⑨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⑩素善留侯张良 ⑪流血漂橹⑫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⑬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⑭以愚黔首 ⑮则其至又加少矣
A.①③⑦⑫/②⑪/④/⑤/⑮⑥⑧/⑨⑩/⑬⑭/
B.①③⑦⑫/②⑪/④⑮⑨/⑤/⑥⑧/⑩/⑬⑭/
C.①③⑦⑫/②⑪/④⑮/⑤/⑥⑧/⑨⑩/⑬/⑭/
D.①③⑦⑫/②⑪/④⑮/⑤/⑥⑧/⑨⑩⑭/⑬/
2、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他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今存14种,代表作除《窦娥冤》之外,还有《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1956年,关汉卿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B.《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著名杂剧,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短的独立段落,一般用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有时用在折与折之间,衔接剧情)。全剧的第三折是矛盾冲突的结局。
C.“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其中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幽魂》,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D.《窦娥冤》中用到的“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亢旱三年”四个典故分别涉及的人物是周朝的苌弘、神话中的杜宇、战国的邹衍、汉朝的孝妇。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等终军之弱冠”中的弱冠,指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指体犹未壮),冠(行冠礼,表示成年)”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在古代,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由此可知,衡阳在衡山的南边。
C.“自翰林出滁上”中的“出”指京城到外地任职。白居易《琵琶行》序中“予出官二年”也是此意。但前者是升官,后者是贬官。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儒家的《诗》《书》《礼》《易》《乐》《春秋》,“传”指解释经书的著作。
4、下列各句中,特殊句式类型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求人可使报秦者 B.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D. 四海之大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严大国之威 ②皆共目之 ③其一人夜亡 ④从者衣褐
⑤尊贤而重士 ⑥反欲斗两主 ⑦单于壮其节 ⑧左右欲刃相如
⑨欲因此时降武 ⑩时天下承平日久
A.①/②④⑧/③⑩/⑤/⑥⑨/⑦
B.①⑤/②④⑧/⑦/⑥⑨/③/⑩
C.①⑤/②⑧/③④⑩/⑥⑨/⑦
D.①/②④⑧/③⑩/⑤/⑥⑦/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就其本质来说是两个不平等人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有一个人需要帮助,而另一个人给予这种帮助。基于母爱的这种忘我无私的特点,母爱一直被看作是最神圣的感情联系。但是看起来母爱中值得赞美的东西还不是母亲对婴儿的爱,而是母亲对成长着的孩子的爱。大多数的母亲在她们的孩子尚还幼小,而且完全依赖她们的时候,她们确实很爱自己的孩子。大多数的妇女希望生孩子,由于孩子的诞生而感到幸福,而且急不可待地希望自己来照料孩子,尽管她们除了孩子脸上的笑容和满意的表情外一无所得。看起来母亲之所以持有这种态度是一种本能所致,这种本能同样可以在动物身上找到。但是不管这种本能的作用有多大,比这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和心理因素:因为母亲一直把孩子看作是自身的一部分,所以母亲对孩子的爱和痴情很可能是满足自恋的一种途径。另外一个根源也许是母亲的权力欲和占有欲。一个软弱无能,完全服从母亲的孩子不言而喻是一个专制并有占有欲的母亲的自然对象。
虽然对母亲的动机各有解释,但最重要的动机是我们称之为“超越自己”的追求。这一追求属于人的最基本要求,并以人的觉悟和下列事实为基础:人对自己的纯生物作用不满,他不能忍受自己仅仅是被扔进这一世界的小卒。他一定要感到自己是创造者,是能超越处于被创造者消极地位的生命。满足这一要求有许多可能性,最自然和最基本的途径就是母亲对自己创造物的关怀和爱。在孩子身上母亲超越了自我,她对孩子的爱使她的生活产生新的意义。
但是孩子必须长大,脱离母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生命。母亲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也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母爱不仅应该允许这一分离,而且还应该希望并促成这一分离。只有在这个阶段,母爱才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这时就要求母亲无私并能贡献出一切,除了被爱者的幸福一无所求,但恰恰在这点上许多母亲都失败了。自恋的、专制的和贪婪的妇女在孩子尚小的时候,可以是一个很疼爱孩子的母亲。但是当孩子处于同母亲分离的阶段时,只有那些真正有能力爱的妇女,那些觉得给比得更幸福的妇女,那些生命之根底很扎实的妇女才会继续是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
对正在成长的孩子的爱,这种忘我无私的母爱也许是爱的最困难的形式。但是由于母亲对孩子的爱是那么自然,所以往往给人一种容易做到的假象。正因为难以做到这点,所以只有那些有能力爱的妇女,那些热爱丈夫,热爱其他孩子,热爱陌生人和人类的妇女才能成为真正爱孩子的母亲。在这个意义上,没有能力爱的妇女当她们的孩子幼小时,可以是一个娇惯孩子的母亲,但永远成不了爱孩子的母亲。检验这一点的试金石是看一个母亲愿不愿意忍受同孩子的分离,以及在分离后能不能继续爱孩子。
(选自弗洛姆《爱的艺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和孩子在本质上是不平等的,因为一方需要帮助,而另一方则需要给予帮助。
B.母亲给孩子忘我无私的爱,竟然完全是一种本能使然,在这里人与其他生命无异。
C.允许并积极地促成孩子与自己分离是母亲真正艰巨的任务,好在母亲们都能完成。
D.爱孩子是一种能力,体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而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孩子幼小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分类说理,重点阐释了母亲有时难以做到爱成长中的孩子的深层次原因。
B.对孩子的爱可能源于满足自恋,这一立论的前提是母亲把孩子看作是自身的一部分。
C.本文运用发散思维探讨母爱动机的多面性,但尤其看重母亲占有欲在其中的作用。
D.本文注意揭示因果关系,于第四段“由于”“所以”“因为”“所以”等可见一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对婴儿的爱”和“母亲对成长着的孩子的爱”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必须加以区分。
B.对于婴儿的爱到底具有怎样的动机,对于不同的母亲个体,或许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解释。
C.“自己是创造者”是人“超越自己”的追求,也是人的最基本要求,能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
D.世间没有不爱孩子的母亲,但是有许多不愿意忍受孩子的分离,或在分离后不能继续爱孩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 》中,苏轼借_________ , ______。 感叹生命短暂和自身的渺小。
(2)《短歌行》引用《诗经·小雅》里的以_________ ,_________起兴,表明自己要热情礼遇天下贤才。
(3)《兰亭集序》以“_______,________ ”写水,就将兰亭周围之景描绘出来。
(4)《荷塘月色》中,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光和影的和谐。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昭君怨
卢照邻
合殿恩中绝①,交河使渐稀②。
肝肠辞玉辇,形影向金微③。
汉地草应绿,胡庭沙正飞。
愿逐三秋雁,年年一度归。
[注]①合殿:即合欢殿,汉代宫殿名称。②交河:古城名,故城位于吐鲁番以西。③金微:古山名,此代指匈奴统治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中的“绝”字写王昭君因远嫁匈奴心怀怨恨,因此与汉元帝恩断义绝。
B.颔联笔触洗练,刻画了王昭君辞别故土,远嫁塞外时的悲苦孤单的形象。
C.尾联借用对归雁的追随,表现了王昭君强烈的思乡怀土之情和身不由己的无奈。
D.诗歌用词准确贴切,音韵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王昭君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2】诗歌颈联被誉为千古名句,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其妙处。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陵字少卿,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①以备胡。天汉二年,贰师②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曰:“吾发军多,毋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诏陵以九月发。
陵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召八万余骑攻陵。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下,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叹曰:吾不死,非壮士也。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迁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诬罔,下迁腐刑。
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选自《汉书·李陵传》,有删改)
(注)①酒泉、张掖:地名。②贰师:李广利,武帝所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武帝遣其伐大宛,因大宛境内有贰师城,所以称之为“贰师将军”。后投降匈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B.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C.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D.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二十岁取字,女子十五岁取字。
B.拜,文中指授予官职,“拜相如为上大夫”“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中的“拜”都为此义。
C.胡,这里指中原以北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D.天汉,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人们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陵希望自己能独当一面,为国效力。他向汉武帝提出率领五千步兵出征,牵制单于的兵力,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B.浚稽山这一战役中,李陵率步兵与匈奴骑兵抗衡,孤军苦战,充分发挥了远射兵器弓、弩的作用,杀伤匈奴骑兵众多,其战术运用和战役指挥是成功的。
C.李陵率领的军队被围在谷中,损失惨重;他与韩延年率众突围,匈奴紧追不舍,韩延年战死,李陵投降匈奴,最终全军覆灭。
D.司马迁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虽然被俘,但摧败匈奴的战绩也足以光耀天下;李陵之所以投降,是想等待机会报效汉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
(2)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寄语青年学子:
①“心系人民、胸怀世界”
②“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③“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④“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⑤“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⑥“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⑦“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
⑧“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这些讲话既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中学生群体中引发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文字给你怎样的启发和触动,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要求:①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③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